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docx
《新疆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
七年级(上)
迈向中学第一步
一、设计思路
学生从六年级升到七年级,不仅仅意味着年龄大了一岁、高了一年级,同时还意味着从小学升入了中学,从熟悉的环境进入到陌生的环境,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转折点,缩短适应时间,我们设计了这一主题活动。
本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包括“校园巡礼”、“学会交往”、“学习自助餐”等三个次主题。
活动设计通过“参观”、“调查”“介绍”、“体验”、“探究”、“访问”、“计划”、“尝试”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尽快融入新的集体,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主动适应新的环境,提高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与同学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时建议
本次活动建议4课时完成。
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
参观、采访等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
四、活动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每个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都要求学生先浏览一遍整个主题活动内容,从活动预设的问题入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或小组的活动计划。
这样的活动对7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希望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讨论,同时能主动地征求老师或家长的意见,使活动计划尽可能周密、完善、切实可行。
五、活动分析
(一)、校园巡礼
1、参观。
学生进入中学后,一切都是陌生的。
我们把这一活动放在第一课时,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
本活动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对学校的荣誉室、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以及校园等地进行集体参观,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散参观。
建议教师在学生参观学校荣誉室时,向学生详细介绍学校的历史、取得的成绩以及培养的人才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
2、写一写。
“校训”、“校风”、“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
因此,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将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记录下来,引导学生理解并熟记这些内容,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绳。
3、识记。
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老师,我们设计了这个统计表,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渠道了解信息,让学生在收集、填写信息的同时,了解、熟悉自己班里的各学科老师。
4、调查。
小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联系最紧密的小集体。
我们在统计表中给出了一些需要采集的信息点,希望通过信息采集使学生尽快熟悉自己小组的同学。
统计表是预设的,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新的统计表格。
(二)、学会交往
1、自我介绍。
在一个新组成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渴望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
我们用“我的名片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介绍自己(自己的名字及含义、爱好特长、性格特点、习惯动作或习惯用语等)。
文中所提供的名片样式仅作参考,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和创作。
2、体验。
这个活动设计是引导学生通过填写“人际关系图”,了解自己与同学之间的亲疏程度,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调整自己的交往行为,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以免对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小诗“我在集体中”揭示了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意义,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欣赏。
3、探究。
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
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的填写,以真实的反映自己的情况。
对问卷的结果可以组织学生作一些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作用的理解。
(三)“学习自助餐”
1、智慧泉。
每个同学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好的同学,他们的学习方法也许很值得我们借鉴。
本活动希望学生通过主动与他人交流,虚心向他人请教,了解他人好的学习方法。
认真做好记录是这个活动必须注意的要点。
2、启示录。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基础、兴趣、爱好、家庭学习环境等)不一样,在别人来讲是好的学习方法,照搬过来就不一定适合自己了。
本活动要求学生对访问交流所采集到的“好方法”进行分析筛选,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做必要的指导。
3、检测。
学生根据“学习习惯测查表”提供的项目,对照自己进行检查,并进行自我反省,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计划。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学习也是如此。
本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计划的类型、内容,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忙而不乱。
六、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关注活动的成果,因为它是衡量一次活动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科学方法的习得,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体验和感受。
“迈向中学第一步”是一个“人与自我”领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写写“感想、体会”,是这一类型活动较好的总结形式。
2、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安排了两项活动内容,一是为自己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找出三条优点;二是学习与邻居沟通,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任选一项完成,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自己在活动中生成的新的课题。
参考资料
一、如何使学生获得好“人缘”
每当评选先进时,一些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同学有时却没有很高的选票。
他们常常无奈的说:
“咱人缘不好呗!
”言外之意,颇有讽刺人缘好者之感。
所以,应该指导学生去拥有一个好的“人缘”。
请注意,我这里并没有“威信”这一提法,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威信是一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而人缘却是与人相处的关系,它更像现在文艺圈里常说的“人气”。
这二者既不重合,也不包含,而是交叉关系。
即有威信者未必有人缘,有人缘者未必、但却是常常有威信的。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谈到成功时说: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艺。
”中学生朋友总是想和周围的人搞好人际关系,修个好人缘。
这种心情是不难理解的。
人缘好,朋友就多。
大家就信任你,拥护你,有了心里话愿意跟你说,相互间有了矛盾愿意请你调解,你有了困难大家也愿意帮你的忙。
所以说:
“人缘好,赛金宝。
”
二、怎样才能获得好的“人缘”呢?
前苏联小说家伏尼契在小说《牛虻》中,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革命者牛虻的形象。
他在漂泊天涯海角,经受各种可怕的折磨之后,侥幸参加了一支法国人组织的赴南美探险队。
由于他被折磨得不象人样子了,腿也瘸了,在探险队里又是一个低人一等的翻译,所以几乎全队的人都对他持怀疑和鄙视的态度。
可到后来,牛虻赢得了全队人极大的信任和尊敬,彻底改变了大家对他的看法。
他靠的是什么呢?
