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96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doc

某企业文化手册

某企业文化中心

目录

某集团(概述)

发展篇

1、某战略发展的三个阶段

2、某发展的历程

3、三个方向的转移

管理篇

1、某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2、某管理理念

3、某管理模式

1.OEC管理法

2.1一个核心

3.2三个基本原则

4.3PDCA

2.管理提示

5.180/20原则

2.2问题解决三步法

2.3九个控制要素:

5W3H1S

2.46S

理念篇

1、我们的企业文化

2、我们的某精神

3、我们的某作风

4、我们的某理念

4.1生存理念

4.2用人理念

4.3质量理念

4.4营销理念

4.5竞争理念

4.6市场理念

4.7售后服务理念

4.8出口理念

4.9资本运营理念

4.10某技术改造理念

4.11技术创新理念

4.12职能工作服务理念

5、我们对市场的两条原则

5.1紧盯市场创美誉

5.2绝不对市场说“不”

6、我们的创新观念

6.1源头论

6.2资源论·整合力

6.3市场链

6.4SST

6.5零距离销售

6.6美誉度

6.7吃“休克鱼”

7、我们的形象用语

7.1形象用语

7.2标准字体

7.3各类产品形象用语

7.4某中英文标准字体

8、我们的形象识别标志

9、我们的吉祥物

10、时刻提醒

11、问题警示录

12、思想警示录

13、我们的个人修养

14、我们的思想政治原则

15、我们的思路

16、我们的运行模式

我们的某集团

某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十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家电名牌。

某集团在张瑞敏总裁提出的创某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企业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

1999年,集团国内外营业额实现268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212亿元。

目前集团有职工两万多人,某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以“先难后易”战略,坚持打某品牌出口,某实现国际市场拓展,现海外经销网点已达3.6万个,产品批量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世界十大经济区域共9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某产品出口创汇1.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一倍。

某还在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等国家设厂,正在向国际化大集团的目标迈进。

1997年8月,某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首批技术创新六家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某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创出中国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发展篇

某发展历程

1、某战略发展的三个阶段

l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2年)

特征:

只做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丰富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l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

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l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

特征:

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已经建立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某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2、某发展的历程

1984年,某前身——青岛市东风电机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有800多名员工,全厂只有一名中专生,生产电动葫芦等小的机电产品。

1984年时已亏空147万元,企业已陷入发不出当月工资的困境。

1984年12月,上级派当时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总经理的张瑞敏组建了青岛电冰箱厂,决定引进德国利勃某电冰箱的生产线。

这次引进属于购买利勃某的电冰箱生产技术。

在张瑞敏总裁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青岛电冰箱总厂在众多冰箱厂中以高质量优质服务脱颖而出,1988年获全国冰箱行业第一枚国优金牌。

1991年12月20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合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得贝电冰柜厂,成立了某集团。

成立集团后,某产品以资本运营的方式开始向白色家电领域里扩张;1997年9月,以推出“探路者”、“全数字”彩电为标志,进入黑色家电领域,而后又进入电脑、移动通讯领域。

1992年我集团在青岛市东部征地800亩、在某工业园西侧征地160亩建立了某开发区工业园、某信息产业园。

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某工业园。

我集团十五年来在不断发展、力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投资建立了莱西希望小学,制作百集动画片《某兄弟》,资助青岛市儿童艺术剧团、青岛教育事业,建立了某科技馆,为社会奉献出某一片真诚,回报社会的关爱。

3、三个方向的转移

1999年初,在确定企业发展思路时,张瑞敏总裁明确地提出了将1999年作为“某的国际化年”,全面实施国家化战略,使某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某集团制定了重建企业内部构架、提高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整合方案,以确保“某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在重建企业内部构架的指导思想方面,张瑞敏总裁提出了“三个方向的转移”。

3.1管理方向的转移:

从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市场链转移

扁平化:

