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
《锅炉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
引风机
QAY-1-26.5F
P=11880Pa,Q=51800M3/h
4
给水泵
DG85-80*9
H=720m,Q=85M3/h
5
除氧器
MDRY-150T/H
P=0.023MPa,Q=150t/h
6
胶带给煤机
CJG-30
D=500mm,Q=10t/h
7
螺旋给煤机
LS315
W=5.5Kw,Q=17t/h
8
冷渣机
SFS-Ⅱ-08L
P=0.8MPa,Q=8t/h
9
加药装置
CIS-2V/0.5m3-3P/JZ
P=8.0MPa,V=0.5M3
5、工艺指标
5.1压力:
主蒸汽压力3.0~3.6MPa给水压力5.5~7.8MPa
风室压力6.5~8.5KPa混燃炉上部压力-20~-50Pa
5.2温度:
炉膛温度930℃~1050℃,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150℃
组合式除尘器烟气温度850~1050℃,吹风气温度230~300℃
过热器出口汽温420℃~450℃
5.3给水质量:
硬度≤3.0μmol/L溶解氧≤15μg/L铁≤50μg/L铜≤10μg/LPH值8.5~9.2油<1.0mg/L二氧化硅含量应保证蒸汽二氧化硅符合标准
5.4炉水质量:
磷酸根5~15mg/LPH值(25℃)9~11
5.5蒸汽质量:
钠≤15μg/kg电导率(25℃)≤0.3μS/cm二氧化硅≤20μg/kg铁≤20μg/kg铜≤5μg/kg
6、开车
6.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6.1.1检查三废流化混燃炉、组合式除尘器、余热回收锅炉设备、管道、烟道、分析取样点、电气、热工仪表控制等是否正常完好。
阀门的开关位置是否到位,装置所有管路是否通畅、管道之间连接是否完善紧密、有否短缺。
6.1.2检查锅炉装置各部位平台、扶梯、栏杆牢固齐全,现场杂物清除干净,通道畅通、盖板齐全、照明充足。
6.1.3各设备油位正常油质良好,油位计及油镜清晰完好;
6.1.4各设备的内部已清扫干净,无余留物,确保风帽畅通率达到100%,各炉门、检查门、看火门、防爆门等完整、关闭严密,开关灵活。
6.1.5配电系统表计齐全完好,开关柜内照明充足,端子排、插接头无异常松动现象。
6.1.6各泵、风机、冷渣器等转动设备状态良好;
下渣管各插板阀、挡板门、烟风道及疏排水等设备完好。
6.1.7检查吹风气配风阀与吹风阀是否同步。
6.1.8检查驰放气水封、U型水封等设备并清理干净。
6.1.9锅炉水位计、压力表、安全阀是否完好可靠。
6.1.10布袋除尘器、脱硫系统是否正常。
6.1.11检查完成后,报告值班主任,准备开车。
6.2各转动设备的试运行。
6.2.1运转设备及电器设备进行拉合闸,故障按钮及联锁装置试验,试验合格后,电气值班人员送电。
6.2.2风机试运行,启动风机,待电流正常后逐渐开启挡板,直到全开,电流不准超过额定电流,试运行应保持燃烧室负压,完毕后关闭风机档板,停止风机。
(可先开引风机,再开一、二次风机)。
6.2.3给煤机试运行,启动给煤机空载运行,调整转速,在常用转速下试运行,试运后停止。
6.2.4给水泵试运行时,应打开入口阀,稍开再循环门,启动给水泵电机,开再循环门,再逐渐关小再循环门,看给水压力是否达到锅炉给水要求。
6.2.5转动机械设备试运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异音、无磨擦和撞击声,运转方向正确,轴承温度与轴承振动符合要求,轴承无漏油及甩油现象。
6.3系统冷态试验
