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869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丽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亲属称谓和地名;

委婉语;

民族心理

目录

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引言……………………………………………………………………….....1

一、“谐音”中的幽默含蓄………………………………………………….1

二、“对偶”呈现的崇尚和谐……………………………………………….3

三、亲属称谓中的宗族情结……………………………………………….4

四、地名命名中的形象思维……………………………………………….5

结语………………………………………………………………………...6

参考文献…………………………………………………………………….7

致谢词…………………………………………………………………….8

从汉语语言表达看民族心理

引言

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的特征、性格、情感、价值、宗教等,是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区,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模式。

而语言是民族在其生产劳动过程中表达个人思维和感受的必要手段。

从语言与民族心理的关系看,“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1]汉语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具备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从结构上讲,汉语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讲,汉语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从语言的民族性上看,汉语普遍地体现出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以及民族信仰等民族心理文化内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出现了全球性的“汉语热”,进而使得汉语研究领域一片盛景。

就国内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而言,一些学者着重探讨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微观方面的内容;

一些学者侧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汉语文字的发展;

一些学者重点从社会交际、日常交往以及语言基本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汉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还有一些学者从翻译学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中如何运用目的语恰当、准确地传达原始语的语义以及其中的文化内涵的问题,侧重对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探讨。

他们都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综上,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语语言表达中的一些典型语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来考量和把握汉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化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本论文虽然立意于探究汉语语言表达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蕴含的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内容,却限于篇幅及个人的视野,无法对所有的语言现象一一深入论及。

故只能根据笔者的了解情况,在论文中选择了谐音、对偶、词汇中的亲属称谓以及地名命名这几个方面以专门的章节予以探讨,从中把握汉民族的民族心理特征。

一、“谐音”中的幽默含蓄

由于汉语是一种音义结合的语言,无论是表意还是表音的汉字,其符号功能都是区别意义而不是区别语音的(汉字里有大量的同音字、近音字,但通过不同的字形,区别了它们的意义)。

它们对应的是语言的精神世界——汉语的语义系统。

因而,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形异义字。

加之,汉语具有较强的词语组合能力,使得汉语语言表达中的“谐音”现象较之欧美语言要多很多,并且其用途也十分广泛,散见于各类文学作品以及民间习语等方面,成为汉语语言表达的一大特点。

1姓陶不见桃结果,

姓李不见李花开,

姓罗不见锣鼓响,

三个蠢材哪里来?

(《刘三姐》)

2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

刘三姐就“陶、李、罗”三姓与“桃、李、锣”三物同音相谐,巧妙地以姓联物,指物借意,从而辛辣地嘲讽了给地主老财当帮凶的三个秀才,嘲笑了他们词穷歌尽,难以招架的窘态,鲜明地表现了刘三姐聪明才智、泼辣勇敢的性格和善于对歌的才能,歌词读来明快幽默、饶有风趣。

而毛泽东同志亦以谐音用“杨、柳”来实指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高度赞扬了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

而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在人名上大量使用了“谐音”这一手法。

通过人名,读者即可了解这个人物形象,并对文学作品产生更大的兴趣。

一部《红楼梦》从甄士隐、贾雨村开始,也以甄士隐、贾雨村终结。

暗喻“真事隐去”、“假语村言”;

英莲与“应怜”谐音,暗示她的不幸命运和悲剧结局;

霍启与“祸起”谐音,脂砚斋对作者这样取名评论道:

“妙,祸起也,此因事而命名。

”(甲戌本);

娇杏是“侥幸”的谐音,揭示这个甄士隐家丫鬟,“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的幸运;

冯渊与“逢冤”谐音,暗示他的不幸遭际;

荣国府银库房总管吴新登与“无星戥”谐音,暗示在他的办事过程中贪污不可避免。

书中贾政门下有一些清客相公,是作者热心讽刺调侃的对象。

比如:

詹光是“沾光”的谐音,单聘仁是“善骗人”的谐音,卜固修与“不顾羞”谐音,从名字就可联想到他们的品行和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此外,谐音也使用在歇后语中:

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针(认真)了

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

还有,汉语语言表达中常常使用一些物名或是数字来谐音寓意,尽显民族的特点。

如“鱼——余”;

“汤圆——团圆”;

“枣子——早生贵子”;

“八——发”;