以顾客至上为中心,流程间互为市场,成为扁平而非直线职能的结构。

信息化:

以顾客至上为中心,各流程成为过程连续信息畅通的市场链。

依据:

企业过去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现在企业则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为目的。

3.2市场方向的转移:

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

认知:

“先难后易”达到认知,靠质量让当地的消费者认同某品牌。

扎根:

“三位一体”实现扎根,“三位一体”的结构以在当地扎根,包括广告都应本土化。

名牌:

超前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在当地融智融资,创造名牌。

3.3产业方向的转移:

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l通过零距离销售的模式,形成网上销售的基础。

l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的管理、网络化的营销、网络化的采购,为某电子商务打下基础。

管理篇

一、某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l由无序到有序(1984年——1988年)

l由有序到体系(1988年——1990年)

l由体系到高度(1990年——1992年)

l由高度到延伸(1992年——)

二、某的管理理念

斜坡球体论

某创新——某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犹如斜面上的小球,需要有上升力(目标的提升),使其不断向上发展;还需要有止动力(基础管理),防止下滑。

三、某管理模式

1、OEC管理法

“OEC”管理法——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的缩写。

“OEC”内容——

O——Overall 全方位

E——Every 每人

Everyday 每天

Everything 每件事

C——Control 控制

Clear 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即:

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

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

首先确立目标;

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

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案例

A、美国某人:

当日的工作决不往后拖!

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

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某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

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

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

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想当“某的焊接大王”。

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

怎么个练法?

因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

他的师傅发现这个现象后,便开导他说:

任何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不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

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顺。

从此后,他苦练基本功,业余时间寻来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练习。

同事们说:

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

金昌顺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98年冰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到公司的嘉奖。

1.1一个核心

市场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

我们要根据永远在变动的市场不断提高目标

案例

打“飞靶”

50年代,美国人曾靠打“固定靶”,即瞄准固定的市场,组织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赢得了市场。

60年代,日本人崛起。

日本人靠打“游动靶”,即细分市场,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机会,赢得了市场。

现在,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打“飞靶”才能生存。

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赢得主动。

1.2三个基本原则

l闭环原则:

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循环原则,而且要螺旋上升。

l比较分析原则:

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业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

l不断优化的原则:

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

1.3PDCA

P——PLAN计划 D——DO实施

C——CHECK检查 A——ACTION总结

P阶段:

根据用户要求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调查设计试制,制订技术经济指标、质量目标、管理项目,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D阶段:

按照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付诸实施。

C阶段:

在实施了一个阶段之后,对照计划和目标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

A阶段:

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或修正改进原来的计划或寻找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

2、管理提示

2.180/20原则

80/20原则:

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

因为,管理人员是少数,但他是关键的;员工是多数的,但从管理角度上说,却是从属地位的。

也就是说,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

因此,在某,每当发现问题,管理者要承担80%的责任。

案例

这位员工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

1995年7月的一天,原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某质检员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洗衣机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

这位员工作为最基层的普通员工承担了她所应该承担的工作责任,但是,从这位员工身上所反映出的质保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如何防止漏检的不合格品流入市场,这一责任也应该像处理这位员工这样,落到实处,找到责任人。

这位员工问题的背后,实际还存在着更大的隐患,毕竟当时的洗衣机有限总公司的产品开箱合格率和社会返修与第一品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一切决不是这位员工一个人有能力造成的,体系上的漏洞使这位员工的“偶然行为”变成了“必然”。

既然如此,掌握全局的干部更应该承担责任在先,先检查系统保障的问题,才能使错误越来越少。

根据80/20原则,这位员工的上级——原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分管质量的负责人也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检查。

2.2问题解决三步法

紧急措施:

将出现的问题临时紧急处理,避免事态扩大或恶化,紧急措施必须果断有效。

过渡措施:

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尽可能挽回造成的损失,并保证同类问题不再发生。

根治措施:

针对问题的根源拿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