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7560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0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

《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报告书Word格式.docx

4.1.1师生一体化管理平台.................................................................14

4.1.2财务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16

4.1.3一站式服务门户平台.................................................................16

4.1.4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平台........................................................18

4.2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19

4.2.1与教学科研紧密融合的在线资源平台....................................19

4.2.2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系统(MOOCs).....................................19

4.2.3教学科研创新协同平台.............................................................20

4.3校园文化生活空间............................................................................21

4.3.1校园文化协同创新平台.............................................................21

4.3.2优势学科数字博物馆.................................................................21

4.4校园私有云解决方案........................................................................21

4.4.1下一代网络环境建设.................................................................21

4.4.2私有云架构的数据中心建设....................................................22

4.4.3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22

4.4.4全校主数据服务及身份认证服务............................................22

4.4.5环境与数据安全监控系统........................................................24

5长效运营机制...............................................................................................25

建设步骤与执行方案...................................................................................267

6.1项目建设步骤....................................................................................27

项目组织架构6.2....................................................................................28

分阶段预算清单6.3................................................................................30

6.3.1第一阶段......................................................................................30

6.3.2第二阶段......................................................................................33

6.3.3第三阶段......................................................................................36

7风险评估与保障措施...................................................................................38

7.1执行方案风险....................................................................................38

资金投入风险....................................................................................7.238

人员保障风险....................................................................................37.38

过程管理风险....................................................................................37.49

1总体战略定位与目标

浙江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未来5年的总体战略定位与目标如下:

1.建设数据精准、流程透明、服务到端的电子校务管理平台,以管理科学化与服务个性化为目标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以高效的办事流程与基于数据的辅助决策手段推动学校的管理改革。

2.建设基于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与科研协同创新环境的在线育人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互联共享、学习方式的移动化碎片化、科研协同的开放式动态组合,提供与本校教学与科研变革目标相匹配的信息化环境。

3.打造围绕师生个体在校生活的文化生活网络空间,鼓励个体、社团、院系的在线文化创新,凝聚本校繁荣健康的社交园地。

4.构建健壮、开放、绿色、高扩展性、具有前瞻性的私有云服务支撑运行环境,为电子政务平台、教学科研创新平台、校园文化平台提供坚实畅通的运行环境。

5.建设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执行高效的信息化队伍;

注重经验融合和风险防范,构建领导有力、组织健全、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智慧校园建设机制。

2现实基础与机遇挑战

2.1现实基础

1.网络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浙江大学校园网自1996年建立以来,经过多次的升级与扩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已建成覆盖两个校区的万兆主干环网,教学科研行政相关楼宇实现千兆接入桌面。

建设了专业的IDC机房两个,管理公共网络设备,并设立了专门的托管机房,为全校其它部门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

与教育网、网通、电信和移动四家ISP光纤直联,IPv4网络出口总带宽即将达到1.5G,IPv6网络出口:

1G(即将开通)。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网络安全监管系统。

2.信息化应用系统初见成效

校园网可以提供齐全的公共网络服务体系,包括:

DNS、DHCP、FTP、计费认证、中央控制多媒体系统服务。

建设了一卡通系统,食堂、浴室、图书馆已实现一卡通消费服务。

另外,建成了站群式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实现56个二级网站的模块化制作、发布,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和安全性。

构建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内的12个业务系统,实现了上述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总体上,浙江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实现智慧校园总目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机遇挑战

2.2.1机遇

2.2.1.1学校发展战略驱动

浙江大学正处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发展战略期。

为了实现浙江大学在2036年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目标,必须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办学经验,“以开阔的视野、理性的眼光、辩证的思维、积极的态度筹谋学校的发展大计”,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契机,给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研推动、社会服务和校园建设的机制改革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现代化办学过程中的和谐发展与必然变革提供坚实的信息手段与交互环境。

2.2.1.2国家政策驱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另外,国家对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空前重视,不仅约定GDP的4%用于教育经费支出,同时鼓励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2.2.1.3用户需求驱动

随着各部门行政编制的收紧,以及“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务实高效”的大学行政文化的要求,信息化已经成为各个业务部门工作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建设任务比较紧迫。

通过对今年4月份的《智慧校园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96%的师生认为智慧校园有利于营造透明、便捷、人性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及生活后勤服务,认为应尽快建设智慧校园。

2.2.1.4行业与同类院校经验积累

目前,国内80%的985、211高校均已开始建设数字化校园。

尤其是一些985高校,如:

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大量经验。

目前浙江大学正赶上校务管理系统逐步成熟与云教育学习平台、科研协同创新以及生活服务信息化刚刚兴起的衔接机遇。

浙江大学必须尽快制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建设步伐,迎头赶上新一波的信息化建设浪头。

2.2.1.5新技术、新理念的冲击

高校信息化的发展逐步从“管理信息化”向“服务信息化”方向完成转变,实现服务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主要依赖于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动,如:

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无线网络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成熟更好地推动了高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随着MOOCs平台的出现,越来愈多的高校希望通过建设和整合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探索以个人为中心的开放式探究型教学改革。

2.2.2挑战

但从整体上看,浙江大学信息化现状体系不完备,应用水平不高,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主要表现在:

