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6424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转本诗歌鉴赏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愁思的小诗。

这首诗在构思上很有特色,不写行人出发时的离愁别恨,不写船行途中的满怀愁绪,而是写日暮泊舟宿于江上的感受。

写出来新鲜,读起来亲切。

诗的起句紧紧扣题,原来江上投宿既非移船靠岸,更非抛锚江心,而是靠向江中一个烟雾蒙蒙的小洲。

下一句移舟停泊,找寻宿处,天色自然已不早了,又因为到了日落黄昏,江面上才烟雾弥漫。

三、四句突然宕开一笔,不写新愁的具体内容而转入写景,写出了苍茫水天,空旷寂寥。

这首小诗自然流畅,风韵天成;

情寓景中,蕴含不露。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写雨后春天早晨的情景,在闲适中透露出了淡淡的惆怅。

“春眠不觉晓”一句来得非常自然。

这里也透露了作者的身分与心态,一言以蔽之,就是闲适。

虽然“不觉晓”,但毕竟还是醒来的,醒来时已是天光大亮,户外传来了一阵婉转的鸟鸣声,四处啁啾,远近应和,十分悦耳动听。

这时候突然想起,在昨夜迷梦中,似乎从户外传来沙沙的风雨声,恍惚迷离,如梦似幻,不知是现实还是梦境?

这首诗从听觉落笔写春之声,那已经停止了的风雨声,那正啁啾不止的鸟鸣声。

从声音中呈现出盎然的春意,至于户外旷野里的大好春光,留给读者去想象去体味,这就形成了这首诗蕴涵的诗意、醇厚的韵味。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羁旅情怀,游子秋夜里在客地殷切思念家乡。

全诗既没有奇特的构思、新颖的想象,也没有华美的辞藻、动人的警句,只用平常口头语,写出远客思乡之情,却是情真挚意深长味隽永。

游子作客他乡,孤身在外,在夜深人静时最易勾起对家乡的思念,长夜无寐,在恍惚迷离中看到院子里井台的围栏前满地月光,因而生“疑”;

看见井台上皎洁的月光,必然要联想起家乡的庭院,故乡的庭院里也有这样的井台与围栏,此刻也正洒满了月光;

还会联想起在故乡的亲人与自己在故乡时的种种情景,浮想联翩,备舔思乡之情。

这里把地上的月光疑是“霜”,不仅暗中点明季节,在这残秋的深夜里,更会感到萧条,无限凄凉;

而且更显示了旅舍的清冷,更令人陡增思乡之情。

后两句进一步细腻地写出了游子思乡的复杂心绪。

目光由地上移到了天空,举头仰望一轮皎洁的皓月,这轮正照着旅舍的明月不也正照着家乡吗?

这首诗明白如语,了无雕饰,但神韵天然,自成妙境。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入一层楼。

这首诗是写登高望远所见及其感受,由于其境界雄浑、壮阔,其所感又富于哲理性,历来脍炙人口。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楼望见的景色,眼界开阔,气势雄浑,显示其地势与楼之高。

诗人创造了一个雄浑开阔的境界,让读者从中尽情地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受到时间在不断流逝,进而置身于这苍茫的宇宙时空中,顿感宇宙的浩渺、个人的藐小,希望能极目眺望更远的地方,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想法,期望能看到一个更为雄浑、开阔的境界。

这是一首产生于盛唐的写景诗,尽管作者在当时并未有意识地在表达哲理,但读者仍然可以去领略其中的哲理。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首诗是作者听弹琴有感而作,感慨世上少知音。

前两句写音乐境界,开头用“泠泠”两字状写琴声清越,令人不禁侧耳静听。

弹的正是古乐曲《风入松》,那琴声高雅平和,幽冷凄清,像涧水淙淙,像松风潇潇,幽清肃穆,超尘绝俗,令人不禁屏气静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境界中。

后两句转入议论性抒情,倾诉自己喜爱格调高雅的古典乐曲,但当前世人都趋时随俗,情调低下,只知弹唱一些俗曲俚词,很少有人再弹高雅的乐曲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五言绝句中的名篇,千古以来,传诵不绝,全诗写老渔翁寒江独钓,透露出其坚毅不屈的精神。

诗一开头,读者就被带进了一个空旷寂寥、幽静寒冷的境界里;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世界里,突然透出了一线生机,有一个披蓑笠的老渔翁独驾扁舟,悠然垂钓于这风雪漫天的严寒的江上。

