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9947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50Word文档格式.docx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B.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C.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D.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

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生口本指俘虏。

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

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

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否则不可,张说按这种说法予以施行。

裴宽不惧权贵,敢于秉公执法。

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尽管权贵王毛仲想出卖官爵,枉法断案,但身居刑部员外郎的裴宽依然逮捕了马崇。

裴宽关心百姓,深得皇帝赞赏。

他刚来到蒲州任职,久旱的蒲州就下了一场透雨,这件事从侧面表现了裴宽对百姓的体恤,唐玄宗曾赠诗予以褒扬。

裴宽受累被贬,试图躲避灾祸。

裴宽因受韦坚的牵连被贬安陆,罗希奭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②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答案】

(1)C

(2)C

(3)D

(4)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解析】【分析】

(1)本题中,“友爱”是说裴宽性情友爱,而“宦达”是说裴宽的“弟兄”,也就是说“弟兄”应是“宦达”的主语,故应在“弟兄”前断开,排除BD两项;

“宦达”的主语是“弟兄”,而“亦有名”的主语是“子侄”,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应在“宦达”和“子侄”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

(2)C项,“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错误,“蕃酋”应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

故选C。

(3)D项,“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意思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且皇帝不准。

故选D。

(4)第一句,句首添加主语“韦铣”;

“引为判官”省略代词“之”,应为“引之为判官”,“引”,引荐,“为”,动词,做,担任;

“清干善于剖断”的主语是“裴宽”,“清干”,清廉干练,“剖断”,剖明决断;

“重”,看重;

“其”,代词,他的,指裴宽的;

“以”,介词,把;

“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他为妻子;

“之”,代词,代裴宽。

第二句,“以……为”,用(凭借)……处理“清简”,清廉简约;

“故”,所以;

“所莅”,所字结构,“莅”,到,“所莅”,到的地方;

“之”,代词,代裴宽;

“望”,希望;

“望”后省略代词“之”,即“裴宽”;

“为宰辅”中“为”是动词,担任。

故答案为:

⑴C;

⑵C;

⑶D;

⑷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有些文化常识生疏,可以采用语境法。

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

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附参考译文】

裴宽父亲名无晦,任襄州刺史。

裴宽通晓谋略,凭借文章出任官孽,骑射、弹棋,投壶等技艺特别精通。

景云年间,任润州参军,刺史韦铣担任按察使,将他引荐为判宫,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镜看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裴宽转任太常博士。

礼部打算在皇帝的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事情交给太常,裴宽深明礼节,特意提出新的理解,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庙卑忌尊就应当禁止音乐。

中书令张说认为裴宽见识高明,都按他的想法施行。

经过两次升迁,担任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当时开府、霍周公王毛仲受皇帝宠幸掌握权柄,准备收受贿赂,出卖官爵,枉法断案,裴宽逮捕马崇,没有回复。

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对,外甥和诬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

被选吏部侍郎,等刘玄宗返回京城,又改任蒲州刺吏,州里久旱,裴宽来到这里,雨才下透。

升为河南尹,不阿附权贵,致力于救济苜姓,政事于是治理得非常好。

改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后。

担任太原尹。

被赏赐紫全鱼袋。

唐玄宗赋诗赠给他,说:

”天宝初年,任陈留太守,兼任采访使。

不久范阳节度李适之入朝任御史大夫,裘宽就接替他破任命为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

当时北平军使乌承恩依仗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和太监通好,恣意贪求财物,裴宽依法查办他。

檀州刺史何僧献上几十个俘虏,裴宽都让他们回家,所以少数民族部落感动高兴。

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列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等到韦坚遭遇灾祸,裴宽又因亲属关系多次被贬,任安陆别驾员外置。

李林甫派罗希奭到南方杀掉李适之,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叩头请求,希奭没住下就离开了。

裴宽又怕死,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

但他崇信佛典,经常与僧徒往来,焚香忏悔,老而弥笃。

多次升迁担任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朝任礼部尚书。

天宝十四载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诏赠太子少傅,赙赠帛一百五十段、米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

皆考中明经,在朝中和地方任职的有五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

(宋)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

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

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

何其不思之甚也!

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

请以为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啖:

吃 

未成而废 

废:

停止

游京师 

游:

游学 

建大旆 

建:

树立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又以亲戚故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 

臣为韩王送沛公

安知其至此?

