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9747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

《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善同文档格式.docx

我们把这些问题梳理一下,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是从国际环境来看,我们这些年出口增长非常迅速,经济增长是9.7%,实际上对外贸易的增长是15%—16%。

这个增长速度很快,最近这些年,国际上有很多的问题,就是贸易摩擦。

我们知道,过去说贸易摩擦主要体现在对反倾销之类的,从今年开始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媒体也参与了。

今年我们看到,在美国等很多的发达国家,媒体都在宣传中国的产品有什么样的问题。

像纸屑包肉包子的电视新闻出来以后,那时候我正在日本,那个消息日本大概连续放了一个礼拜。

我们这边都已经说是一个造谣了,说是伪新闻了,但是那边还在不断地放。

实际上那些国家有点把中国的产品妖魔化,实际上背后就是一种贸易摩擦,就是对中国产品的不可信任,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遇到很大的阻碍,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们在国际上产业分工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就是说,我们现在从事的一些生产好多都是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产品。

产品从研究开发到制造、装配,到以后的售后服务,还有其他的销售,那么整个这条链条上,实际增加值最低的一块就是装配这一块。

我们国家大部分都是在装配这一块。

我们国家过去老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实际上仔细来分析,我们只是装配大国。

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力相对比发达国家成本比较低。

跟周边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素质比较好。

管理水平比东南亚一些国家还要高一些。

这是我们现在一个优势,但是从整个来讲的话,技术的高端不在我们这儿。

我们现在也是急切感觉到,产品结构要升级,但是升级过程当中,前几年知识产权好多不在我们这儿。

所以如果我们要升级话,要受到知识产权的制约。

这是从国际环境来看的。

  从国内环境来看的话,随着我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实际上我们资源和能源的供应缺口,从国内资源供给来看是越来越大的。

下面我们看一下,居民消费升级的状况。

这张图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上面黄的那块指的是居民在整个花钱中在吃上用了多少。

1985年的时候,我们居民的消费结构中间,有一半以上就是52%是用于吃的,这个叫恩格尔系数。

那个时候恩格尔系数是52%,现在下降到36.7%左右。

其实收入越高的人,恩格尔系数越小。

  穿是下面这一块,1985年的时候,穿所占的比重占14.6%,现在下降到10.8%。

就是吃和穿加一起,过去占66%左右,现在占46%左右。

所以这部分吃穿的比重在下降。

哪部分在上升呢?

就是紫的那部分,这块是教育和文化和一些娱乐。

这部分原来占8.2%,现在占13.8%。

还有一块,就是交通运输和通讯。

这部分在过去是占2.1%,现在占12.5%。

还有一个就是住房,就是下面绿的这块,住房过去占4.8%,现在是占10%左右。

有些人把这个总结成什么呢?

就是说,我们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过去的吃穿,现在到了住房和交通,所以消费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显示的是农民居民的消费结构,基本上趋势是一样的。

这个消费结构下面这块,表示用在食品上的比重,过去是占57.8%,这个比重是比较高的,现在是占36%。

也就是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是在下降的。

也就是说,也体现了从原来的吃穿,现在转到了对教育、对交通运输、对住房的需求,这方面的开支比过去的比重大了。

  我们居民的消费升级看起来比较明显,从国家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

这是一百户居民所拥有的消费品的量,我们看一下,1985年以前,可能关注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照相机,但是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这些部分的普及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现在变化比较大的是下面这些,就是过去我们可能都没有的,一个是电脑,就是计算机。

