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114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doc

2017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解析:

B锁钥(yuè)C蹒跚(shān)D诤(zhèng)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针砭装潢一愁莫展

B.暮蔼砥砺蜂拥而来

C.题词喝彩彬彬有礼

D.迄今座落先发制人

答案C。

解析:

A项,“一愁莫展”的“愁”应改为“筹”;B项,“暮蔼”的“蔼”应改为“霭”;D项,“座落”的“座”应改为“坐”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记者发现,共享停车给有车一族带来了很大方便,但仍__________着停车位太少等诸多问题。

②__________金融安全,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③那些属于诗歌的伟大灵魂永远值得惦记,因为他们为人间__________了一抹永不消失的春色。

A.面对维持增加

B.面临维护增添

C.面对维护增添

D.面临维持增加

【答案】B。

解析:

“面对”通常着重强调方位,指当面对着(人);也可对应抽象事物,指面前对着(问题、形势等)。

“面临”仅用于指面前遇到(问题、形势等)。

但“面临”比“面对”(的问题、形势)更加具有紧迫性。

①句中使用“面临”更加合适。

“维持”是指使继续存在下去,强调不改变现状;“维护”则指维持并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强调保护。

②句中使用“维护”更加合适。

“增加”与“增添”均有“加多”的意思,但相较而言,“增添”所增的量较少且有添补之意,也更加书面语化。

③句中使用“增添”更加合适。

4.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炙手可热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缺少异代知音,关键是要有能承载厚重文化的精品力作

B.真实客观地展现历史事实,既是对作家、对读者、对历史的尊重,也是知情者不容置喙的义务与责任

C.语文学习理应博闻强识,教材编写者以此为出发点无可非议,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合理取舍教材

D.很多人别无长物却自以为才华出众,把当明星看成是捷径投身其中,这种渴望一夜成名的做法实在有失明智

【答案】C。

解析:

A项,“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人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此处用于形容电视节目,不当。

B项,“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题干意为“知情者”应当“真实客观地展现历史事实”。

“不容置喙”用于此处,不当。

C项,“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用于句中,合适。

D项,“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此处用于修饰没有才华的人,不当。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史既不是子虚乌有的过去,也不是凝固的实体性的存在,历史的丰富性、偶然性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舞蹈的宽阔舞台

B.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央企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增加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作为,苦练内功

C.根据资料显示,虎扑体育是国内最大的体育互联网平台,为喜爱体育的人们提供完整的覆盖线上线下的多样化服务和应用

D.“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成功与否,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对于实现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具有深远的意义

【答案】A。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应将“增加”改为“提高”;C项,句式杂糅,“根据”或“显示”删其一;D项.两面对一面,应将“与否”删去

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真”是评论家的态度精神,“准”是评论家的能力水平。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样的评论家,创作者会视其为良师益友。

①精准的批评能力源于评论家广博深厚的学识修养,如此,可高屋建瓴,抓住作品的精粹与要害

②没有“准”的审美眼光,态度端正也无法对作品做出精辟的分析

③没有“真”的精神,纵有精到的见解也不会直言

④精准戏剧批评的最难处,是要为创作者提供修改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思路与建议

⑤要能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根据题材的可能和现有作品的实际提出可供参考、可供采纳的修改建议

⑥这种批评能力也来自评论家对作品的深入剖析与整体把握,如此,则能够条分缕析,具体评价作品的优劣得失

A.③①⑥②④⑤

B.②③④⑤①⑥

C.③②①⑥④⑤

D.②④⑤①③⑥

【答案】C。

解析:

由语段第一句可知,第二句应先说“真”,再说“准”,故③句应在②句之前;语段第四、五两句讲“精准的批评能力”的来源,根据①⑥两句中的“源于”“也来自”可知,①句应在⑥句之前;语段第六、七句讲“精准戏剧批评的最难处”以及应达到何种标准,故④句应在⑤句之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7—10题。

苏武传(节选)

班固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日: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日: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7.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

向来

B.扶辇下除除:

殿阶

C.加以老母系保宫系:

关押

D.何以过陵过:

拜访

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敬辞。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B.“黄门驸马”,指皇帝的女婿,在宫中掌管车辆和马匹

C.“太夫人”,指苏武的母亲。

“太”表明身份或辈分很高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此为对帝王的尊称

9.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空白苦亡人之地诚甘乐之

②子卿尚复谁为乎皆为陛下所成就

A.两个“之”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B.两个“之”相同,两个“为”不相同

C.两个“之”不相同,两个“为”相同

D.两个“之”不相同,两个“为”也不相同

10.将“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翻译成现代汉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大臣无罪而被诛灭的有几十家,(他们的)安危难以预料

B.大臣无罪而被诛灭的有几十家,(皇上的)安危不能知道

C.大臣逃亡获罪被诛灭的有几十家,(皇上的)安危不能知道

D.大臣逃亡获罪被诛灭的有几十家,(他们的)安危难以预料

7.【答案】D。

解析:

D项,“过”意为“超过”。

8.【答案】B。

解析:

“黄门驸马”是指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本题当选B项。

9.【答案】D。

解析:

①中的“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指“蒙斧钺汤镬”。

②中的“为”,前者是介词,“为了”;后者为判断动词,“是”。

本题当选D项。

10.【答案】A。

解析:

“亡”通“无”,“亡罪”意为“没有罪”。

本句的主语为“大臣”,说的是大臣们的安危无法预料。

本题当选A项。

文言文翻译: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

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

李陵趁机对苏武说:

“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

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的棫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

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

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

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

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

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

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

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

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二、名句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

(屈原《离骚》)

1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

(《论语》)

1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14.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16.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17.山水之乐,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1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19.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2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哀民生之多艰不亦君子乎而御六气之辩雪上空留马行处奈何取之尽锱铢雕栏玉砌应犹在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只是当时已惘然不畏浮云遮望眼雄姿英发

三、阅读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21~22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不满,嫌恶之意。

“分”,一作“忿”。

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21.本诗前四句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请简要分析。

首联写诗人与童年伙伴分别多年,相互之间毫无音讯,抒发了对童年伙伴的思念之情、与久别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以及兵戈四起、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友人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离乱之伤。

颔联写相逢的惊喜过后,诗人意识到与故人相逢叙旧之宴,也当是分离再别之宴,久别重逢,乍逢又别,抒发了诗人对即将与友人别离的伤愁之感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

2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本诗后四句加以赏析。

颈联、尾联以乐景衬哀情。

诗人通过对“红似锦”的桃花、“白于棉”的柳絮等色彩明丽的意象的描绘,展现出给人以视觉愉悦感受的剑南春色,结合诗人忿、“憎”与“无赖”、愁等心绪的表达,反衬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离愁难遣。

诗歌翻译:

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

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

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

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