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497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

《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教心学简答题精心汇总.docx

教育学

一、教育与其他关系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对教育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1. 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影响

6.学校外部各文化形态的影响

2.学生文化的特征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

环境

你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

三、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实质是面相全体学生,一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2.加强教育改革

3.改革课程设置

4.改革考试制度,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5.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四、教育制度

1.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1.社会政治制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3.人口发展状况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2.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纵向来看,双轨制在相分支制和单轨制方向发展。

横向来看: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8.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经历了哪些阶段?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教育及实体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

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部烟再限于学校的围墙内

五、学生

1.学生特点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2.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

3.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4.学生的主要权利

1.受教育权(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

2.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

3.财产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知识产权)

5.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

六、教师

1.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已交生日,人为目的

2.教师的作用

1.文化的传播者

2.灵魂的工程师

3.成长的促进者

3.教师的职业角色

1.传道者

2.授业解惑者

3.榜样示范者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6.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7.朋友

8.研究者

4.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影响是时效的、间接的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教师劳动具有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5.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指导评价权

3.获取报酬权

4.科学研究权

5.进修培训权

6.民主管理权

6.教师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品德文化教育

4.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的行为

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7.教师的能力素养

(一)职业能力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及该学科发展

2.教育专业素养

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3.综合能力素养

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和教学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

(二)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3.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4.良好的人际关系

8.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专业精神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专业自我的形成

9.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参加培训、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参加学习型组织活动、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参加学术团体活动、校本考研与培训

10.教师专业成长高原现象的原因

1.非直线性发展

2.社会压力

3.教学环境

4.人格缺陷

11.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的主要特点

1.出现时间早晚的差异

2.自我归因内容的差异

3.解决问题方法的差异

4.持续时间长短的差异

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内容

1.教育关系----授受

2.道德关系----促进

3.人格关系----民主平等

2.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4.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3.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1.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是学生积极态度的重要因素

2.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

3.从心里健康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民主轻松的环境从而使学生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4.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5.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教育素养,道德素养的。

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

是提高教师自身威信的重要保证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发扬教育教学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七、课程

1.三维课程目标的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三方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合理性、和谐性、明确性、复杂性、可操作性)

2.教师的特征

3.学校的特点

3.课程资源

1.教师(既是开发者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学生

3.教学过程(动态的课程资源)

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

1.进行社会调查

2.观察学生活动

3.研究学生情况

4.开发实施条件

5.鉴别校外资源

6.建立资源数据库

八.新课改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教育以人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