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112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为多孔性碳棒)持续通入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消耗甲烷体积V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H-由A端移向B端

B.0<V≤22.4L时,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KOH=KHCO3+2H2O

C.22.4L<V≤44.8L时,负极电极反应为:

CH4+9CO32-+3H2O-8e-=10HCO3-

D.V=33.6L时,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O32-)>c(HCO3-)>c(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n(KOH)=2mol/L×1L=2mol,可能先后发生反应①CH4+2O2=CO2+2H2O、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

【详解】

A、燃料电池中,通入CH4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为原电池的正极,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H-由B端移向A端,故A错误;

B、当0<V≤22.4L时,0<n(CH4)≤1mol,则0<n(CO2)≤1mol,只发生反应①②,且KOH过量,则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故B错误;

C、当22.4L<V≤44.8L,1mol<n(CH4)≤2mol,则1mol<n(CO2)≤2mol,发生反应①②③,得到K2CO3和KHCO3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CH4-8e-+9CO32-+3H2O=10HCO3-,故C正确;

D、当V=33.6L时,n(CH4)=1.5mol,n(CO2)=1.5mol,则电池总反应式为3CH4+6O2+4KOH=K2CO3+2KHCO3+7H2O,则得到0.5molK2CO3和1molKHCO3的溶液,则c(HCO3-)>c(CO32-)>c(OH-),故D错误;

故选C。

【点晴】

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重要考点,计算要求的综合性较强,本题难度较大。

解答本题,要理清思路:

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为原电池的正极,n(KOH)=2mol/L×1L=2mol,可能先后发生反应①CH4+2O2→CO2+2H2O、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根据甲烷的量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结合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产物及发生的反应。

2.对于可逆反应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

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5:

4:

6

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

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

【详解】

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A正确;

B.到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关系与起始投入量及转化率有关,达到化学平衡时,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4∶5∶4∶6,选项B错误;

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反应速率减小,选项C错误;

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是指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3.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Zn-2e-===Zn2+

【答案】B

【详解】

A.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没有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所以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C正确;

D.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

Zn-2e-═Zn2+,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准确理解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是同一反应,所以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是相同的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

时间为1min时,某物质的浓度为1mol/L

D.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答案】B

【详解】

A.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比值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体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

时间1min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用固体物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已知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消耗掉8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则1mol无水乙醇的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是

A.10QB.10Q~5QC.大于10QD.5Q

【答案】C

【详解】

n(NaOH)=0.05L×8mol/L=0.4mol,则由CO2~2NaOH~Na2CO3,可知n(CO2)=0.2mol,则n(C2H6O)=0.5×n(CO2)=0.1mol,放出的热量为Q,所以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0Q,由CO2~NaOH~NaHCO3可知,n(CO2)=0.4mol,则n(C2H6O)=0.5×n(CO2)=0.2mol,放出的热量为Q,所以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Q,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则乙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介于5Q~10Q之间,所以选项C不符合;故答案选C。

6.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外电路的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B.a>c>d>bC.c>a>d>bD.b>d>c>a

【答案】B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负极强于正极;根据电极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金属活泼性,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活泼;根据电流流向判断金属活泼性,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活泼。

【详解】

a、b相连时,a为负极,活泼金属作负极,所以金属活动性a>b;c、a相连时,c上产生大量气泡,c上发生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上发生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金属活动性a>c;c、d相连时,电流由d经导线流向c,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c作负极d作正极,金属活动性c>d,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即b是正极,d是负极,活泼性d>b,所以a、b、c、d4块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d>b,

故选:

B。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

【答案】B

【分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若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4mol/L、0.3mol/L、0mol/L,若该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mol/L、0.1mol/L、0.4mol/L,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各物质的浓度一定小于最大浓度,以此来解答。

【详解】

A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2的浓度一定小于0.4mol/L,故A错误;

B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2的浓度一定小于0.4mol/L,大于0,则可能为0.25mol/L,故B正确;

C项、SO3、SO2浓度均为0.2mol/L,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能是一种物质的浓度增大,另一种物质的浓度减小,SO3、SO2浓度不会均为0.15mol/L,故C错误;

D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3的浓度一定小于0.4mol/L,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可逆反应,注意可逆反应的特点为不完全转化性,学会利用极限转化的思想来分析物质的最大浓度,但实际浓度一定小于最大浓度是解答关键。

8.对于反应aA+bB=dD+eE,该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v====。

式中v(X)指物质X=(X=A、B、C、D)的反应速率,a、b、d、e是化学计量数。

298k时,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2O2+2HI=2H2O+I2在不同浓度时化学反应速率v见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0.100

0.200

0.300

0.100

0.100

0.100

0.100

0.200

0.00760

0.0152

0.0228

0.015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2中,相等

B.将浓度均为的溶液和HI溶液等体积混合,则

C.v与“HI和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

D.实验4中,反应5s后浓度减少了

【答案】C

【详解】

A.实验2中c(HI)>实验1中c(HI),故实验2的v(H2O2)大于实验1,故A项说法错误;

B.将浓度均为0.200mol•L-1的H2O2溶液和HI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H2O2)=c(HI)=0.100mol•L-1,则v=0.00760mol•L-1•s-1,故B项说法错误;

C.实验1:

==0.76,实验2:

==0.76,实验3:

==0.76,实验4:

==0.76,因此v与“HI和H2O2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故C项说法正确;

D.v(H2O2)表示的是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因此无法计算反应5s后H2O2的浓度变化,故D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C项,故答案为C。

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c(Z)=0.5mol·L-1B.c(Y2)=0.5mol·L-1

C.c(X2)=0.2mol·L-1D.c(Y2)=0.6mol·L-1

【答案】B

【详解】

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

X2(g)+3Y2(g)2Z(g)

起始量(mol/L)0.10.30.2

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