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1393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

《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docx

生地会考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

地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地理要求的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考试应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地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本考试标准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修订稿)》制订。

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业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广大地理教师建立新型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地理课程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发挥考试的鉴定、激励等功能。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等四个部分。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本考试标准将知识方面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3个层次,技能方面的目标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2个层次。

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A.了解指对地理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

例如,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对揭示地理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表述。

例如,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C.掌握运用已经知道和理解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说明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D.初步学会能够模仿或在相关指导下,完成某些地理操作任务。

例如,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等;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等。

E.学会能够按要求独立完成有关的地理技能操作任务。

例如,学会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用于解释具体的地理现象,分析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等。

考试主要检测以下表格中的培养目标:

(1)地球与地图

内容标准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A

B

C

D

E

地球

与地

球仪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世界地理

内容标准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A

B

C

D

E

海洋

陆地

海陆

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叙述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叙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海陆

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叙述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天气

知道“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通过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叙述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主要气

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人口

人种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叙述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叙述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

宗教

运用地图叙述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叙述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地域

发展

差异

通过实例,叙述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认识

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认识

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叙述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叙述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叙述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叙述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叙述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叙述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认识

国家

结合地图叙述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叙述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叙述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叙述某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叙述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资料和地图,叙述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叙述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3)中国地理

内容标准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A

B

C

D

E

疆域

行政

区划

运用地图叙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结合地图或资料,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人口

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叙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叙述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资源

自然

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叙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运用地图,叙述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叙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自然

资源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叙述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经济

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叙述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叙述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文化

特色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读图,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叙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实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位置

分布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叙述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联系

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明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环境

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利用资料叙述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运用地图,叙述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内容标准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A

B

C

D

E

地理位置与

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描述湖南的地理位置,能分析其特点。

知道湖南地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

自然环境

运用地图,说明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知道主要山脉的分布。

叙述湖南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图文材料说明洞庭湖的变迁及其原因。

了解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知道湖南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举措。

知道湖南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与

民族

知道湖南人口概况,说出湖南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

知道湖南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以及自然环境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

自然资源

知道湖南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知道湖南土地、气候、水、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湖南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农业

知道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知道湖南主要的农副产品及其地区分布和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知道湖南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关系以及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工业

知道湖南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

知道湖南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了解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

交通运输

了解交通运输业对湖南经济发展的意义。

知道湖南公路分布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高速公路。

知道湖南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

知道湖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航空港。

知道湖南航运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港口。

旅游

知道湖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以及精品旅游线路。

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湖南旅游业发展前景。

城镇

商业

知道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以及湖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湖南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知道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主要举措。

知道湖南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文化业

知道湖南文化业的发展概况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走向世界

的湖南

知道湖南在全国的地位,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社会经济发展蓝图。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地理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必选区域的数量,而没有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

本考试标准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提供三个案例,旨在帮助广大师生明确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以及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案例1:

认识世界的大洲案例---亚洲。

①通过阅读地图,说明亚洲的主要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与欧洲连为一体,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②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

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是造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使河流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案例2:

认识世界的国家案例---日本。

①通过读图,知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许多小岛组成,首都是东京。

②通过读日本地图,知道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由于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日本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

③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知道日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充分发挥海上运输的优势,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④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和民俗。

⑤知道日本是一个加工贸易型国家,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制成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在近现代受欧美文化影响,使日本文化既保留着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案例3:

认识中国的区域案例---北京。

①通过读图,知道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②通过读图和分析有关资料,知道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③通过读图,知道北京河流受地形地势影响自西北向东南流,注入渤海。

④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知道北京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有诸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无数的名胜古迹。

⑤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知道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等中心。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等所在地,汇集了国家著名高等院校和国家科研机构。

⑥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知道北京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物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技能的形成,更关注学生知识形成和思维建构的过程。

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考查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两者紧密结合。

赋予更多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考试主要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1)能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学会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中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检测与情感考查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促进情感升华。

考试主要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1)形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试卷结构

(一)内容结构

地球和地图,约占10%;世界地理,约占40%;中国地理,约占40%;《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的地理内容,约占10%。

知识覆盖率达到80%。

(二)题型结构

考试选用的题型主要有:

单项选择题、综合题(一般采取填图绘图、图表分析、资料分析和问答等形式呈现)。

呈现形式力求新颖,富有创意。

(三)难度结构

试卷难度适宜,杜绝偏题、怪题。

具体要求:

容易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15%;较难题,约占15%。

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7-0.85。

四、题型示例

右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小华同学量得图中周王两村庄直线距离为5.6厘米,请你帮他估算两村庄间实际直线距离约为

A.14千米B.140千米

C.22.4千米D.44.6千米

2.图中温泉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A.700-500米B.600-500米

C.500-400米D.400-300米

答案:

AC

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向热带草原过渡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宽约300~400千米,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

右图为萨赫勒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推测萨赫勒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

A.渔业B.林业

C.种植业D.畜牧业

4.萨赫勒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森林破坏

D.湿地退化

答案:

DA

为了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应对右图所示人口问题,我国已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小孩的新政策。

读图完成5-6题。

5.对于我国人口发展新政策,应理解为

A.可以早婚早育B.鼓励多生多育

C.必须生育一孩D.坚持计划生育

6.我国实施人口发展新政策,是为了应对

A.人口基数庞大B.人口素质不高

C.人口老龄化D.人口分布不均

答案:

DC

7.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冬奥会的竞赛项目主要有冰上和雪上项目,雪上项目宜在海拔较高、坡度适当、积雪充足的山地进行。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张家口附近的崇礼是雪上项目的主赛场,海拔高度为813-2174米,2015年入冬首场雪至2016年5月14日,冬奥会赛事核心区域累计降雪133.4毫米,积雪深度1580毫米。

(1)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大多数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的_____半球,分布最集中的大洲是________。

(2)从地形、气温对冬奥会举办城市选址的影响分析,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1月平均气温处于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