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7064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

《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的艺术Word文档格式.docx

“我们不相信他……”这时我发现戴立的眼泪都出来了,我就说:

“同学们,现在戴立同学想改正错误,你们能否给他一个机会呢?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戴立同学知道了自己在班上的地位,终于改正了错误。

2、发现闪光点信其成功

如我班宋义,经常不做作业,成绩差,但他的体育很好,我找他谈心,告诉他能拿出体育锻炼的劲儿用在学习上,他的成绩肯定能提高,在我的信任与鼓励和帮助下,他的成绩明显上升。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待后进生,纪律后进生和成绩差生,我从不歧视,总是耐心讲道理,动之以情,积极疏导,通过家访和学生谈心,多方面分析学生后进的原因,并及时帮助,使他们获得成功。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使学生达到以情生情、以行促行和以艺助成。

尊重就是尊重人格,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人格都是平等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校园的任何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互相尊重。

在尊重的前提下,我们所有的人在校园里经常见面,都应该有礼貌的问候,打招呼。

从做班主任的经验来说,一般老师听到差乱班这个词不能说毛骨悚然,也会有一种惊惧的感觉,有很多班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差和乱。

班主任一般都不喜欢中途接班;

如果是中途接班,又接了一个差乱班,这种感觉一定不会太好。

案例中的陈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班,像这样的班存在的问题肯定很多。

也许不像我们案例里描绘的那么极端,但实际上这些情况,行为习惯、风气,包括个别问题不同程度的都存在着,要是中途接了这样一个班,肯定要选择一个突破口,来建立一个良好的风气。

案例中的陈老师是把考试作弊、诚信问题作为建立良好风气的突破口,您认同他这种做法吗?

要是您的话,您打算从什么地方入手建立良好的风气呢?

梁秀丽:

做任何一件工作,实际上都要寻找突破口,我比较认同这个老师选择突破口这种方式来工作,陈老师选择了演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诚信考试的教育。

实际上,我们每个班主任的个性、特长都是不一样的,选择突破口肯定也是因人而宜的。

张红:

对,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这把钥匙实际上不是万能的。

如果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选择我自己擅长的方面来入手。

以我对差班的了解,学生不外乎就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不好。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如果要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学生比较擅长或有优势的方面作为突破口,这样的学生他们一般都非常聪明,各种活动能力是相当强的。

精力还比较旺盛。

他们活动能力强,有很多可爱的方面,我肯定不会选择学习这方面,因为它是一个慢工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我会选择交友、运动或者一场篮球赛,以一种活动方式作为切入的契机,经过精心的设计准备,让班级的每个成员都各展所长,这种活动比较容易成功,如果经过两三次的班级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取得成功,学生就会信任老师,老师的威信也就建立起来了。

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学习方面的教育,学生可能比较容易接受。

有一位班主任接了一个班级,不能叫差乱班,但是成绩各个方面不太理想,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却带出了一个令全校师生非常骄傲的成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考上了本科。

他当时的思路就是寻找一个突破口,建立集体的凝聚力。

他还提出了一句口号,叫平凡的人也要有梦想。

而且他的突破口跟您刚才说的特别像,他是选择了军训,学习不好的孩子一般体力都不错,接着是运动会、篮球赛,不断地提这个目标,然后慢慢地建立常规的学习习惯。

突破口是一定有的,但是突破口的选择是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们擅长的方式决定的。

胡老师,我看这个案例的时候还有一个感受,就是陈老师特别善于演讲,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包括他对演讲的艺术把握也相当到位,演讲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是振聋发聩、当头棒喝。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急风暴雨式的,还有一种是春风化雨式的,我不知道您擅长哪一种?

胡颖:

谈到这两种教育方式,我觉得急风暴雨式比较能够震撼人的心灵,而春风化雨式,是润物无声,但是能持久地滋润学生心田,这位老师之所以选择演讲,就像刚才您所说的,首先他具备这样的素质。

有激情,口才好。

他的语言很精彩,他的动作、肢体语言或者他的眼神、口气可以感染在座的每一个学生,另外他从维护尊严的高度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上有一个提升,所以他选择了这种形式进行教育。

从课后的反映来看,有的学生是通过周记的形式表达,被触动了,有的同学是直接与老师谈我被您这种做法感染了,看起来是有一定效果的。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并没有为之所动,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老师说过不向家长透露成绩才选择不作弊的。

陈老师自己也有这么一个疑问,究竟不作弊是因为被震撼了,还是因为没有成绩的压力,没有焦虑,懒得去作弊了。

还有的学生仍然作弊,分数还是高的出奇。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如果是我的话,真的要选择这个突破口,可能要持续一个学期。

激情能解决的问题是情感上的震撼。

但是作弊实际上除了思想问题还有一些习惯的问题,包括刚才您提到的,他选择尊严作为突破口,其中有一句话,尊严比诚信更重要,这句话怎么理解,可能是以尊严唤醒学生内在的需要,让他自觉抵制作弊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来巩固这个教育效果。

假如您是陈老师的话,在这样一次演讲之后,急风暴雨之后,您还会做哪些和风细雨的工作?

