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169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docx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汇编样本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有限空间:

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

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如生产区域内的各类塔、球、釜、槽、罐、炉膛、锅炉、管道、容器、封闭料仓以及地下室、地窖、井、坑(池)、下水道、地下电缆沟等)的作业活动。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保障

第三条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及规程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各单位主任是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主管安全部长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负安全管理责任;各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负责;公司安保部负责对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督检查。

(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必须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作业单位负责领取《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并填写基本内容,有关人员签字确认。

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填写隔绝安全措施等内容后,签字确认。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办理完毕后,安保部、动力车间要对作业内容及安全措施进行审批。

(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各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全程监护;安保部和动力车间要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各单位定期组织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3、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五)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及器材;各单位应定期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提高自身应急处理能力。

(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必要时佩戴好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耳塞或耳罩及相应监测仪器。

作业中,作业人员如果感觉到身体不适或有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监护人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严禁冒险作业。

必要时,作业人员可定时轮换。

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杜绝违章作业。

第四条动力车间负责对公司各单位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第五条作业单位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作业单位应当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第七条作业单位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第八条作业单位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第九条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第十条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

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检测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第十二条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作业单位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第十三条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

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十五条作业单位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第十六条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二)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三)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四)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五)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六)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第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第十八条各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它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存在多个承包方时,发包单位应当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发包单位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

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

第十九条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

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第三章考核

第二十条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罚款500—1000元。

未尽事宜执行”安全奖惩制度”。

造成事故的按照经济责任制和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第四章产生的记录

第二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工作内容:

工作地点:

作业单位:

作业负责人:

安全监护人:

作业人员:

作业时间:

月日时分至月日时分

序号

安全措施

主要内容

确认签字

1

作业人员安全交底

2

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检测

3

通风措施

4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5

照明措施

6

应急器材配备

7

现场监护

8

其它补充措施

作业安全条件及措施确认:

 

作业负责人:

年月日

企业授权审批部门审批意见:

 

签发人:

年月日

(此表一式二份,第一联审批部门保留,第二联作业单位保留)

注:

该审批表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审批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二、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公司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各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全程监护;安保部和动力车间要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必要时佩戴好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耳塞或耳罩及相应监测仪器。

作业中,作业人员如果感觉到身体不适或有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监护人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严禁冒险作业。

必要时,作业人员可定时轮换。

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杜绝违章作业。

三、作业单位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四、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五、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六、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作业单位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七、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八、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

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九、作业单位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十、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二)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三)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四)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五)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六)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十一、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为了加强对公司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明确责任与职能,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