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章节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665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数章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复数章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复数章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复数章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复数章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数章节教案.docx

《复数章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数章节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数章节教案.docx

复数章节教案

课程

数学

第20章

第20.1节复数的概念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

讲授法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轮机150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掌握复数的基本概念,并能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力;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复数的定义和复数的几何意义。

难点:

复数的引入,理解复数引入的必要性以及复数与复平面和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复习提问与

作业布置

P6练习2预习

教学思路、方法、手段

(1)在演示——观察——思维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复数

(3)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4)在反思交流中,总结知识,品味学习方法.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导入

活动1:

给出4个方程求解的问题。

以下4个方程在对应的数系中是否有解?

x+1=0

老师给出4个方程求解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数系的一步一步扩充的过程,为引入复数做铺垫。

.

本次活动,旨在提供学生参与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历史回顾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数学史的相关知识,回顾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复数的的发现以及发展历程,让同学们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到复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学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需要和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的。

同学们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数学学习的思路和某些数学问题的历史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辨析定义

活动3:

(1)引入虚数单位,并规定

复数的概念:

形如这样的数称为复数,其中称为复数的实部,称为复数的虚部,且都为实数。

并引入复数集,用大写字母表示。

(2)根据复数的基本形式,对复数进一步分类。

当时,就是实数,

当时,是虚数,其中且时称为纯虚数。

(3)复数相等的概念

如果两个复数与相等,则等价于且.

并在此强调,复数一般不能比较大小。

思考:

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4)典型例题选讲:

1.已知,其中,求.

2.已知,求实数的值.

学生通过看书,预先了解复数的概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认识复数的基本形式。

通过对复数中实部与虚部取值范围的讨论,让同学们理解复数与实数的关系。

 

对复数定义的更深一步理解。

通过例题的讲解,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解答,老师再做讲解。

 

类比研究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数与复平面的一一对应

复数与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一一对应。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简称复平面,其中轴称为实轴,轴称为虚轴(虚轴不包括原点)。

 

通过复数与复平面的一一对应和向量的一一对应,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把现在学习的新知识与以往学习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类比研究

(2)复数与平面向量的一一对应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平面向量都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而有序实数对与复数一一对应,这样,我们可以用平面向量来表示复数。

复数与平面向量一一对应

(3)典型例题选讲

已知复数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

第二象限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则

 

 

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表示复数的点所在象限的问题。

(几何问题)

复数的实部与虚部所满足的不等式组的问题。

(代数问题)

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之前学习的知识进一步融合,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并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旧知识的巩固。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所发现的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共轭复数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复数实部相等,而虚部互为相反数,则称这两个复数互为共轭复数。

复数的共轭复数记作,即,则

.

典型例题精讲:

已知,且

,求这个复数的共轭复数。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反馈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是方程的一个根B.是无理数

C.复数为虚数D.不是纯虚数

2.,则=()

3.,求的值。

4.若不等式成立,求

的值。

课后反思

我们之前在学习是实数时,都会涉及到数的运算问题,那么对于复数,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定义相关的运算呢?

可以的话,怎么定义呢?

思考题给学生留有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

课堂总结

1、通过数系的扩充过程引入复数。

通过对数学史知识的了解知道了复数的重要性和学习复数的必要性。

2、在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时应注意:

(1)明确什么是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2)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分别对实部与虚部的要求;(3)弄清复平面与复数的几何意义;(4)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大小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教师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谈谈自己的收获,不拘形式,有多少说多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作业布置

1.