我觉得急风暴雨和和风细雨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互相替代。

我可能会在一开始先进行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让学生如实地写出对作弊的看法,这样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客观地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

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需求。

对,这就符合了心理学上所说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老师能够进一步去分析、把握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这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把这次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真实地反映给全班同学,可能孩子们会有所触动。

反映给全班同学,发动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而不是只有老师一个人进行关于诚信也好、尊严也好这样的唤醒式的教育。

因为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特别是高中生,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是多角度、多维度的,拿到这样一个问题以后,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反应。

让学生多角度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比老师一个人大汗淋漓,学生底下麻木不仁,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还不能操之过急。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尊严,对作弊的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三件事,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阶段性的调查问卷,还是继续做。

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

对,阶段性调查是一段时间做一次,仍然是以不记名的形式,目的还是要最真实的东西。

问卷可以涉及:

最近你有没有在作弊,你作弊与否与最近几次的考试成绩有什么关系?

作弊与否对你心理的影响有哪些?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让学生去把握。

经过几次阶段性的调查问卷,学生可能逐渐地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个问题已经逐渐地渗透到了孩子们的思想中,而不是一次演讲过后,慢慢地放松了,淡忘了。

阶段性地持续地把这个活动继续下去,所涉及的问题可能随着不同的阶段有新的问题出现,这样及时地把这些统计的结果随时地公布出来。

这是做阶段性的调查问卷。

我想再下一步应该是把几个阶段调查的结果,经过长期的调查问卷,得出的结论,把它的变化趋势,通过柱形图也好,或者是图表的形式,把它直观地呈现出来,把学生发展变化的趋势呈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唤醒尊严,也符合陈老师说的“让我们有尊严地活着”,一种是通过振聋发聩,震撼式的教育,另外一种通过和风细雨的方式,不断地给孩子们传递“你们在成长,你们在有尊严地活着”这样的观念。

最后一步,再发调查问卷,这次和第一张调查问卷的内容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持续活动,与第一张之间的答案差异是相当明显的,让学生拿到他的第一张问卷和最后一张问卷进行比较,然后自己写出研究报告,我觉得可能比老师一个人去推动整个集体的成长会轻松一些。

这样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找回自己的尊严。

班主任实际上就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教育者。

就像您刚才说的,他去推动集体,带领集体,这是两个位置上的差异。

无论是梁老师还是胡老师,你们更冷静、更爱思考,是激情在心底的那种老师,而陈老师是一个口才很好,充满激情的人。

所以在面对这样一个班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能是不同的,突破口可能也是有差别的,但是有几点是相同的。

如何给孩子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

梁老师刚才说,要选择他们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成功的感觉,而成功的感觉就会增强他的尊严。

尊严是什么?

就是尊重和庄严,就是受人尊重和被己尊重。

我觉得梁老师的做法是搭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被尊重,而胡老师一系列的做法,是让孩子们体会到自己尊重自己带来的这种后果。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被尊重和自己尊重自己的感觉,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就会统摄下面的行为。

如果我们再配以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许一个良好的风气和班级的改变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接到这样一个班之后,最根本的是我们怎样帮学生找到尊严,如何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

一种教育策略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要用整合的思路来带班,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我觉得这是老师们最应该学到的,也是这个案例给予我们的启迪。

【对话专家】

主持人:

张红(北京教育学院)

专家:

蓝维(首都师范大学)

陶礼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高洪源(北京师范大学)

各位老师,刚才我们跟两位一线班主任共同探讨了这个案例,下面我们继续跟专家来进行互动,今天我们请来的三位专家分别是德育学科的专家,首都师范大学的蓝维教授,管理学方面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的高洪源教授,还有一位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是北京教科院的陶礼光教授。

这个案例很有意思,就是一个老师接了一个差乱班,当然这种差乱班的出现不是人为地分出来,有可能是在带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对于班主任来说,中途接了这么一个差乱班实际上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所以案例中的陈老师也是煞费苦心寻求各种突破口,最后落实在作弊这个问题上,选择了以一次演讲作为教育形式,以尊严教育作为突破口。

现在我们就来解析一下他的做法,我想首先问蓝老师,陈老师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提出了“让我们有尊严地活着”这么一个演讲题目,而且在慷慨激昂的陈辞里面,说尊严比诚信更重要,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以尊严作为解决作弊问题的突破口,您认同不认同?