诗不沾着雪字,但确确实实是雪境,写雪景全是为了写人,写人的目的又是要“从对象中寻找自己”,坚毅、孤傲的老渔翁成了诗人自己的象征。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清峭独绝”。

这首诗显得空灵、奇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恍惚迷离,空蒙奇幻,显得极有艺术魅力。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写傍晚心情不舒畅,驱车郊游,去乐游原解闷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傍晚登乐游原的原因与目的。

下联紧承上联,这后两句就是写到了乐游原后的所见所感。

因为是“向晚”去的,所以看到的自然是晚景。

“夕阳”与开头的“向晚”呼应,“无限好”是对乐游原晚景的赞叹。

“夕阳”,很快就要消失了,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不禁发出了“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本为消愁而来,结果却是愁更愁。

这一感叹,使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获得象征意义。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人不遇,竟成了诗的题材,写成好诗。

采用问答体来写诗,寓情于问,又寓问于答,问者的深情,却于对方答话中曲曲传出。

这确是一首看似平淡,实则很见功力的诗。

这首诗写访隐者,妙不在遇,如果遇见,就必然平淡了。

不遇,而且是入山采药以济世人,更显隐者的超逸,令人有可望不可即之感;

高山仰止,顿生敬慕之情。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在30多岁时离开家乡,辞官告老回乡时已86岁了。

离乡50多年,暮年返回家乡,世事沧桑,令人感慨万端,无心作诗,偶书二绝,以寄情怀。

50多年了,自己已经年迈老了,与家乡也隔膜了,实在令人凄然。

全诗一问后,戛然而止,没有回答,也不用回答,音余弦外,久久不绝,情真意切,令人黯然神伤。

平常事,平常语言,素淡无色,质朴无华,但亲切感人,纯属天簌,非矫揉造作者可比。

寓哀情于笑问声中,看似轻松,实际十分沉重。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这首诗表现了对东晋诗人陶潜所描绘的桃源圣境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热爱。

僻静的山谷溪涧,岚烟升腾,云雾缭绕,遥望溪涧上的小桥,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恍惚迷离,如长虹倒挂,似苍龙飞腾,景色迷人,引人入胜,不禁令人想起了那桃源仙境。

但是,桃源究竟在哪里?

因此就产生了向他问讯的想法,也就有了“问渔船”的行动。

这是情急中的举动,这是对桃源心驰神往的心态的反映。

后两句既是对渔人的问话,又是为描绘桃花溪美景补足一笔。

这首诗写景如画,情寓景中,不露痕迹。

在写景中,不断变换角度,先由远及近,由朦胧到清晰;

复由实及虚,由实地实景到虚无缥缈,在恍惚迷离中令人神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表现思念兄弟情的诗,既感伤自己作客异乡,又感叹在节日骨肉不能团聚。

前两句直抒胸臆,写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下边两句,必须变换角度,别开生面,才会有新意。

诗人在这后两句中,采用假想虚拟法,从对方落笔,写兄弟们在登高聘目、遍插茱萸时,因缺少自己而感到十分惆怅,这样宕开一层来写,足见互相思念,更见兄弟情意深挚,诗意也更显得婉曲深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写在江边送别友人的诗,极有特色,历来为人赞赏。

诗从夜雨写起,一个“寒”字点明了季节。

“平明”是承接上一句“夜”来的,时间上向前推移了,并说明辛渐走得很早,天刚亮就动身了,幽暗的环境更渲染出离别时的黯淡气氛,第三句把眼前送别一笔宕开,直接写辛渐回洛阳后,亲友向辛渐询问自己的情况。

按常情,下边该嘱咐辛渐捎信向洛阳亲友问候,或述说自己的客况,这里却意外地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对洛阳亲友的殷切询问,不答自己仕途沉浮,不答生活起居与健康状况,只说“一片冰心在玉壶”,以此作答,并结束全诗。

用居官清廉来告慰关心自己的亲友,这样既不落俗套,而且也更见亲友与自己情谊真挚深厚,此心相通。

这首诗构思巧妙,表现自然,诗意蕴含,空灵惋转,不著痕迹,音在弦外。

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征戎在边境,生活是艰苦的,天寒地荒,物资匮乏,难得有一次宴饮,现在终于有一次欢畅宴饮的机会,实在难得,都不免要开怀畅饮一番。