“九——久”等。

以上语言表达范例中,“谐音”这一语言表达现象体现出了汉民族特有的民族幽默和含蓄心理,反映了汉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民族的“乐感”精神。

二、“对偶”呈现的崇尚和谐

王希杰先生说:

“汉语文化乃是一种对偶文化”,强调了对偶在汉语修辞中的地位。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最能体现汉语的民族特点。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

从词类上看,对偶要求名词与名词相对,动词与动词相对,形容词与形容词相对,也就是说相对的部分要求词类相同。

汉语词汇丰富,为对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语语音的音韵特色和语法的词性活用等特点使对偶容易组成音乐性的文辞;

从文字看,汉字又是方方正正的块状字形,易于对称。

可以说汉语和汉字从产生开始,就为对偶的运用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条件。

因而对偶的使用漫布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口语习语的民谚等语言材料中,成为汉语语言表达的又一特色。

为何对偶如此深受汉民族人们的喜爱?

以下,我们从对偶句式中感受其民族心理文化特征。

①律诗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对联中:

杭州岳王墓前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安徽太白楼:

“四面云山开辟眼,一楼风月话诗心。

③民谚中:

满招损,谦受益。

吃一堑,长一智。

汉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阴阳“二元”的思维模式,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二元之分,《周易》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并以各种具体的事物为象征:

“乾为阳,坤则为阴;

天为阳,地则为阴;

山为阳,水则为阴;

男为阳,女则为阴”等等。

《老子》: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种阴阳二元的思维模式下,汉民族具有了崇尚对称和谐的民族心态。

汉族人在观察事物时无形之中就会讲究对称,如在提及“高山”时马上就会脱口而出“流水”,“才子”一定会以“佳人”来与之相应。

汉族人民认为对称能够给人以视觉美的感受,这与人与动物的眼、耳、鼻、齿、肢体及自然中的树叶等都具有对称性有关。

因而,在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中,成双成对的事物是吉祥、和谐的象征,汉民族倾向于以对称、和谐为美。

所以以对偶为重要特色的律诗、民谚等历来深受汉族人民的喜爱。

这种民族思想也体现在我国的建筑中,如苏州园林这座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园林即以对称和谐而著名于世;

汉族人民在过春节时家家户户挂灯笼、贴对联都是对称放置在门的左右两处。

其实,对称现象具有普遍性,它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艺术中都十分常见。

并且对偶这种语言现象在其他民族语言中也有,但是它在汉语文本中却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最典型、最完美的体现。

可谓“人类所共有而吾独擅之”。

三、亲属称谓中的宗族情结

词汇是语言表达中最为基本的语言单位。

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各式各样的句子进行交际的。

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汉语词汇是十分丰富的,从词汇上我们能够对汉民族心理认知有进一步的了解。

亲属称谓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类特殊词汇,其与民族的关系尤为紧密。

亲属称谓是亲属间互相表示亲疏、嫡庶、内外、尊卑、长幼、男女等各种关系的称呼。

其作用在于维系宗族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世界各民族语言词汇中都有一定量的亲属称谓,较之欧美亲属称谓词汇,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汇可谓丰富而复杂。

例如:

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②父亲的哥哥称“大爷”,父亲的弟弟称“小叔”;

③母亲的哥哥或弟弟称“舅舅”;

④父亲的姐姐或者妹妹称“姑姑”;

⑤母亲的姐姐或者妹妹称“姨妈”;

此外,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种亲属关系的要按年龄大小排列,如:

大姑、

二姑、三姑等。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民族越是重要的东西,该民族对它的“语言分割”就越是细密。

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亲属关系秩序,都有自己对家庭伦理的语言分割。

就汉族的语言而言,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有“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特征,长辈还是晚辈,父系关系还是母系关系,都决不可混淆。

这说明汉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宗族的民族。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道德规范,其中以重伦理、讲仁义为核心。

宗法制度中的父子、君臣、夫妇以及长幼的基本道德准则已经积淀在民族的深沉心理文化意识中了。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血缘关系的远近具有严格的限定。

而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汉语词汇中才出现了这么复杂细致的称谓。

1“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从王熙凤的口中,我们足见“外孙女儿”与“孙女”的地位之差。

贾老夫人与孙女、外孙女虽然有同样近的血缘关系,但由于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父系宗族是最受重视的亲缘组织,因而林黛玉作为贾老夫人的女儿的女儿,是外系亲属,其地位远不及孙女。