您怎么来评价陈老师的教育特点?

蓝维:

看到这个案例让人很振奋,因为诚信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因为我在做北京市大学生思想发展测评,发现在考试作弊问题上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这也是让我们教育工作者非常头疼的一个事情。

这个老师的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有明显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寻求的一个解决问题的路径。

在这个案例里提到了关于尊严比诚信更重要的说法。

这个说法应该做一点分析,首先作为尊严和诚信这两个概念,或者说我们社会所提倡的两种价值,它们有没有可比性的问题。

在我看来其实它们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在这篇文章里强调用尊严的角度解决诚信的问题,在我看来,并不是比较诚信和尊严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从尊严的角度会解决诚信问题,这是有道理的,尊严是在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国家中,人的一种不可侵犯的地位,或者是一种尊重和庄严,用马斯洛的理论解释,其实是人精神的需要。

所以当我们的教师用这样一种尊重的角度切入,去解决学生的学习成绩问题,或者说由于怕家长,怕老师批评而产生的作弊的内心需要时,其实是用一种高位需要控制低位需要。

获得暂时的利益上的某种满足。

案例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实是用了更高层次的需要调节低层次的需要。

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在教师激昂的演讲当中,受到一种精神上的震撼,而这种震撼导致了他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做出了一个符合道德的行为。

陈老师提出的这句话,尊严比诚信更重要,按照您的分析,并不是做两个价值之间的比较,而是说我们在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从尊严这样一个个体高级需要的精神层面切入,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和策略提出来的。

刚才说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是心理学的问题了。

我们这个案例的主题叫“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在您看来,案例中的陈老师,是否找到了这把钥匙?

陶礼光:

陈老师带的是一个乱班,乱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班集体没有形成,导致班级的风气不好,正确的舆论没有形成。

陈老师找到了一个教育的话题,就是考试作弊问题,作为一个教育的点,抓住这个点进行教育,他采用的方式就是课堂的演讲。

跟陈老师个人的特点有关系,擅长演讲。

他的话题叫做有尊严的活着,他的个人风格,他的口才,情感的流露,使得演讲给学生一种强烈的震撼,演讲完以后,他走出教室,教室里鸦雀无声,显然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考试作弊问题,实际上很多学生都有,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候,如果再扩大点范围的话,包括抄袭作业等等。

而且在成绩不好的班一般是作弊成风的。

从道德判断的角度来说,人人都知道不对,就是小学生都知道,非常简单。

所以它是一种直觉的道德判断,谁都知道不对,但是为了获得好的分数,获得老师的奖励,家长的认同,或者他的面子,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作弊了,基于这种直觉的道德感,由于老师真情的演讲,并用这种标准来判断自己作弊的行为,产生了一种震撼。

这是陈老师教学案例当中最成功的地方。

解决差班问题的时候,就是要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而且往往差班的学生心理封闭的还比较严。

正是因为班级舆论还不正常,这时候要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刺激、强烈的震撼,这种震撼实际上就是学生受到触动以后,纷纷表示我不作弊了,如果谁要作弊,我们全班同学都怎么怎么样,甚至是一种发誓的方式。

这种演讲引起了学生的一种激情,但是这个激情往往是很强烈的,但又是非常短暂,具有爆发性。

这种情感状态都有两极性的,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这个时候,老师跟进了一种评价方式,你不作弊,成绩下降,我可以不用成绩排名的方式,可以不通知家长。

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因不作弊导致成绩下降的心理负担。

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向着比较积极的方面转变。

陈老师的演讲方式非常好,找到了一把钥匙,但是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打开一个门,进门之后,陈老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激情是短暂的,所以要把这种激情转化为学生的一种心境。

长期的保持持久的状态。

班级演讲之后还要有一个支持系统,就是评价方式的改变。

差乱班可以淡化分数,因为差乱班成绩本来就很差,淡化分数,可以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方面体现出来。