过去在8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电脑的问题。

到90年代,我们大家根本买不起电脑。

但是1999年的时候,那时候的电脑普及率百户有5.91台,到现在,上升到47%多,比较普及了。

还有移动电话,1999年的时候,一百户拥有7.14部电话。

到现在,100户中间有152,这还算少的,我看居民中间应该说是一个人有一部,除非小孩特别小。

小孩到了五六年级都拿电话了。

另外就是家用汽车,家用汽车在1999年的时候100户只有0.34辆,现在百户是4.3辆。

这是2006年,2007年的数据,可能更多。

从这个可以看出来,我们整个居民消费升级是比较明显的。

  再有就是城市化。

从“十五”规划开始,国家把城市化当成我们国家一个很重要的战略。

也就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城市化率也是提高得比较快,2000年的时候是36%,就是城市的居民占整个全国居民的比重占36%,现在上升到44%以上了,一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快速城市化对经济产生的作用,一个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那么这些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非常快。

再有就是城市原有基础设施的更新。

还有就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因为城市居民对能源或者资源的消耗跟农民居民不一样,每个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费水平实际上是农村居民的3.5倍。

所以城市人口的增加实际上也增加了能耗。

再有,中国现在还处于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时期,公路、桥梁、港口和水库这些大型基础的设施也是发展得非常快。

这些对能源的发展、能源的需求和资源的需求都是增长比较快的。

  从另一方面看,中国现在经济规模是很大的。

全世界相比的话,我们原来是第十位,这两年跃居到第四位左右,但是人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比如说2006年,如果按照汇率法来计算的话,我们人均GDP水平差不多2000美元左右。

这是用汇率法来算的,就是用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来折算的,这个数据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

如果跟高收入的平均水平比,是5%,他们的平均水平是我们的20倍。

去年年底世界银行又推出了新的购买力平价的结果。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呢?

比如说在中国,你要买一件衣服是多少钱,在美国是多少钱,然后看一个比价。

那么最简单一个比价,就是用麦当劳的巨无霸来看,比如在中国买一个巨无霸多少钱?

那么在欧洲多少钱?

在美国多少钱?

用巨无霸来算的话,人民币和美元比差不多是1:

3.6。

最近,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这些机构组织了全世界国际比较项目,也就是说,在中国选了很多的产品,在各个国家选了很多的产品,然后来平均看一下。

他们现在算出来,中国人民币和美元相比,差不多是1:

3.4—3.5。

如果按照这个算的话,我们人均GDP的水平就是4千美元左右。

如果说这样的话,有人说了,这样就把我们估计高了。

实际上要用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在200多个国家中间排第90多位。

如果用汇率来算的话,也是排80多位。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讲,世界银行给我们估计的是在4千美元左右。

按照那个估计,中国在世界的排位并没有变化,仍然是属于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就是中低收入的行列。

  另外一个,我们城市化率虽然是很高了,就是比过去高了,但是还有7.4亿的人口是在农村生活的。

另外我们再看一下人均的量。

这个是城市化率的国际比较,蓝的这边是中国的城市化率。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在不断上升。

从1980年到现在是上升的。

但是,靠这边是一些其他国家的,韩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城市化率基本上是70%—80%。

跟其他国家相比的话,我们城市化率还是比较低的。

这是人均的居住面积,这是中国2005年的数据。

其他的国家,比如英国是1992年的数据,美国是1995年的数据,日本是1993年的数据。

我们人均居住面积和国外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这个是人均拥有的轿车的数量,中国的数据是2006年的数据,其他的国家都是1999年的数据。

可以看到,我们和其他国家相比的话,我们人均的轿车拥有量还是很少的。

中国现在人均的能源消费是1.22吨油当量,其他国家比我们高得多。

我们当然不能说发达国家现在是多少,我们一定会达到那样,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实际上你对能源的消费也会在不断提高。

也就是说,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收入还比较低,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际上能源的消费量也是会不断提高的。

就是说,对我们能源的需求也是会不断增长的。

随着我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现在有些可贸易的资源,我们可以进口。

比如能源可以进口,但是还有很多是不可贸易的资源,像水、土地。

现在还没有说,一个国家向其他的国家进口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而且这些资源的约束就成为一个硬的约束。

