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682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

《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教育类硕士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doc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

题目:

浅谈教育硕士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课程:

论文写作指导

学院:

教育学院

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学号:

201640100156

姓名:

封梦媛

班级:

2016级3班

浅谈教育硕士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随着高校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的质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教育类硕士,将来有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其研究和实践能力不容忽视,而论文是其展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一种方式,因此教育硕士论文能体现硕士的能力,教育专业硕士论文要求从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教育教学事实从发,对经验进行理论提升,找出这些事实和经验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教育类论文一定的学术价值,见解有个人视野,有某些独到之处;内容虽然理论与事实相结合,但是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

本篇文章从分析当前教育类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常见的一些问题着手,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给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教育硕士论文的习作水平。

对于研究生写作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教育硕士论文;问题;原因;对策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的问题

(一)主观问题

1.问题意识欠缺,选题困难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丰富,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等。

现今许多教育专业硕士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难以在学习和实践当中找到写作的题材,发现不了问题便无从下笔,只好照本宣科,满足于现状。

选好论文的主题的关键在于寻找文献资料,由于部分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网络资源成为教育专业研究生获取文献资料的主要方式,许多研究生在寻找可用的资源时,很可能会迷失方向,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资源的搜索上,研究生之间所拥有的资源很难得到共享和高效率的利用。

2.研究结论没有回答论文中的问题

教育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论文的选题一般都会说明这篇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通篇文章应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论述,在文章的最后应该有研究结论。

而有些研究生在论文中没有结论,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议没有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文章是没有价值的。

3.调查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教育硕士论文中有一定论文会采取调查样本的方法来论证文章,在这类的文章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①调查样本过小或过大。

过小的调查样本,结果不可靠。

例如,《中国古代书院的研究》,只以一个中国的古代书院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没有说服力;而过大的调查样本会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选取合适的样本容量是非常重要的②调查样本不具代表性。

最常见的就是所选取的调查样本水平过高或过低,这两种样本都不能代表总体的状况。

例如,《高中英语口语水平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仅在几所省重点高中选取样本,并不能说明问题。

4.论证案例缺少分析

由于教育类专业的特殊性,硕士论文经常会使用到教学案例在论文中来作为论证,以此说明论文的核心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案例的设置,体现研究的核心思想。

可是部分研究生使用案例并不是为了论证,而是为了格式或凑字数强行放入案例而不进行论证分析,不考虑与论文主题是否相关,这样只能形成一篇滥竽充数的论文。

5.不参考正规文献。

全国许多高校都会采取利用软件查重监测这一方式来防止学生抄袭文章,有些学生为了避免被查重,就采取了参考不正规的文献的方式降低重复率,例如,蓄意篡改中国知网文献资料、从三无期刊上摘取文章段落作为自己的文章内容等。

这样会使文章的学术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6.做“无用功”研究。

所谓“无用功”研究,即教育类硕士撰写论文时不考虑自己所作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有些已经有相当丰富研究成果的主题上再做文章,毫无创新,所作文章不具价值。

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应该在他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创新,从别人没研究过的视角做文章,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视角。

(二)客观问题

1.导师的监督和指导力度不够

由于教育硕士专业的特殊性,对实践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大部分的教育研究生由于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完成论文的过程当中,需要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导师进行指导,导师应该在选题、搜集文献、研究方法、论证方法以及撰写技巧方面都提供一定的意见或建议,让教育硕士的论文写作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很多教育硕士的导师都是一些高校的领导,有繁忙的工作和科研任务,学校高能力导师的资源不足,难以让导师在自身进行科研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

加大了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难度。

2.学校的管理和评价系统薄弱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会制定相应的论文写作标准和流程,由于指导教师的监控不足,学生不够严谨,大部分的规定只能流于形式,许多学生仅在论文交稿之前粗略的完成要求,有许多细节不能完善,论文质量普遍不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育硕士缺乏学习动机

国家设置之所以教育硕士学位,是为了提高国家未来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让他们在本科四年的学习后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更加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但相当一部分教育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的动机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对于在硕士三年中要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避而不谈。

因此无法静下心钻研,没法脚踏实地地开展学术讨论。

(2)研究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训练不足

拥有了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下,研究生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才能进行研究,得出论文写作成果,想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性以及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育硕士研究生在修满必要的学分,进行学位论文研究之际,仍有一部分学生并未初步学会课题选择、研究过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没有基本掌握资料搜寻、教育经验总结、调查、观察、测量、实验等研究方法和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

相当一部分教育硕士研究生往往是参照几本往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随意地完成自己的论文写作工作。

三、对策研究

(一)针对主观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教育硕士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存储能力及研究能力

教育硕士研究生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和毕业去向方面均不同。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以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而是侧重于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人员,重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已有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

也就是说,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不应该是科研人才或学术型人才,而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实践的基础是理论,理论又源于实践,两者相辅相成,教育类研究生只有充实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进行研究得出优秀的论文成果。

因此,教育研究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观摩、反复观看优秀教学视频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素质。

2.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教育硕士不仅仅需要专业素养,对于道德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在撰写教育论文的过程中,抄袭剽窃的研究生不在少数,这是道德问题,研究生不肯刻苦钻研,四处窃取他人知识成果的学术不端现象应坚决杜绝。

只有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才能让他们明白自主创新的意义,

3.多方求证,明确选题

对于论文题目的选择,来源有很多种,一般是源自于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从自己的视角去研究探索得出结论。

亦或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阅读文献的过程当中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导师给出的论文方向的问题。

但是无论论文题目源自哪里,一旦确定,需要研究生自身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在写论文前考虑决定好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研究思路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

只有明确研究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论文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4.理论与实践结合

许多研究生在论文撰写时不懂把理论内容和所研究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

所以,在导师上课或和研究生开课题组会时,多进行相关理论的研讨,让研究生在基本弄清楚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的具体内容,多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分析,教会学生把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在具体内容中的应用,强化对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理论的目的。

5.彰显论文核心内容

对于论文的核心内容,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训练。

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些优秀的教学论文或硕士论文,让研究生仔细阅读,把核心内容单独提炼出来,然后讨论、分析,使他们明确核心内容与研究主题的相关性,总结出核心内容的撰写方法,并从中领悟一些撰写的技巧。

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研究的论文题目,让研究生大量查阅资料,尝试着自己写出相应的核心内容,然后通过研究生组会,共同学习、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经过导师的指点,在不断训练过程中,逐步领会对课题核心内容的撰写方法。

(二)针对客观问题的解决策略

1.导师严格要求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应严格把关,从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评价教育研究生的综合水平。

对于学生的教育类论文的发表更应该提出明确的方向和意见以便研究生进行修改。

2.学校设立奖励机制

对于优秀的论文成果,校方可以给予丰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以此来激励研究生进行论文的写作和研究。

同时,可以将优秀的研究生论文展示给广大研究生参考,以起示范和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国栋.教育研究方法[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董琦,申继亮.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杭州:

浙江教育

出版社,2005:

130-132.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344.

[4]邝丽湛.教育实践:

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价值与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

22-35.

[5]李高峰,杨祖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

(2):

20-25.

[6]李淑珍,邬志辉.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问题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85-89.

[7]霍姆斯协会.明天的教师(上)[J].范宁,译.外国教育资料,1988(5):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