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07379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语上第七单元798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手持就是手里拿着的意思。

雨点般就是像雨点一样,课文中说矛的劲锋像雨点一样又快又多)

你见过矛和盾吗?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胡会发出什么样火花呢?

授课时间:

年月日No.79

三、精读感悟、品味欣赏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说得好,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又是如何大显神威的呢?

课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课题呢?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拿出笔画一画。

课文中哪一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的呢?

(第五段的第一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

同意吗,(出示课件:

第五段的第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这一句话。

读了这句话,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我想研究盾的自卫、矛的进攻是怎样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

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呢?

)提得好,那么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坦克又是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

四、读写结合、延伸拓展

你能够仿照第五自然段,来写一些你比较熟悉的事物吗?

找名学生复述本文主要内容

指生有感情朗读。

持般攻炮坦战神

2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解决字词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

《矛和盾的集合》),现在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吧。

(矛盾,大显神威,后退,招架,集合。

写好了吗?

矛盾,大显神威,后退,招架,集合。

)对照检查一下,全对的给自己画上星,有错的赶快订正过来。

二、回顾课文,把握内容

同学们,还记得吗?

上节课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是什么呢?

(出示课件:

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

坦克又是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呢?

那我们现在就先来研究第一问题吧: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可以简单地把这个过程画下来,也可以简单地写下来。

小组合作学习。

指一名学生复述文主要内容,其他学生可补充。

年月日No.80

三、理解课文,写法指导

1、我们来交流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让我来详细地说一说吧。

开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发明家发现盾太小了,如果有铁屋子那么大,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他了,可以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不能打到敌人了,于是,发明家在铁屋子里伸出个矛,当然,这个带引号的矛就是枪或炮了。

可是这个铁屋子不会动,还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就这样发明了坦克。

2、介绍的很好,发明家根据盾的不足,步步改进,终于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于一身,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一到四自然段。

3、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 

“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四、读写训练,课外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要对发明家或者对自己说的吗?

请动笔写一写。

你想到了什么?

全班齐读这段话,加深学生的印象。

盾铁屋子

坦克

矛炮口

26、科利亚的木匣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找出正确答案。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课件

尺子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件:

26课 

科利亚的木匣),一起读课题。

“匣”容易读错,谁来给它组成词语来读一读

同学们,科利亚是苏联的一位小朋友,1941年,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卫国战争暴发了,科利亚的木匣写的就是战争时期的事情,那么,科利亚和木匣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1、小组内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生字朗读

(2)多种形式检查

2、课文朗读情况交流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开火车的方法来记住“匣”。

发挥同桌互助的作用,及时检查。

年月日No.81

同学们刚才都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哪些地方都比较难读?

(第一自然段里出现了一个多音字“数”,它的两种读音都出现在这里,很难读好。

你认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读的呢?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

“木匣里……”)句子中的“盛”字是个多音字,有两种读音。

这段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那就是锯,请大家跟我读,锯,手锯。

什么叫手锯?

手锯就是可以拿在手里的锯子。

课文中还有比较难读的哪些地方吗?

“科利亚丢下铲子……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同学们真能干,不但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了,还把几个难读的句子读正确了。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一次地读课文,这一次的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写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

读完了之后,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填空题。

填空题)

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

1、那个人最终能把宝剑捞上来吗?

为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自己的想法。

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写一些对方所犯错误。

挖坑,冰鞋,斧头,手锯,免得,屋里,抢走,

难过,当初,管事,敌人,台阶,懂得

26、科里亚的木匣

1、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道理。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生字卡片

图片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主要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受启发三部分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1、首先我们来听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管事,敌人,台阶,懂得

2、写好后请同桌互相检查,如有错误及时改正。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埋木匣这部分内容,也就是课文1到3自然段内容,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他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一至三自然段)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一至三自然段,想好了之后跟同桌讨论讨论。

可以交流了吗?

