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186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docx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知识点练习

Ø第1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名为《撕裂》的漫画。

这反映了当时()

有误

A、欧洲国家难以决定自身命运

B、美苏两极处于势均力敌状态

C、欧洲联合抗衡美苏武力胁迫

D、两大阵营对峙危及世界安全

【答案】:

【解析】:

Ø第2题【单选题】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D、大国对抗激烈

【答案】:

【解析】:

Ø第3题【单选题】

美国在提出马歇尔计划时,就要求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接受美国的援助。

其目的是()

A、冲破欧洲民族国家的界限

B、加强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C、增强西欧各国的政治互信

D、增强西欧抗衡苏联的力量

【答案】:

【解析】:

Ø第4题【单选题】

A、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

B、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取得成功

C、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松动

D、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答案】:

【解析】:

Ø第5题【单选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沃土中,以下不是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的是

A、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B、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答案】:

【解析】:

Ø第6题【单选题】

到1968年,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量的一倍。

共同市场的影响扩展到前欧洲殖民地国家,它们与六国分别谈判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

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

上述信息表明()

A、西欧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集团化

B、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

C、西欧国家通过一体化影响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

D、经济发展推动了西欧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

【解析】:

Ø第7题【单选题】

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下图所示),这种国际体制()

A、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B、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

C、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

D、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

【解析】:

Ø第8题【单选题】

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历史信息叙述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①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召开

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加

③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精神

④都主张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⑤中国在会议上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了解,发展了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

【解析】:

Ø第9题【单选题】

在我国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

1964年,国务院批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

1978年英语被列入高考考试科目。

这变化主要基于()

A、外语教师资源的变化

B、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

C、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

D、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

【答案】:

【解析】:

Ø第10题【单选题】

下图为196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幅漫画,标题为《朽木难雕》。

这幅漫画表明()

A、美国陷入经济滞胀

B、政府干预宣告失效

C、意识形态影响明显

D、越战拖垮美国经济

【答案】:

【解析】:

Ø第11题【单选题】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答案】:

【解析】:

Ø第12题【单选题】

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批评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对抗的危险。

而冷战结束时,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时尚。

这反映了()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B、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C、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

D、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

【答案】:

【解析】:

Ø第13题【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上述现象()

A、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答案】:

【解析】:

Ø第14题【单选题】

下图反映了对1949一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援助情况的报道的统计,据此可推断出()

A、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B、中国援外以经济实力为依托

C、中国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是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答案】:

【解析】:

Ø第15题【单选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D、经济出现多极化

【答案】:

【解析】:

Ø第16题【单选题】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

【解析】:

Ø第17题【单选题】

下图所示局面的出现()

有误

A、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B、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

C、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D、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答案】:

【解析】:

Ø第18题【单选题】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

“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

A、推动美国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B、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D、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答案】:

【解析】:

Ø第19题【单选题】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称:

“美国人用军事基地包围我国,用核武器威胁我们,而现在他们就会知道当敌人的导弹对准你的时候是什么滋味,我们干的也不过是小小地回敬他们一下。

”这体现了()

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B、战争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方式

C、美苏间的军备竞赛逐步升级

D、古巴的国家安全受到巨大损害

【答案】:

【解析】:

Ø第20题【单选题】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

1985年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2015年德国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

这一变化有助于德国()

A、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

B、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

C、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

D、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答案】:

【解析】:

Ø第21题【单选题】

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著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这反映了中国()

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极力打造国内外建设环境

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

【答案】:

【解析】:

Ø第22题【单选题】

周恩来说:

“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有欲关不能之势。

”毛泽东肯定地说道: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最早体现这一思想的外交活动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26届联大

D、毛泽东出访苏联

【答案】:

【解析】:

Ø第2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初,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决战已近尾声,中国革命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进行着清醒的思索:

中国共产党人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

……在毛泽东看来,夺取全国胜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更伟大,更艰苦。

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五位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带领中央机关,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出发了。

临行前,他风趣地对身边几位亲密战友说:

“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

”具有雄才大略,又有丰富语言技巧的毛泽东,在一句短短的话里,连续用了三个“进京赶考”的词句,可见进京赶考在他脑子里盘桓了多长时间,占有多大的份量。

这是毛泽东第三次进京,但是没有哪一次有这次意义重大。

站在身边的周恩来会意的点头笑道:

“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坚定的说: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XX百科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进京赶考”的背景和含义。

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和外交发展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进京后的中共面临着怎样的“考题”?

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答案】:

【解析】:

Ø第2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8年,丘吉尔提出作为战后英国外交总方针的“三环外交”:

“第一个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

第二个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

最后一个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显然,在丘吉尔心目中,联合起来的欧洲是最后一个环,其地位在英联邦和英语世界之后。

不仅如此,尽管丘吉尔不断地为建立欧洲联盟而奔走呼号,但在当时英国主要的政治家——特别是丘吉尔的心目中,这个欧洲联盟中并不包括英国。

——摘编自陈乐民《战后英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

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

“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

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

该政策要求在共同体内部实行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并对外建立共同关税。

对于分别作为农产品进口大国和出口大国的英国和法国而言,该政策势必引发英法之间的激烈冲突。

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

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