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6834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从历史记载中考证:

人与自然的关系

98年的特大洪灾

塔里木河的干涸

 

现实

2、从现实社会中感悟

感悟:

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

二、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1、人口增长的现状

增长周期在缩短

总量突破60亿

现状:

增长过快

结果:

影响经济发展

如印度

增长过慢

带来老龄化问题

2、不同国家,不同问题

如日本

结论:

人口应适度发展

可再生资源:

土地、生物等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等

三、资源出现短缺

分类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

1、自然资源

重要性

城市缺水

农民缺地

工业缺矿产

2、资源现状:

短缺—→

如何节约资源

关于一次性筷子的问题

关注海洋资源

3、关注身边的资源

四、失去平衡的环境

史前社会:

洪水、猛兽、林火、风暴

农业社会:

气象灾害、水土流失、环境退化

工业社会:

资源损耗和破坏、“三废”污染

1、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降水减少

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

2、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失调

3、世界存在环境问题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一、

人口数量大

人口素质低

人口警钟须长鸣

1、我国人口的特点

人均资源少

就业困难

老龄化加快

2、产生严重的问题

人口的数量应与社会

资源、环境相协调

3、如何看待“人口”与“人手”

二、

总量丰富

人均量少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1、我国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分布不平衡

结构性短缺

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

2、我国的资源问题

三、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环境亮起“黄牌”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

废气

废水

废渣

1、我国的环境

环境污染:

三废

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影响社会安定和人民健康

威胁民族生存与发展

2、环境的影响

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人口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出生率下降

成人文盲率下降

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2、感受计划生育的成就

二、应对资源危机

开源

节流

重要措施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解决资源问题

调配

立法:

《土管法》、《森林法》、《草原法》

三、重建我们的家园

“三北”防护林

生态固沙

封山育林

1、保护环境已列为我国基本国策

生态环境建设成就

2、治理环境的成就

三河:

淮河、辽河、海河

三湖:

滇池、太湖、巢湖

二区:

煤烟区、酸雨区

环境污染防治成就

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公正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一)、人口方面 

1、人口国情(人口现状的特点)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此外,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多,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

2、13亿人口日到来的意义(2005年1月6日零时02分)

积极意义 

表明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的13亿人口日迟到了4年,为世界人口总量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负面影响 

使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人口剧增给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3、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1)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A我国是人口打工,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能否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着我国现代化的成败。

B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河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运用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

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转人口负担为人口优势。

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4、青少年在人口问题上能做些什么 

青少年要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国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5、人口问题的危害(总的):

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也可以是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危害)

人口增长过慢的负面影响:

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素质偏低的负面影响:

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

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如劳动力负担加重,社会负担加重,并且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6、什么是合理的人口?

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应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7、为什么说我国既是人口数量的问题,又是人口质量的问题?

人口过多,严重影响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制约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我国劳动者素质偏低,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劳动者素质低,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从而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

8、人口普查的意义:

(1)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的人口数量、素质与结构。

(2)有利于正确制定我国21世纪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

(3)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9、怎样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a.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c.努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使人口发展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10、请你为提出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出几个好建议?

①要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③要做好优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

④要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大力帮助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目标2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本单元教材处理建议

五、学生学习方式建议:

六、本单元各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建议课时安排:

4课时)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简单勾勒了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轮廓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并"

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

的逐层展开作好铺垫。

课文以"

一道难解的题"

作为引子,将PRED四者之间的重重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分别介绍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出现的世界性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一课时 

《一道难解的题》教学设计

本课时结构分析:

首先以1998年中国长江洪灾为例,从分析其成因入手展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重重矛盾。

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介绍了PRED的概念及其涉及的重大问题,强调在"

发展"

这个当代社会的主题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感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学会正确看待PRED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PRED四者的矛盾及关系

难点:

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辨证的看待PRED四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布置

收集有关长江洪灾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七嘴巴舌话洪灾]

辅助媒体展示:

长江洪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强烈的关注。

(或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等)

设问1:

你们能分析一下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吗?

(学生思考后并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回答,并及时点拨和适当板书。

并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人为因素是造成98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

(98洪灾的原因:

自然因素:

(1)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势大。

(2)98年夏季气候异常,集中降水,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3)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河道弯曲,又是多路来水的汇合地区。

人为因素:

(1)长江上游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河床抬升

(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

(3)不合理的水利建设)

设问2:

98长江洪灾给我们什么启示?

重点让学生概括出:

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并引出主题:

PRED四者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知识拓展:

何为PRED?