锅炉在第一次启动之前和检修后,必须进行锅炉本体和有关辅机的冷态试验,以了解各运转机械的性能、布风系统的均匀性及床料的流态化特性等,为热态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与依据,保证锅炉顺利点火和安全运行。
冷态试验的内容包括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风机性能及风量标定、布风均匀性检查、布风系统及料层阻力测定、流化床气体动力特性试验等。
锅炉必要时进行水压试验。
7、锅炉点火启动
7.1锅炉点火:
在料层表面放入合适的木柴或木炭,使其燃烧,表面的炭火层达100~150mm时,启动引、送风机,微开调节风门,向炉内送入少量空气。
使床内温度不断上升,并逐渐过渡到流态化燃烧状态。
当温度达到800℃左右时,可启动给煤机,向炉内慢慢送煤。
并关闭点火炉门,调整给煤机转速,当流化床床层温度维持在850~950℃时,点火成功。
7.2锅炉启动
7.2.1煤仓上煤,化验锅水品质,电气设备送电,给水管送水,关闭所有的水侧疏水阀门,开启汽包和过热器所有排气阀,将过热器、再热器管组及主蒸汽管道中的凝结水排出
7.2.2送、引风机(投入连锁)并缓慢增大风量,使床层达到确定的流化状态(如微流化状态),启动一次风机的同时启动二次风机,利用二次风机控制炉膛顶部温升为每小时200℃。
7.2.3开车期间安排专人对液位及蒸汽压力、温度进行监视、控制。
床温升至950℃左右时,稳定后投入驰放气燃烧(也可不投),待炉温再次稳定后,可投入吹风气。
A)、驰放气投炉与停止
一、驰放气投炉运行操作:
1、投炉前混然炉连接烟道负压控制在-300pa。
炉顶温度控制800~950℃。
2、母管压力控制在3000—7000pa之间,由远程放空阀与手动放空阀调节,若压力无法调节,由值班长通知调度平衡。
3、置换程序:
(方法1、蒸汽置换)
a、驰放气先由1#、2#入炉放空阀排空。
取样分析O2<
0.5为合格,关闭入炉总切断阀,开启蒸汽阀,由1#、2#入炉放空阀排空,分别置换5分钟后,关闭蒸汽阀、手动蝶阀抽盲板。
b、开启手动蝶阀、蒸汽阀,由1#、2#入炉放空阀排空,分别置换5分钟后,关闭1#入炉放空阀。
c、开启1#入炉切断阀,蒸汽置换1#入炉管道、5分钟后关闭1#入炉切断阀、2#入炉放空阀,开启1#入炉放空阀、2#入炉切断阀,置换5分钟后,关小蒸汽置换阀(开一、二圈),关闭1#入炉放空阀,置换合格。
(方法2、氮气置换)
a、驰放气先由1#、2#入炉放空阀排空,取样分析O2<
0.5为合格,关闭入炉总切断阀。
打开1#、2#入炉放空阀,手动碟阀,调节阀,开启氮气阀置换。
b、置换3分钟后,关闭1#、2#入炉排空阀,开启1#入炉切断阀。
3分钟后关闭1#入炉切断阀,开启2#入炉切断阀,3分钟后置换合格。
4、开启驰放气配风阀三分之一阀位,控制调节阀(阀位反馈为5%)要求现场确认。
再开启入炉总切断阀。
5、缓慢开启调节阀,密切注意炉顶温度变化情况,待调节阀开度10%后,再开启1#入炉切断阀。
6、炉顶温度控制850—1000℃度,炉膛负压稳定后关闭蒸汽阀,投入连锁保护。
二、驰放气停止运行操作
1、炉膛温度<
750℃时停止投运,在连锁保护未动作时,应人工关闭入炉总切断阀,1#、2#入炉切断阀、调节阀,关闭驰放气配分阀。
此时1#、2#入炉放空阀不得开启。
2、驰放气由远程放空阀与手动放空阀排空,值班长及时通知调度平衡。
3、远程放空阀与手动放空阀排空出现着火时,应开启灭火蒸汽阀,利用蒸汽灭火,必要时可关小相应放空阀。
三、注意事项
1、当锅炉需要检修时,务必上好盲板,保持炉膛负压。
2、上盲板管道要求蒸汽置换,方法同上。
3、1#、2#入炉切断阀上好盲板后,可由1#、2#入炉放空阀排空。
4、检查驰放气管道、阀门等,确保驰放气不得泄露。
5、驰放气投炉及停止运行操作,严格按照此程序操作
B)、吹风气投炉与停止
一、吹风气投运步骤:
a、检查调试吹风气配风油压阀门动作正常,油压阀门与造气炉的吹风气回收阀同步,每台造气风机所供造气炉进行吹风排队。