2.当为何值时,是

(1)实数;

(2)纯虚数;(3)虚数

教学反思

1.要注意知识的连续性:

复数是二维数,其几何意义是一个点,因而注意与平面解析几何的联系.2.注意数形结合的数形思想:

由于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的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所以用“形”来解决“数”就成为可能,在本节要注意复数的几何意义的讲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课程

数学

第20章

第20.2节复数的运算

授课时数

4

授课方法

讲授法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轮机150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掌握复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及几何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力;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掌握复数的运算及几何意义

难点:

复数的减法和除法

复习提问与

作业布置

P6练习2预习

教学思路、方法、手段

复数乘法运算是按照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展开得到,在学习时注意将换成;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复数的除法运算可由乘法运算推导获得,但是也可由互为共轭复数的两个复数的乘积为实数,先将复数的分母实数化,再化简可得,学习时注意体会第二种方法的优势和本质.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在反思交流中,总结知识,品味学习方法.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二)推进新课:

建立复数的概念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要讨论复数系的各种运算问题。

设z1=a+bi,z2=c+di是任意两个复数,我们规定:

1、复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z1+z2=(a+bi)+(c+di)=(a+c)+(b+d)i.

2、复数的加法运算律:

交换律:

z1+z2=z2+z1

结合律:

(z1+z2)+z3=z1+(z2+z3)

3、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

设复数z1=a+bi,z2=c+di,在复平面上所对应的向量为、,即、的坐标形式为=(a,b),=(c,d)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Z1ZZ2,则对角线OZ对应的向量是,

由于=+=(a,b)+(c,d)=(a+c,b+d),所以和的和就是与复数(a+c)+(b+d)i对应的向量

4、复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z1-z2=(a+bi)-(c+di)=(a-c)+(b-d)i.

5、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类似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由于z1-z2=(a-c)+(b-d)i,而向量=-=(a,b)-(c,d)=(a-c,b-d),所以和的差就是与复数(a-c)+(b-d)i对应的向量

6、例题讲解:

例1、计算:

(5-6i)+(-2-i)-(3+4i)

例2、已知复数z1=2+i,z2=1+2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A、B,求对应的复数z,z在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

解:

由已知得:

z=z2-z1=(1+2i)-(2+i)=-1+i,

∵z的实部a=-1<0,虚部b=1>0,

∴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内.

点评:

任何向量所对应的复数,总是这个向量的终点所对应的复数减去始点所对应的复数所得的差。

即所表示的复数是zB-zA. ,而所表示的复数是zA-zB。

例3、复数z1=1+2i,z2=-2+i,z3=-1-2i,它们在复平面上的对应点是一个正方形的三个顶点,求这个正方形的第四个顶点对应的复数。

分析一:

利用,求点D的对应复数。

解法一:

设复数z1、z2、z3所对应的点为A、B、C,正方形的第四个顶点D对应的复数为x+yi(x,y∈R),是:

=(x+yi)-(1+2i)=(x-1)+(y-2)i

=(-1-2i)-(-2+i)=1-3i

∵,即(x-1)+(y-2)i=1-3i,

解得

故点D对应的复数为2-i。

分析二:

利用原点O正好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来解。

解法二:

因为点A与点C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原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

于是有(-2+i)+(x+yi)=0,

∴x=2,y=-1.

故点D对应的复数为2-i.

点评:

根据题意画图,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往往能起到启迪解题思路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

1.设O是原点,向量,对应的复数分别为,,那么向量对应的复数是(D)

A.B.C.D.

2.当时,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D)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在复平面内表示的点在第二象限.

4.计算:

(1)=5

(2)=-2-2i

(3)=-2-8i(4)=2i

(四)课堂小结: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及几何意义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112页习题A:

1、2、3、4。

【第34课时】

【知识链接】

1.复数与的和的定义:

2.复数与的差的定义:

3.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

4.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5.复数的共轭复数为.

【问题探究】

探究一、复数的乘法运算

引导1:

乘法运算规则

设、是任意两个复数,规定复数的乘法按照以下的法则进行:

其实就是把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换成-1,并且

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

引导2:

试验证复数乘法运算律

(1)

(2)(3)

点拨:

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

探究二、复数的除法运算

引导1:

复数除法定义:

满足的复数叫复数除以复数的商,记为:

或者.

引导2:

除法运算规则:

利用.于是将的分母有理化得:

原式=

.

∴(a+bi)÷(c+di)=.

点拨:

利用初中我们学习的化简无理分式时,都是采用的分母有理化思想方法,而复数与复数,相当于我们初中学习的的对偶式,它们之积为1是有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