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821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6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1-1对子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成识字任务,了解课文内容。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

相关的对子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人每年都要过春节,在春节的时候,家家都贴春联,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过这些春联,发现这些春联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子歌》,来了解对联的特点。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四、通过反复诵读后,让学生观察对子歌,在什么地方体现了对偶这种修辞方法的。

这种对偶的体现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句子。

五、小组讨论:

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六、拓展与运用

出示课后习题中出现的对联,让学生通过加标点的形式,读出不同的对联。

板书设计: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种类

教学回顾:

 

1-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

2.对联是在怎样的情境中产生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

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意。

5.着重强调易错的字。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坐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湖光山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

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

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再读这副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情境

半湾活水千江月湖光山色

一粒沉沙万斛珠细浪如银

教学回顾:

 

1-3茶酒趣联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对联的妙趣所在

2.能够尝试自己写对联。

教学准备:

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对联。

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等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对联有关的文章《茶酒联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三、分层次指导朗读

1.根据本文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要根据商人和学者的各自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

3.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

四、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

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对联,商人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绝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

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

从内容上看,上联下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

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态度自然蕴含其中。

4.思考与交流

“茶酒联趣”趣在哪里?

四、积累与背诵

板书设计

    为名为利    心苦力苦

    苦中寻乐    逍遥快乐

 

教学回顾:

 

2—3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会写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了解诗歌大意,并能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背诵古诗。

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2.教师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了解作者——知诗人(板书)

三、认识诗题——解诗题(板书)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

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初读古诗,感知内容——抓字眼,明诗意(板书)

1.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间、重、还

3.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1)“间”什么意思?

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看图。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3)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4)“还”什么意思?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5)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6)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五、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古诗

二、再读古诗,深入推敲——入诗境,悟诗情(板书)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

诗人怎么说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4)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

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

再读。

  4.小结:

  5.齐读

三、拓展学习

  总结全诗,指导学法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教学回顾:

 

2—4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个字。

2.了解诗的大意,想象春色的美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3.了解作者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背诵古诗。

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的情怀,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有关作者的资料和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设置故事情境

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此时诗人的心情该是怎样的?

(生答)

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

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

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读诗题,理解题目

3.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名读古诗。

(纠正字音)

2.复习古诗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3.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

(合作完成)(师生互动)(抓字眼,明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

“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尝试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古诗

二、再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感情(入诗境、悟诗情)

 1.描绘诗中的情景

2.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

(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

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

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板书:

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

(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

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

(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三、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

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

(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

(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

(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四、总结

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

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教学回顾:

 

表达——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有层次地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写清楚,并介绍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有层次地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写清楚,感受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最好的朋友。

教学准备:

仔细观察并了解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师生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