请看:
有个队友只身离开营地,遇到一只美洲狮,正在他生命系于一发的时候,随其后悄悄保护他的牛虻挺身而出,击毙狮子,救出队友;牛虻在长期的流浪过程中得了一种危险的病,探险途中经常发作,但他以极大的毅力抑制着剧烈的病痛,强制自己不呻吟、不喊叫,以免使队友为他担忧;有两个对牛虻持有敌意的队友打死了土著居民的一只“神鹰”,惹起了土人的震怒,他们集合起武装力量,要对探险队伍进行毁灭性的报复。
危急时刻,牛虻不计前嫌,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和土人谈判,靠着机智和勇敢达成了和解……就这样,牛虻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头号英雄,成了全队所有人的好朋友。
他之所以获得好人缘是因为他表现出了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品德,牺牲自己,救护别人的精神和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
在班级这样的小社会中也有许许多多人缘好的同学,虽然他们不可能有牛虻那样传奇的机遇和惊人的壮举,有的是平凡的表现:
如在劳动中吃苦在前,在学习中乐于助人的,与同学相处中谦虚谨慎的,在原则上是非分明的……正是靠这些,他们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与拥戴。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他们搞好同学关系靠的是做“老好人”,面对班级中的不良问题绕道走,面对同学们的缺点错误不提醒,这种以牺牲原则和纯真正直为代价的所谓“好人缘”,有时也还真能赢得一部分人的欢迎,但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会越来越看不起这种人,因为大家知道,姑息、迁就、袒护朋友的缺点错误,并不是爱护朋友,而是害了朋友。
所以,要获得好人缘就要努力提高个人的教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己对人。
因为人际交往中有一条基本的原则:
你怎样对待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你关怀别人,对别人体贴、周到、真诚、正派、尊重、得体,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对待你。
久而久之,你就会具有人际的吸引力,你的社会交往、社会赞许、社会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满足,于是,你便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有助于持续发展的良好人缘。
获得好的人缘,还要培养自信心。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自信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个在人群中活动的人,自信也是一种人格魅力。
你自信乐观的对待人生,大家就喜欢你,你的人际关系就好,朋友就多,你的机会也便随之增多。
一个人不自信,不仅做不成事,在生活中也没有一点魅力可言,只有你自信了,才能调动别人和环境对你的信任。
尽管每个人对好人缘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获得好人缘的途径也是迥然有异的,但好人缘的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的。
学习方法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能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密切相关。
因此,中学生应当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创造性地总结和运用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法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者笛卡尔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更新加速,时代对我们提出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只凭“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方式进行学习,肯定无法适应。
在今天和明天的学习中,学习的成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耐力,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主要的是要有学习效率。
效率从何而来?
爱因斯坦的公式“W=X+Y+Z”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这里,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废话,Y代表方法。
方法对勤奋和惜时的效果起着增加或抵消的作用,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学习成功。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英国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查了几十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发现这些获奖者大多认为,学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
蒋南翔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
他说:
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
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
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
这番话比喻生动,意味深长。
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何等重要。
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深有体会地说: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它使学生在知识的密林中成为手持猎枪的猎人,获得有效的进攻能力和选择猎物的余地。
1980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曾对《科技导报》记者说,很重要的素质是向知识的“进攻性”,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
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任课老师等具体情况来选取。
一般说来,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教师授课特点的方法。
学生在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摸索与总结:
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序(要不要预习,先做作业后复习,还是边做作业边复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和自我测试的方法、改错的方法和单元总结的方法等等。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
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
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
这是十分有害的。
学习必须勤于思考。
初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
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防止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
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习必须一丝不苟。
学习切忌似懂非懂。
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
要在初中乃至小学学习阶段就要培养这种本领。
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学习必须善于总结。
学完一章,要做个小结;学完一本书。
要做个总结。
总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不尽相同。
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俗话说“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
因此,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常常自我监督,严格要求,每天或分阶段自己或让父母检查,是否完成了学习计划,为什么没有完成,怎样补救等等。
总之,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做不成大事的。
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
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
寻找成功者的足迹
一、设计思路: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理想目标不确定、生理和心理发生较大变化的关键时期,在父母、老师和长辈的眼里他们还是孩子,而他们自己认为已经长大了,开始变得有“主见”,对一般的说教有反感心理。
本主题通过“寻找成功人士”和“感悟成功人士”两个次主题活动,采用“采访”、“交流”、“认识”、“体会”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借鉴和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树立信心,磨砺意志,持之以恒,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争取做一个“成功者”。
二、活动目的:
1、懂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就不会有成功”。
2、让学生明白:
尽自己最大努力实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就是成功。
三、课时建议:
本活动建议4课时完成。
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
四、活动计划
本次主题活动预设了三个问题,成功人士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我们身边有哪些成功人士?
我们自己的成功目标是什么?
怎样才能成功?
要求学生从预设的问题入手,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为使学生对计划的内容、格式有所了解,我们在这里提供了活动计划设计表。
制定计划这个环节对顺利完成整个活动过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组认真讨论,尤其要关注活动过程的设计,使每个小组都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来。
五、活动分析
(一)、寻找成功人士
1、采访。
学生通过采访了解“成功人士”。
建议教师给出相应的提示,如:
他们是怎么成功的?