三、新课教学设计

1.[说古论今]:

出示材料《昔日楼兰古国,今日茫茫沙漠》

回顾七、八年级知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从现实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时空隧道]:

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

(1)引导学生读图2-1、2-2、及其文字说明,并结合八年级学过的相关历史内容,思考

问题:

两副图分别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

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建议学生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1反映的是史前时期或农业文明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对自然界更多采取的是"

崇拜"

"

顺从"

2-2反映的是我国的东汉时期,农业文明较为发达,人们开始有意识的"

改造"

自然。

(2)让学生读图2-3,设问:

该图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试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人类可以比较自由的凭借自己的意志来"

征服"

、"

自然,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如:

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

淮河水质的变化;

乱砍乱伐--退耕还林等)

3.[反思与感悟]:

从现实生活中感悟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并探讨后回答,教师适当点评)

(1)让学生读图2-4,

设问:

你能分析塔里木河流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该流域在城市分布上有何特点,你能分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吗?

(自然环境特点:

地处欧亚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地面大部分被流动沙丘覆盖。

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塔里木河水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2)多媒体辅助展示:

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前后的相关资料、图片

结合图片及课本资料,请你简要分析塔里木河萎缩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3)读教材关于治理塔里木河及其流域内生态环境治理的不同建议,

如果采纳了建议一,会给塔里木河的中游和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采纳了建议二,又会给塔里木河带来哪些影响?

你更倾向于哪种建议?

简要说明理由。

(建议一的优点:

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中游水资源的蒸发和流失,保证下游水量。

缺点:

耗资多,管理难度大,对中游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塔里木河存在的问题。

建议二是一个综合了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方案,从政策、工程、生态建设等多个层次着手解决问题,有利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4.[人地关系大家谈]: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教材上的三个观点,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做好笔记,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辨证地分析PRED四者之间的关系。

人类要保护与合理的开发资源,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收获与体会]:

通过本课的探究,你将如何解答PRED这道难解的题?

第二课时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教学设计

本课时首先诠释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是如何引发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变化的,说明人口因素在整个PRED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然后,教材又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世界人口这辆不断前进的"

列车"

,自近代以来一直高速增长的事实。

并针对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简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根源和表现。

一、导入设计:

小品导入:

(大意是)上帝看到地球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于是让时光倒流三千万年,为避免重蹈覆辙,召开了动物世界的会议。

会上老虎、大象等动物一致提出,要想解决问题,最好办法是杀死猿类。

动物们为何要杀死猿类?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

二、新课教学设计

1.小组讨论:

人类的活动是如何引起资源、环境问题的?

人口过多--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资源(资源短缺)--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失调)

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环境污染)

2.读图2-5,计算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3.[启思园]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与发展带来的影响。

4.[议一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

(课前指定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课本的三个观点,引导

学生全面的、辨证的看待人口与自然的关系,人口数量应当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5。

[知识拓展] 

世界人口再生产的类型 

引出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的两种人口问题:

人口增

长过快和人口增长过慢,这两种问题分别对应着目前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6.[合作与分享]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问题〉,接着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

三个思考题,然后派代表阐述各组的意见。

在谈到日本的人口问题时,教师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什么是老龄化?

中国目前人口数量超过印度,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化的问题,从而我国的人口问题更为复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

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7、[实践与提高]:

请你就日本和印度的人口问题,各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第三课时 

资源出现短缺 

本课时结构分析

首先,教材以例举的方式说明了资源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及资源问题的形成。

通过专题探究〈自然资源与我们〉,引导学生关注资源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

一、导入设计

课件[今年夏天不断电,要断就断一整天]由电荒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及资源问题。

电荒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引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

1以〈我的一天〉为题,请学生谈谈自己一天正常的生活所需要资源。

教师板书列举,并请学生根据其是否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类。

2[议一议]学生所列举的资源目前的现状怎样?

造成这种现状(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3小知识 

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即将耗竭的年限

4关注资源枯竭问题的教学建议

课件:

两则材料

(1)人--从--众--?

森--林--木--?

(2)爷爷是打猎的--父亲是伐木的--我是卖根雕的--儿子是卖黄沙的--孙子是--?

设问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问2、对两则材料进行合理畅想,并说明这样想的理由。

5小组讨论以〈我的一天〉为主题,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科学利用资源。

6课外延伸 

以〈节约纸张 

保护森林〉为题向全校师生写一份倡议书。

第四课时 

失去平衡的环境 

本课时结构分析

教材首先界定了"

环境"

的概念,指出人类生存的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是重点探究的对象。

然后,指出环境问题即是生态系统出现不平衡所导致的结果,并列举了史前时代、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所面临的不同的环境问题。

最后,从两方面说明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

一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面临一种或多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迁移性的特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和扩散。

一、 

课前布置 

收集一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某一类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

二、导入设计

材料或图片 

〈非洲的环境难民〉

引出: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自然。

1学生自学p56一、二自然段,了解环境的界定、组成及不同时期环境问题的不同表现。

2成果展示:

你了解哪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这些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感受等。

教师参插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

对学生列举的重大环境问题进行分类:

生态平衡失调和环境污染。

分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

3专题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可能影响〉

设问1、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京都议定书〉的签定 

并指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设问2、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知识回顾:

我国海岸线的特点和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

设问3、气候变暖对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