b、先送生产所剩余的弛放气(没有也可以),控制上烟道烟气温度850~950℃以上,沸腾床燃烧正常、稳定。
c.班长通知调度:
送三废炉吹风气母管抽盲板,并做好吹风气送出准备。
d、沸腾床上部温度控制在850~950℃左右,调节燃烧炉上、下二次风量,在不影响燃烧情况下尽量减少二次风量。
e、送吹风气前先置换吹风气管线(用蒸汽或用惰性气置换),同时保持炉膛顶部负压在-500pa左右,从放空管放空,置换合格后(O2<
0.5%),关闭放空管,开启水封放水阀,放好后关闭放水阀。
手动打开一台造气炉吹风气回收阀送吹风气,开启时间为10秒左右,观察三废炉炉膛上部温度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确认正常后,送第一台造气吹风气,根据炉膛上部温度及负压变化情况调节配风调节阀,间隔时间为15分钟,确认正常后按顺序投运其它炉的吹风气,第一组吹风气送入后,间隔半小时后送入第二组吹风气。
直至全部投运,调整炉膛负压至正常。
f、根据燃烧情况调整二次风机风门开度,控制二次风风压为2000~4000Pa。
g、待吹风气全部送入后调节引风量,将炉膛压力控制在微负压,分析烟道气和可燃气成分,再调节二次风量。
二、吹风气投运注意事项
a、不论是送驰放气还是吹风气之前,上烟道的温度都不得低于750℃。
b、在送吹风气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吹风气的燃烧情况,调节配风量,前期氧含量可控制高一点(在保证燃烧温度的前提下)。
c、运行正常后,氧含量不能控制得过高或过低,一般控制在6%左右。
三、吹风气停运步骤:
a、当锅炉发生事故停炉或正常停炉时,三废炉岗位第一时间通知造气岗位(电话5831),同时用对讲机打开12频道呼叫造气岗位,停投吹风气。
b、锅炉岗位同时通知调度,造气岗位第一时间通知氨厂值班主任并把信息汇总到调度室。
c、及时调整炉膛负压,并开启吹风气母管水封进水阀,水位达到溢流管出水时关闭水封进水阀。
d、必要时开启吹风气放空阀。
四、注意事项
a、当锅炉需要检修时,务必上好吹风气母管水封(水位达到溢流口),保持炉膛负压。
b、检查吹风气管道、阀门等,确保吹风气不得泄露。
c、吹风气投炉及停止运行操作,严格按照此程序操作。
7.2.4锅炉缓慢升压,升压过程的操作:
升压开始时,过热器出口集箱的疏水和排气阀应处于开启状态,当锅筒压力升至0.1~0.2MPa时逐渐关闭空气阀,冲洗水位表,验证其工作是否正常工作。
锅筒压力上升至0.2~0.3Mpa时应冲洗压力表管道,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准确。
锅筒压力上升至0.4~0.5Mpa时应检查人孔手孔和法兰的严密性。
7.2.5监视床温、蒸汽温度和炉体膨胀情况,保证水位指示真实,水位正常。
严密监视水位变化,或补充给水或适当排水,当汽包压力升至0.2~0.4MPa时,依次进行锅炉下联箱放水排污。
7.2.6当汽包压力上升至额定压力的50%左右时,应对锅炉机组进行全面检查;
如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止升压,待故障排除后再继续升压。
7.2.7检查并再次确认各安全阀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进行动作试验。
7.2.8对蒸汽母管进行暖管,暖管时间对冷态启动不少于2h,升温速率2~3℃/min,对温态启动和热态启动一般为30~60min。
锅炉蒸汽母管暖管随锅炉升压同时进行。
点火时开启锅炉主汽门和隔绝门前旁路门,用锅炉蒸汽加热蒸汽管道。
7.2.9点火升压至并汽时,应控制汽包壁温差不超50℃,如超过50℃,调整燃烧延长时间,严禁关小过热器联箱疏水门和对空排汽门赶火升压,以免过热器壁温急剧上升。
7.2.10锅炉并汽前应确认:
蒸汽温度和压力符合并炉条件且符合汽轮机进汽要求,蒸汽品质合格,汽包水位约为-50mm。
7.2.11供汽并炉
a、暖管:
送汽预热管道前,开启主蒸气至蒸气母管间的所有疏水阀,排出管道中的积水,暖管送气应在锅炉开始产生蒸汽时开始,先缓慢送汽预热后再到全开启主汽阀。
暖管的时间按大于0.5小时/百米进行,升稳速度2~3℃/分钟,应当从蒸汽流动方向分段进行。
暖管时,应当检查管道支吊和膨胀情况。
当全部管道终端疏水阀全部排出蒸汽时,暖管结束。
b、送汽:
暖管完成后可以送汽。
在暖管和送汽期间,当锅炉给水时,应当关闭再循环管路。
当锅炉停止进水时必须保证再循环管路开启。
送汽时应当关闭过热汽及管路疏水
c、并网:
启动的锅炉向蒸气母管送汽合并的过程。
并网前应当暖管。
当准备并网的锅炉压力升到比母管低0.1~0.2MPa时,保持汽压缓慢上升,当锅炉压力升到比母管低0.01~0.05MPa,蒸汽温度430℃~450℃时,进行并网操作。
锅炉并汽,注意保持汽温、汽压和汽包水位的稳定,并汽后对锅炉机组进行全面检查,并将开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
如发现蒸汽参数异常或蒸汽管道有水冲击现象,则应立即停止并汽,加强疏水,待情况正常后重新并汽。
7.2.12当锅炉要上水时,关闭省煤器与汽包间的再循环阀,使给水直接通过省煤器。
8、锅炉主要运行参数的调节
8.1蒸汽压力的变化与调节
蒸汽压力的调节是通过燃烧调节来实现的,当蒸汽压力升高时,应减弱燃烧;
当蒸汽压力降低时,应加强燃烧,确保主汽压力在3.6~3.82MPa。
8.2燃烧调节
通过对给煤量、一次风量、一二次风分配、床温和床高等的控制和调节,来保证锅炉稳定。
一般二次风调整中的参考依据是控制燃烧炉出口烟气含氧量在3%~5%之间。
8.3料层高度的调节
维持相对稳定的床高或炉膛压降,通过放底渣来稳定床高,设定床层压降值或用控制点压力的上限作为开始放底渣的基准,而设定的压降或压力下限则作为停止放渣的基准。
要求两台冷渣机同时运行,均匀连续排渣。
8.4床层温度的调节
及时调整风、煤、物料循环量,确保床温控制在930~1050℃范围内,以稳定锅炉负荷。
8.5运行监测与连锁保护
8.5.1燃料跳闸系统
在下列情况之一发生时,即应紧急停炉——实行强制性燃料跳闸。
(1)所有送风机或引风机不能正常工作;
(2)炉膛压力大于正常运行上限;
(3)床温或炉膛出口温度超出正常范围;
(4)床温低于允许投煤温度。
8.5.2连锁保护
连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装置接近于不合理的或不稳定的运行状态时,依靠预设顺序限定该装置的动作,或是驱动跳闸设备产生一个跳闸动作。
8.5.3吹扫
三废余热锅炉在下列情况下需要进行吹扫:
(1)冷态启动之前;
(2)运行中主燃料跳闸使床温低于760℃;
(3)运行中给煤机故障使床温低于650℃;
(4)进行热态或温态启动之前。
吹扫时应使足够的风量进入炉膛,以将可燃气体从炉膛带走,并防止一切燃料入炉。
吹扫时应确认入炉风量符合吹扫要求,执行吹扫程序直到达到规定时间。
9、停车
9.1正常停车
(1)接停车通知后,关闭蒸汽出口总阀,开过热器放空,关闭弛放气阀门,开水封前放空,通知造气岗位停送吹风气。
(2)停给煤机、二次风机,待床温降至600℃时停一次风机、引风机。
(3)停炉后,专人监护锅炉液位计蒸汽压力。
(4)混燃炉温度降至300℃,停引风机。
(5)停炉后锅炉处于密封状态,不许进入冷风,也不许上水、放水,一般6小时后可逐步开启有关门孔进行自然通风冷却,并进行必要的换水。
若有紧急冷却必要,可开启引风机通风冷却。
为了防止机组冷却过快,建议先将主汽温度下降20~30℃,再与工业炉联系,逐步减少进入余热炉的烟气量,按规定逐步降低烟气温度,一般主汽温度按0.8~1.2℃/分钟,气压按0.05MPa表压/分钟与烟气下降速度相同。
