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6897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十文档格式.docx

图示精细胞的两条染色体都是白色,所以C选项细胞可能与图示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4.正常进行分裂的人体细胞,细胞核中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

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

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

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和同源染色体数目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分别为2n、2n、2n、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数分别为n、n、2n、n,同理:

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DNA数目为4n、4n、4n、2n、2n、2n、2n、n,染色单体为4n、4n、4n、2n、2n、2n、0、0,同源染色体为n、n、0、0、0、0、0、0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

4:

2:

4,B错误;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

1: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

0:

1,D正确;

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5.关于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行为不同B.都有联会形成四分体

C.子细胞的大小相同D.都要经过变形

【答案】B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减数分裂完成的,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然后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4个两两相同的精细胞,最后经过变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然后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

【详解】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都有联会形成四分体,卵细胞较大,三个极体较小,四个精子相同,精细胞要变成形成精子。

所以B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只要能熟练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及相关特点就能迎刃而解。

6.关于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是由卵细胞提供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解析】1、受精过程为:

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详解】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A正确;

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头部(主要含细胞核)进入卵黄膜内,尾部(主要含细胞质)断在膜外,B正确;

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因此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通过受精作用过程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体数目是相同的,故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错误;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过程、实质和结果,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兔的长毛和白毛

C.果蝇的白眼和红眼D.玉米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抓住“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三个特点来判断各选项。

【详解】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属于同一种性状,故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家兔的长毛和白毛不属于同一种性状,故也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故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玉米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不符合同一种生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此类题目只要能正确理解相对性状的定义即可轻松解决。

8.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规律,下列不属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A.合理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判断出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C.恰当地运用了统计学方法D.巧妙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解析】合理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原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且有易区分的性状,A正确.

在孟德尔时代还没有基因这个名词,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恰当的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豌豆的性状比,C正确.

科学的设计了实验程序,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了假说-演绎法,D正确.

9.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

B.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C.F2中的高茎均是纯合子

D.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亲本为高茎和矮茎,杂交后代只出现高茎,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子一代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

1.

【详解】由于子一代只有高茎一种性状,所以可判断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A正确;

亲本高茎和矮茎杂交后代只出现高茎,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B正确;

F2中的高茎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

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正确;

10.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

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自交代数和纯种占第n代个体比例关系的是

【解析】试题分析: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可见,杂合子Aa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逐渐升高,无限接近于1。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Aa连续自交的遗传图解得出规律,再运用规律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1.下列属于纯合子的是

A.BbddB.BBDdC.BBddD.BbDd

【解析】纯合子又称纯合体,指同源染色体在同一个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

【详解】根据纯合子的定义,ABD均属于杂合子,C属于纯合子,故C正确。

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aBb

1AB:

1Ab:

1aB:

1a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子代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具有思维和判断的能力。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故选A。

【点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

13.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中纯合子占总数的

A.1/4B.3/4C.l/2D.2/3

【解析】已知两对基因(完全显性)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分别考虑每对基因杂交的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来答题,计算时采用乘法原理.

【详解】Aa和aa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分别1/2Aa(杂合子),1/2aa(纯合子),Bb和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分别为1/4BB(纯合子),1/2Bb(杂合子),1/4bb(纯合子),故采用乘法原理,可知后代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1/2×

1/2=1/4,故A项正确。

【点睛】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分别考虑:

第一对基因Aa×

aa,后代表现型由2种,比例为1:

1,基因型有2种,即Aa:

aa=1:

1;

第二对基因Bb×

Bb,后代表现型由2种,比例为3:

1,基因型有3种,即BB:

Bb:

bb=1:

再将两对基因综合考虑用乘法定律。

14.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伴性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D.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相关联

【解析】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

2、伴X性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

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

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

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

③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甥、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

④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3、伴X性显性遗传病特征:

①人群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一倍,前者病情常较轻;

②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名是该病患者;

③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

④女性患者(杂合子)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是该病的患者;

⑤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这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详解】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A错误;

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B正确;

伴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C正确;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其遗传和性别有关,D正确;

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伴X隐性和显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某男子色觉正常,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色觉也都正常,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则其弟弟的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情况是

A.外祖父→母亲→弟弟B.外祖母→母亲→弟弟

C.祖父→父亲→弟弟D.祖母→父亲→弟弟

【解析】

试题分析:

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可知,其弟弟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其母亲,不可能来自其父亲;

其母亲一定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其母亲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其外祖母,所以其外祖母一定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所以B正确。

本题考查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6.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若父亲是患者,则儿子全是患者,女儿均正常。

控制此遗传病

基因是()

A.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解析】伴X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均会出现患者,伴Y遗传病只有男性会患病。

【详解】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只有男性患者,故为伴Y遗传病,男传男。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如图①为某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在②~⑤中,由于重复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②B.③C.④D.⑤

【解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②缺失EF片段,属于缺失,A错误;

③是F形成它的等位基因,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④缺失F这一片段,属于缺失,C错误;

⑤增加F这一片段,属于重复,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下列对于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B.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组数也可能有三个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多倍体

【解析】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

【详解】细胞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

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A错误;

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单倍体中染色体组数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六倍体的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B正确;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不一定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C错误;

体细胞含有三个(含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多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

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多倍体,D错误;

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9.图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

B.雄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

C.该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D.雄果蝇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解析】据图分析,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即X、Y、Ⅱ、Ⅱ、Ⅲ、Ⅲ、Ⅳ、Ⅳ,染色体组2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

【详解】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即Ⅱ、Ⅲ、Ⅳ、X、Y,A正确;

正常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

据图分析,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共4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与它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是相同的,因此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II、III、IV和X或 

II、III、IV和Y,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与染色体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0.格里菲思进行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菌活细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R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RNA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型细菌→小鼠→存活;

S型细菌→小鼠→死亡;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RNA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只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没有具体证明何种物质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具体过程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21.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含有核糖核苷酸B.在双链DNA分子中A/T的值等于1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基本骨架D.DNA分子由两条同向平行的链组成

【解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T和C=G。

【详解】DNA分子构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

一般情况下,在双链DNA分子中A/T的值等于1,B正确;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DNA分子结构及组成的相关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下列不属于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的是

A.需要酶的参与B.需要ATP提供能量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解析】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的条件:

(1)模板:

DNA的两条母链;

(2)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3)酶: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4)能量(ATP).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的条件:

DNA的一条链;

四种核糖核苷酸;

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4)能量(ATP).

【详解】DNA复制需要解旋酶等,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A正确;

DNA复制和转录都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

二者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NA复制是分别以两条母链为模板,而转录只是以其中一条链的片段为模板,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和转录发生的场所、所需的条件(模板、原理、酶等),并能将两者进行比较和区分,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考生要学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23.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型不同,表现型肯定也不同

C.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解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前端有启动子,末端有终止子;

基因通过转录形成mRNA,mRNA、的前端由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2、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既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如豌豆中DD和Dd均为高茎,而Dd和dd,前者为高茎,后者为矮茎,B错误;

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C正确;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既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24.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

该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是

A.300个B.600个C.900个D.1200个

【解析】本题是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分布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碱基对之间的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由题干中一条链上A1∶G1∶T1∶C1=l∶2∶3∶4,可知另一条链中T2∶C2∶A2∶G2=l∶2∶3∶4。

【详解】由题干中一条链上A1∶G1∶T1∶C1=l∶2∶3∶4,可知另一条链中T2∶C2∶A2∶G2=l∶2∶3∶4,则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4)/20=30%,故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1000×

30%=600个,故B项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结果,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简单的碱基计算.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5.具有2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