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课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819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礼仪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礼仪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礼仪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礼仪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仪课教案.doc

《礼仪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课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仪课教案.doc

第一课绪论两课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性质、作用和意义;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在学习礼仪的功能、原则和特征的基础上,掌握文明礼貌的养成途径。

1、礼的基本概念

2、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3、现代礼仪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举现实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

一、导入

礼仪课是什么课呢?

在这样的课里我们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有的女孩子会或说:

“礼仪课很好玩,老师教我们走路、化装啦。

”男孩子会说:

“那是你们女孩子的事,和我们无关。

程序

礼仪课究竟是什么课?

我首先讲一个小故事。

(举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被我们忽略的生活中的小小细节,可能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给很大的麻烦。

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礼仪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我们说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往往指的就是懂得专业知识和礼仪知识,会自我推荐的人。

中国有句古话:

“不拘小节”,我们礼仪课就是要教大家在生活中、工作中如何的“要拘小节”。

二、课程讲授

(一)礼的基本概念

1、礼

礼的繁体字为。

《辞海》中对礼的解释是:

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

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它既可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社会交往中礼貌与礼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2、礼貌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与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通过言谈、表情、姿态等来表示对人的尊重。

3、礼节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4、礼仪

礼仪是一个复合词语,包括“礼”和“仪”两部分:

“礼”指“事神致福”是形式(即敬神);“仪”指“法度标准”。

在礼学体系中,礼仪是有形的,它存在于社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中,其基本形式受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是构成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

今天,人们一般对礼仪比较重视。

凡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均称为礼仪。

5、礼宾

“礼宾”一词原意是按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涉外活动、旅游接待等服务过程中,主方根据客方人员的身份、地位、级别等给予相应的接待规格和待遇,称为礼宾或礼遇。

(二)礼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最初的礼仪主要是对自然物表示神秘不可知的敬畏和祈求,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了神秘感,充满了敬畏和恐惧,于是各种宗教、原始崇拜便由此而生,如拜物教、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等。

为了表达这种崇拜之意,人类生活中就有了祭祀活动,并在祭祀活动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正式形成为祭祀礼仪。

在中国则产生了由崇拜自然转而崇拜人类自身的另一种模式,即由对龙的崇敬扩展到对君主的崇敬。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表示敬畏、祭祀的活动日益频繁,逐步形成种种固定的模式,终于成为正规的礼仪规范。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礼仪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礼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原始的政治礼仪、敬神礼仪、婚姻礼仪等在这个时期已有了雏形,但还不具有阶级性。

礼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礼仪概念,如“五礼”(吉礼、凶礼仪、军礼、宾礼、嘉礼)等,确立了崇古重礼的文化传统。

礼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时期,学术界百家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系统地阐叙了礼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次序划分及其意义。

礼的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

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步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制度逐渐被时代抛弃,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

从世界范围看,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这是礼仪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今天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外交礼仪绝大部分就是这个时期留下来的。

例如:

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

迎送国家元首鸣放21响,政府首脑鸣放19响,副总理或副首相鸣放17响,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礼仪。

(三)礼仪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1、礼仪的性质

⑴礼仪的阶级性

礼仪自产生之日起即具有阶级性,当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后,这一性质更加鲜明。

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除了在礼仪规范中强调其统治是天然合理外,还需要有稳定的社会次序。

为此,统治者需要制定并不断完善社会各阶级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

(举例)

⑵礼仪的民族性、国别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其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文字、活动区域不同,以及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素质特征不同,其礼仪都带有本国家、本民族的特点。

(例)

⑶礼仪的普遍性`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和象征,具有极其明显的人文性、社会性。

礼仪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就是礼仪的普遍性。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科技交通的发达,使人们天涯变咫尺。

在这个日益变小的地球上,人们在空前频繁的相互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带有普遍性的国际礼仪。

(例)

2、礼仪的作用

⑴尊重作用

人际交往中尊重是相互的,当你向对方表示尊敬和敬意时,对方也会还之以礼,即“礼尚往来”。

⑵约束作用

礼仪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礼仪一经制定和推行,便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习俗,人们都应遵守和服从,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约束。

如果一个人我行我素,不能遵守社会上普遍的礼仪要求,他就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甚至被施以法律的手段。

⑶教育作用

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在施行教育。

礼仪一经形成和巩固,就成为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代相传。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礼仪的教育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⑷调节作用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极为重要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无法满足个人的归属感,受尊重感,就会怅然若失甚至惶惶不安。

如果一个单位或者整个社会人际关系混乱、紧张,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局面。

礼仪做为一种规范、程序,作为一种凝固下来的文化传统,对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式起着固定、维护和调节的作用。

(例)

3、礼仪的意义

⑴讲究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⑵讲究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

⑶讲究礼仪是社会平等交往的需要;

⑷讲究礼仪是文明社会公民应有的行为规范。

什么是礼、礼貌、礼节、礼仪、礼宾?

