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507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docx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大纲

1、论述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答: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朔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则,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者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教育心理学并非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特定的问题的具体模式,而是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2、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答:

性格与气质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有着不同的表现;

(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

(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2、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

(2)教育的含义:

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与质;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学校教育更应该重视请该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地预测指标。

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

应该创设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最后: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

答: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身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因此,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

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

5、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1)少年期:

11、12岁到14、15岁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可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2)青年初期:

14、15岁到17、18岁,相当于高中阶段。

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方面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它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智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6、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1)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地过程。

7、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答: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8、论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答:

第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使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三个过程:

获得、转化和评价。

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生通过获得、转化和评价去掌握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第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

而所谓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以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①动机原则。

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②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③程序原则。

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

④强化原则。

让学生知道结果应该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强化作用的发挥。

教育含义:

根据布鲁纳的教学观和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

要注意运用反馈的原理,促进学生自我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9、简述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答: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冬季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即动机能激发人产生某种活动。

(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3)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10、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答: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

对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就应当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职责其错误。

11、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1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

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答:

(1)不正确。

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因素如不努力。

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

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13、简述迁移的作用。

(1)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4、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答:

奥苏泊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的影响,这就是迁移。

所以,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5、简述迁移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2)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16、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7、阐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1)形式训练说。

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

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迁移才能产生,相同或共同要素指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理论。

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