四、地名命名的形象思维

与亲属称谓一样,地名也属于词汇。

它是一类专有名词,是一个民族的人对该民族长期生活的一定地域或周围环境中的山、水所赋予的名称符号。

既然从其产生方式上就与民族的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关联,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些地名的名称上寻找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子。

众所周知,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皇大帝请来如来佛祖助战降猴。

如来佛祖诱使孙悟空去了“五指山”,实则是如来佛祖的五根手指。

在我国海南省确有这么一座“五指山”,其形状胜似我们手掌的五根手指。

两个“五指山”的命名都是将山的形状与我们的身体部位相联系,形象地赋予山以个性化、民族性的名称。

其实,与之相似的名称还有很多,如:

象鼻山、桌子山、眼睛山、七星岩、日月潭、峨眉山、鸡公山、神女峰、天烛瀑等。

对于这一类名称,总的来讲,人们将山、水的外部特征与自己熟悉的动物,使用的物品,天上的星星、月亮,甚至连自己的器官联系起来,都是为了达到形象化的目地。

人们为自然地理实体命名的依据往往凭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近取诸物,远取诸物”即摄取人自身和生活环境中的自然万物的特征为山、水命名,力求把它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形象化的感受。

其次,在我国十三个省级行政划分区域的命名中,我们发现“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这些以方位词命名的地名。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

“山东”一词始用于战国时期,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域;

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

湖北、湖南以洞庭湖为界;

广西、广东的命名则是基于它们共同位于岭南广远的荒蛮之地。

从这些名称来看,方位的概念在民族思维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汉族人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具象思维的特征,不像欧美民族那样注重缜密的分析、论证、推理,而是从整体上对思维客体进行直接的把握。

还有一类地名是直接以人名来命名的。

如山西省的左权县、胡兰村,河北的黄骅市,吉林的靖宇县,都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的名字来命名的。

一方面以人名命名是人们出于对民族英雄的纪念,而另一方面则是民族直观思维的产物。

这片土地养育了这样一个民族的骄傲,人们已经将他们与地域融为了一体。

名称中蕴含着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这片土地的珍视。

结语

语言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表达是无意识的语言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即言语。

从上述研究的谐音、对偶、亲属称谓以及地名命名的使用来看,语言表达与民族心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1汉语语言表达中的“谐音”运用,从语言本身来讲,是基于汉语及其文字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谐音”的广泛运用是汉民族幽默含蓄的民族心理的外化表现。

谐音反映了汉民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情和汉民族人民的乐观精神。

2对偶是汉语表达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蕴含着汉民族崇尚对称和谐的民族心理。

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人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心理,讲究“天人合一”、“和谐”的观念,向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达到高度融洽、友好、统一、和谐。

在生活中,人们即以对称、成双成对来寓意美好、幸福。

3汉语词汇中包含着丰富复杂的亲属称谓词,并且这些词汇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其复杂的程度,我们可以得知汉民族是一个宗族观念颇深的民族。

人们看重家庭,看重血缘关系,而且封建等级观念深入人们的思想。

4我们的祖国土地广袤,山水众多。

汉民族在同一个地域经过长期聚居的历史过程中,往往会自觉的给予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以形象化的命名。

从这些山、水的名称中,我们能够归纳出汉民族独特的思维特点——形象思维。

汉民族习惯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特点,以具象化的名称符号来命名事物。

汉语表达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现象决不仅限于上述五个方面,但从本论文的研究和探讨中,我们可以断定语言表达与民族心理之间的连续十分紧密,而且民族心理对语言表达形成一种内在的影响力,规约着语言的表达,使语言表达体现出了民族的独特特点。

综上,我们还能从语言与民族心理的关系中深刻了解到语言是维系本民族人际感情,包蕴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对世界的看法等,从而形成一种民族的亲和力。

由此,我们要形成一种坚定的信念,即对汉语的忠诚。

只有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我们才能不断凝聚一心,促进汉民族的发展。

同时,在时下的全球汉语流行中,我们也要保持一份淡定的姿态,学习的姿态,发展的姿态,与其他民族的语言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下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5]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6]张拱贵.汉语委婉语词典[Z].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7]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6.

[8]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9]戴庆厦.语言与民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致谢词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杨卫和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杨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在此谨向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