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5387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2)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及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3)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

(4)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等;

(5)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评价内容。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为体现不同财政支出内容和反映评价对象绩效而形成的一系列指标的集合。

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工具。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我们只能根据评价对象的绩效内容把绩效概念具体化为可以计量的一系列指标。

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内容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特点设置不同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的评价目的。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的指标,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对绩效的理解和追求。

评价主体对绩效的理解不同,对绩效目标的追求不同,设置的绩效评价指标也不同。

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会影响评价客体的行为。

绩效评价对象总是追求最大的“绩效值”。

如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评价指标努力,就会使财政支出取得好的效果;

反之,就会使财政支出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

第一步:

根据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目的、不同类别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内容,以及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确定财政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第二步:

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相对于项目总体绩效的重要性,并用数量化的方法表示出来,即赋予每个指标一定的权重。

第三步:

通过适当的方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参照标准,即确定指标的标准值。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价值导向原则。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要求,体现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价值导向性。

2、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要能准确地反映绩效的内涵,指标的权重要能够准确地反映该指标在整体绩效中的地位,指标的标准值要反应国内外先进水平。

设计指标体系时还要考虑现实可行性,特别是要考虑指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及其成本。

3、全面性与简明性相结合。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充分反映财政支出项目的各种绩效。

同时,应筛选出最重要和关键的绩效要素,指标体系应简单明了。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绩效评价应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但在目前的条件下,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并不能完全通过定量指标来反映,而需要采用定性指标。

5、通用性与专用性相结合。

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目标不同,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也不同,因而需要分别设计。

同时,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也有统一的内容和标准。

注意:

通用性与专用性的区别,是针对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项目而言的。

(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

1、指标体系的形成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具体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指标库。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将指标分成目标层、状态层、元素层、指标层,最终形成一个由许多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的多层次的指标体系。

如图1。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库结构

第二步,采用专家调查法(Delphi),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库建立后,邀请若干专家对指标库中的指标进行分析、权衡、补充、选择,最后确定评价指标。

2、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有主观法和客观法两大类。

主观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等;

客观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

一般采用专家调查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

专家调查法的步骤:

(1)选定专家,给出赋权要求,且保证权数归一化;

(2)由各位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即给指标赋权;

(3)汇总各专家的赋权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

(4)专家参考反馈意见修改其初次赋权结果;

(5)重复“反馈”与“修改”,直到达到符合要求的精度;

(6以各位专家最终赋权值的平均作为组合权重结果。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建构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

(2)建立总目标层元素A与下层元素B1,B2,…,Bn的两两判断矩阵,由专家给判断矩阵赋值(一般采用1~9比率标度法);

(3)计算层次因素单排序值;

(4)一致性检验;

(5)建立B层各元素与其下层元素C之间的两两判断矩阵,并完成3、4步骤(如果C还有下层元素,则按照上述方法继续);

(6)层次总排序,计算各层指标的组合权重;

(7)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上述两种做法比较规范,形式上比较严谨,但工作量很大,而且也不一定符合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多采用专家集体商议的办法确定权重。

3、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指标标准值是绩效评价指标的标尺或准绳,既要反映国内外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又要符合我省财政支出项目的实际绩效水平。

具体可采用以下标准:

(1)计划标准。

即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作为评价标准。

(2)行业标准。

即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得出的评价标准。

(3)历史标准。

即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同类部门、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历史平均水平作为评价标准。

(4)经验标准。

即由专家根据实际经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经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1、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1)定量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定量指标数据的标准化方法有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三种。

直线型标准化的具体方法有比重法、极值法、Z-Score法等。

折线型标准化方法是阈值法。

现实中,一般采用比重法。

具体方法是:

首先按照前述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然后把评价项目的实际指标数据与其相比,从而得到一个比例系数。

计算公式为:

式中,ci为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指标数据值,c0为评价指标的标准值,Pi为被评价方案的指标得分值。

当Pi=Ci/C0﹥1时,取值1,是为了保证每个指标的标准化值不超过1分。

在采用百分制评价的情况下,可以把Pi值乘以100。

(2)定性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由评价专家根据相关资料,对照事先确定的评分标准综合判断,直接给分。