谁来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呢?

(科利亚先从家门口向前走十步,然后挖了一个大坑,把木匣放进去,用土盖好,踩实,最后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呢。

指生朗读本部分的文字。

自由发挥说说你的想法。

年月日No.82

课文写科利亚埋木匣,写了好多个动作呢,谁能够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圈出来,然后连起来说一说呢?

走,挖,盖,踩,撒。

课文写科利亚埋木匣,用了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写得多好呀!

一二自然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个自然段吧

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聪明的科利亚虽然只会数到十,可是他仍然埋得那么细心,那么四年后,科利亚又是怎么样挖木匣的呢?

四到十二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四到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出示课件: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呢?

一共挖了几次?

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一个道理:

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我们应该动脑筋,想办法,应对这些变化,你们说对吗?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你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写一写吗?

在下组内将自己的答案公布一下,看看谁的最准确。

对于这件事你又有怎样的想法呢?

时间在变,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27陶罐和铁罐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生字卡,实物

练习本

一、创情导入激发动机

1、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3、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

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陶罐御厨奚落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 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 

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

年月日No.83

三、精品感悟品味欣赏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

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

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四、读写结合延伸拓展

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

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陶罐( 

)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 

)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五、课堂总结

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表示“铁罐的”“傲慢,轻蔑……”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下场,谈谈感想。

27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27、陶罐和铁罐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小黑板,生字卡

一、复习导入解决字词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板书:

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2、听写字词。

二、回顾课文,把握内容。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

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板书:

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

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出示14、17段,分别齐读。

 (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写生字、词。

同桌互相批改,纠正。

年月日No.84

三、理解课文写法指导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

永久)。

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

氧化)。

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四、读写训练课外延伸

1、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动笔写一写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

(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五、总结课文。

布置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老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

咱们自己也能写一写。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陶罐的谦虚、大度,铁罐的傲慢、轻蔑。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

27、陶罐和铁罐

谦虚傲慢

陶罐易碎坚固铁罐

不易氧化易氧化

28*狮子和鹿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鹿的图片

1.课件展示:

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

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

最喜欢它的什么?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

(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看看是什么?

年月日No.85

1.师:

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

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美丽)板书美丽

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

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

板书鹿腿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师总结:

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画出鹿刚开始对子的角和腿的评价。

后来有事怎么评价的?

小组讨论:

为什么发生变化。

角:

精美、别致——差点送命

腿:

太细了——狮口逃生全面地看问题

年月日No.86

动脑筋解决问题

口语交际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通过交流、讨论、整理完成“口语交际”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件

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

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

想一想,你有过吗?

你都解决了吗?

这节课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二、弄清话题明确要求

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有那些要求。

1、你解决了生活中哪些问题和同学交流。

2、要想好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

3、代表没说全面的,本组同学可以补充。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大家仔细想一想:

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

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

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

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可以进行提问。

可以怎样改进?

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2.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3.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

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

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4、小组内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确定参加全班交流的同学。

5、全班交流时,其他同学可以评议他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优缺点。

四、拓展运用提升能力

选择你已经解决的一件事,用一段通顺的话把它写出来。

写的时候语句要通顺,要自觉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五、积累运用畅谈收获

积累写事作文的资料。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

评选出“生活中的小发明家”,要求问题提得好,办法想得巧,表达得清楚明白。

发现问题——学会分析——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年月日No.87

语文园地七

1.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2.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3.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小黑板

成语故事

一、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

教师说:

“我说黑。

”学生回答:

“我说白。

”……

  ②出示:

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⑤延伸拓展。

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二、读读背背

  ①出示:

“读读背背”,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1、 

自读成语,思考:

这些成语什么意思?

告诉了我们什么?

2、 

小组交流成语意思,可查字典解决。

3、全班交流。

4、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5、在小组里检查背诵;

进行背诵竞赛,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八字成语。

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6、交流自己还知道的一些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