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12590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Word文档格式.docx

4.学法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物理:

分析归纳法、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类比法等。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

如:

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

内容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于繁琐,冲淡学生看书、思考。

内容必须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

6.质疑问难该栏目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在导学案中填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上课之前,教师要收看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疑难,肯定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进行二次备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7.达标检测简单的说,就是“当堂检测”要和学习目标一致。

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老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

(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4)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实际教学中“当堂检测”内容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课前就完成了。

没有真正起到“当堂检测”的作用;

根据各校的实际,后面还可设设计58道课外作业。

8.学习小结一是在导学案的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的线索及体系。

二是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所以,归纳小结需要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做一个小结。

(四)导学案编写的格式要求示例:

高一语文YW-09-01-000(标题为3号黑体,居中)即语文,“09”为09年,“01”为高一年级,“000”为导学案流水号;

一课时,编一个序号;

导学案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六)导学案的容量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拐杖,是学习的路线图。

导学案应简明扼要,切忌繁琐复杂。

一般学科一节课以双面印16开一张为宜,最多不超过8开一张。

(字体、行距等规格要全校统一)三、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

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要求1.课前:

导学案要提前发放。

导学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一般导学案提前两天发放,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预习自学,在上课的前一天再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特别关注疑难问题,也既是导学案中质疑问难的内容,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然后在上课前再发给学生,上课使用。

2.课上:

首先,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

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另外,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

二是精讲,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精讲应具有启发性,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课后:

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导学案,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导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掉,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二)使用导学案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

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导学案过程有层次地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在完成导学案时做到:

自觉、主动、独立。

2课上:

要引导学生课堂记录、自我整理导学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内容、补充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小组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留下,在其它组同学展示或教师的点拨时解决。

然后,进入同学的展示环节,一般一节课有6个组展示,展示的内容是导学案上的问题。

此环节用时大约15分钟左右。

在这一环节结束,对一些疑、难点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和精讲、归纳,此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课下:

学生及时将导学案进行纠错及完善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四、导学案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1.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误区:

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导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达成,而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导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

策略:

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注意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意志。

学生的性格不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在小组讨论时,外向同学参与程度较高,而内向的同学参与的程度较少,教师要注意对内向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个人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2.重“讲评”,轻“探究”误区:

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导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

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讲深、讲细,讲透,认为“导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导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3.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误区:

有些人认为“导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

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

动态地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分”与“合”是导学案运用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强化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重“学生展示”,轻“教学任务的完成”误区:

在上课时学生展示时存在的问题,一是展示时将问题无限延伸,尤其是成绩好的同学,思维敏捷、灵活,想象力丰富,会将问题无限延伸,有时会将问题想偏,而偏离了主题;

再一个是学生展示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进度。

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思路和讲解,在偏离主题过远时,要及时纠偏,告诉学生学习是渐进的,有些内容要留到大学里来解决,学到中学要求的程度就可以,如果有兴趣,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在课外老师帮助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拓展加深。

对于展示时间,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掌握好展示的时间,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要驾驭好教学的节奏,教师的精讲要适时、适度、适量,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讲清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精讲时要把握一个原则:

学生自主学会的内容不讲,老师讲学生也不会的内容不讲,只有学生自学有疑问,通过老师点拨就茅塞顿开的内容要精讲。

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这样在使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导学案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实现两个前置:

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

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导学案的含义和内涵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十大内涵解读1、“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2、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

3、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

4、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5、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

6、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7、导学案的设计类型根据高效课堂的课型来定;

8、导学案是一个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设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性文本;

9、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

10、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

三、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版式要求

(1)体例设计:

要体现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比如标题设计、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反馈等。

其中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一般不体现在学生使用的导学案里。

(2)题头设计:

一般要有课题、课型、课时、学校、年级、学科、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等。

此外,还可以有导学案编号、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等。

(3)版面设计:

力求生动活泼、美观实用、形式新颖;

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版纸要求:

B4纸(试卷纸)或B5纸型都可以,字体、字号等符合常规性要求,题量以不超过B4纸正反面一页为宜,小学应酌减。

(5)版式设计:

大致有普通式、分栏式、表格式、混合式等几种版式。

2基本设计要素及要求

(1)学情调查。

学生的现有状况是导学案设计的出发点,并据此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

(2)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教材结构(又分为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不同层次)分析、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

(3)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要求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可以省略);

行为动词要具体、可操作;

表现程度要具有可观察、可检测性。

(4)学习重点及难点预测。

(5)知识链接。

包括必要的旧知识链接或者相关联的拓展性材料链接。

(6)学法指导。

以问题式学习为主线,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开展有效自学、小组合作、问题展示、问题质疑、知识自我建构等。

(7)学习过程。

一般要体现出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等基本环节的设计。

教师的指导作用可提前预设到导学案对学习过程的设计里。

(8)整理学案。

学案整理重点要关注对个性化问题的整理、课堂生成整理、易错点整理,最后绘出知识导图(思维导图)。

(9)达标测评。

测评方式包括自评、生生互评、对子测评、教师抽查等。

(10)教与学反思。

其中前两项“学情调查”、“学习内容分析”一般不体现在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上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及要求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

方法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导学案的组成: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导学案的编写要求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

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先由主备人“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

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

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这样,导学案方可进入课堂使用。

3、导学案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

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

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4、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

5、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言简意赅,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导学案的编制1、导学案编制的分工备课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教师,一学期两次。

备课组长将分工安排表打印、发给组内每位教师,并交学科组一份备查。

2、导学案编制的流程主备人提前备课-形成初稿备课组集体研究-主备人修改-形成修订稿学科主任把关签字-印刷、学生使用-电子稿上传、资源共享初稿:

(1)、研究教材、教参、课标,提前一周编制。

大胆整合教材。

(2)、分层设计,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有挑战性和思考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高效实用。

(3)、全部为电子稿。

讨论:

(1)、集体备课时,导学案的编制人要先说明自己编制的思路,并按照导学案顺序,对导学案内容进行说明,让每个教师都理解学案内容的目的与联系、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可能的生成性问题。

(2)、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最终意见,导学案编制人负责记录。

定稿:

(1)、编制人将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提出的合理的修改意见落实到导学案上,形成正式印刷导学案。

(2)、导学案最终的电子稿要存档,实现资源共享。

审批:

修改后的正式导学案,先交备课组长审批,学科主任要从学案的内容到形式认真把关,确定没问题后签字印刷。

二次备课:

任课教师用红笔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不是简单的做做答案,应备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解决办法,导学案上一定要有自备课的内容

(二)导学案的使用1、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预习,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纠错记录,养成使用双色笔标注重点内容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

(3)、检查的作业为双色预习笔记(基础知识、重难点、关键点、方法归纳总结、知识框架)和巩固纠错作业(典型例题解析、错题纠错、学案中的典型题目)两本。

(4)、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

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

(5)、每周定时整理导学案,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对教师的要求

(1)检查“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

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课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简单写出教学反思。

(2)、预习提纲前置,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为课内高效学习做好准备。

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课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

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

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

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3)、展示课过程一般可分为:

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4)、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导学案中检测达标部分,要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对子互查纠错,小组长检查验收,课任教师抽查批改或全改。

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为下一学时的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5)、提前1-2天发给学生,学生预习自学,小组长、课代表和教师要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6)、上课使用时,解决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批阅。

(7)、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

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