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931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文化系统截至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

晚报经营总收入1.47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2.2亿元。

  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

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

截至12月,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

印刷、打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年产值38.8亿元;

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

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文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XX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

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近年来。

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

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思路积极推进改革。

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市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

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

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

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

  市政府机构改革,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

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但主体“小、弱、散”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

与长沙和昆明两城市相比,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较齐全。

长沙、昆明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71.56亿元和84.4亿元,占gdp比重分别是9.5%和6.1%而我市实现增加值为44.63亿元,占gdp比重为4.2%明显低于长沙和昆明。

因此,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来看,市文化产业发展尚显滞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但是总体实力弱小。

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核心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经处于一般竞争性和完全竞争性、国家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完全放开的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成长性新兴文化服务业(外围层)方面,市与文化产业发达城市长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的比例看,市为60.59.030.5长沙为35.6:

39.1:

25.3全国平均为421840三层次结构与长沙乃至全国有明显的差异。

相比之下,以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外围层,占有比重低于长沙30.1个百分点,增加值比长沙少63.04亿元,虽然我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市新兴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小的产业发展阶段,透视出我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亟待开拓。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还有着融汇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

但是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

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

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政府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决策受到文化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近年来。

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合发〔〕2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通知》合政〔〕89号)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许多统计数都是普查数据;

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及土地优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

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

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

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

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

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党的xx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因此,针对存在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即进入到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即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

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

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这预示着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

因此,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气魄,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加以推动,确立文化产业在全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力争到XX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增加值占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推动产业发展2设立专门机构。

  一项系统工程。

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

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议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

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

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扎实有力推进3修订完善规划。

  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

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建议在xx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

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企业4培育龙头骨干。

  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

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

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

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

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

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5实施大项目战略。

  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一是借助外力,强化项目带动。

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

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

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

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

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

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

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

市应抓住XX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6设立专项基金。

  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

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

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

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

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

而外地许多城市已走在市的前面,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

例如,芜湖市从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动漫产业的奖励。

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例如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减免;

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

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人才问题上构建合理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

建立我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品审批权限等方面参照先发地区做法等。

[民族文化基本状况调研报告]文化调研报告

(2)|  **彝族苗族乡位于隆阳区西北部,怒江东岸。

东与云龙县漕涧接壤南同板桥镇杨柳乡毗邻,西与芒宽乡隔江相望,北同瓦马乡相连。

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18公里,国土面积300平方公里,林地占有面积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4.7%。

全乡辖19个村委会,115个自然村,175个村民小组,31698人,以彝、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1202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7.9%。

  **彝族苗族乡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驿站,有广阔的土地,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勤劳智慧的人民。

自然神韵,奇特环境,赋予了**“搬不完的粮仓、歌舞的海洋,古墓的展厅,天然的氧吧,民族民间艺术之宝库”的美誉。

  **纯朴、善良的彝乡苗家人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

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民族文化方面

  一、**乡民族文化基本情况

  **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遗产遍布广泛,其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形态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优秀的艺术创造力。

典型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的《擦大钹》和苗族的《芦笙》。

它们深深植根于民间,为各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在民间应用非常广泛,当地群众讨亲嫁女、户建乔迁,老人去世、超度亡灵、二月初八“姑娘节”等喜庆节日都要请“擦大钹”或“芦笙”班子表演,它们已成为我乡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中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擦大钹》地实地考察指导、挖掘。

  二、非物质文化产业“擦大钹”

  “擦大钹”彝语称“大钹聚自得儿”,是流传在隆阳区**彝族苗族乡徐掌、白龙井、四棵树、梅兰山等彝族聚居村寨的一种集体舞蹈、武术、杂耍、打击乐演奏于一身的非常优秀的彝族民间舞蹈,曾有省内外文艺界人士把“擦大钹”与“威风锣鼓”相提并论,誉为“南钹北鼓”之称。

  关于“擦大钹”的起源,史志文献中无记载,民间也没有可靠的说法。

据艺人们讲“擦大钹”的真正来历并不知道,只知道是老一辈子传下来的。

目前,徐掌村“擦大钹”的艺人们公认的老师傅叫茶在(1957年去世),茶在传授给茶苗兴(已去世),茶苗兴又传授给儿子茶发金等一班人,目前已有下一代的年轻人开始学习此项技艺。

在徐掌村彝族“擦大钹”艺人当中,数茶发金掌握技艺最全面,表演水平最高,也是“擦大钹”的重要传承人之一,茶发金曾在XX年5月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艺人”。

  “擦大钹”现在在**乡徐掌、白龙井、梅兰山三个彝族寨子,有三支完整的擦钹队伍,还有多只不太完整的活跃在民间,大钹班子一般由8至10人组成,全是男性。

“擦大钹”的步法以马步、踏步、蹲步、弓箭步、跳踢步、摸跳步、蹉步、矮桩步为主,钹位有正钹、侧钹、胸前钹、胯下钹、盖钹、泼水钹、抛钹、点擦钹、揉擦钹等多种击钹方式。

