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206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doc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doc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浅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法制教育探究

  金阳新区朱昌小学学区朱昌小学李丹

  【摘要】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在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法制教育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渗透民法刑法与刑罚法制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也多种多样,随时随地都能在各种媒体上听到、看到我们所关注的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方式、一个过程,也能将许多自己身边的信息随时随地的传送出去。

信息的传播和便捷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与竞争,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法律问题、道德问题、诚信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正确的去获取和处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积极面对,正确引导,科学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的向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交往等方方面面渗透,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但人在享受它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一些消极作用。

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

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在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加强德育渗透和法制教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认识到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一样要受到现实世界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网络文化具有双面性,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利用能力,同时,它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

中小学生既是网络文化的受益者,也可能会因为不懂法而成为它的受害者。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这两年的热门论点问题。

“据统计,2007年我国网民数已达到.62亿人,青少年网民占85.8%。

而在我国的青少年网民中,有13.2%的人上网成瘾,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

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利用网络实施盗窃、绑架、故意伤害、诈骗、抢劫等传统型的犯罪;2.利用网络侵犯公共信息安全;3.利用计算机网络制造传播网络病毒;4.利用网络制作、传播、出售淫秽物品等,从事网络色情犯罪。

”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范措施有许多种,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进行防范,应当是抓住了防范的根源。

 

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懂得民法中的隐私权、肖像权的相关问题,不仅从道德的角度懂得不能传播谣言或诽谤他人的言语,还应当从法律的角度懂得违法行为的界限。

再如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也属于民法中的私权保护的范畴,学生了解和懂得了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够保护自己、个人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不受他人的侵犯。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当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

着作权、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名词应当有出现的机会,尽管中小学生的年龄小,对这样的内容不易理解,但如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这样的小案例,例如网络的复制、粘贴应当注意不能侵犯他人的着作权等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接触这样一类法律概念的机会,有一个可以耳濡目染的环境。

由于这一类法律问题涉及的概念比较难,有一些法律术语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不能求全求深,而应当从一些案例出发,做简单的介绍,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知道一些被法律禁止的行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应该渗透关于刑法与刑罚的相关法律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不是简单的刑法法条文本的罗列,而是对于一些相关案例的分析,应当会对青少年网络犯罪有很大的预防作用。

因为这样的教学内容首先使学生懂得罪与非罪的界限,其次可以使学生懂得犯罪的后果,再次,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从而消除他们的过分的好奇心,也因此对网络犯罪的诱惑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真正有效的教育途径应该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水平,步树立起法律意识,影响他们的法律行为。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可以立足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案例作为法律案例的来源,使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的一个实践平台。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无处不在。

作为教师,只能引导,而不能强迫。

要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从我们每一节计算机课中,每一次上机操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当然,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不仅仅靠教材、靠教学内容、靠规则、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它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这样才能有一个和谐、健康、稳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