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7716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束剑华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这两大使命中,前者主要是指全日制教育方面,后者主要是指终身教育方面,二者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NYP的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即课程体系的模式,一般包括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结构模式。

1.课程开发模式 

南洋理工学院专业课程开发的规定程序为:

新专业需求分析→成立专业筹备小组→提呈批准→科目设计与准备→教学准备。

新专业需求分析主要从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等3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

主要途径是通过跨部级人力资源策划与统筹、市场调研、参观考察企业、项目合作、科技开发等。

专业筹备小组的任务是提呈新专业建议,确定毕业生形象、就业岗位,确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设计专业教学结构,准备科目摘要,其中准备科目摘要主要考量因素是:

企业需求、专业能力与学术水平、科目命名与学时分配、科目次序安排、科目类别(主修、选修或辅助性科目,考试及非期末考试等)、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等。

专业课程开发的审批程序非常严格,包括系主任、专业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育部等四级,其中专业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均来自企业,可以确保专业及其设置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

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学院院长(主席)、注册主任、各学习主任、学院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系讲师代表,主要是从学术管理角度研讨及批准专业及课程设置计划,确保专业及课程设置符合教育规律和学院有关规定。

科目设计与准备主要包括委任科目协调讲师、准备教学大纲、准备教材、采购教学设备等。

教学准备主要包括教学器材准备和教学计划准备。

反馈与改进。

包括收集学生反馈、讲师经验与反馈、企业反馈等方面。

2.课程结构模式 

南洋理工学院采用的课程结构模式是:

“科技/专业基础能力培训课程”+“专项培训课程”。

其中,科技/专业基础能力培训课程是一、二年级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结合安排实践培训及学期项目;

专项科目培训课程为三年级课程包括毕业项目及企业实习或海外实习(图1)。

可见,这是一种学科型课程与实践型、项目化课程相融合的课程结构。

这种课程结构有利于兼顾就业与升学的双重需要,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模式具有超前、开放和创新等三个显著特点,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国家和企业)与学生两个方面的需要。

超前。

南洋理工学员全日制教育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为学员们的未来生活与就业做好准备,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应付未来的挑战,从而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作贡献。

所以其课程设置与开发特别强调超前性,非常强调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

开放。

“市场导向策划”和“区域化与国际化导向”都是南洋理工学院的重要办学策略,这种开放性的办学策略,决定了其课程开发模式的开放性,进而又决定了课程结构的开放性。

在新专业与课程开发时,南洋理工学院非常尊重专业咨询委员会、政府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并能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乃至对专业及方向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课程结构中,无论是学期项目还是毕业项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科技发展和企业需要来选择和设计。

创新。

新加坡是个岛国,自然资源奇缺,必须依靠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所以新加坡特别重视教育,注重创新。

南洋理工学院更是以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强调“处处创新、人人创新、时时创新”。

在南洋理工学院的校园内,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innovation”。

“教学工厂(TeachingFactory)”、“经验积累分享系统(AES)”、“综合科技教学”(ITL)、量身定制理念(Customisation)、无界化理念(BorderlerOrganisation)等就是其创新的成果。

在其课程体系中,无论是学期项目课程还是毕业项目课程,无不体现创新理念,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NYP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为了实现课程目的的教与学的所有活动的综合。

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行为特征,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有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等。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模式特色主要有综合科技教学、项目教学和电子学习坊。

1.综合科技教学

南洋理工学院按照“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的教学要求,在1-2年级阶段,采用了综合科技教学。

其主要做法是课程采用涵盖核心科技及周边科技的相关工业项目及实例为导向,在实验环境中组织教学,通过启发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科技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图2)。

以机电一体化工程为例,整合机械工程、电子(控制)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元科技,在实验室通过科技“单元”→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业应用“实例”这样渐进式的教学模式。

综合科技教学是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工业项目综合多元化的实际需要,强化学生的工程理念及科技应用两方面的学习而创新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

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科技应用能力,进而为实施项目和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可以协调不同课程之间的课时矛盾,实现专业/科技教学的集约化和高效化。

2.项目教学

贯穿学生在校三年的项目教学与项目开发已经成为南洋理工学院普遍的教学模式,并已成为该校的一个巨大办学优势。

南洋理工学院对项目的定义是:

“一种针对特定目标,不同的人或部门需要紧密合作,依照缜密的计划,从事研究或设计,以达目标的特别活动”。

其一般流程是:

客户需求→条件分析→建议→准备→开发→确认设计→落实→回馈→完善成品“。

项目教学即项目主导学习,主要教学方法是“项目+理论+研讨+实训”,其主要特点是:

完成品为目标;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多重问题需要解决;

是一种真实场景的制造活动;

制造成品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是成功的关键;

完成品为学习的驱动力。

南洋理工学院十分重视项目开发工作,一般安排20%左右的老师常年进行项目开发和实施。

南洋理工学院的项目教学包括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

学期项目可以是模拟项目,也可以是企业项目;

毕业项目包括企业项目和科研创新项目(如专利项目、竞赛项目、专能开发项目等)。

项目有大有小,有由个人或小组承担的小型项目,有由专业科技中心承担的部门项目,也有跨部门的系统项目或者跨系部的特大型项目(图3)。

南洋理工学院从其自身的战略定位出发,在进行项目选择时,其优先顺序为:

创新项目→专能(指教师)开发项目→增值项目。

该院教师自豪地说,他们的知识产权数量比其他4所理工学院之和还要多。

大量的项目开发为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在项目教学中,南洋理工学院规定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角色是:

提供专业咨询;

提供精神支柱;

提供专业鉴定;

示范专业思考模式。

也就是说,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是运动员,而教师是教练兼裁判。

这样的师生角色定位,确保了项目教学可以在开发师生潜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确保实现教学目标重要条件。

同时,学院非常注重过程管理和学生评估,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规范,如在学生评估方面,规定评估者除专业指导老师(权重为70%)外还应包括企业老板、学生本身和其他老师(权重为30%),评估的内容除专业态度、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权重为80%)外,还应包括纪律性、沟通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性等职业素质和能力(权重为20%)。

3.电子学习坊

利用“电子学习坊”学习是南洋理工学院又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应用于成人教育的培训课程,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全日制教育。

电子学习坊教学模式的尝试开始于2003年SARS流行期间,当时学生放假在家,为了补课,学院要求老师将教案上网,进行网上授课和辅导。

此后,学院进一步加大了校园网建设的力度,至目前已开发“电子课程”及配套教材800多项电子课程,取代了整个学院25%的日间课程学时和50%的夜间课程学时,并配有习题库,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估。

同时,还全面开展了校内“电子学习坊”的配套建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到设有1600个座位的电子教室用笔记本电脑进行课程的学习、答疑、找资料、做作业、师生网上交流、教师网上批改作业等,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电子学习环境。

电子学习坊设有课程管理系统,可用于电子学习教材的输送、处理和报告,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连,可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可通过学校的“电子学习坊”进行自主学习。

(四)NYP的途径模式

途径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完成特定培养目标或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培养形式和创造的教学环境总和。

南洋理工学院的途径模式也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有教学工厂、专能开发和双轨系统等,其中教学工厂是基础,专能开发是核心,双轨系统是保证。

1.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TeachingFactory)”是南洋理工学院的一个注册商标,也是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范例。

教学工厂是以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支撑、以综合科技、专业科技中心等教学环境为背景,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下,并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内涵非常丰富:

一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教学工厂将工厂(企业)的实际环境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让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不仅让教师能更加真实地教,也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学,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中学习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工厂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平台,师生一起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大胆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的综合能力。

项目的开发过程,既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过程,也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更是协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过程。

三是促进了教师的专能开发和提供了教师专业培训的课堂。

教学工厂要实现的目标是企业项目新品的开发和学生培养双重目标,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科技水平和专项能力,因此项目的开发过程也成为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和专项能力的开发过程。

开发与研究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程师与学校老师相互合作,使教学与项目相融合,提供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前沿技术,能迅速进行新专业和新课程的开发,为企业培训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

图4南洋理工学院的专业科技中心

在南洋理工学院,与教学工厂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专业科技中心。

各系内不设“教研室”,而是设以专项科技为核心的“专业科技中心”(图4)。

如工程系就设有机器人与自动化中心、精密加工中心、快速成型技术中心、生物医疗工程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影像技术中心等近20个专业科技中心。

专业科技中心是为教学工厂的运行及项目的开发、学生的培养而配套设置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组织,教学工厂的各项具体教学活动都是各个专业科技中心为主体展开的。

事实上,南洋理工学院的校园就是由许多专业科技中心组成的大型科技园,已经成为新加坡的一个主要应用性研发基地。

2.专能开发

南洋理工学院认为:

“只有能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学校,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赢得企业的主动合作;

只有得到企业的支持,学校才能得以长远的、更好的发展;