9.2紧急停车
(1)立即停止给煤机,停送吹风气和驰放气,停止一、二次风机,减少引风。
(2)将锅炉与蒸汽母管隔开,开启放空,降低蒸汽压力。
(3)因抽水而紧急停车时,严禁向锅炉内加水,并不能进行开启放空等有关排汽工作。
(4)因满水紧急停车时,立即停止给水,并开启排污阀放水,降低液位,同时开启蒸气管上的疏水。
必要时,通知汽机疏水。
(5)受热面爆管,影响操作人员安全和不能保持正常水位。
(6)给水系统全部失效,水位计、安全阀全部失控。
(7)炉墙开裂脱落,构造架承重梁被烧红、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
(8)过热器超温,经多方调整而无法恢复正常时。
(9)锅炉汽水品质严重低于指标,经调整暂时不能恢复正常运行。
(10)锅炉严重结焦,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11)工业炉发生事故,威胁余热锅炉安全运行。
紧急停车时,炉温变化较快,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或引起新事故,一般措施为:
a、迅速切断进入余热锅炉的烟气,及时降负荷运行。
b、除了严重抽水和满水事故外,要注意调整给水,维持正常水位并防止
汽压升高引的安全阀动作。
c、紧急停炉的冷却过程和正常停炉相同,但时间约少一半,一般解裂后保持密封4小时,即可自然通风,同时上水放水一次。
以后每隔一小时上水放水一次,待锅炉温度降到70~80℃时即可放掉全部炉水,整个停炉作业结束。
9.3降压和冷却
9.3.1锅炉从停止燃烧后,即进入降压和冷却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总的要求是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故应控制好降压和冷却的速度,防止因冷却过快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特别要注意不使汽包壁温差过大。
9.3.2自锅炉停止供气开始,在最初4-8小时内,应关闭锅炉各处门、孔和挡板,以免锅炉急剧冷却。
此后可逐渐打开烟道挡板和炉膛各门、孔,进行自然通风冷却。
同时进行锅炉放水和进水一次,以使锅炉各部冷却均匀。
9.3.3停炉8-10小时后,可再进行放水和进水。
此后,如有必要使锅炉加快冷却,可启动引风机进行通风冷却,并适当增加放水和进水次数。
9.3.4在锅炉尚有汽压或辅机电源未切断以前,仍应对锅炉加强监视和检查。
若需把炉水放净时,为防止急剧冷却,应待锅炉汽压降到零、炉水温度降至70-80℃以下时,方可开启所有空气门和放水门将锅炉水全部放出。
10、锅炉维护保养
10.1定期检修:
在使用中锅炉的内表面会生成水垢、泥渣,外表面会附着燃烧生成物,这样会腐蚀锅炉本体,降低热效率,危及锅炉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加强锅炉的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a、停炉检修前必须对锅炉内、外部全面清扫,清扫时必须有人监护,清水垢时不得损伤锅体。
b、锅炉清扫后,必须对锅炉内、外部进行全面检查,看清垢是否彻底,对水位表、压力表及自动控制点各接管出口是否清理干净,有无被杂物堵塞、工具、螺丝等有无遗落在里面。
c、检查锅筒内的隔板,汽水分离器装置及各部零件是否损坏和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d、对整个风烟系统,放灰点、放尽积灰并检查各处内外保温是否良好,如有缺损进行修补。
10.2停炉保养
10.2.1压力保养:
(适用停炉不到一周的锅炉)
