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2133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方案计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1.3组织危险源辩识小组的人员接受评价准则培训,并具备以下条件:

a.具备相应的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和安全、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

b.了解GB/T28001标准及GB/T24001标准的内容;

c.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2项目副经理、总工

4.2.1分管安全副经理、总工负责组织和协调项目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监督、检查风险评估报告中所提出的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管理方案的实施负责复核、审核。

4.2.2负责针对各种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制定防范措施,保证重大风险的可控性。

4.2.3积极组织和参与对危险源的法律、法规、辨识与评价的相关学习及培训,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危险因素的辨识方法与评价参数值,能准确的判断项目的各种危险源。

4.3项目其他部门

4.3.1工程科、合同科、财务科、机料科配合安全环保科识别本部门的风险因素,并负责制订本部门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

4.3.2积极参加项目对危险源的法律、法规、辨识与评价的相关学习及培训,了解和掌握各种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4.4安全环保科

4.4.1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对风险因素的评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因素,并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4.4.2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项目的重大隐患,下发重大隐患通知,并建立档案,制定隐患整改方案。

4.4.3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4.4.4积极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对危险源的法律、法规的相关安全学习及培训,能准确的判断项目的各种危险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避免各类事故发生。

5、环境因素的识别

5.1环境因素识别工作主要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

5.2环境因素识别的各项准备工作:

5.2.1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5.2.2必须由项目部工程部、安全保卫部、综合部、各协作队代表、政府驻村干部、当地户主组成环境因素识别小组;

5.2.3危险源辨识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要全,要能基本覆盖本项目的所有工程项目和施工工序以及机械设备(设施)、工作场所等知识;

5.3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5.3.1按照工程分项施工清单划分为单元,分项进行识别。

5.3.2按照工程施工工序进行划分,逐项识别。

5.3.3依据存在事态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

5.3.4依据存在状态分为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

5.3.5按照污染范围可以分为大气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对周围具名影响、能源浪费、资源浪费等。

5.4辨识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环境因素识别小组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按照清单章节;

分项工程;

施工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

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

事态;

状态,对已经识别的环境因素,编制详细的《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5.5环境因素识别内容

5.5.1污水排放:

设计所有产生污水排放的过程、活动和场所,其典型的环境影响是“污染水体”。

5.5.2粉尘排放:

涉及所有产生粉尘排放的过程、活动和场所,其环境影响是“污染大气”。

5.5.3有毒有害气体排放:

涉及所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的过程、活动和场所,其环境影响是“污染大气”。

5.5.4烟尘排放:

涉及锅炉使用、食堂作业、垃圾焚烧等过程、活动和场所,其环境影响是“污染大气”。

5.5.5噪声排放:

涉及所有产生较大噪声的过过程、活动和场所,其环境影响是“影响人体健康”。

5.5.6固体废物排放:

涉及所有产生固体废物排放的过程、活动和场所。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按照其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一般固体废物典型的环境因素是“一般固体废物排放”,环境影响是“影响环境卫生”;

危险固体废物典型的环境因素是“危险固体废物排放”,环境影响是“污染土壤”和“污染水体”,放射性物质还有“影响人体健康”。

5.5.7液态危险废物排放:

施工现场常见的也太危险废物有:

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油(如废机油、原油、液压油、真空泵油、柴油、汽油、重油、煤油、润滑油、冷却油等)、废乳化液、精馏残渣(如沥青渣、焦油渣、液化石油气残液等)、涂料废物,其环境影响是“污染土壤”和“污染水体”。

5.5.8化学危险品、油品泄漏和遗洒:

各类化学危险品、油品在存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遗洒现象造成的环境污染,其环境影响主要是“污染土壤”、“污染水体”和“影响人体健康”。

5.5.9运输遗洒:

涉及土方、散装原材料、建筑垃圾等的运输过程,其环境影响是“污染环境卫生”。

5.5.10火灾、爆炸:

涉及所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和易发生火灾的场所,其环境影响主要是“污染大气”。

5.5.11光污染:

涉及产生强光的焊接、夜间施工高亮度照明等,其环境影响是“影响人体健康”。

5.6消耗类的环境因素:

5.6.1能源消耗:

主要包括燃油和电的消耗,涉及各类燃油设备和利用设备的使用、办公和生活用电等。

5.6.2资料消耗:

包括各类大宗建筑材料的消耗。

5.7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要求

5.7.1环境因素的识别宜按照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过程、阶段顺利进行。

5.7.2在各阶段环境因素的识别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产品的特性、施工工艺、施工组织、现场布置等情况,逐一识别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

5.7.3要特别注意相关支持性活动和外包过程的环境因素,避免漏项。

5.7.4可控环境因素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一起识别,分别汇总和评价。

5.7.5同一过程、活动和场所存在多种环境因素时,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ER08-01)中的“序号”应分别排列。

5.7.6同一过程、活动和场所,既有污染类又有消耗类环境因素时,应分别排列,单独排序号,以便于对其进行评价。

5.8.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

5.8.1环境因素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环境因素调查识别的结果,即对识别出的所有环境因素逐一进行评价。

5.8.2对判定出的重大环境因素合并同类项,即以相同的重大环境因素为主项,汇总列出涉及到过程、活动和场所,填写重大环境因素清单,经项目领导批准后予以重点控制。

5.8.3当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对变化的情况所带来的环境因素进行更新,确保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结果的适宜性,准备性。

5.9.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5.9.1先用“是/非判断法”将能直接判定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在表中“直接判定”栏中画上“√”。

5.9.1.1可直接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

法律法规有要求的情况

(a)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法规及强制标准要求的,如排放超标;

