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200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doc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doc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

地理组:

徐俊

一、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加入法制教育的元素,不是仅仅是要求学生知道几部法律的名称,记住几条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多咱途径与方法把教学内容与法律法规恰当地、有机地组织起来,在地理课堂教学信息流的传递中把知识的传授与现实法律法规以适切的形式链结起来,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法制渗透,逐步提升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在思想上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法律素养的提高。

在地理教学渗透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确我们生活所及的任何环境都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带,任何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都离不开法制规范的约束。

什么是法律所允许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的,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直观的价值判断体验,逐步将法律的价值判断内化为自身言行的道德诉求。

二、地理教学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

地理课程内容,不少可以与相应的法律知识联系起来。

如"人口地理"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旗"与《国旗法》;"河流、水资源"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法》;"交通运输"与《铁路法》、《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领海及海洋资源"与《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香港地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台湾地理"与《反分裂国家法》......

通过精研教材,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组织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地理课程内容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寻找恰当的法制教育主题,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与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叠加,促进地理教育德育功能的拓展和情感目标的达成。

新课程重视媒体信息的应用,地理配套光盘中的图片、视频等都可以改善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

同样,这类媒介中也蕴涵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价值引导的法制教育资源。

发掘这些材料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与地理教学整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发展环境。

【课例】

情境创设:

播放一段展现各种环境污染的视频,或是各种环境污染的图片:

工厂巨大的烟囱冒出滚滚的黑烟,发黑发臭的河水日夜流淌,被污染的土地寸草不生,干涸龟裂......

提问1: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正在日益恶化。

在我们的校园里,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呢?

危害是什么?

提问3:

破坏环境程度比较轻的,可以采用教育的方法;如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则需要罚款;那么你有没有听说过有要因破坏环境而被判刑的?

提问4:

有哪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且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罚款和判刑是对严重破坏环境者不得已而为之的处理方式。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我们必须约束人类自己对自然无节制的索取,珍惜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从节水、节电、节约用纸这些小事做起!

在教学中将地理知识、法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如由交通运输联系到公路法、交通法规;由气候联系到连续高温以及全球的气候异常事例,从气候异常-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人类活动地理问题中渗透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制教育资源也可以来源于调查、参观等地理实践活动。

例如:

学习"地图"后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借助图例和注记标注消防设施和应急通道,渗透《消防法》;参观地震馆渗透《防震减灾法》;参观博物馆渗透《文物法》......

三、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1、着眼教学内容,关注案例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似是而非,必须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顺势而为。

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可渗透点,结合热点案例,找准切入点,联系法制资源的适切点,最终达到三点和谐共振,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无缝集成,相得益彰。

2、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时机

教学过程十分注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这种互动交流的活动中,蕴含着法制教育的良好时机。

课堂教学中,选择好渗透的时机,在最适当的时间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对于渗透时机的选择,有赖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对法制渗透内容的理解,并考虑到课堂教学进程以及课堂可能出突发状况,有备而为,信手捻来,适时渗透。

3、选择合适的法制渗透方式

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进行法制教育,涉及到法制渗透方式的选择问题。

讲解、启发联想、案例剖析、讨论交流、游戏互动、情景再现等,各种渗透方式各有利弊。

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法制渗透教育中体现在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渗透方式,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润物无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风吹草动达到法制渗透教育的目的。

4、把握法制渗透的量与度

地理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法制渗透时要把握好渗透的量与度,即:

渗透多少、渗透多深。

要考虑具体教学内容与法制资源的关联程度,以及学生对相关法制内容的认知程度,确定合适的量与度,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