还可以在教学策略方面提供支持改进的方式。

陈老师在打开学生心灵之门之后,再采用评价的改革和策略方法支撑的话,改变学生不良习惯的目标就能落到实处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陈老师选择的这把钥匙,实际上跟他个人的特点以及建立在他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所以这把钥匙可能开他目前带的这个班行,也许换一种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但是情感教育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方法。

还是要比简单的说教以及居高临下的训斥有效。

差乱班的特点,你简单地说教他根本不听。

这种高压管理对他来说也习以为常了。

所以情感教育是一把很好的钥匙。

但是具体的策略上还要看老师个人的智慧。

高老师,我知道您是管理学方面的专家,刚才蓝老师和陶老师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视角,解读了陈老师的教育策略,我个人的感觉也许不一定对,教育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柔性的影响,而管理可能是刚性的策略,陶老师刚才也说了,进了门之后,把这条路走下去,实际上是需要支持系统的,包括评价等各个方面。

您认为要把教育效果巩固下去,要让这条路一直能走下去,陈老师还需要在管理策略上做哪些调整?

高洪源:

就这个案例来看,陈老师在这样一个教育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是,他成功的一点就在于他找到了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当时解决这个具体问题,以及从长远来讲都是对的,都是一个方向,但是从具体效果来看,一部分学生在这次考试中间没有作弊,受到了震撼,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作弊。

他自己也有一个疑问,这些孩子不作弊,是不是真的就因为没有了分数的压力懒的去作弊?

这一点来讲,说明对于孩子们深层次的需要,以及我们教育策略方向方面,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整体性的东西。

陈老师已经取得了一次性的成功,但是要长期成功的话,还要考虑到一些问题。

刚才提到的一点,教育是柔性的,管理是硬性的。

这个说法本身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教育不应该都是柔性的,管理也不都是硬性的,我们现在讲的柔性管理、人性管理等都包含了这个意思。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班的问题,就要深入地研究孩子们的需要,应该从大的方面,从系统层面来考虑,把解决作弊问题放在班级发展中,放在孩子们的需要和他们的实际道德发展水平上,从长远角度考虑,避免就事论事解决问题。

就考试作弊问题来讲,我觉得还仅仅是一次性的,事情的反复还比较大,从管理角度,这类问题是不是能够从评价和班级的一些管理机制上做一些调整。

对于很多孩子来讲都面临生存需要,所谓的生存就是有一个人际比较好的环境,能够得到承认,能够看到进步,能够像一个人那样有尊严地活下去,而不是每天处在一种焦虑状态,所以学生作弊除了行为上形成一种风气和一些弊病之外,中间很重要的就是受到环境的压力,所以我们应从这方面理解他们深层次的需要。

现在有些学校采取一种措施,要求二次考试及格,一张卷子做完了以后,第一次答的是实际水平,第二次让学生再原封不动来做,然后记录第二次的成绩,这样使孩子们看到进步,而且我们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解决让孩子们学懂学会的问题。

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的。

促进发展是我们的目的,现在有些考试就是给孩子们盖棺定论,中间每一次考试对他都是紧箍咒。

第二,我们让孩子们很焦虑的一个问题是,家长怎么看他,和家长的关系怎么样,我们现在是报忧不报喜,应该反过来,报喜少报忧。

进步的东西应该跟家长来沟通。

另外一点,我们是不是能够在考试的方式方法上来解决,孩子们不是要作弊,他真不会才作弊。

其实对于那些考20分、30分的孩子,与其扣着他不让他作弊,让他痛苦地生活,不如用开卷的方式学习一点东西,做一点事情。

这样的话,考试甚至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

对,学习是一个过程,你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等他进步以后,一点一点让他加码,让他逐渐像其他孩子一样,有了这样的过程,就会感觉到考试不是与他为敌,而是真正促使他进步,帮助他学习,这样的话,学习和他不是敌人,教师和他不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关系,而是朋友,是一个促进者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他的行为会逐渐产生一些改变。

三位老师说的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带通俗的说法叫差乱班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根本点,就是这些孩子的心理需要,他们渴望被人尊重,同时也渴望被自己尊重,这也是陈老师之所以选择尊严作为一个切入点的原因。

下面我们请三位老师分别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您的观点。

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从更高的人的精神需要层面去做管理,这是一个成功或者有效的途径。

把握学生的真正需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除了因势有时候还需要创设一些情景和氛围。

情感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起码也是一把有点万能的钥匙,虽然具体用的过程可能会略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