则或咎其欲出者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先:

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

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折冲:

击退敌人,战胜敌人。

折冲口舌之间,指在外交场合中,以言辞抗敌,御侮,取得胜利。

冒顿:

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声有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②建大旆,从骑数百。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答案】

(1)A

(2)A

(3)B

(4)C

(5)B

(6)①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

②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

③大凡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

(1)A项,“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中“啖”如解释为“吃”,“啖我”就变成“吃我”,在语意上讲不通,故此处的“啖”应为使动用法,让……吃,给……吃。

故选A。

(2)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B项,第一个“为”是介词,替;

第二个“为”是动词,做。

C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

第二个“其”是远指代词,那。

D项,第一个“于”,对于;

第二个“于”,从。

(3)B项,“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错误,“先”是尊称死去的人。

故选B。

(4)本题中,“出”是动词,宾语是“境”,即“出了国境”,动宾之间不能拆开,排除A项;

“终夜”意思是“整夜”,是“有声”的时间状语,修饰“有声”,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项;

“怛然失色”意思是“惊慌失色”,主语应是“从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项。

(5)B项,“‘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错误,“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是描写石昌言身负国家民族重任出使契丹的场面,场面的浩大中寄寓了作者对石昌言的赞赏、鼓励和肯定。

(6)第一句中,“闻”,听说;

“废”,废弃;

“虽”,虽然;

“言”,说;

“察”,细察;

“其”,代词,他的;

“恨”,遗憾,“甚”,很。

第二句中,“建”,树立;

“旆”,旗帜,旌旗;

“从”,跟随,随从;

“骑”,骑兵;

“数”,几。

第三句,“凡”,大凡;

“所以”,古今异义,用来……的;

“夸耀中国”省略介词“于”,应为“夸耀于中国”,“夸耀”,炫耀武力;

“者”,……的手段;

“此类”,这类事情。

⑴A;

⑵A;

⑶B;

⑷C;

⑸B;

⑹①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昌言考进士科目的时候,我才只有几岁,还没开始学习。

回忆当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亲身边嬉戏玩耍,昌言也在旁边,还曾拿来枣儿栗子给我吃;

两家住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所以彼此十分亲昵。

昌言应考进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

我后来渐渐长大,也稍稍懂得要读书,学习句读、对对子、四声格律,结果没有学成而废弃了。

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

后来过了十多年,昌言进士及第,考中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断了音讯。

我日益成长壮大,能够感到悔恨了,便痛改前非而恢复学习。

又过了几年,我游历京城,在汴京遇见了昌言,便彼此慰劳,畅叙平生以来的欢乐。

拿出文章十多篇,昌言看了很高兴,并且夸我写得好。

我学习开始晚,又没有老师指导,虽天天作文,内心一直十分惭愧;

等听到昌言的话后,于是颇为自喜。

到现在又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来到了京城,而昌言已经身居两制,他作为朝廷使者,要出使到万里以外的那些强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送行的车辆有上千辆,走出京城大门情绪慷慨激昂。

我自思忖,孩童时代见到昌言在先父身旁,那时怎么会料想他会走到这一步了?

一个人富贵起来并不奇怪,而我对昌言的富贵特别有所感触啊!

大丈夫活着不去当将军,能当名使臣,用口舌辞令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就足够了。

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曾对我说:

“出了国境之后,住宿在驿亭。

听到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宝剑和长矛互相撞击,整夜不绝于耳,跟随之使臣惊慌失色。

等到天亮了,只见道路上的马蹄印了,心中的余悸还难平息,好像心要跳出来似的。

”大凡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

中国去的使者,没有识透他们这类手段,因之而有的人甚至震惊害怕到哑口无言,让外族人嗤笑。

唉,这是多么的没有思考力啊!

古代奉春君刘敬出使到冒顿去,壮士大马都藏起来不让看见,因此才有平城的战役。

现在的契丹,我是深知他们没有什么能力与作为的。

孟子说:

“面对诸侯国君的谈话,就得藐视他。

”更何况对待外族呢!

请把上述的话权作临别赠言吧。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

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栗,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

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

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

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

其术不过发常平(宋粮仓名)、敛富民,为鱣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

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

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

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而水旱不至。

然而无冻之民者,何哉?

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

今宋光百有馀年,四境之透者至万馀里,其同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渭至大至庶矣。

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内之时也。

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肘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来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史而后救。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巳疏矣。

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

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

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木オ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

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

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

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

阁下共亮之。

某再拜。

(逃自《王文公文集》,有刪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思所以存活之 

 

所以:

……的原因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 

原:

本来,原本

孟子论而非之 

非:

错误 

以说干阁下再矣 

干:

干谒,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焉用亡邦以陪邻

见患而后患,见灾而后救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某固非荀有觊于阁下者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4)以下句子全都属于王安石认为的“非治国养民之木”的一组是( 

①发常平、敛富民,为饐粥之养

②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巳被野矣

③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④移粟以救饥馑

⑤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⑥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

③④⑥ 

①②⑤ 

①④⑤ 

②③⑥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龚舍人曾给王安石写信陈述他的救灾方略,王安石认为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法,因此在给龚舍人的回信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认为三王五帝之世,也有灾荒饥馑,但却能保证百姓的生存,是因为有完善的政策和充足的储备。

作者在文中明确地指出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长远之法,同时强调了自己倡导的新法的积极意义。

作者认为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②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

③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

【答案】

(1)D

(4)A

(5)C

(6)①用不充足的财用,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没有见到它能救助多少,绝对不是治理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

②这确实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

③我曾经说过,有学问技艺才能谋略的大丈夫,常常忧虑生不逢时,己经遇上明时,又忧虑其言辞不被采用。

(1)A项,“所以”解释错误,应为:

用来……的办法:

B项,“原”解释错误,应为:

推究,考查;

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