像其他的资源,比如铁矿石可以进口,能源可以进口。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国内的环境承载能力也是在日益下降,增长的成本在不断上升。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劳动力成本,这些年上升是比较快的。

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始终讲,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特别是技能比较低的劳动力,他们的工资基本上在十几年内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在90年代末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劳动力的成本上升是比较快的。

有些研究表明,以农民工为例的话,农民工这些年的平均工资,每年差不多上升10%左右。

大家可以感觉到,这些年,城里保姆的工资上升是比较快的。

  现在,土地的成本和一些资源的成本都在上升。

我们现在跟周边的国家相比,竞争优势也在变化。

比如说有些企业,特别是国外一些企业,如果在中国感到各种成本在上升的话,一种办法是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也有好多向越南和其他的国家转移。

所以相对来讲,竞争优势也是在不断变化。

  在国内的环境中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气侯变化的问题。

气候变化的问题,全球现在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现在中国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承诺,但是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大的环境。

实际上,降耗减排问题也仍然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非常严峻的一个考验。

全球最近有些国际会议,没有最后达成什么协议,但是国际上的争论或者说斗争还在不断进行。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来讲,在世界上是非常瞩目的。

有些人说我们现在的碳排放是第二,仅次于美国。

有的算法甚至把我们算成第一。

这样的话,就把我们放在全世界都关注的焦点上。

按照碳排放来讲的话,我们虽然排放量很大,实际上人均量还是很低的。

  从这个来看,原来那种粗放的增长方式,消耗能力比较多,资源消耗比较大,这个方式已经是不可持续了。

所以必须要注意到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方式转变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结构的升级。

结构的升级,从制造业来讲,要怎么升级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服务业。

我们现在服务业的比重占40%左右,从发达国家来讲,现在都是占70%—80%。

所以今后中国的增长肯定也靠服务业来创造就业机会,来实现更好的增长。

另外服务业相对来讲,污染和能源消耗强度比较低。

我们用2005年的数据来看,能源的消耗强度第一产业是最低的,第二产业是2.18,第三产业0.47,所以第三产业平均的消耗强度是很低的。

如果说我们在工业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一个百分点,那么能源的消耗强度就可以降低2.56%。

所以在结构调整中间,这可能是我们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再从工业来讲,什么叫结构升级?

我们归纳成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间怎么实现升级。

生产过程中间升级,就包括生产过程的改善、管理用新的技术、新的设备,这样的话使得我们的效率更高,这是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就是产品的角度,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原来可能是生产比较简单的产品,那么升级的意思,就是能够生产更复杂的产品。

另外,产品的质量、品种都在不断变化,这是第二个层次的升级。

  第三个层次的升级指的是,比如生产一种产品,我们刚才说了,是整个链条,从研发、设计到生产、装配、营销,到后来的售后服务和组织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间,实际上生产装配这块是增加值最低的。

大家知道,有些人把这整个链条划一个曲线(这样一条曲线,因为跟笑得差不多,所以叫微笑曲线),曲线上面一端是研究开发,下面这端就是装配,再往上面走,就是营销或者是售后服务。

装配这一块是最低的这一块,所以如果真正要部门升级的话,就应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就是研究开发,掌握这个产品的设计,掌握产品的技术的诀窍。

另外一个,就是要掌握销售的渠道。

实际上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基本上就是装配这一块。

你是拿别人的品牌,拿别人已经成熟的技术。

另外,你自己没有销售渠道,是用别人的渠道去销售,实际上挣钱比较多的那面就放在别人的手里了。

所以我们要真正实现升级的话,就是实现功能的升级,就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去发展。

向这两端发展,当然是受到很多制约的。

因为一个品牌的培养,或者是一个营销渠道的培养,也不是一天就能够做到的。

  第四个升级的概念就是说部门结构的高度技术化。

原来说是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那么为什么说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有优势呢?

