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7123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在结构上讲究严格对称,讲究群体配合,但是在对称中又有变化,体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B.中国建筑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并且从先秦时它就充满了供人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

C.中国建筑颇具规模的木建筑形式可追溯到《诗经》出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建筑已具有审美功能。

D.中国建筑中宫殿的建造特点把空间意识转化为了时间进程,因此体现了神灵祭祀和世俗生活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它到了中国后就变得中国化了,具有鲜明的节奏美。

B.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装饰与房屋宽厚的正身、阔大的台基等配合,使建筑呈现出情理协调、舒适实用、节奏感强的特点。

C.《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

的描写,体现出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的特点。

D.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都有了变化,中国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有趣的园林建筑艺术日益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多专注群体建筑,而不以单一的独立个别的建筑物为目标,中国建筑是以整个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的。

B.从大修阿房宫开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C.中国建筑不以单个

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显示出线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时间进程的流动美。

D.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相比浪漫风味更浓了,但没有脱离建筑物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

少颖悟绝伦。

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

赵元昊且叛,为嫚①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

方平请:

“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

必胜之道也。

”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

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

“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

”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

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

方平曰:

“得新附之小羌②,失久和之强敌,非讨也。

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

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

徙益州。

未至,或煽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

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

又建言:

“国家都陈留。

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

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水为主,利尽南海。

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

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

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③士马,声言出塞。

巳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

“兵不出塞,何名轻举?

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

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

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

”帝采其言。

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

张方平传》)

【注】①嫚:

轻慢。

②羌:

指西夏,即赵元昊。

③料简:

挑选。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B.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C.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D.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

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方平是南京人,年轻时极为聪明,考中科举茂材,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后来历任多种官职,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现。

B.张方平很有战略眼光。

他认为一旦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就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

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

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

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他又让城门三夜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能未雨绸缪。

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O分)

(1)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8.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一联。

(5分)

9.本诗与《登岳阳楼》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急盼归家的心情。

(2)《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

邵纯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

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

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

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

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

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是鱼米之乡。

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

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

”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

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

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

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

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

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

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

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

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

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

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

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流合污,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

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的、成功的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

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禁烟的决心。

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则徐在北京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任务是到广州收缴大量鸦片的同时,堵塞鸦片走私进口的源头。

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以至他与座师沈鼎甫告别时,师生“相顾涕下”。

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从北京动身,当天上午时分至良乡。

林则徐开始发出传牌。

指令沿途各地“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

”林则徐在途中还向广东发出监控汉奸的密令,于3月10到达广州,当天近年夜时分住进了越华书院。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

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

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

“愿以家私报效”,就是行贿。

林则徐怒斥道:

“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

”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这固然与林则徐的智慧、气魄和邓廷桢等人的配合有关,而林则徐的清正廉洁,他的官风官德,却是这一巨大胜利的道德基础。

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在国外也享有盛誉。

比如,1999年2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

又如,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区辟有“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高大的林则徐塑像。

纽约百老汇的一条街命名为“林则徐街”。

美国人和爱国华侨这样做,首先是把林则徐作为世界禁毒象征看待的,但也与他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有密切的关系。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他对林则徐非常了解,也非常佩服,他称赞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B.林则徐十分反感官场的种种陋习,到了杭州这种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的人间天堂,他依然拒绝迎来送往,专心于公事,即使天色很晚,他还在处理案牍。

C.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自北京到武昌,他一路上不断发出“传牌”,虽然“传牌”上文字不多,却告诫了同僚和下属,宣示了认真治理的决心。

D.如果没有政治家的智慧与气魄,没有禁烟领导集团和精诚合作,林则徐不可能在抵达广州后,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的鸦片。

E.林则徐的禁烟行为还得到了世界上的更多人们的赞同,除了人格魅力的原因,也和现在世界上的禁烟形势有一定关系,美国人和爱国华侨就把林则徐作为了世界禁毒的象征。

(2)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文章中有那些体现?

(3)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成功施政离不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请简要分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林则徐的人格魅力。

(4)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并不等同于古人的“洁身自爱”“淡薄渺远,恬静自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D.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目前每年诞生约8千部长篇小说,但能出版和发表的大约只有2千部左右,大量长篇小说严重产能过剩,但即便如此,国内一些作家还在乐此不疲地创作长篇。

B.台风过后,污水四溢、垃圾漂浮,而同时,人体抵抗力下降,最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肆虐,因此要特别注意肠道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红眼病、皮肤病等疾病的预防。

C.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什么话也不用说,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D.为了找到“上帝粒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利用其全球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进行宇宙大爆炸的模拟,然后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环形隧道内分布着的1.5亿个感应器来传递和收集实验数据。

14.填入下面一

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

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

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

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字。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

(1)_____________,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

(2)________________,它便醒来了。

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

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

外部的事件再悲惨,(3)______________,就称不上是苦难。

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16.请将下面关于O2O(即OnlineTo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商业模式的图式写成一段话,描述其交易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

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强加因果,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2.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如晕斯飞”,“作庙翼翼”等描写说明的是中国木建筑在《诗经》出现的时代已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而不能说明“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

3.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作者在文中举阿房宫的事例的目的是说明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要求高,文中并没有提到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的开始时间。

4.C

5.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项中“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说法有误,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知识拓展】讳称是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

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1.父母之死称:

见背、孤露、弃养等。

2.佛道徒之死称:

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3.一般人的死称:

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6.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B项,“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说法有误。

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方平曰:

‘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讨也。

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

’时韪其谋”,是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怨,这样才能确保宋朝西、北边境的安宁。

7.

(1)后来,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

(“浅妄”“利”各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2分)

(2)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关键词“罪”“边臣”“先事之备”每译对一处得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

从小聪明过人。

被举荐为优异等次的茂材,任昆山知县。

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

方平向朝廷请求说:

“(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以此)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

”当时国力强盛,其他人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

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

“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

”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

夏人入侵边境,四路人马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使者往来。

方平说:

“(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

的办法。

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

这样,对于西、北就能都得到。

”当时朝廷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

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代理守丞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

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器械,不断前往守蜀。

又下诏催促方平出发,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

“这一定是谣传。

”路上遇见戍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

(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替他们上奏免除额外赋税四十万。

又建议:

“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

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

天圣年间以前,每年征调百娃疏浚汴水。

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以尺寸的小利为利益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

”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