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019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1.doc

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摘要:

本文从当前中职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了难以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目的是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来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中职教育;“双师型”内涵;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强化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切实提高师资水平,加大教育投入①。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②。

在职业教育中,物质设施设备的建设是基础,教育体制、办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是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一、发展中职教育必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1、从中职教育的功能出发提出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是指机器大生产条件下的职业教育,与后工业时期的职业教育不同,它应当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企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操作工人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了,因此对中职教育的功能定位要有新的认识与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学校制度创新和依法自主办学,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既有熟练技能又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的新一代知识型技能人才,并为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输送合格生源③。

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已经处于机器大生产阶段,高新技术经济成分正在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紧缺都表现得相当突出。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中心统计:

我国城镇企业有1.4亿个职工,而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即7000万人。

其中初级技工占60%左右,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为5%。

而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到40%以上,这是商品质量的根本保证。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担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与行业岗位相适应的人才重任。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光荣历史使命,基础在大力发展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鉴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从事现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具有现代的教学理论,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

(2)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

(3)过硬的技能水平及较强的解决生产、服务第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创新意识。

2、“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双师型”教师必须达到一定比例。

那么什么是“双师型”的教师?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拥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的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工程师”。

这些说法对不对?

纵观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笔者认为其基本内涵有二点:

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

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教学,著书立说,也能参与工程实践,解决一线生产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也就是说他既可以是教师又可以是专业技术人员。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传递给学生,使教学设计和实施具有超前性。

“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特别强调其必须掌握高超的生产操作能力,教师能以自己准确、熟练的示范操作进行演示,并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实际给予明确、有效的指导。

3、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发展中职教育的重要性

有人说:

落后的装备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我要说:

如果有了先进的设备,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从中职的实际情况看,目前不少中职学校愿意花钱,注重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的投入,这是可喜现象。

但相对于这些“硬件”,我们的“软件”建设远远达不到中职学校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更是令人担忧。

没有专业师资,就没有专业特色;没有后劲,也就没有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专业的特色,关键是师资的特色;专业的质量关键是师资的素质。

就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来看,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从就业情况上看,我们正处在从传统就业模式走向市场就业,一个人的收入状况、社会地位,最主要看市场对他的需要程度和认可程度。

唯学历、唯文凭,在市场面前已经遭遇红灯。

在深圳,高级技术工人失业率为零,高级技工月薪高出硕士研究生800元。

青岛一家企业招聘一名高级钳工,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天价。

这些都说明,市场呼唤优质“蓝领”,市场需要优秀“蓝领”,这也正是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

“蓝领”是技能型人才,以实际动手能力为判定标准,与白领、金领等管理研究型人才相比,他应该属于操作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训练。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蓝领”,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支集深厚专业理论知识与高超技能水平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难以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政策问题。

职业教育尚未真正进入主流教育体系,还存在职业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三类学校管理体制各异,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职业学校办学机制不够灵活,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尚未形成。

在人事制度上。

按标准规定中职教育的师生比应为1:

16,但许多地区对中职学校在人事编制的定额上卡得又死又紧,存在着严重缺编问题,造成师资严重不足。

更有甚者非法占用教师编制,存在着在编不在岗的现象。

在评职称问题上,有的地区还存在没有实习指导教师系列评审,专业教师只能评助讲、讲师、高讲等重理论型的职称,对国家规定的“双职称”④制度根本难以实施。

职称评审机制死板,引导不够,造成了师资来源不畅通。

2、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体系未形成。

首先表现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数量少,无法跟上各地区中职教育发展的招生规模;其次,现有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功能发挥不足,资源利用不足;第三,缺少对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师资培养;第四,缺少企业的合作与支持。

3、教师自身的问题。

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严重阻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意识淡薄,对从事的职业教育缺乏事业心,消极应付,缺乏进取精神。

第二,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拥有了这两张证书就已经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造成与实践相脱离的后果。

第三,偏颇现象。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同志一般年龄偏大,他们的学历较低,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薄弱,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认为自己马上要退休了,只要操作技能过得硬,没有必要再去学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另外一种就是年纪轻的,或刚从学校毕业的,他们拥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但这部分人缺少理论联系实践的经验,缺少专业技能水平,往往这部分人自己也只想向理论型教师发展。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要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打破学历限制、身份限制,坚持能者为师。

教育部门要配合人事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开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的绿色通道,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间有序流动,建设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评估、奖惩办法和编制管理办法⑤。

1、制定法律法规,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中职教育包括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他们同属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实行统筹管理,施行统一的管理体系,保证足够的经费来源。

建立中职学校灵活办学机制,推动各地和职业学校能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的开展,制定《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颁布了《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使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随着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人员结构要逐步改善,整体素质要有所提高,必须要健全与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任职资格条例、教师职务条例、校长任职条件与岗位要求、教师的聘任制度、人事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等,用立法的形式规定教师任职资格,以确立教师职业法定地位,同时在与不合格教师的竞争中保护教师资格持有者的权利,以保证教育质量和事业的发展。

要求凡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调出教师队伍,同时将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补充近来。

2、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

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认真总结我们国家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际上成功的作法和经验。

德国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看作是国家经济振兴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已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体系。

其培养渠道:

①在综合类大学中,设技术师范学院或系,培养职业学校专职教师,学制4至5年,它的入学条件比普通本科大学还要严格,既要求完全中学毕业(13年级),又要求经过“双元制”职业培训并至少从业半年以上。

②在技术大学设置教育学院。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通过两次国家资格考试。

学生学完规定课程,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毕业后在对口的企业进行一年半左右的教育实习,然后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才能取得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资格。

德国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毕业水平,同时还须持有资格证书才能任教,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必须是职业学校毕业,具有两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须经师傅学校培训获得有关证书。

德国各州普遍设有职业教育师资进修学院,负责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⑥。

笔者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值得我们借鉴,不但严格把好了职业教育师资的质量关,而且也为在职教师的再培训提供了保障措施。

3、大力加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建立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建立,保证“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来源。

从建立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到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这是我国在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支撑体系方面的两个重要阶段,初步建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至2005年,主要依托高等学校,在全国建立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