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9284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

《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才之路高一地理新课标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件下载.docx

B.20°

W经线和160°

E经线

C.90°

E经线和90°

W经线

D.南极圈

解析 该图的左侧有南极最高山峰文森峰,文森峰位于90°

W附近,故可推断A点的右侧是90°

E。

三亚模拟)人类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仅有的存在生命的星球。

然而,对于我们的地球,我们了解多少呢?

亿万年来,地球上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呢?

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纬度的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

据此回答5~6题。

测量地的纬度

(单位:

度)

经度1度的长度(单位:

km)

纬度1度的长度(单位:

111.322

110.569

30

96.490

110.850

45

78.850

111.132

80

19.394

111.666

5.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长

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结合表中数据可以推出,随纬度的增加,纬线长度很快变短,经线长度略微变长,由此可以推出: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6.在60°

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

A.111.415千米       B.55.803千米

C.28.904千米D.110.569千米

解析 南北纬60°

纬线的长度约为赤道长的一半,而由于地势的影响,可能会略大于一半。

郑州调研)结合甲、乙两幅图,回答7~8题。

7.两幅图相比较(  )

A.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

B.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C.两图比例尺相同

D.两图所示地区范围相同

8.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

B.①②地之间距离比①④地之间距离长

C.四地均位于我国季风区

D.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幅范围内的最大高差H可能为(  )

A.1500<

H<

2000B.1000<

1100

C.1400<

1500D.1950<

2000

10.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

纬线从106.5°

至107°

的地形剖面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1.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水稻土

B.河流以雨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地势南高北低

D.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于同纬度东部地区

答案 9.D 10.C 11.D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海拔最高处1500米-2000米,最低处为0米-500米。

题干要求最大高差,所以选D。

第10题,由图中纬度30°

所经过的等高线可知,西边起点在500米以下,可以排除②和④;

106.5°

-107°

经线在纬度30°

地区之间的距离为40多千米,故①错误。

第11题,水稻土不是地带性土壤;

河流以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地势西高东低;

所以A、B、C是错误的。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于同纬度东部地区。

下图所示区域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①、②为该地设计的引水渠。

读图完成12~13题。

1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A.a线气压值低于c线

B.从②引水灌溉更便利

C.d线气温值高于e线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13.若此时A地多云,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

A.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晴朗、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答案 12.D 13.A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示A处的风向(风向始终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a、b、c的等压线值:

a>

b>

c,A项错误;

根据图示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故判断从①处引水可自流,B项错误;

图示河流流入湖泊,而湖泊没有河流流出,故判断湖泊为内流湖,可能为咸水湖,D项正确;

根据图示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风向斜穿等压线向右偏,故判断图示位于北半球,则越往北气温应越低,故C项错误。

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则根据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图示,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右侧应形成暖锋,逐渐向偏北方向移动,故图示A地即将经历暖锋天气,即可能出现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的天气。

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

mm),读图回答14~15题。

14.导致图中L地与R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位置B.离海的距离

C.地形D.植被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答案 14.C 15.D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L降水量多,为迎风坡,R地降水少,在河谷内,为背风坡。

故判断导致L与R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

第15题,通过经纬网判读,该区域为巴勒斯坦地区,M海区为地中海,属大西洋。

Q湖是死海,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

该区域主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下图为“世界某沿海城市城区分布图和海岸线变化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主城区四个地点的地面坡度最大的可能是(  )

A.e地B.h地

C.q地D.f地

17.据乙图可知,该地海岸线变化的主导原因是(  )

A.海水侵蚀增强B.入海泥沙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D.修建水库

答案 16.D 17.C

解析 第16题,根据图乙中海平面上升后的海岸线的密集程度,可知四个地点的地面坡度最大的是海平面上升后的海岸线最密集区f地。

第17题,海平面上升导致该地海岸线变化,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地势剖面图的走向是(  )

A.南-北B.东北-西南

C.西北-东南D.东-西

19.N地形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A.地表崎岖B.夏季光热不足

C.气候较干旱D.灌溉水源缺乏

答案 18.B 19.C

解析 第18题,根据图中提示信息,呼和浩特与宝鸡的相对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势剖面图的走向是东北-西南。

第19题,N地形区为河套平原,农业发达,被称为“塞上江南”,本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气候较干旱。

下图是“沿东经108°

的地形剖面图”,回答20~21题。

20.①②地区的区域特征是(  )

A.①地由于②地的阻挡而免受寒潮的侵袭

B.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种植双季稻

C.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①地区

D.①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21.有关④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

C.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答案 20.C 21.B

解析 第20题,寒潮是我国早春、秋冬季节的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大除海南岛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深受影响。

②处是秦岭地带,是我国多种自然分界线。

由于海拔高并不适合种植水稻。

汉江流经①地区。

①地主要补给方式为降水补给。

第21题,④地形区为黄土高原,虽然沟壑多,但河网密度不大;

地势不平坦;

土壤流失严重,但土壤盐碱化不严重。

读“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图示区域村庄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间洼地B.山顶

C.山脊D.鞍部

23.图中小路的走向,最可能是(  )