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等等,以便采访有一定的针对性。
同时鼓励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做好采访的工作准备,如:
采访对象的确定和联系、时间安排、小组成员的分工、器材的落实、交通路线、工具等。
采访中的注意事项应给以提示,尤其是礼貌和采访用语。
2、整理。
这里要求学生将采访到的信息、故事等整理出来。
通过整理和思考对成功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为下一个活动“感悟成功人士”做必要的准备。
3、交流。
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所采访和平时所了解的“成功人士”也是有限的。
用“讲述成功者的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掌握的有关“成功人士”的信息,学会共同分享。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如:
“成功人士”有什么共同特点?
等等。
(二)、感悟成功人士
1、聚焦。
这里提供了几张著名科学家和感动中国人物的照片:
爱因斯坦、王选、王洛宾、邰丽华、刘翔。
并要求学生自己收集其他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当今时代先进人物的照片和事迹,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和学习“成功人士”,从小立志做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
2、思考。
本活动通过“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成功之道”,让学生尝试对任长霞等先进模范人物的“成功之道”进行概括和总结。
这一方面是让学生正确把握先进模范人物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语言文字概括能力的一次考验。
教师可以参考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3、收集。
这里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成功者的警句、格言”,从而明白“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这个道理。
任何“成功人士”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过坎坷和挫折。
本活动还通过选编的一首小诗——《欣赏自己》,引导学生对“成功”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4、你说我说。
通过本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的秘诀在于:
坚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信念,矢志不渝地对即定目标的勇敢实践;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是科学家、思想家,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伟人,但是,我们只要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地朝着自己的即定目标努力奋斗,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成功!
六、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本次活动的总结评价环节,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和对成功人士的感悟:
成功给我的启示。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安排的活动内容是要求学生根据对成功人士的感悟,为自己设计一个近期的成功目标。
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努力就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具体实施的计划。
活动参考资料
成功者之歌
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士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后被迫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做出了根本性的突破。
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
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
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
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
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王选出生于1937年,是江苏无锡人。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
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
王洛宾作为一名卓越的民族音乐家,洛宾先生从三十年代起就以满腔的爱国激情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和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事业,创作了大量高亢奋进、鼓舞中华民族革命斗志的音乐作品,许多歌曲为爱国军民广为传唱。
全国解放后,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他又谱写了大量歌颂人民子弟兵、歌颂领袖、人民和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成为时代的旋律、民族的心声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洛宾先生不仅以他搜集、整理、创作的西部民歌著称于世,他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创作的激动人心的革命歌曲更是我国音乐艺术海洋中的精华。
在长达62年的音乐创作中,他为我们留下了近千首歌曲。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
他是在联合国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国人。
他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第一位华人音乐家颁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响起王洛宾歌曲迷人的旋律。
邰丽华15岁初中毕业,只身一人赴武汉求学,后来与健全人一样通过全国高考进入湖北美术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装潢设计专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加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任独舞、领舞演员。
2002年8月至今,先后担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长、团长助理。
1992年8月,被称为人类艺术盛典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在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邰丽华被特邀与世界顶级艺术家同台演出,被艺术节的艺术总监誉为“美与人性的使者”。
1992年,为纪念“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结束,应联合国和所在国政府邀请,邰丽华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问欧洲五国;1993至1999年,为推动“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建议下,应所在国政府的邀请,邰丽华随团出访亚洲、大洋洲的十个国家,展示了中国“平等•参与•共享”的人权理念与现实,以及残疾人的风貌和才华。
2000年9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音乐厅里悬挂着一百多年来在这里演出过的世界著名艺术家的肖像和经典节目剧照。
惟一的中国剧照,是邰丽华表演的舞蹈《雀之灵》;她还为民族英雄张学良在其夏威夷寓所进行慰问表演。
2002年10月,在日本为世界残疾人会议演出,被誉为“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
2003年6月中旬,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是世界上惟一在非典期间到香港演出的艺术团体。
在邰丽华倡议下,全团演员为香港同胞折叠了数千只纸鹤,并为香港医务人员捐款,与香港同胞共同“励志抗非典,励志庆回归”。
2004年6月18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首届好莱坞国际电影电视节上,由邰丽华担任主要演员的舞台艺术片《我的梦》获得最佳电视艺术片奖,反映邰丽华及残疾演员艺术之路的纪实片《与梦同行》获最佳电视专题片奖。
2004年9月28日,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邰丽华带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聋人舞蹈队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及特殊艺术与人性之美,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耀。
2005年2月23日,应邀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元宵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舞蹈《雀之灵》。
晚会结束后,胡锦涛主席特意接见邰丽华,对她说“你的舞蹈不但表达了艺术美,而且表达了心灵美,祝贺你演出成功。
也祝贺你和你的伙伴们在春节晚会上的成功演出。
希望今后在更多的舞台上看到你的身影。
”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洪占辉”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