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2918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设计精品docWord下载.docx

英法衰落。

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①苏联的强大

②苏联与东欧

③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④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形成标志是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署。

三、冷战的开始

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的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1、历史背景:

⑴雅尔塔体系奠基。

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⑵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即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苏联实力不断增强。

⑶美苏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激化。

2、形成过程:

⑴什么事件解开了冷战的序幕?

“铁幕演说”

⑵什么事件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

⑶什么事件标志着冷战的加剧?

“第一次柏林危机”

⑷什么事件标志着冷战的最终形成?

“北约”和“华约”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3、表现: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成立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成立

军事上

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

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

思想上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共”

推行斯大林模式,“反帝”

1955年,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标志着冷战最终形成。

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⑴消极:

严重影响世界和平

①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

②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如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⑵积极: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请问:

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4、评价:

⑴冷战的形成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结果。

⑵美国挑起冷战,并使冷战不断升级,导致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⑶双方争夺的焦点在欧洲,亚洲出现局部的热战。

⑷冷战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引申: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是什么关系?

①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的基础、框架;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集中体现;

③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

所以,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瓦解。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一)朝鲜战争

一、朝鲜战争爆发

1.朝鲜半岛政权的对立

(1)原因:

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

根本原因:

美苏操纵“冷战”,两分天下。

(2)概况:

①北部:

1948年9月,在苏联的支持下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②南部:

1948年5月,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大韩民国。

2.美国参战原因:

(1)从意识形态领域看:

他仇视社会主义,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称霸的最大障碍;

(2)从经济利益方面看:

他要维护本国在东亚的利益;

(3)从全球霸权政策看:

控制朝鲜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4)目的:

美国企图借朝鲜半岛的冲突进行武装干涉,既可以维护、扩大其东亚的利益,又可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3.战争爆发和扩大

(1)爆发:

1950年6月,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向南方推进,韩军节节败退。

(内战)

(2)扩大:

①美国操纵安理会组建“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②悍然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③性质:

朝鲜战争由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和目的:

(1)原因:

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经过:

(1)第一阶段:

1950.10—1951.7,在彭德怀指挥下进行了多次战役,把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南。

(2)第二阶段:

1951.7—1953.7,双方打打停停,最后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宣告战争结束。

三、朝鲜战争的影响:

1.战争性质:

是二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影响:

(1)对朝鲜:

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2)对中国:

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对美国:

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在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4)对日本:

美国向日本大批订购军事及后勤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

(二)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背景:

(1)英国的殖民政策:

英国利用宗教差异实行“分而治之”政策。

(2)印度两党的矛盾:

①19世纪晚期印度分别建立了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和以穆斯林为主的穆斯林联盟。

②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如何组成新国家和权力分配问题上,两党出现矛盾。

2.蒙巴顿方案:

(1)时间:

1947年6月

(2)内容:

①组成两个会议,单独投票决定是否实行分治。

②只要其中一个会议决定分支,就将实行分治。

(3)结果:

建立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

3.印巴分治:

(1)过程:

1947.7,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8月,印度巴基斯坦政事分立。

(2)影响:

①随着两个具有明显归属问题特征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起来。

②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在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二、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

成为“火药桶”

(2)时间:

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

(3)结果:

联合国的干预下:

①双方宣布停火,确定了停火线。

②克什米尔分为两部分,归属问题并未解决。

2.第二次印巴战争

(1)表现:

1965年8月,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巴军率先发动进攻。

(2)结果:

国际社会的调停下:

①任何一方都没有取得明显胜利;

②双方宣布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③克什米尔问题依旧未能得到解决。

3.第三次印巴战争

(1)背景:

印度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

①印度取胜;

印度的支持下:

②孟加拉国于1972年1月成立。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英国“分而治之”殖民政策:

造成民族隔阂与敌视,但有利于英国对该地区的控制。

2.宗教信仰不同:

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两国之间占有的自然资源也很难相同,极易导致冲突和摩擦。

3.主权问题之争:

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定,克什米尔成为引发印巴战争的“火药桶”。

4.大国推动:

美苏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事实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一、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1、地位:

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2、创建历程

⑴提出设想:

1941年,美英签署的《大西洋宪章》;

⑵名称由来:

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⑶公开宣告:

1943年,美英中苏签署《普遍安全宣言》;

⑷签署宪章:

1945年,51个国家在美国签署《联合国宪章》;

⑸正式成立:

1945年10月24日,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3、概况

①宗旨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

②原则A.会员国主权平等;

B.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C.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D.禁止会员国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③主要机构

A.联合国大会:

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个会员国拥有一票表决权。

重要议案需2/3多数通过。

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B.安理会:

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它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1个成员国组成。

常任理事国有中、法、英、美、苏(1991年以后是俄罗斯联邦)五国。

拥有“否决权”,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

④意义A.是二次大战后建立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B.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C.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和智慧的结晶,是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D.这一做法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⑤局限性:

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是无能为力。

4、联合国的发展历程

时期

国际形势

作用和评价

1945—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

两极格局形成,

美苏“冷战”

①积极作用:

多次“维和行动"

达成众多裁军协议;

通过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

②消极作用:

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出兵朝鲜,成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20世纪80年代

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减失效

①推动非殖民化;

②展开人道主义援助;

③解决难民问题;

④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

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人们希望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①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在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③在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④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力促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⑤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总结归纳:

联合国的贡献

贡献

主要活动

维和行动

①第一次维和行动: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②第一支维和部队: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

③第一次强制性决议,1987年两伊战争中要求两伊交战双方立即停火

④化解战争危机的成功事例:

1998年海湾危机中安南的斡旋

推动裁军

①50年代初成立裁军委员会,讨论常规武器和核裁军问题;

②1978年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召开;

③设立帮助管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机构;

④成员国达成众多裁军协议。

关注人权

①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②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安置难民;

③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约。

推动非殖化

①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宣言;

②专门成立非殖民化特委会;

③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

二、引申分析:

1、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

国际联盟

联合国

相同点

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②都是较为普遍性的国际机构;

③都声称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④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

 

①维护“凡-华”体系的工具,孕育新的大战。

②反共反民族独立,干涉革命。

③大国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①避免大战

②将两种社会制度纳入国际体系

③70年代后第三世界发挥作用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一战的产物

②排除苏俄,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①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②广泛性,容纳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2、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①内容上:

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范围上:

参与阶层广泛,全球参与;

③组织上:

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到国际。

三、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的主题

1、含义:

和平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发展指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

和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命运,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兴盛与发达。

2、原因:

①19世纪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利益增多,相互依赖加深;

②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经验:

大战的起因都是未能及时制止侵略者的侵略扩张,各国面临制止战争悲剧重演的共同责任;

③时代的呼唤:

A.世界的潮流:

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B.解决一些带有全球性问题:

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C.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

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4、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①地位:

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球人口的90%,占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84%,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作用: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就没有世界和平;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繁荣。

5、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①地区性的冲突和局部战争;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极端势力;

④南北差距扩大;

⑤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枯竭、艾滋病的蔓延。

6、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①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

③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政府始终不渝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⑤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