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9635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XX二上数学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

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

  出示:

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生1:

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

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

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步测教室的长度。

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就适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探究:

是啊,为什么量的都是课桌的长,结果却不同呢?

  生:

因为我们拃的长短本身就不一样。

是吗?

咱们来比一比,看看拃的长短相同吗?

  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比一比,师生之间互相比一比,得出结论:

长度单位不同,才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的结果不同。

这就需要我们统一长度单位,用一样的标准来测量物体才能更准确,这样尺子就应运而生了。

尺子上用相同的长度表示一定的长度单位,标准统一,尺子便成了人们测量长度的工具。

在活动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才能使每个同学测量出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吗?

  统一长度单位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A类

  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长?

填在右面的空格里。

B类

  估测一下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6 5 8 2

  B类:

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2根蜡笔的长度。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

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你们发现了什么?

会是铅笔吗?

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

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看!

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

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

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尺子。

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

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做准备,同时在轻松的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尺子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等。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来表示。

1厘米有多长呢?

从刻度“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如:

从刻度“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尺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尺子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尺子,交流。

如尺子上从刻度“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刻度“3”到“5”的长度是2厘米等。

在尺子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用厘米测量。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多少,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铅笔长8厘米。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从尺子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的刻度是几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同学们,我们通过尺子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纸条,测量一下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有没有同学愿意把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到前面演示,对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了解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交流,给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能】

  认识1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该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测量工具——米尺。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表示。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说,学生说出课桌的长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1米有多少个1厘米?

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给学生充足的数的时间,再交流。

一个格一个格地数,1米是100厘米。

从1到10之间有10个小格,是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地数。

通过刚才大家数的结果,发现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那就是说1米=100厘米。

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

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长度的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

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还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

还学会了如何正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测量较短的物体:

厘米

  c

  测量较长的物体:

  “猜谜”是学生喜欢的非常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

猜信封中装着什么笔,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笔的长度”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猜的过程是思维和空间观念发展的过程。

  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量黑板的长,哪种量法是正确的?

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第2种量法正确

米 米 米 厘米

  教材习题

  第4页“做一做”

  看一看,铅笔长厘米。

  略认识线段。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毛线、尺子、。

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得出:

这条毛线是弯的。

  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

看看现在怎么样了?

  学生发现它变直了。

我们把用两手拉直见到的这一段叫做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体验并得出线段“直”的特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认识线段。

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

线段可以这样表示,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

我们用手掐住毛线的两头,两头也叫两端,两端的点叫做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现在同学们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

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线段。

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教材上三条线段的长度,注意测量方法要正确哟!

  学生尝试测量,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进而认识到线段的可测量性。

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线段的特点:

直的、可测量、有两个端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

  画线段。

你想画一条线段吗?

我们来试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利用工具尝试画线段,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说说你是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的。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就是长3厘米的线段。

可以先画一条直线,然后用尺子从直线上截取3厘米长的线段,画好两端的端点,把多余的线擦掉就可以了。

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鼓励学生尝试画线段。

经历画线段的过程后,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新的知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相互补充,说说对线段的认识。

  认识线段1.在讲解线段的认识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

通过让学生动手量出线段的长度,使其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然后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直观特征。

  线段是几何的初步知识,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是次接触到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我们采用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

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并且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自己发现规律,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哪些是线段?

在括号里画“√”。

  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按要求画一画。

  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1.

  4 6 10

图略

  第5页“做一做”

  第2个和第3个是线段。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3条线段,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

如右图。

  第6页“做一做”

  图略。

提示:

先测量图中线段的长度,再按指定长度画线段。

  如图。

解决问题。

  使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

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

你能举出例子吗?

  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

“老师的食指宽是1厘米;

咱们的课桌长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通过举例既能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又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你觉得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啊?

你是怎么想的?

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操场上的旗杆,比我还高,我就1米多一点,旗杆肯定不是13厘米,应该是13米。

我看了看尺子上的13厘米,比两个手掌宽一点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操场上的旗杆比小树都高,所以高度应该是13米。

  ……

同学们都找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跟旗杆的高度进行对比,排除了13厘米,选择了旗杆的高度是13米,非常棒!

  小结:

当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然后进行区分、判断,这样才能选出合适的单位。

引导学生说出想法其实是帮助学生建构模式,从而使学生明白不能靠感觉解决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有可比性的事物作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在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

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能正确地运用“米”进行估测。

  鼓励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分享、相互学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

  用尺子量一量你家中各种物品的长度,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厘米 米 米 厘米

  第7页“做一做”

  厘米 厘米 米练习一。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画线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画线段。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已经把单元《长度单位》学完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吧!

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梳理知识结构】

今天,咱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每一个人,好吗?

我知道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

因为如果长度单位不统一,那么即使是测量相同的物体,测量的结果也可能不相同。

我知道了“厘米”和“米”是国际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我知道了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4:

我知道课桌的长度大约是1米。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是有一点大家没有注意到,总结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尽量按课本呈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才不容易漏掉哟!

大家再想一想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我还学会了,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积累的生活经验,就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我知道了1米=100厘米。

再想想,你会不会测量线段的长度啊?

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谁来告诉大家。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并且是可测量的。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回忆,才能说得更全面,否则就把这一点丢了,是吧?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老师希望今后学完每一个单元,大家就这样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这也是我们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部分。

今后面临的检验还很多,同学们需要继续努力啊!

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自己梳理知识,逐步建构知识网络,为今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想想自己的收获有这么多吗?

不足之处就要抓紧时间弥补,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赶上来。

“厘米”和“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比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所以在整理单元知识点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回忆、复习,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把下面各长度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填一填。

  米 72厘米 1米 80厘米 1厘米 10米

  >

>

  B类

  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按要求回答问题。

  最短的线段是,长厘米。

  最长的线段是,长厘米。

  三条线段之和是厘米。

最短的线段是,长1厘米。

  最长的线段是,长3厘米。

  三条线段之和是6厘米。

  第8~10页“练习一”

  估计:

3厘米 估计:

4厘米

  测量:

3厘米 测量:

  8 14 50

  大约5支铅笔长1米 大约4根筷子长1米√

  跳绳比1米长√ 小猫比1米矮√ 椅子比1米长√

  略

  三角形:

3厘米 2厘米 4厘米

  长方形:

3厘米 2厘米 3厘米 2厘米

  正方形:

2厘米 2厘米 2厘米 2厘米

  发现:

长方形的对边都相等;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两条线段一样长。

  数学书长26厘米。

  √

  房间高3米。

  字典厚6厘米。

√教室长10米。

  鞋比10厘米长 门比1米宽 双臂伸开比1米长

  0.√√

  1.乌龟大约要爬6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