而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学校必须超前发展,关键要培养超前发展的老师”。

“教师第一”、“无货架寿命”、“无界化”等理念深入人心。

注重教师的专能开发被NYP认为是保持学院自身发展优势、培养好学生的最重要工作。

一是把好引进关。

南洋理工学院对引进教师的要求很严格: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至少要有五年企业工作经历;

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开发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

不断自我更新,与科技发展同步,主动到企业调研,预测企业发展趋势,超前准备;

具备NYP的8种精神——献身与敬业、精益求精、应变能力、支持学院的专能开发活动、视自我提高为已任、群体协作精神、先驱意识、愿意学习和分享知识与经验。

在南洋理工学院,新教师的引进要经过三道关口:

一是非正式面试,由学系负责,主要是看基本条件和初步印象;

二是正式面试,由人事部主任、所在系主任和一名中立的主任组成面试组进行;

三是院长面试。

二是加强师资培训。

南洋理工学院特别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其主要途径包括:

职前引导计划。

针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学院的发展理念、教育思想、办学模式、管理制度等,熟悉学院的教育教学实施、设备及其实用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的培训等;

在职培训。

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在职培训24天,自己联系的培训(包括到企业调研)都要进行事先网上申请,事后将培训过程及体会上网,并要求在改进工作中发挥作用。

根据企业调研和预测,每年安排每一名教师到国内外接受2-4周新技术的研究型学习、超前培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不落后于企业生产发展;

项目开发。

每学期安排20%的教师参与项目开发,不安排课务,专注科技创新或课程开发,实行轮换制。

教师必须从事项目开发,才能得到晋升的机会。

三是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南洋理工学院对教师实行隐蔽工资制度和全面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加薪、提升及续聘等切身利益挂钩。

教师考核的方法是院长考核系主任,系主任考核专业经理,专业经理考核教师。

南洋理工学院没有三种概念:

一是“双师型”的概念,因为这是成为NYP一名教师的基本条件;

二是没有“坐班”的概念,因为教师必然全部坐班,认为不坐班无法搞好科技开发;

三是没有“论文”的概念,教师的科技成果是“项目”,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教师不需要评聘职称,而是实行“年薪制”,平时没有课时津贴和加班费,成绩突出者年终有“花红”。

3.双轨系统

图5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双轨系统

双轨系统教学是南洋理工学院为了落实项目教学而创新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

具体做法是:

在三年级时,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为A、B两组,其中的一组第一学期做专项培训,第二学期做全日制项目和企业实习;

另一组则先做全日制项目和企业实习,第二学期再做专项培训。

在做全日制项目和企业实习时,再次将学生分为两组(A1、A2和B1、B2):

其中一组先做全日制项目,然后再进行企业实习,另一组则先进行企业实习,然后再做全日制项目。

这种双轨系统的教学安排,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又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真正做到“量身定制”。

(五)NYP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模式包括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洋理工学院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引进企业标准

与企业接轨、为企业服务,源于企业、用于企业是南洋理工学院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与企业接轨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符合企业的要求,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一致,教学过程(特别是项目教学过程)符合企业工作流程等方面外,在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和质量管理上也尽量借用先进企业的模式,甚至是吸收企业人员参与评价。

如对项目教学的评价,其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开发的产品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并且在评价专业态度、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评估其纪律性、沟通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性——而这些方面也正是一个企业评价员工的重点方面,一般前者的权重占80%,后者的权重为20%。

这样,学生经过三年的训练和熏陶,便可以完全适应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2.注重过程评价

注重过程评价是南洋理工学院教学评价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南洋理工学院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毕业的要求很明确,对学生的学业评估即严格规范,又很审慎和人性化。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三年,必须通过所有必修科目考试并且修满150-170学分才能毕业。

必修科目的考试很严格,一般在考试周(两周)全院集中在体育馆进行,绝不允许作弊。

必修科目考试不合格,可以跟班重修一次;

重修仍然不合格,就要劝退。

学院规定学生出勤达到85%以上才能参加考试。

在学业评估方式上,一般作业(含习题、实践、报告、电子评估、汇报表现、研习参与等——非常注重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及汇报中的表现,认为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占40-50%,平时测验(一般进行2-3次)占20%左右,课堂表现占5%左右,期末考试仅占30-40%。

学生的平时成绩须由课程组所有老师共同讨论决定。

评定完成后的每个学生成绩,必须经专业经理确认、系成绩评定委员会认可,报学院成绩评定委员会鉴定和批准后才能上网发布并通知学生。

当发现学生成绩明显偏离正态分布或不及格人数过多时,专业经理和系成绩评定委员会有权调整及格分数线,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常通过——这是人性化操作的一面。

