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639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

《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x

0611年中考试题人教版分课汇编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的对联主要称颂

A.张骞出使西域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参考答案]C[06年连云港中考]第8题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船队都不迷失方向,最后成功到达西洋。

这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B.指南针的应用C.明朝造船技术的先进D.火药的发明

[参考答案]B[06年福州质量检查]第5题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航海壮举,各地纷纷开展了相关的纪念活动。

下图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

┏━━┳━━━┳━━━┳━━━┳━━━┳━━┓

┃┃A┃B┃C┃D┃┃

┗━━┻━━━┻━━━┻━━━┻━━━┻━━┛

13世纪14世纪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

[参考答案]B[06年宜宾中考]第3题

假如生活在唐朝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

①参加科举考试②欣赏李白的诗歌③食用玉米和甘薯④跟戚继光抗倭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参考答案]A[06年曲靖中考]第6题

判断题

郑和下西洋到达的地区是大西洋沿岸各国

[参考答案]错[06年通州中考]第30题

非选择题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

宋元时期,我国海外贸易极为兴盛。

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

古代中国的瓷器外销以昌南镇生产的最为有名,有人把瓷器直接称为“昌南”,就是CHINA。

这逐渐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材料三: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四: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不仅在我国有重大的影响,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和东亚及东南亚一些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被称为“儒学文明圈”,它和伊斯兰文明圈、西方基督教文明圈一起构成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三大文明圈。

下列观点如果与上述材料史实相符合,请在括号内打“√”,不符合打“×”。

(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

(2)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参考答案]

(1)√

(2)√(3)√(4)×(各1分)[06年沈阳中考]第18题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这段话中的“我之云帆高张”是指

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C.文天祥抗元斗D.郑成功收复台湾

[参考答案]B[2007年成都中考]第5题

右图航海家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印度南端

C.好望角D.澳洲海岸

[参考答案]A[2007年济宁中考]第21题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是: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古里和锡兰C.苏门答腊岛和满剌加D.占城

[参考答案]A[2007年内江中考]第2题

600多年前,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郑和先后7下西洋,最远到达

A.南洋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印度D.美洲

[参考答案]B[2007年娄底中考]第18题

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是为了纪念

A.郑和B.戚继光C.郑成功D.鉴真

[参考答案]A[2007年湘潭中考]第11题

之所以称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抗击倭寇骚扰B.率部回归祖国C.率军抗击沙俄D.率军收复台湾

[参考答案]A[2007年日照中考]第9题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请回答:

(1)选做题:

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列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至少举出两点)

②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或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

[参考答案]

主要史实: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历史意义: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每点2分,共4分)

借鉴:

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

(答出一点即可,2分)(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007年陕西中考]第21题

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D.郑和下西洋

[参考答案]D[08威海学业]第6题

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C[2008·湖北黄冈]第3题

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参考答案]C[08重庆毕业]第3题

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A.甘薯B.瓷器C.玉米D.马铃薯

[参考答案]B[08安徽中考]第2题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

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

[参考答案]D[08佛山中考]第4题

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C[08黄冈中考]第3题

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甘英出使大秦B.张赛通西域C.戚继光抗击倭寇D.郑和下西洋

[参考答案]D[2008·山东济宁市]第19题

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马六甲海峡红海沿岸印度半岛非洲东海岸

A.B.C.D.

[参考答案]C[2008·重庆卷2]第3题

海上远航,延伸了人类的足迹,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回答5——6题。

5.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

A.菲律宾群岛B.波斯湾沿岸C.印度半岛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参考答案]D[08陕西中考]第5题

600年前,一个航海家率领一支庞大的中国船队先后七次远洋航行,也曾出现在索马里海域,这位航海家是

A.郑和B.迪亚士C.张塞D麦哲伦

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图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2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分)

(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

(2分)

[参考答案]

(1)弘扬唐朝文化(1分)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

(1分)

(2)郑和下西洋(1分)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1分)

(3)相同作用:

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1分)局面:

闭关锁国。

(1分)

[08玉林中考]第12题

[参考答案]A[09金华中考]第2题

“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弘扬佛法B.民族融合C.中外交往D.开发南洋

[参考答案]C[09连云港中考]第30题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对外航海活动?

A.甘英出使大秦B.鉴真东渡日本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

[参考答案]D[09成都中考]第5题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下列人物的航海活动中较早使用指南针的是

A.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去夷洲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参考答案]C[09长沙中考]第17题

“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应该是

A.张骞出使西域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参考答案]C[09烟台中考B卷]第5题

非选择题

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据此回答:

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新航路开辟时,航海家达·伽马到达了亚洲的哪国?

⑵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参考答案][09黔东南州]第28题问题探究(9分)

⑴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印度。

(2分)

⑵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扩大了明朝的影响,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3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但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殖民主义灾难。

(3分)

⑶传统:

和平外交,友好交往。

(1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1)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是什么?

(1分)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2分)

(2)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

(4分)

(3)请从古代中外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三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3分)

[参考答案](10分)

(1)一切美德。

(1分)孔子(2分)

(2)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4分)

(3)开辟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七下西洋。

(3分,答出三个即可。

答出其他事例,只要符合题意也可)

[09临沂中考]第34题

(2010广西贵港,7)明朝时率军抗击倭寇侵略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岳飞D.文天祥

(2010山东莱芜,6)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一首民谣: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A.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010福建莆田,7.)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D.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2010年四川成都,7)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

上述国家以“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

A.高僧鉴真出使日本B.戚继光抗击倭寇

C.华侨对南洋的开发D.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2010福建三明,3)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