诗一开头,就显示了这次酒宴不同寻常,香气四溢的葡萄酒,盛酒的杯也晶莹可爱,满桌佳肴更不用细说,真令人馋涎欲滴。

大家正准备开怀畅饮时,马上又响起了劝人畅饮的琵琶声,美酒佳肴,又有乐声相助,大家都举杯互劝,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后两句是说在欢饮中,有人却不胜酒力,已经有些醉意,不敢再举杯,但大部分人仍然兴致勃勃,你斟我酌欢饮不止,并且还在互相劝饮,这样的酒宴实在太难得了,不妨喝个酩酊大醉,就是醉卧沙场,请也不要见笑。

这首诗的节奏是明快的,气氛是热烈的,感情是奔放的,正体现了盛唐的特色。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情调是轻快的。

送人的与被送的都是旷达潇洒的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又是在当时名重天下的繁华之地广陵,朋友有机会去那里一游,应该替他高兴的,何况又在这日暖花繁的三月天,乘船东下,一路繁花似锦,目不暇给,真是赏心乐事。

全诗四句,前两句具体写送别,后两句写离情。

后两句不是空洞的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来表达感情。

情寓景中,一则不至于空洞抽象,二则更显蕴藉含蓄,韵味无穷。

诗里的最后一句,还具有比兴作用,既象征自己伫立楼头,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后,心潮起伏,像长江里滚滚的流水,难以平静;

又比喻两人的友谊像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不尽。

这首诗虽写送别,但用语俊逸,境界开阔。

诗中写离别之情,全寓于景中,不露痕迹,含蕴无穷,令人心驰神远。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一首历来备受赞赏的诗,被推为唐人绝句中压卷之作。

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

在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悲喜交集,遂离开白帝乘舟返回江陵,诗中抒写的正是悲喜交加的感情,并且全是喜悦畅快;

也不应拘于题目,断定此诗作于江行途中。

遇赦,不再是囚徒,不必远流夜郎,心情当然是高兴的,但说多么喜悦畅快,也未必见得。

李白此时回想一生的经历,不是欢快,而是百感交集,更不可能抱东山再起的幻想。

“两岸猿声啼不住”也正反映了李白此时的心情是忧心忡忡,深感前途渺茫;

回首往事,更是痛心疾首。

在两岸猿声不绝于耳时,所乘的船却已掠过了千山万岭,真是轻快如飞,很快就要结束这次旅行了,但在前面等待自己的又将是什么呢?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很多特色,首先仍体现着李白豪放的风格,全诗写江上行舟,重点放在途经三峡部分,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而且“朝辞”、“一日还”、“啼不住”与“已过”环环紧扣,“已过”又与“一日还”相呼应,在结构上十分严密、紧凑。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的绝句,多数属于变体;

只有极少数符合正宗绝句的审美情趣,这首《江南逢李龟年》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首。

这首诗的上联是写李龟年昔日的荣耀,下联是写李龟年白首流落江南。

杜甫年轻时到过江南,但这时已是贫病衰老;

江南风景依旧,人却游离颠沛而又衰老多病,但人世沧桑,世道全变了,“开元全盛日”已成为往事。

“落花时节”四字,包孕着更深沉的感慨。

这时,对诗人自己与歌唱家李龟年来说,都是华年已逝;

对国家来说,开元盛世已成历史陈迹,一切兴盛繁华都已流水落花春去也,如今已是国运衰败、人生垂暮。

“此诗二十八字中,于今昔盛衰之感,与彼此飘流转涉之苦,会合之难,都无一字明说,但于末句用一‘又’字,而往事今情,一齐纳入矣。

”这些话,大致是不错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城里寒食节的风光,正值近清明的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姹紫嫣红开遍,处处落花飞舞,五彩缤纷。

只此第一句,已把长安暮春的迷人风光,呈现在读者面前。

下一句则集中到了皇城,东风骀荡,柳丝摇曳,暖日融融,春意醉人。

这两句是对长安暮春景色的一般描写,下两句却写了其中的一个特殊情景,这是只有在寒食节,也只有在皇帝宠幸近臣家才有的情景,真是特殊中的特殊。

这首诗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空间范围逐渐缩小,由整个长安城缩小到皇城,再缩小到官中,最后把镜头对准了五侯家。

“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从而加强语气,以产生更强烈的效果。

这首诗说是有所寄托,但托意微茫;

说是有所讥讽,但微逗即止。

总之,空灵婉转,意在言外。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李益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中唐绝句的名篇,历来为人推崇。