3.课外活动积分制

南洋理工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形象设计和职业素质教育,倡导并推行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评价模式。

南洋理工学院对毕业生素质的预期素质(形象)是:

“良好的品德修养,推崇本身文化但也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并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责;

信仰种族和谐和任人唯贤之原则,了解新加坡之局限但也能看到她所展现之机会;

优雅社会之一分子;

勤奋及热爱工作,珍惜他人之协作;

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以及由信心应付未来挑战,并能够勇敢和坦然地面对困境;

追求知识,学以致用;

创新意识,具备精益求精、终身学习以及求知创新精神;

放眼世界,扎根新加坡。

南洋理工学院学生预期素质目标的实现,既取决于其科学的课程模式、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有效的途径模式,又得益于其导向性极强的评价模式,其中课外活动积分制(CCAPS)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南洋理工学院的课外活动积分制简称PEARLS,其内涵分别是“参与”(Participation)、“增值”(Enrichment)、“成就”(Achievement)、“代表”(Representation)、“领导才能”(Leadership)和“服务”(Service)。

其中“参与”、“增值”和“服务”得计分最高不得超过6分,“领导才能”最高限为12分,“成就”和“代表”则无限制。

PEARLS的各项积分总和大于25分为优,20-24分为A+,15-19分为A,10-14分为B+,5-9分为B,4分以下不合格。

PEARLS积分的多少是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在就业和升学中都有重要作用。

二、几点启示

(一)专业定位要准确

专业定位是人才工作的起点,也是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也认识到了专业定位的重要性,并在上一轮评估指标体系中进行了引导和强化。

但由于理念、条件和宏观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专业定位不明确、不准确的问题仍然在困扰着我国的高职教育。

一是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由于缺少市场意识和市场调研,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描述很笼统、格式化,无法明确导向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二是人才规格不够准确。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高职教育的培养规格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实际上是将高职人才规格进行了下移,虽有利于拓展了高职生的就业空间,但也导致了中高职培养规格的模糊化;

三是就业面向不够具体。

不少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脱节,在人才培养上并未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就业面向不具体、不明确,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模式学科化倾向严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很难落到实处。

南洋理工学院的专业定位非常准确,即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其中“应用型”是为了区别于大学的“研究型”,“创新型”是为了不同于中职的“操作型”。

正因为定位于“应用创新型”,所以才需要建设教学工厂,开展项目教学,才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能够做项目,才需要倡导无界化和团队合作。

从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办学条件和能力而言,要像南洋理工学院那样提培养创新型人才,可能条件尚不具备;

但笼统表述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也不够贴切,因为这将使高职教育难以区别于中职教育,也无法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考虑到“技能型人才”包括“操作技能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本人认为,从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条件来看,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或者“技术技能型人才”比较合适。

同时,应该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将人才规格具体化,并明确指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程改革要深化

专业是课程的集合,专业的内涵和质量必须通过课程来体现。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也在推行课程改革,但普遍存在两种倾向:

一是走不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学科型课程体系,改来改去还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

二是把“重实践”片面地理解为重操作技能,简单操作为“多证制”,结果是办成了中职教育的“发酵馒头”。

这样的理念和操作方法,不仅严重模糊了高职教育的特色,而且也大大削弱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南洋理工学院在课程模式上,把课程区分为专业基础课程(综合科技教学)和项目课程,既达到了“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又满足了学生升入大学后学分互认的需要,同时还方便了课程管理和教学的实施。

南洋理工学院不要求“多证制”,他们认为这是中职教育的定位和要求,他们强调的“重实践”是在理论和技能基础上的项目开发,认为这才是与其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要求。

这些理念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三)教学模式要创新

我国高职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理论教学+实验实习”,理论教学一般采用整班或合班课堂教学方式,实验实习则是在实验室或实习场所分组进行。

这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验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理论,显然这种模式并不是高职教育的理想模式。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改革上进行了不少探索,如多数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压缩了一些理论课,增加了一些实训课,不少高职院校还在课程综合化、项目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改革的试点和推进步履艰难,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有的甚至因盲目推广所谓的国外先进模式而导致了教学管理上的混乱。

究其原因,除了理论研究的滞后外,教师及管理者的理念的偏差、教学与管理条件不完备、教学管理制度不配套也是重要的限制因素。

事实上,世界上本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之间也没有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