我们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有比较好的增长的前景,另外它的增加值率是比较高的。

一般来讲,一个人掌握一个技术以后,别人很难模仿或者跟他去学,技术的门槛比较高,比较容易保持它的比较优势。

所以一般来讲,我们要产业升级的话,特别是结构升级,主要是在部门间怎么从低技术向高技术发展。

  这些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按照工业内部的技术含量,把产业分成四类:

一类就是资源性产业,第二类是低技术产业,然后中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这种分类方法跟我们现在国家统计局用的轻重工业相比,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重工业和轻工业这样的划分方法,从过去来讲,所有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间,轻工业都是一些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而重工业基本上是资金和技术比较高的产业。

在过去的时候,比如英国最开始发展的时候,首先也是发展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后来不断发展一些重工业。

那时候重工业跟轻工业相比,实际上重工业就是代表着技术和资金比较密集的产业。

我们知道,过去经常用霍夫曼指数。

那时候的霍夫曼指数确实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高低。

但是到现在为止,有些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像电子和通讯,这些并不是很重的工业。

所以重工业这个词,到现在为止,跟过去的技术含量就不是同了。

所以国外现在不会用重工业、轻工业的标准,而是用高技术、低技术这样一个分类方法。

但是我们现在,特别是国家统计局没有及时调整这种分类方法,所以经常还用什么重工业的比重啊的叫法。

实际上这样的划分不利于我们产业结构的升级。

比如说,我们这里讲的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电子通讯,这些都不能说是完全作为一种很重的工业来看待的。

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要考虑到引导产业升级的话,应该采用这样一个分类的概念,可能就比较好。

但是这个推行起来,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

我们也曾经跟国家统计局提出这样的建议,但是好像他们要改一个统计指标的话,也是非常困难的。

  再谈一下服务业的问题。

服务业在我们国家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的服务业刚才我们说了,在2006年的时候,到了39%,但是世界的平均水平是64%。

我们跟发达国家没法相比。

我们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的话,比如说印度,2006年它的服务业比重是55%。

印度服务业实际上很有竞争力。

也就是说,跟我们发展水平差不多的国家,他们的服务业水平都比我们高。

我们服务业水平偏低,是我们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这里头只有马来西亚比我们低一些。

当然这个比重偏低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跟其他的国家不好相比。

比如说和印度相比,我们实际上工业的比重比它高,我们工业比重47%,他们的工业比重只有28%。

另外,有些人说了,印度的医生和律师工资实际上比我们高,因为那部分的市场化程度比我们要高。

我们光拿服务业的比重还不能说明问题。

在比较的时候,我们还应该从其他几个方面,比如效率、成本、质量和品种等方面去比较。

比如说我们服务的效率究竟高不高?

能不能及时提供服务?

另外,服务的质量怎么样?

服务的成本怎么样?

产品的多样化行不行?

服务中间有很多公共服务,我们是不是能做到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这种公共服务?

所以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们的服务业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特别讲一下服务业成本的问题。

我们列举世界银行做的比较,这个数据比较老,最近我们可以看到大的公司比如说马士基给的数据,也差不多。

比如从成都到沿海港口运一个货物,和这个货物从成都到德国汉堡这个费用是一样的。

那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这块的距离从我们港口到汉堡的距离可以差多远?

所以相对来讲,我们国内运输费用很高的。

也就是说,中国国内的成本运输是非常高的。

这里头我想可能一个是管理,另外一个现在的收费也高。

我们在物流管理上有很大的问题。

如果中国把这部分的费用都能节约出来的话,那么中国产品的成本还能够降低。

现在,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土地的成本,这些都在上升,但是在运输这方面,降低成本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认识

  刚才谈的我们怎么理解产业结构的升级,包括制造业的升级和服务业的发展。

下面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些认识。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们研究部的长期所做的一个工作。

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应该包含着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内容,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得跟整个国家的目标相一致,要体现发展观的要求。