利用锅炉中的余压保持0.05~0.1MPa,锅水温度稍高于100℃以上,能使锅炉中不含氧气,又可阻止空气进入锅筒,可在炉膛内生微火或用相邻锅炉的蒸汽加热锅水。
10.2.2湿法保养:
(适用于停炉不超过一个月的锅炉)
停炉后,将锅水放尽,清除水垢和烟灰,关闭所有人孔和手孔、阀门等,与运行锅炉完全隔绝。
然后将除氧水加入锅炉至最低水位线,用专用泵将配制好的碱性保护溶液注入锅炉。
保护溶液的成份是:
NaOH,按每吨锅水8~10kg。
当保护溶液注入后,继续加入除氧水,将水注满锅炉(包括过热器、省煤器)直到水从空气阀冒出,关闭空气阀和给水阀,开专用泵进行水循环,使保护溶液混合均匀,使锅炉受热面逐渐产生一层碱性水膜,以保护受热面不被氧化腐蚀。
保养期间定期开泵循环,定期取样化验,如果碱度降低应予以补加。
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
10.2.3对长期停用的锅炉、送风机、引风机,轴承箱内的油应放尽,给煤机及其它活动部分,每星期转动一次,以防锈蚀,所有电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保养。
11、锅炉运行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
11.1省煤器管损坏的现象及处理方法:
11.1.1现象:
a、给水流量明显大于蒸汽流量,严重时汽包水位下降。
b、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烟温降低或两侧温差增大。
c、烟气阻力增加,引风机电流增大,省煤器烟道内有异声。
d、从省煤器烟道不严密处向外冒汽,飞灰潮湿,严重时下部烟道漏水。
11.1.2原因:
a、飞灰磨损
b、水质不良造成省煤器管腐蚀。
c、焊接质量有问题。
d、被杂物堵塞,局部过热烧坏。
11.1.3处理:
a、适当增加给水,降低蒸发量。
b、如汽包水位迅速下降,立即停炉,引风机继续运行,排除烟气及蒸汽。
c、停炉后关闭主汽门及所有的放水门,严禁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阀。
11.2过热器管损坏的原因、现象及处理:
11.2.1现象:
a、蒸汽流量不正常地小于给水流量,严重时汽压下降。
b、炉膛负压不正常的减小或变正压。
c、过热器后烟气温度降低或两侧温差增大。
d、过热蒸汽温度发生变化,有异音。
11.2.2原因:
a、水质不好,致使蒸汽品质不好,过热器管内结垢,管壁温度升高。
b、燃烧不正常或改变煤种,致使烟温或蒸汽温度升高。
c、通汽量不足引起过热。
d、过热器结构不合理,受热面过大,蒸汽分布不均,流速过低,引起管壁温度过高。
e、在安装、制造、材质、焊接等方面有缺陷或被杂物堵塞。
f、飞灰磨损。
11.2.3处理:
过热器损坏严重时,立即停炉,以免扩大事故,停炉后关闭主汽门,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引风机继续运行,以排除炉内烟气和蒸汽。
11.3燃烧室结焦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11.3.1现象:
a、燃烧室及其它烟温均大幅度上升。
b、风室压力增高,憋压现象,引风机电流减小。
c、从看火孔看炉内流化情况恶劣,局部或大面积火焰呈白色。
d、未增加给煤量,蒸发量骤然增加,氧量降低,甚至降至0。
e、炉膛压差消失,放渣困难甚至放不出渣。
f、结焦面积大时,风道及风室振动。
11.3.2原因:
a、给煤机超速,给煤量大,使料层中含煤过多,料层温度过高。
b、风量骤然减小,风煤比例不恰当,或流化不良、不流化,造成结焦。
c、风帽损坏,造成局部物料不流化,造成结焦。
d、煤粒度过大,床内物料流化困难。
e、未及时放渣,料层太厚。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