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140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百舸(gě)驯服(xùn)羡慕(xiàn)遨游(áo)

B.方枘(nà)憧憬(chōng)翱翔(áo)蛊惑(gǔ)

C.溘死(kè)芰荷(jì)梦魇(yǎn)浩瀚(hàn)

D.凛然(lǐn)岌岌(jí)罹难(lí)嵯峨(cuó)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胸臆掺和橘子州头

B.侘傺遏制翱游峥嵘岁月

C.憔悴瞑目温驯绿树成茵

D.绮丽遒劲观摩劳燕分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该死,所以到这儿来。

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该胆寒了。

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犯一次罪。

A.的确才却又

B.的确就却再

C.果然才也再

D.果然就也又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此一时,彼一时嘛。

B.在那年月,他们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却很少来往,更不敢有深的接触,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C.虽说他是文化人,可他对茶的了解的确令人不敢恭维,在他眼里茶只是下里巴人用以解渴的东西。

D.他见老首长工作十分繁忙,生活条件也很差,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街上买了一些补品送来。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高适和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是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

且以唐三彩为例。

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

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

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

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

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6.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

于此可见一斑。

7.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

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大概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10.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会不相从许

B.及时相遣归

C.相见常日稀

D.嬉戏莫相忘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可怜:

可爱

 幸可广问讯幸:

幸运地

B.会不相从许会:

一定

 渠会永无缘会:

见面

C.始适还家门适:

女子出嫁

 适得府君书适:

刚才

D.可以卒千年卒:

终,尽

 逆以煎我怀逆:

逆料,想到将来

12.下列各句中“见”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君既若见录B.信而见疑

C.慈父见背D.府吏见叮咛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分)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梦回

林景熙①

梦回②荒馆月笼秋,

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

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①林景熙(1242—1310),宋末元初爱国诗人。

②梦回:

即梦醒。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请结合全诗,对“未眠鸥”这一意象进行简要赏析。

(4分)

1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君当作磐石,。

,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5)故曰: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6)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总是离人泪。

五、(12分)

16.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

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会很快死去。

上述现象给你什么启示?

(至少写出两条)(4分)

 

17.以“体会”为开头,重新组合下面这句话。

(要求不改变原意)(4分)

读过一篇文章或一部书,要能够用极扼要的话,把这篇文章或这部书的主旨、精神或特点说出来。

这才是真有体会。

 

18.重新排列下列句子。

(把选项涂到答题卡13处)(4分)

①思想领域复以儒家为核心,吸收佛教禅宗之思想

②而表现为崇尚理趣的情思深微与意态闲雅

③形成理学,天理心性之探求影响深远

④鉴于唐朝衰亡于强藩割据,宋朝崇文抑武

⑤文学艺术亦有别于唐朝倾向感性的意气风发和色彩斑斓的特征

A.④⑤②①③B.④①③⑤②

C.④①②③⑤D.①③⑤②④

正确的顺序是: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苏东坡的秋天

武志强

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

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

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

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

当他孤苦飘零到黄州时,作了《卜算子》一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写尽秋的凄清、冷寂,但在字里行间又有一股隐隐约约极细微的飘仙之气,我想苏东坡一定是饮了酒之后开始这月夜独往来的,千年之后依旧能嗅到他的酒仙之气,仿佛他不是用脚行走,而是像孤鸿一样在飘。

到底是深谙秋的人,也到底是酒中人,即便到心境死灭时也能散发出一股酒的芬芳,不要小看这点芬芳,正是它使苏东坡成为苏东坡,如果说是苏东坡写尽了秋,倒不如说是秋和酒拯救了苏东坡。

当你望着那湛蓝的秋空,眸子里不是盛满了渴望燃烧的酒液吗?

沉寂的热情又一次被唤醒被点燃了。

苏东坡把目光投向秋天,他又开始向往了。

在他那篇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前赤壁赋》中,一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展示了他博大宽广的襟怀。

前后判若两人,但秋的精神又一以贯之,如果不是万里清秋,苏东坡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吗?

能通过这样的抒发疗救他的精神危机吗?

正是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跌宕腾挪的天地舞台,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他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塑立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雕像。

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

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就是那首著名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够了,仅此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就可使苏东坡笑看天下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和玩弄阴谋诡计的人,问问他们,能写出这一句吗?

仅仅一句,谁能情怀真正的富有,唯有东坡。

一切苦难深重的人暂且放下肩上心头的苦难,因为是秋天了,秋天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沟通着我们的情感,倾吐胸臆,仰天长啸,或泪流满面,默立无语,秋天都接纳了,并把它仅有的余温给予我们,送我们上路。

苏东坡就是这样的上路了,至今都向我们展示着一条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