在国外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欧盟,实际上整个欧盟的区域目标和整个发展战略是相一致的。

比如他们最开始比较关注的怎么能够实现一体化,最近他们在资本战略中,除了要提高欧盟的凝聚力以外,还要提高竞争力,就是怎么能够使欧盟在全球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所以说各个国家或者说是各个经济体制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时候,都是跟国家的发展目标相一致的。

当前对我们国家来讲,就是怎么能实现科学的发展观,怎么能够有利于社会的融合,就是体现五个统筹。

这是第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第二个内容,就是关于区域差距这方面。

我们觉得,要讲区域协调发展,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在现阶段,在十七大中特别强调,我们还是一个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提的目标可能很难实现,就是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区域间缩小。

我们只是说要让它的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遏制,使它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这是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来讲的话,按照公共产品来看,应该使得各个地区之间要享受差不多的公共产品。

这两个概念不一样,因为人均国民总值体现了发展的水平,有时候这个发展水平很难都一样。

但是公共产品,比如说各地方的学校、各地方的医院、各地方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个水平应该都差不多。

  第三个方面,产业分工这方面。

我们认为,各地方应该是要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比较合理的分工格局。

  第四个方面,我们认为区域之间应该扩大合作,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实行区域的良性互动。

这些年,可以看到,我们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区域间的合作,比如长三角合作,泛珠合作,还有京津冀。

京津冀虽然合作得不好,但是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还有国家实行的对口帮扶。

  第五方面,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应该体现在消除地区之间的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

我们现在地区壁垒还是挺多的,比如体现烟和酒,包括汽车什么,还是有些地方保护主义的。

  第六方面,区域协调发展应该是人和自然的协调,各个地区应该是处于人口经济和环境、资源相协调的。

  我们认为地区协调发展应该包括这么六个方面。

这六个中间,大家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地区差距问题。

衡量地区差距,采用什么指标?

一种大家现在常说的,就是人均GDP指标。

但是有些地方也用居民的消费水平,还有的就是用居民的收入。

另外在衡量的时候,有一种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就是把最富的和最穷的相比差多少倍。

我们现在一般来讲,不用绝对指标,谁比谁多多少钱。

因为绝对指标实际上有时候是有不可比性的。

比如说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工资可能是56块钱。

我记得那时候中专毕业的是38块钱。

那时候这工资差别是十几块钱,那就差得很多了。

现在我们的工资比如说挣三千跟五千的,实际上差了两千块钱。

跟那个时候相比,差别没感到那么显著。

所以绝对差距我们一般不用,因为这个不说明问题,有时候就用相对差距。

相对差距只反映最富和最穷的比,还不能把所有的地方都搁上。

  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或者用基尼系数,有的也用变尼系数。

还有一种指标,就是泰尔指数。

用泰尔指数,主要是便于分解。

下面我们会讲到什么是分解的意思。

我们看一下,这张图想说明一下,用人均GDP跟用消费水平算出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

这个是全国各省用支出法来计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

那么这个地区生产总值,我们知道统计上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居民的消费,一部分是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就是这个红颜色的,上头白颜色的那部分是政府消费,上面绿色的带横道的就是各个地方的投资率。

最上头那一块叫进出口,我们可以看到,北京进出口那块是负的。

北京比较特殊,其他的沿海城市进出口都是正的。

大家可以看顶上那一段,西部的各个省,从这边内蒙、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一直到那边的新疆,进出口都是负的。

意思就是说它是进了口,就是别人给他的那一部分,他自己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的居民和政府以及投资需要,还需要从别处给他。

所以说,各个地方实际上也是不一样的,西部都是需要调入的,东部是往外调的。

  由于这个原因,各个地方的投资率和消费率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浙江。

我们把浙江和贵州相比,我们可以看到,贵州的净调入是比较大。

当然最大的是西藏,大家可以看,西藏的净调入非常大。

我们知道,西藏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