开头两句是写月夜登城时所见的景色,在月色苍茫的夜晚,登上了这绝塞的孤城,远望只见回乐峰前那一望无际的荒漠,沙砾在月光照耀下,一片雪白,如同满地积雪;

近看只见受降城月色满地,如同铺着一层浓霜。

这两句又交代了地点,点明了季节,并创造了一个清冷凄寒的氛围,为下边写战士思乡之情作了充分铺垫。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视觉意象;

前三句又是为最后一句进行烘托,作铺垫;

前两句通过视觉极写边城的荒凉、夜晚的凄清,已勾起了绵绵的乡情;

最后一句终于如堤坝决口,征人思乡之情喷涌而出,前三句的感情的浪花终于汇集成了滚滚洪流。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史绝句,写人事沧桑,门阀衰落。

前两句写环境,以对句写出一个凄凉衰败的氛围。

朱雀桥是进出乌衣巷必经之路,乌衣巷里昔日住着东晋勋臣王导与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及其子孙们,他们世代身居要职,因此朱雀桥边车马喧闹,纷至沓来,哪容野草生长!

如今朱雀桥边不仅野草生长,而且开了花,可见其十分荒凉衰败。

乌衣巷口原先衣冠往来,车水马龙,气氛十分热闹,如今却是夕阳残照,惨淡寂寥,暗然失色。

“夕阳”也是盛极而衰的乌衣巷的象征。

经过一番环境烘托、气氛渲染后,刘禹锡撇开多少事件不写,撂下多少话不说,只抓住几只燕子来写,真是思出常格。

把今日看见的在晋通百姓屋檐上垒巢的燕子,说成就是四百多年前的王谢堂“旧时燕”真有些匪夷所思,但想得奇特,想得巧妙。

这首诗托兴玄妙,显得空灵委婉,蕴藉含蓄,余味无穷。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史诗,历来脍炙人口。

这首诗重点说周瑜饶幸取胜。

诗的开头借一件古代遗物来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埋在江边的泥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蚀光。

经过一番磨洗后,终于断定这确是赤壁之战中的遗物。

从这件小小遗物中,不禁想起了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

想到那场战争,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以方便,胜利者可能不是孙、刘联军而是曹军,东吴免不了要国破家亡,那著名的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也会被曹军虏走,关进铜雀台里,成为曹操的姬妾。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非常巧妙。

赤壁之战,关系到吴、蜀的存亡;

魏、蜀、吴三国鼎立,实由此一战而定局,这是何等大事!

如果要实写其事,恐怕万言难尽。

因此,这首诗不作正面描写,而是抓住古战场上的一根折戟,写由此引起的感触,把全部情思凝聚在一个细节中。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冰水月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是晚唐绝句的代表作者之一,他的绝句一向享有盛誉,而这首《泊秦淮》又是他的绝句中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定为唐人七绝。

诗的一开头,就呈现出一片凄迷、朦胧的景色。

缭绕的烟雾、冷寂的氛围。

第二句切题,并点出了时间和地点。

使读者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柔和、幽静的境界中,大大增强了诗的魅力。

第三句却能过渡自然,由于“近酒家”,出现“商女”就很自然,这个“商女”不管是“商人女”也好,“商女”也好,这都无关紧要,即使确实是商人女眷,也不能排除她从前是歌女,在秦淮酒家饮酒作乐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富商巨贾,因此,这“不知亡国恨”的,表面上是指“商女”实际上是指那些欣赏“商女”唱靡靡之音的富豪官绅们。

这首诗语言明快,但内涵深沉;

貌似轻松,但真情沉痛。

用亡陈来警戒晚唐统治者,作者用心弥感良苦。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杜牧离开扬州去江南不久,寄给韩绰的诗,抒发其对扬州的怀念之情。

开头两句勾画了一幅辽阔的江南秋景图。

抬头远眺,只见在天际,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离扬州越来越远了,但对友人思念之情却“迢迢不断如春水”。

扬州最令人难忘的是二十四桥,这二十四位美人吹箫的地方,在无赖的明月夜,更是令人心醉。

诗原是询问友人近况,但诗中却变询问为肯定语气,说明对友人十分熟悉,不用说也知道你在干些什么。

本来是一首普通的赠答问候诗,给杜牧一写,平添了无限情韵。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嬴得青楼薄幸名。

前两句写其纵情酒色,流连于歌楼妓院的状况。

回想当年在扬州,生活上放浪不羁,时时离不开酒;