2、计算综合得分

如果绩效评价的综合评价值用Y表示,则

式中,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Pi为第i个指标的标准化值(百分制)。

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对项目绩效进行定性评价分等。

分等标准为:

Y≧90的项目绩效优秀,75≦Y﹤90的项目绩效良好,60≦Y﹤75的项目合格,Y﹤60的项目为不合格。

3、实际工作中的做法

在运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体系时,根据各个指标对项目总绩效的重要性,同时确定各指标的最高分值和具体的评分标准。

在具体评价时,对照这一评分标准,给每个项目的相应指标打分,然后把所有指标的得分值直接加总得到总分。

再根据项目总分的高低,给每个项目进行定性分等。

(六)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2、进一步细化《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中的指标体系框架。

(1)指标需要增减。

(2)部分指标需要细化。

(3)各指标的权重和标准值需要研究确定。

3、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参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

4、大规模评价前先要进行试评,或在设计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进行实地调查。

三、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举例

表2是财政科技资金中的科技攻关类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仅供举例说明)。

该指标体系由业务绩效和财务管理两个状态层(一级指标)构成。

业务绩效由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技术成果、项目经济效益、项目社会效益和项目生态环境效益等六个元素层(二级指标)构成,每个元素层由1-3个具体指标(三级指标)构成。

财务管理由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状况等四个元素层(二级指标)组成,每个元素层由1-2个具体指标(三级指标)构成。

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共18个指标。

详见表1。

(1)该指标体系中没有设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的内容。

(2)业务绩效与财务管理的权重不是《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中要求的60:

40,而是80:

20。

表1 科技攻关类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涵义

评分标准

得分

业务绩效

(80)

项目组织管理

(10)

1、规章制度保障

(5)

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和实施到位的情况;

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及时归档保管的情况。

5

较好

4

一般

3

2、支撑条件保障

项目承担单位承诺的人员、设备、场地等支撑条件的保障情况。

项目完成情况

(15)

3、项目完成程度

完成项目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课题按时完成的情况。

按时完成项目研发任务

15

完成任务85%以上;

或延期半年以内

12

完成任务70-84%;

或延期半年至1年

9

完成任务50-69%;

或延期1年以上

6

完成任务49%以下

整个0分

项目技术成果

(25)

4、成果先进性

项目成果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先进、国内领先先进、省内领先的情况;

突破和掌握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状况。

国际领先或先进

国内领先或先进

省内领先或先进

不先进

5、知识产权情况

项目取得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申请或技术成果登记的情况。

拥有发明专利

10

拥有新型实用或外观设计专利

8

进行了专利申请或技术成果登记

无专利申请或技术成果登记

项目经济效益

6、投入利税率

项目新增利税与项目科技投入的比率(只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投入和利税)。

≥100%

80%≤X<100%

50%≤X<80%

<50%

7、创汇节汇率

项目新增出口创汇(节汇)与项目科技投入的比率(只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投入和创汇或节汇)。

≥30%

30%≤X<20%

20%≤X<10%

<10%

项目社会效益

8、科学技术进步

对区域科学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作用很大

作用较大

作用一般

没有作用

9、产业结构优化

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在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优势经济形成中的作用。

10、就业收入增加

对区域就业机会增加和居民收入提高的作用。

生态环境效益

11、生态环境效益

对综合开发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的作用。

财务管理

(20)

资金落实情况

12、配套资金到位率

项目合同确定的其它资金(货币资金)及时到位的情况。

1

实际支出情况

13、支出相符性

(2.5)

项目实际支出与合同规定的经费用途的相符情况,项目经费收支平衡的情况。

(只计算财政拨款部分)

相符

2.5

基本相符

1.5

出入较大

14、支出合规性

项目实际支出符合国家财政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情况。

合规

基本合规

不合规

财务信息质量

15、信息真实性

项目经费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真实、准确登记的情况;

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登记入账的情况。

真实

基本真实

不真实

16、信息完整性

项目资金收入、支出、资产等财务资料的完整性;

已完成的项目是否及时决算。

完整

基本完整

不完整

财务管理状况

17、制度健全性

项目单位的内部财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是否有专门的科技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并符合有关科技经费管理的规定。

健全

较差

18、管理有效性

项目中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论证;

项目承担单位是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