(b)虽未超标,但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

(c)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的物质,重污染工艺,大耗能装置。

5.9.1.2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

5.9.1.3相关方有合理投诉的。

5.9.1.4对相关方能够施加影响且环境影响严重的。

5.9.2用“因子打分法”对其余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取a~e5个因子,用于污染类环境因素的评价。

污染类环境因素的总分M=a+b+c+d+e。

当M≥15时,该环境因素为重要环境因素。

评价因子以及等级和分值的设定见下表。

a排放量因子

分值

排放量大

5

排放量较大

4

排放量中等

3

排放量较小

2

排放量小

1

 

b排放频次因子

b排放频次因子

连续发生至每日一次

每日少于一次至每周一次

(或异常)

每周少于一次至每月一次

(或紧急)

每月少于一次至每年一次

一年以上时间一次

c影响范围因子

c影响范围因子

全球范围

国家范围

地区范围

组织周边

组织场界内

d影响的持续性或可恢复性因子

一年以上可恢复或不可恢复

半年至一年内可恢复

一周至半年内可恢复

一天至一周内可恢复

一天内可恢复

e相关方关注程度因子

社会极度关注

地区性极度关注

地区性关注

地区性一般关注

不甚关注

6、危险源辨识

6.1危险源辨识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任务危险性研究结合的方法。

6.2危险源辨识的各项准备工作:

6.2.1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6.2.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安全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工程科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技术员、安全员、机料部负责人、机械调度员、班组长、现场施工人员和机械操作手等;

6.2.3危险源辨识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要全,要能基本覆盖本项目的所有工程项目和施工工序以及机械设备(设施)、工作场所等知识;

6.2.4参加辨识的员工能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本项目安全生产具体要求;

6.2.5基础资料准备齐全,包括图纸、清单、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设备说明书、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程等;

6.3危险源辨识工作具体操作步骤:

6.3.1按照工程量清单章节,列出包括的所有分项工程内容;

6.3.2根据施工经验,划分出评价单元,列出每一分项工程中包含的所有施工工序及每工序内的施工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

6.3.3对每个施工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存在的危害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缺陷)进行详尽的列举;

6.3.4将危害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对应于危险因素列出;

6.3.5危险源辨识小组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按照清单章节;

清单细目;

施工工序;

危险和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的伤害或事故等内容,对已经辨识的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编制详细的《危险源辨识清单》。

6.4本项目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的危险因素造成的事故、伤害类别大致有以下:

6.4.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6.4.2车辆伤害,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自卸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

6.4.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6.4.4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4.5透水,指深基坑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6.4.6火灾;

指造成人员伤亡的本项目火灾事故,不包括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火灾;

6.4.7高处坠落:

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深基坑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6.4.8坍塌:

是建筑物、构筑物、堆臵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

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

6.4.9冒顶片帮:

指隧道、洞室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

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

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冒顶片帮。

6.4.10放炮;

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6.4.11火药爆炸:

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6.4.12中毒和窒息:

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

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6.4.13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

如扭伤、跌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6.5危险源辨识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6.5.1在范围上应包括施工现场内受到影响的全部人员、活动场所,以及受到影响的周围环境、排水系统等,也包括劳务分包人各相关方的人员、活动与场所可施加的影响。

6.5.2危害和危险因素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施工生产组织活动的3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3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支护失效,设备、装臵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6.5.3对同一分项工程中不同施工工序中存在的相同的危害危险因素,按照危险性最大的原则,进行归纳合并。

6.5.4要充分发动全员参与危险源识别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6.6危险源风险评价

6.6.1在完成危险源辨识工作后,施工单位应由项目部领导、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施工队长等成立危险源风险评价小组,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评价小组讨论通过,必要时可邀请监理单位参加讨论。

6.6.2危险源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价法:

风险评价公式为:

D=L×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作为L,按照施工经验和本单位管理特点,根据危险和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赋予不同分值,如下表: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发生

6

相当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意外时发生

0.5

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按照作业工人出现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作为E,根据不同的时间频率,赋予不同的分值,如下表:

工人出现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出现

每天工作时间内出现

每周一次,或偶尔出现

每月一次出现

每年几次出现

非常罕见地出现

把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作为C,并赋予不同分值,如下表: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300万元

40

3~9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30~100万元

15

1~2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30万元

7

人员重伤或经济损失1~10万元

人员重伤或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

轻伤,可能需要救护

把危险性作为D,其值为L、E、C三者乘积,其等级划分如下表:

风险等级

危险程度

A级

>320

极其危险,坚决不能作业

B级

320~16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C级

160~7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级

70~2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E级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6.6.3风险评价结果填入《危险源风险评价表》,对是否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确定。

7、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

7.1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危险源均可判定为重大风险危险源:

7.1.1采用LEC评价法,D>160分,即A、B类危险源;

7.1.2污染类环境因素的总分M=a+b+c+d+e。

当M≥15时;

7.1.3明显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7.1.4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7.1.5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发生,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7.2根据《危险源风险评价表》应该把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汇总,同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填写《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清单》。

7.3编制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清单》、《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评价表》和《重大环境污染、重大危险源风险目标控制方案》须经过项目部领导审核会签。

交安全保卫科备案。

7.4施工过程中重大环境污染源和重大危险源应告知施工人员,通常包含在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中,内容应当包括施工重大污染源及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别、注意事项及保障措施。

在每一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处应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7.5对重大环境要素和重大危险源应当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监控,确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隐患是否进行了整改;

每个月开展不定时月度安全检查,每日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定时现场巡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备案。

Xxx项目部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