步法和擦钹的钹位、技法,在舞蹈中灵活多变,交织运用,套路有5个,包括“长板、纱帽顶、串花、苍蝇搓脚、拳打”。

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在保持基本动作风格的基础上,加入花哨的即兴动作,富有逗闹、嬉戏的情调,使表演更加精彩迷人。

  “擦大钹”除主要演奏乐器大钹外,常用大鼓、小红鼓、大锣、小钹、唢呐、大号等作为伴奏乐器。

每次表演,都以长号吹长音三起三落开场,紧接着,明亮的唢呐曲调和热闹的钹鼓打头引出大钹鼓舞者的精彩表演。

  “擦大钹”妙在能以一付音色单调的普通大钹,通过表演者采用不同的钹位,不同手法和击钹的轻重,以强劲而优美的身段动作打出特殊的声响和韵味,整个舞蹈花样翻新,生动活泼,自然流畅,真可谓是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于XX年“擦大钹”被列入保山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擦大钹”还多次参加大型文艺节目表演,受到高度赞扬和节目奖励。

  徐掌村“擦大钹”获奖情况:

  一1991年参加云南省首届民族民间舞蹈比赛获表演一等奖。

  二1992年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中“永昌钹舞”荣获组委会颁发的“表演综合一等奖”和“组织一等奖”。

  三1998年9月参加保山市(小市)丰收50年“擦大钹”舞台表演荣获三等奖和组织奖。

  四XX年至XX年6月两年参加保山啤酒狂欢节“彝家钹舞”获表演节目奖。

  五XX年参加隆阳区举办的新农村文艺汇演“彝家钹舞”荣获组委会颁发的“表演二等奖”。

  三、存在问题  

  一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年来,我乡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组织了自己的民间文化表演队伍,较好地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但少数村组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认识肤浅,导致一切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活动都难以开展或没有成效。

由于宣传不够,引导不深,受益不多,广大群众参与保护民间文化的热情不高,未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保护行动中来。

民间自发和政府自觉的保护没有融为一体,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未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

  二是部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调查发现,由于社会加速转型和激烈变革,民间文化的传承条件发生了变化,现存的一些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珍稀罕见的的民俗技艺和文化门类随着生存土壤和文化生态的变迁而日渐埋没消亡。

  三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弘扬机制尚需完善。

  首先是投入机制,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投入的民族经费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民族文化的研究、继承与发扬方面投入相对较少。

同时由于很多人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认为文化发展都是耗钱的工作,而不能对社会产生增值。

其次是奖励机制,传承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是需要大量的人来实施的,需要对民间艺人给予补贴,需要对从事民族文化抢救、挖掘、整理、研究、传承有一定贡献的社会有识之士和文艺工作者给予奖励。

  四是民族民间文化后继乏人。

  原有的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现存的许多民间艺人年迈体衰,无法继续从艺或传艺;

如今的大批年轻人不爱学习,纷纷出门打工。

一些老艺人开始担忧,一旦他们去世,他们会的民间艺术或擅长的绝活就将带入坟墓。

因此,民间文化的传承队伍正在萎缩。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提高民族文化工作的认识

  我乡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正是我们突出的优势资源。

浓郁的民族特色,可以使民族文化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看待本土的民族文化。

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多数村组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对于促进经济建设、鼓舞、凝聚人心的重大意义,十分重视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工作,亲自抓或专人抓,利用有限的资金来保障该项工作的运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也有少数村组领导把经济与民族文化脱离开来,对本地区民族文化漠不关心或知之甚少。

所以,提高民族文化工作的认识非常重要。

  二是构建民族文化工作政策和机制

  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我乡实际,制定一系列具有强制性的具体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特别是对文化产业,要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发挥民族文化的载体作用。

另一方面要制定出相应的民族文化制度,包括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成果评估制度、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民间绝艺传承机制、有关部门合作、互动、交流机制、优秀民族文化工作者和优秀民族文艺作品成果奖励机制,等等。

尽快建立和完善**乡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保护、利用和监督、奖罚机制,使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步入健康的轨道。

  三是加大对民族文化工作经费投入

  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

首先,在今后的民族文化工作中,每年安排一定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用于普查、民间艺术搜集、整理、挖掘、加工、提高、文艺集成出版、民间艺人补贴、文艺调演等常规性工作。

其次,要投入专项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精品打造工程,使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定,更加的凸显**乡的民族特色。

最后,结合我想实际,配合旅游开发,积极争取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共同促进我乡民族文化的繁荣。

  

(二)民族教育方面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人民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早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就开始聘师开办第一所私塾学校(浪嘎)。

全乡现有小学49所,其中完小19所,村级教学点1所,两师一校教学点4所,一师一校26所。

全乡小学共有140个教学班(其中复式班13个),在校学生3093人。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01人(彝族897人、白族177人、傣族3人、苗族38人、傈僳族31人、景颇族4人、阿昌族2人、满族59人)。

寄宿制学生1034人,全乡小学有11校办有寄宿制班,均办有寄宿制学生集体食堂。

  小学现有在编在职教职工179人,其中专任教师174人,合同制职工5人。

另外聘请代课教师11人,学生集体食堂临时工8人。

  我乡原有初级中学1所,于XX年9月申办为完全中学——西山民族职业技术中学。

**中学创建于1977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占地71.8亩,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