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228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Word版无答案Word下载.docx

降雨

(mm)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6.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7.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8~9题。

8.1650~1780年该区域(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

9.进入20世纪该区域(  )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显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46.5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62%,其中强烈、极强烈、剧烈水力侵蚀面积分别占全国相应等级水力侵蚀面积的39%、64%、89%,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黄河流程长

B.黄河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裸露,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C.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多而且季节分配均匀

D.黄河流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11.以下是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修建大坝,提高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

B.通过修建大坝、船闸和运河,将黄河流域组建成一个全年通航的庞大航运网

C.成立专门的开发机构,协调流域内的用水

D.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2012年10月18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顺利通过阶段性蓄水安全鉴定,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

B.该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该区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

D.该区域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13.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将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有(  )

A.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

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读甲、乙两幅图,完成14~15题。

14.甲、乙两图依次表示的是(  )

A.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和风能的开发利用

B.风能的开发利用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C.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和核能的开发利用

D.核能的开发利用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15.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植被类型依次是(  )

A.平原和高原B.草原和沙漠

C.沙漠和草原D.高原和草原

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其所在的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

16.把能源工业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的条件是(  )

①丰富的能源资源 ②良好的开采条件 ③适中的地理位置 ④便利的水陆交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7.黄土高原地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  )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18.山西能源基地已建成我国最大的火电基地,其电力主要输往(  )

A.西南、西北地区B.京津、华北地区

C.东北、华北地区D.华东、华南地区

201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5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示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  )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消费量所占比重

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

20.关于我国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6年)表”,完成23~24题。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

面积/hm2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谷物单产/

(kg·

hm-2)

5377

7066

5929

6929

6366

6427

5322

23.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

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

24.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于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复种指数低 ②耕作粗放 ③田间管理经验丰富 ④春旱、低温等灾害频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25~27题。

25.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 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B.①④

26.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搭配相一致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27.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 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28~29题。

28.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29.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30~31题。

30.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31.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32.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33.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35题。

34.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35.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36~37题。

36.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37.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曾经独领风骚多年,加工贸易额一度占全国的40%以上。

我们平时穿的衣服、鞋子,用的电子产品,还有小孩子玩的玩具等,不管品牌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地在广东。

然而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加工制造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结合“广东省产业转移图”,完成38~40题。

38.一些中小型加工企业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创业之地,远走他乡,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价格大幅上涨

B.企业规模过小

C.人民币升值和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

D.这些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

39.对于珠江三角洲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如要在此持续、健康地发展,未来的唯一出路是(  )

A.加大技术研发B.国家政策扶持

C.提高工资水平D.开拓国际市场

40.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

 

二、综合题(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1:

湘江与莱茵河,分处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通航里程相近,年均径流量几乎相等,流域布局相似,但湘江年货运量仅为莱茵河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湖南省提出“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目标。

材料2: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其中“长株潭”经济圈GDP占全省GDP总量的37.7%。

近年来,湘江流域有机物污染在逐年加重,环境问题突出。

材料3:

2012年8月9日,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为首的十大环保工程在湖南正式启动。

据了解,十大环保工程包括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氮氧化物减排工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库区清污工程、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保产业发展千亿工程、长株潭新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等。

材料4:

“湘江流域图和莱茵河流域图”。

(1)评价湘江的航运优势。

(8分)

(2)指出“长株潭”经济圈和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

(3)请列举湘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4分)

42.随着农业生产区位的条件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

改变。

阅读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图乙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

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

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