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3693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

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

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编排

共安排8个例题。

小数乘整数

例1

编排意图:

创设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例2

编排意图

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

先提出元×

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

5该怎么计算。

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

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做一做

第1题:

将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点:

①小数乘整数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积要根据因数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

小数乘小数

例3

编写意图:

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

本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计算长方形面积比较直观形象,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容易理解。

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

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组织学生共同研讨×

的竖式算法及算理。

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

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的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

对照上述两种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

”的算理。

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关系。

例4

编写意图

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两个层次:

①首先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

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

这里教材上没出,教学时可补充或将“做一做”第2小题“×

”改为“×

”,来提醒学生注意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划掉。

例5

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

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

”二是“用计算器验算。

”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如,对着原式再做一遍。

再如,用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是错的。

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

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倍”中“倍”的含义。

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练习一

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教科书来进行的计算活动。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4题,是应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的道理。

第5、6题,综合应用小数乘法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5题要读出秤盘上每种东西的千克数,再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品的价钱。

第6题是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来解决的问题。

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这个关系原义务教材是在例题后面揭示的,现在习题中结合计算找规律让学生感悟并记住。

第12题,是第10题规律的应用练习。

例6

通设一个“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近似值。

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

因此,本例教学前,可组织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让他们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自主求积的近似数做好准备。

当学生求出“×

4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的近似数。

  连乘、乘加、乘减

例7

  编排意图:

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教材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

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由于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当提出“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以后,应为学生提供独立列式解答、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例8

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

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

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8安排了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一道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算式,如果能用运算定律进行变换,中间有些计算只需口算,这样整个计算就变得简便了。

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由于学生在整数一单元中已有了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类推。

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中,常出错的往往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时,要注意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加强就题说理练习。

如,练习二的第4题“×

105”和“×

+×

”都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但在“×

105”中,是乘法分配律正向应用,而在“×

”中,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

练习二

第3题,通过计算和“明明”的介绍、直观对比,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惊人发展,激发起学好科学知识的热情。

第5、6题,是用连乘、乘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题中有的条件比较隐蔽,学生需在分析清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去寻找。

如,第5题,饮料5箱,每箱24瓶;

第6题,4个成人和1个小孩。

第9题,是用乘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题中注明可以使用计算器,使学生感受到在计算步数比较多时,使用计算器比较方便快捷。

第8、11、12题,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如,在例2“×

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

“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

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如,教学“×

”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和”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它的的理由。

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以上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小数除以整数中,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探究,并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

接着,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如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

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景进行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的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三)具体内容的安排

小数除以整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不再单独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而是结合3个例题的具体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

例1~例3,都是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

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例1);

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例2、例3)。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例4)。

○具体的教学内容:

1.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

(1)创设学生晨练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列出算式:

÷

4,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余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①将千米数转化为米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

②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

(3)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1)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

(2)提出“为什么要商0呢”,启发学生理解“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的算法。

例3及“做一做”

(1)整数部分不够商1,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

(2)提出“接下来怎么除”启发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的算法。

(3)王鹏“每天跑5分钟”是一个“多余”的条件,既可培养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可利用之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4)“做一做”涉及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各种情况。

到此,学生探讨了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可以比较完整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

4.例4及“做一做”

(1)结合前三个例题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2)在“做一做”中用改错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常出错的问题。

(3)没有特别说明验算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自己思考如何验算。

5.练习三

第11题,通过填表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为后面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做准备。

填完表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如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应该是多少虽然学生这时没有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但凭借表中的商不变规律,是可以类推出的,这样为一个数除以小数做一些准备。

一个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材的编排:

例题的设计与原义教教材相同。

没有安排对商不变性质的复习(前面练习中安排了)。

没有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不再进行总结概括。

1.例5

(1)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由编“中国结”的情境引入。

(2)用“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突出讨论的重点,用学生的话点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3)用虚线框的图示呈现了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的过程。

之后出示简便的写法。

(4)教学前可先复习商不变性质。

2.例6及“做一做”

教学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的情况。

(2)用学生提问“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引起思考。

并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在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而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

(3)“做一做”第2题,呈现了小数除法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通过纠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4)到这里小数除法的教学基本完成,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

小结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加以提炼。

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总结出三个步骤:

一看:

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

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商的近似数

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商的近似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呈现用计算器计算,符合生活实际,减轻学生计算负担。

1.例7

(1)通过买羽毛球的情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除法除不尽的情况,可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2)呈现用计算器算比较复杂的小数除法,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上。

2.练习四

第3题,通过小数点在被除数和除数中位置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商的变化规律。

第7题,可提很多数学问题,如“一共有多少位学生”“一共要花多少钱”“每个学生一共要准备多少钱”等。

第9题,题中隐含了“上半年是6个月”“第二季度有3个月”等中间条件,综合性比较强。

第12题,需要应用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根据等号右边得数与左边已知数大小比较,来判断该填什么运算符号。

思考题的解法比较多,①看元中包含多少个元,由÷

=5中,可知停车时间是1+(5-1)×

=3(时);

②用总钱数减去元后,再看剩下的钱包含多少个元,就有多少个小时,再用这个时间加上1小时。

循环小数

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体现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商的规律的过程。

体现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如讨论:

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的两种情况,从而引出有限小数、循环小数的概念。

○具体的教学内容:

1.例8

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2.例9

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出现某个数字;

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3.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由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

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例10

1.包括“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三部分。

其中商的规律是:

都是循环小数;

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如

11=…的循环节是09,

11=…的循环节是18,

11=…的循环节是27,

11=…的循环节是36

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组题的商。

2.教学建议:

①让学生经历的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即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要给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②可以采用先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

③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要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练习五

第1题,如果商是循环小数的,只要除到出现两个循环节时就可以了。

\

第2题,用计算器计算除法时,当商是无限小数时,有的计算器会自动将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位数,比如÷

6计算器上显示的商为,是个近似数。

由于这道题使用的是等号,所以需要学生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

第6*题,与以前学的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但比较时要把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进行还原,如比较1.○时,要先把1. 

“还原”为…再和进行比较。

解决问题

这里安排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例11)和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例12)。

1.例11及“做一做”

(1)需要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特点是:

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千克奶,既与3头奶牛有关系,也与一周(7天)产奶时间有关系,这类问题的应用比较广泛。

(2)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

(3)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

(5)“做一做”的题目,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6)教学建议:

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数量关系。

②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2.例12及“做一做”

(1)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第1小题)和“去尾法”(第2小题)取商的近似值。

(2)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3)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