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6792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⑷曾(zēng):

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

一作“来”。

⑹疏勒:

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

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

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

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

“狐偃言于晋侯曰:

‘求诸侯莫如勤王。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为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前三联写景,尾联点明主旨。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赏析】: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

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

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

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

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

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

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9.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

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

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

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

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

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

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

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

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

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注释】⑴残春:

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故称残春。

⑵宿雨晴:

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

⑶恍然:

忽然。

咸京:

指唐都城长安。

⑷柳絮行:

指柳絮随风飘飞。

⑸诗魔:

佛家禅理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

归净域:

指归到那洁净的地方。

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

⑹酒冲:

用酒来冲击。

愁阵:

愁苦如重重敌阵。

出奇兵:

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

⑺两梁:

冠名。

《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两梁”。

尘埃污:

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节。

拂拭:

掸灰擦尘。

⑻朝簪:

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替。

待眼明:

等待大唐复兴。

【翻译】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

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

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的想到为朱全忠排挤,使他落魄异乡。

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

“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

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

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

正由于此,在诗人笔下,即使是摇落的秋天,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地,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

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

然而,几番的思考终未写成。

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这恰恰表现了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有这样的心绪必不能写出诗来。

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真如同一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

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

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

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

诗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

于是他幸起往日在朝时的官帽,悟出了一条真理,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

言外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想到这他不愁了,他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替,他心中暗暗地表示:

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

闻一多说:

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

”这首诗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衬托。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

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

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

【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

草筐。

《论语·

宪问》: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

’”【3】童巅:

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

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2分)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

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三、16、【参考答案】C 

【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

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17、①【参考答案】B 

【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

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

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②【参考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参考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参考答案】 

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

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

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

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

《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诗歌解析】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

琅然,乃玉声。

《楚辞·

九歌》曰: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

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

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

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

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

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

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

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

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

童颠,指山无草木。

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

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

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

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

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

接着二句亦然。

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

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

故郑文焯曰:

“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四、(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四、【答案】

(1)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阅读资料:

是由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黄庭坚前去拜访。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进士。

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

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

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之论。

风格奇硬拗涩。

他开创了江西诗派,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

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

有《山谷集》,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词》)。

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

[1]

五、(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10.

(1)朋友新居落成;

周围景色优美;

白己心情闲适;

主人品味高雅;

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

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

羡慕向往之情;

志趣相同之感。

六、(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①□□□□□□□ 

②□□□□□□□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六、21.(2分)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5分)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作品注释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2]

作品鉴赏

此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

即使在“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愈发凄楚。

(“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

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

听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

昭君出塞是“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真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唯其如此,他盛赞之为“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秦筝”之声可以比拟。

而且认为不论“百喙春和”地烦人还是“群喧夜寂”地沙漠一片,有此琵琶曲“老凤孤鸣”就足够了。

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的“寄”字,“似醉还醒”的“想”字。

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

作者简介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浙江桐乡)人。

一生交游甚广,从政亦有自己的见地,颇得赏识。

《元史》有传。

事迹收录于《元史本传》中《养蒙先生集》。

[3]

七、(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

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

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七、10、

(1)“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

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

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

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

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解释1分,赏析各联1分)

【参考译文】

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

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

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

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

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参考赏析】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

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

浙江海宁袁花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

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

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

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

著有《他山诗钞》。

(《XX百科》)又清史文载:

“査慎行,字悔馀,海宁人。

少受学黄宗羲。

于经邃于易。

性喜作诗,游览所至,辄有吟咏,名闻禁中。

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

其后圣祖东巡,以大学士陈廷敬荐,诏诣行在赋诗。

又诏随入都,直南书房。

寻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授编修。

时族子升以谕德直内廷,宫监呼慎行为老查以别之。

帝幸南苑,捕鱼赐近臣,命赋诗。

慎行有句云:

‘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

’俄宫监传呼‘烟波钓徒查翰林’。

时以比‘春城寒食’之韩翃云。

充武英殿书局校勘,乞病还。

坐弟嗣庭得罪,阖门就逮。

世宗识其端谨,特许于归田里,而弟嗣瑮谪遣关西,卒于戍所。

查慎行青年曾从军黔、滇,中年又遍游冀、鲁、豫、皖、闽、粤、赣等地。

他“无时无地不以诗为事”,其《敬业堂诗集》五十卷及续集六卷,辑录了一生诗作五千三百余首,叙地方风物、绘山川形势、多纪游吊古,亦有不少反映民生疾苦之作。

《早过大通驿》就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作者四十三岁时,离江西、往北京、途经安徽时写的。

大通驿,在今铜陵市西南大通河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