A.与经纬线走向一致

B.与等高线有关联

C.依照城市十字交叉道路系统

D.选择避开梯田少占农田

答案 22.D 23.B

解析 第22题,由图中梯田的分布状况可知该区域东北部、西南部高,西北、东南部低。

且西北、东南部还分布有集水线。

可知该地为鞍部地形。

第23题,山地、丘陵地带道路的修筑基本沿等高线分布。

读“等高线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直线处有一条小河)”,回答24~25题。

24.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河在A处可见瀑布景观

B.该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C.该河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

D.该河各段的流速有较大变化

25.图中B处有一条闭合的等高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处的海拔一定大于500米

B.站在B处一定能见到A处的瀑布

C.B处的地形可能是个小洼地

D.B处的降水量一定是图中最丰富的

答案 24.C 25.C

解析 第24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有一条河流,图中三条等高线在A处相交,形成陡崖,而河流又经过陡崖,可以形成瀑布景观;

河流发育在山谷,所以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由于图中各地区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不同,所以该河各段的流速有较大变化。

由于不能确定河流的补给类型,所以不能说该河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

第25题,读图可知,闭合等高线内B处的海拔为:

500m<B<600m(高地)或300m<B<400m(洼地),故A错;

如果B处为洼地,站在B处就不能看见A处的瀑布,B处的降水量也不一定是图中最丰富的,故B、D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⑤________

(2)③④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米,若两地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河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

(5)计划在该区修建一座坝顶海拔为250米的水库大坝,请在图中用“=”画出最佳坝址的位置。

在图中用虚线画出该水库的集水区域范围。

(6)有AC、BC两种把水引到C处的方案,应选取________线。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丙三处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_______最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B、D两地(B、D两地图上距离3厘米)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D山顶到B大约需要______分钟。

答案 

(1)鞍部 山谷 山脊 

(2)143 6 (3)1:

100000 (4)由北向南 (5)见下图中

(6)AC 虽然线路长,但可顺地势自流送水

(7)丙处 因为:

①丙处地势平坦,有利于修梯田,②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

(8)30分钟

27.下图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若某日A点和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2)图中ABCDE各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

(3)从“五一劳动节”到我国的“教师节”,A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是________。

(4)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在A、B之间,则全球的热带范围将________(扩大或缩小),扬州夏至日夜长时间将________(增大或减小)。

(5)若A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14:

00,在图中用阴影画出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

答案 

(1)15°

N 从15°

N向南北两侧递减

(2)C>A=B>D=E

(3)昼长夜短;

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4)扩大 减小

(5)

解析 第

(1)题,A点为30°

N,C点为赤道,当太阳直射15°

N时,两者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此日太阳直射点由15°

N向南北两侧递减。

(2)题,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可以得到由大到小的顺序:

C>A=B>D=E。

第(3)题,五月一日到十月一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先向北移动,到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A点)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第(4)题,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第(5)题,若A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14:

00,由A点的经度(60°

W)可以算出晨线、昏线分别是180°

和0°

根据以上信息作图。

28.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经纬度位置:

甲________,丙________。

(2)丙位于甲的________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________。

(3)丙、丁之间的距离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答案 

(1)(60°

S,170°

W)(70°

E)

(2)西南 先往西南,后往西北

(3)小于

解析 第

(1)题,南极地区俯视图上可以看到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图中甲为西经度,其它三个点的经度都为东经度,甲乙丙丁四地的纬度都是南纬度,由此可以得出甲丙的地理坐标分别是(60°

W)、(70°

E)。

(2)题,根据经纬网图可以判定出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甲乙处在同一纬线上,球面上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劣弧长度,先向高纬地方飞,再向低纬飞,所以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的航向为先往西南,后往西北。

第(3)题,丙、丁之间与丙、乙之间的经纬度的跨度是相同的,但乙地的纬度更低,所以丙、丁之间的距离小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29.读图,完成

(1)~(5)题。

(17分)

(1)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

为什么?

(2)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虚线所示,请说明理由。

(3)港口用电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

(4)C、D两地高程相等,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

(5)B处在甲山顶的什么方向,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答案 

(1)B处。

该处等深线密集,水深;

是小港湾,易于避风;

离油矿近,运输方便。

(2)铺设工程简单方便;

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3)

有利

不利

E处

上游有两条支流,水量较大;

离油港近,架设线路短

到油港坡度大,架线困难,落差小,水能小

F处

到油港坡度平缓,架线容易

水量较小;

离油港远,架设线路长

(4)C处有利条件是直线路程短;

不利条件是坡度陡。

D处相反。

(5)东方 0~50米之间

解析 第

(1)题,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

离油矿近,运输方便,适宜建油港码头。

(2)题,输油管道如图中虚线所示主要是因为铺设工程简单方便;

第(3)题,从E和F处的河流情况、等高线分布情况分析建水电站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第(4)题,依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状况分析C、D两地登上甲山顶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第(5)题,借助于指向标判断B处在甲山顶的东方;

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D的高度为150米,G的高度大于100米小于150米,相对高度为0~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