常去秦楼楚馆,在美女娇娃那里消磨时光。

下面两句是醒后的忏悔,“十年”,言时间之长;

“一觉”言时光之快,在扬州这长长的十年,宛如一场春梦。

终日饮酒冶游,出入秦楼楚馆,最后却被青楼女子责怪薄幸、无情,真是不堪回首。

这首诗看似写得轻松,实际很沉痛。

在调侃中有悔恨、有悲愤,也有不甘继续沉沦下去的决心。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宫怨诗,写失意宫人孤寂无聊的生活与凄凉幽怨的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勾画出了一幅凄寂、清冷的深宫生活图景。

第一句写室内,在七夕的晚上,白色的蜡烛放出微弱的寒光,照射在画屏上,令人感到幽暗清冷。

在这样孤寂冷清的房间里实在呆不下去了,于是走到房外,只见庭院里流莹乱飞,就赶紧拿着轻罗小扇去扑打流莹,以此来排遣心头的寂寞无聊。

这首诗里的轻罗小扇,富有象征意义,与这个扑流莹的宫女身份正切合。

夜已深了,宫内的街道上,已是寒夜袭人,夜色冰冷如水,本该进房去休息,但她怨愁满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因此只好躺着仰望那牵牛织女星。

想到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能相会一次,但他们毕竟还能相会,自己却终身独处,在这幽冷、孤寂的深宫里苦熬岁月,没有爱情,没有幸福,也没有希望。

这首诗只制造了一定的氛围,写了宫人扑莹与“卧看牵牛织女星”两件事,全诗无一“怨”字,但处处足以生怨,真是“诗中不着一字,言外含情无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羁旅思归之作,本为寻常习见的题材,却颇负盛名,传诵千古,齐声叫好,这是因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

一、二句抒写念远思归的愁怀,意境深微,感情缠绵。

第一句一问一答,充满羁旅思乡之情:

你殷勤问我归期定在何时,我却是浪迹异乡,归期难定。

这里“问归期”表现出了妻子对自己的苦苦思念与殷切盼望,令人想象得到,闺中伊人已是“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了。

而自己却是“未有期”,正是“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两个“期”字相重,使羁旅之愁与有家难归之苦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此时此地的夜雨,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连绵不断的愁思,涨满了游子的胸怀,一齐化作了无边凄苦,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极富创造性的两句,最为人赞赏的两句:

什么时刻能与爱妻聚首?

那时共坐在西纱窗下,红烛影中,亲亲密密彻夜长谈,回顾此刻“巴山夜”的情景。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奇幻曲折。

诗人客居巴蜀,苦苦思念在长安的亲人,想到亲人正在殷切盼望自己归去,但自己却归期难卜,值此秋雨绵绵的夜晚,更觉愁绪满怀。

在表达感情时,诗人既不是从正面落笔直接抒写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是别开生面,采用迂回盘旋之法,显得奇幻曲折,跌宕多姿,饶有情趣。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送别诗中的名作,后来配上乐曲,广泛传唱,题名也就被改成了《渭城曲》或《阳关三叠》,实际上成了无题诗,诗中只有送别时的依恋情感,而无具体的人和特殊环境。

前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包括时间、地点与环境气氛等等。

首句点明送别地点“渭城”后,立刻着重写“朝雨浥轻尘”。

第二句具体写送别场景,用特写镜头推出了环境优美的客舍,青翠欲滴,客舍更显得绿意葱茏,生机盎然。

透露出来的不是令人黯然销魂的离情别绪,而是充满希望、热爱生活、不断进取的意愿,这也正是盛唐气派。

后两句饯别宴上劝酒。

朋友此行虽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但西城荒芜,长途跋涉也备受艰辛。

这次分别后,朋友将去遥远的安西,关山阻隔,再会难期,让我们再多聚一会儿,再畅饮几杯。

充分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挚情谊。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历来备受赞赏,被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前两句展示辽阔苍茫的背景,在“明月”和“关”前加上了“秦”、“汉”两个时间性定语,造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势,显得雄浑苍劲,境界阔大高深。

后边两句中写的对“龙城飞将”的缅怀,“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愿望,也具有普遍意义。

这首诗中虽有议论而不枯燥、抽象,可以引导读者从中获得形象感受;

对时政的针砭蕴含不露,但又令人体会得到,不是让人读后不知所云。

感叹边将无能,反映征人有家难回,但不悲哀低沉,而是颇见雄健的气概、豪壮的情调。

这正是盛唐风格独具的魅力。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在当时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