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832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doc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多少年:

A.、1000多年   B、2000多年   C、3000多年      D、4000多年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五四运动 

3、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4、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前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其根源在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力量弱

B.受到官府的控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成长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

D.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来自过去的地主、商人和官僚 

二、多项选择题

1、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主要的原因是下列的哪些因素在清代中叶以后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桎梏

A.、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             B.、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C.、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 D.、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 

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的条约有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E、黄埔条约       

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中国产生的新的社会阶级是:

A、地主阶级     B、无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C、军事上的软弱性;       D、具有革命的彻底性    

5、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打倒帝国主义 

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D、推翻封建统治

三、辨析题

1、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引起的。

答:

错误。

英国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是它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只是导火索。

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向外扩张,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英国有巨额贸易逆差。

为了弥补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和政治动乱,为摆脱困境,英国政府就更加急切地向外侵略,于是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答:

错误。

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3、中国的落后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

答:

错误。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近代中国落后了。

中国的落后并不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而是在鸦片战争前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已经明显地落后于西方主要国家。

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经历了资本主义改革和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而中国国内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加上封建国家的闭关自守等原因,拉大了与世界的距离。

西方列强的侵略,大大加重和加深了这种落后。

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正是前一个落后,使当时的中国无力阻止殖民主义侵略者的横暴相加;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又使中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依附的一面,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反革命性的一面。

   答:

错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的两面性是:

革命性的一面和妥协性的一面。

 革命性指的是,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民族民主革命,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妥协性指的是,资产阶级不敢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四、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答:

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主要的原因是清代中叶以后,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桎梏。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是什么?

答: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及《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等附件。

主要内容有:

①割让香港,②赔款,③开放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关税率为“值百抽五”⑤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⑥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

               《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损害了中国的关税、司法等主权,使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答: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市场。

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英国工业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

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鸦片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强迫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再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

   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滞销,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人民不满。

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英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虎门销烟成为这一必然爆发的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5、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哪些突出优点?

答:

第一,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因此他们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特别能战斗;第二,高度集中,便于工人阶级整个阶级的团结战斗,便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三,他们的大多数来自破产农民,和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亲密的可靠联盟,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五、论述题

1、鸦片战争是在怎样的形势下爆发的?

答: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紧密相关的.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在清王朝统治下的封建国家。

这个古老的国家,曾经创造了居于世界前列的灿烂的东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但自明清以后,由于传统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及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桎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冲破封建势力的顽固束缚而建立起新的生产方式.中国开始落伍了。

特别是清王朝统治者对内残酷掠夺和剥削,对外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表现出极端的顽固,腐朽和愚昧,使中国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停滞,军备松弛,社会紊乱,广大农民四处起义,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大量积聚,清王朝已陷入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之中,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正当清王朝危机四伏之时,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大肆进行殖民扩张。

一些国家如英、法、美等已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通过不断扩大资本原始积累和对外殖民掠夺,陆续地完成了产业革命,急欲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特别是英国,在17世纪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在18世纪后半期进行了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工业产值急剧增长,有“世界工厂”之称.与此同时,它也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在18世纪末,已先后建立起对印度、非洲等地的殖民统治。

它们为了摆脱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便把武装入侵的目标指向了人口众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的中国。

而英国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与中国反走私的斗争则成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中英鸦片战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

2、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