第二课仪容礼仪

四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仪容礼仪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仪容礼仪知识。

教学重点

化装技法

教学要求

举现实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仪容,主要指人的容貌,是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交往的密切,美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秀丽的容貌往往易于给人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不仅有利于事业的拓展,而且可以在求职应聘中增添成功的砝码。

所以,必须重视仪容礼仪。

二、课程讲授

(一)仪容卫生

要保持美好的容貌,首先要注意仪容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仪容卫生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面容清洁。

早晚要洗脸,掌握正确的洗脸方法。

2、口腔清洁。

牙齿洁白,口腔无味。

坚持早晚刷牙,最好饭后三分钟内刷牙。

3、鼻腔清洁。

不要随便吸鼻子,挖鼻孔。

4、头发清洁。

要勤于洗发,一般一周1-2次。

要勤于梳理,早晚梳头,每次20-50次。

要常修剪头发,男士最好每月一次,女士视情况而定。

发型要与工作相适应。

5、手的清洁。

随时清洁双手,常修剪指甲,一般涉外活动不要涂有色指甲油。

(二)仪容化妆

化妆就是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化妆品,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对面部进行恰到好处地描画,以强调和突出人所具有的自然美,减弱或掩饰容貌上的不足,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

化装的基本程序

1、净面护肤。

洗净脸上的污物,清洁皮肤后,要涂以护肤品,防止化妆品与皮肤直接接触,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2、抹粉底。

以遮盖弥补面部瑕疵,调整皮肤颜色。

3、扑脸粉。

定状,防止化妆脱落。

4、修饰眼睛。

强调眼睛立体感。

5、描眉。

眉毛是面容修饰的重要部位。

比较理想的眉形是:

眉头与内眼角垂直,眉梢在鼻翼外侧至外眼角连一斜线成45度,眉峰在距眉梢三分之一长处。

6、涂腮红。

既能调整脸形,又能使面部呈现红润健康和立体感。

7、涂口红。

可以加深嘴的轮廓,使其生动润泽富有魅力。

8、涂睫毛膏

9、查妆面

化妆的礼仪要求

1、化妆的浓、淡视时间、场合而定。

白天是人们工作的时候,宜化淡妆。

晚宴妆、舞会妆可以浓艳些。

2、不在他人面前化妆。

3、不非议他人的化妆。

由于民族、文化传统不同,肤色的差异以及个人审美的不同,每个人的化妆不可能都一样。

美国一些老太太喜欢把脚趾涂得大红,东南涯亚一些国家的妇女喜欢吃槟榔,因而把牙齿染成黑色。

4、不借用他人的化妆品

5、化妆时不妨碍他人

6、男士施妆勿露妆痕

三、化妆技法实际操作

教师可从学生中选一位上来做模特,当场操作示范。

装十要充分考虑以下三

第三课服饰礼仪

两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服饰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要注意的基本的服饰礼仪。

教学重点

TPO原则、西装的穿着礼仪

教学要求

要求讲授通俗、幽默,使用大量生活中事例来说明理论,深入浅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服饰是人体的外延,包括衣帽、鞋袜以及手表、戒指、耳环等饰物。

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显示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品位,艺术修养以及待人处世的态度。

服饰本来是用做防寒保暖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饰不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也是装饰人们躯体的美化物。

人们利用服饰来装饰、朔造自己,突出自己的美点。

事实表明,穿着得体不仅可以显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修养,高雅的审美,还能给人良好的印象,赢得他人的信赖,使社交获得成功。

(例如:

二、课程讲授

(一)着装与佩带饰物的原则

1、和谐得体的原则。

所谓和谐得体,是指人们的服饰必须与自己的年龄、形体、肤色、脸形相协调。

只有充分地认识与考虑自身的具体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进行穿着打扮,才能真正达到扬长避短、美化自己的目的。

2、TPO原则

TPO是英语时间、地点与目的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TPO原则要求人们着个因素:

穿着服装的时间,节令(T);到哪儿去,即场合(P);和谁见面,干什么事,要达到什么目的(O),等等。

⑴时间。

时间的含义有三层:

一是指每日的早上、日间、和晚上三段时间。

二是要考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对着装的影响。

三是要注意时代间的差异,服饰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⑵地点。

地点是指露面的具体场所,如工作地点、购物中心、旅游景点、自己家中等。

不同的地点需要与之相协调的不同服饰。

⑶目的。

着装要考虑到目的,即人们意欲通过自己的穿着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如何。

比如,应试、应聘时,最好穿西装或套装,颜色素雅些,使人看上去成熟。

(二)着装与佩带饰物的礼仪

1、穿西装的礼仪要求:

⑴西装必须合体,领子应紧贴衬衣领口且低于衬衫领口1-2厘米。

⑵衬衫领子要挺括,不能有污垢和油渍,衬衫的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