1.IT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首先,浙江大学目前网络端口总量仅占师生总数的60%,只有少数区域布有无线网,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师生需求。

其次,现有的信息化硬件基础环境和未来浙江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所要求的健壮、开放、绿色、高扩展性、具有前瞻性的运行环境要求相差较远。

因此,必须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铺石造路,为智慧校园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环境。

2.信息化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统一的技术体系规范

目前,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未能从顶层设计的视角规划设计。

各个信息系统的硬件资源重复建设,存放分散,无法共享复用,导致浪费。

各部门信息化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出现建而不管的现象。

已有软件系统缺乏明确的技术规范与要求,造成数据和服务集成的难度增大及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等问题。

3.数据重复录入、重复管理、无法共享

各业务系统之间相互孤立,业务数据分散、准确性差,无法实现高效、实时的共享;

数据沉淀不足,大量数据需重复录入、重复填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数据校对,导致数据整理工作量大、效率低。

4.业务系统分工过于细致,缺乏专人进行全局的管理和维护

业务系统行政职能分工过细,管理人员技能单一,部门内部及部门间沟通成本高;

无专人负责整个业务信息系统管理过程,缺乏全局统筹考察,在二次开发中系统上游的修改导致下游出现新问题。

5.跨部门、多对象的业务流程协同不足,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各部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主要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大部分仅满足了信息化的基本需要;

跨部门的应用、部门之间的协同未得到良好支撑。

另外,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党政管理部门还未建立相应管理系统,给流程的梳理打通造成困扰。

6.已有资源平台建设滞后,已资源积累有限

数字图书、学科资源平台已建设多年,平台技术架构、资源整合模式已跟不上时代需求,导致平台整体利用率较低;

另外,面向师生群体提供的公共资源服务项目少,对教学、科研、日常生活的支撑不足。

7.师生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信息化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现有系统的服务功能都隐藏在各系统内部,服务呈现方式、服务内容的精细化方面还有待提高。

8.数据质量差,无法支撑决策

已有数据在质与量上都无法满足要求,给全局性的数据统计与查询造成障碍;

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做得不够,无法给学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来源。

当前浙江大学的现实基础与总体战略定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借助智慧校园的建设助力浙江大学总体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虽然浙江大学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但也意味着浙江大学在博采众家之长、避免走弯路、使用新技术等方面有着天然的有利条件,在建设理念与方式、管理与服务的机制建设、数字标准制定、信息系统成熟度与技术更新方面都具有后起之势。

3建设思路与阶段发展目标

3.1核心设计思路

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构建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

并以“用户”为视角,突破业务部门与应用系统的边界,按照不同角色需求对服务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组织,重点覆盖教学、科研、日常管理过程所需的服务,同时兼顾师生衣、食、住、行过程中所需的服务。

细化思路如下:

1.整体建立并深度融合教学、科研的服务应用;

2.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业务建设与完善;

3.全面盘活数据资产,辅助领导决策;

4.开放、灵活、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5.智慧校园基础运行环境的优化与完善。

3.2阶段发展目标

3.2.1第一阶段

基于“夯实基础、管理服务并行”核心思路,实现浙江大学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开放化,业务应用的网络透明化、流程化以及服务的一体化。

3.2.2第二阶段

基于“推进综合管理应用,深化信息化服务内容”核心思路,在完善电子校务建设基础上,创新教学、科研以及校园生活的服务模式,面向师生提供更优质

的服务体验;

同时,基于积累的业务数据展开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2.3第三阶段

基于“扩展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内涵”核心思路,重点提升“财务、资产”的管理与服务能力;

同时,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服务,提升师生生活服务质量;

并基于已有数据积累,彻底展现决策联动性。

另外,形成与厂商良好的合作运营模式,促进浙江大学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3.3总体框架设计

4关键应用与核心实践

4.1电子校务管理平台

将借鉴“企业ERP”的理念,以学生、教师、教学、财物为维度划分各自独立的业务域,重新梳理各个业务域内各系统间的数据流转、共享、认证等流程,实现基于业务域的一体化管理,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分散建立带来管理难度大、数据流转效率低等弊端。

核心设计思路:

1.以“业务域”为单位设计学生、教师、教学、财物不同业务域的一体化管理平台。

2.基于统一开发平台和统一数据库构建不同业务域的一体化管理平台,保障管理模式、界面展示和操作风格的一致性。

3.根据业务需求提供灵活、方便、按需选取的“组件化应用”模块。

4.1.1师生一体化管理平台

1.学生一体化管理平台

通过对学生业务域的管理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基于学生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学生从招生、迎新、教务、学工、宿舍、就业、离校、校友全生命周期业务的管理。

图:

学生一体化管理平台框架

2.教师一体化管理平台

通过对教师业务域的管理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基于教师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教师招聘、人事、职称、考核、科研、办公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

图:

教师一体化管理平台框架

4.1.2财务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

围绕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核心业务进行整合,实现财务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

财务资产一体化框架

4.1.3一站式服务门户平台

以“不同用户”为视角,通过梳理来重新组织面向不同用户的服务应用,完整覆盖师生衣、食、住、行、产、学、研等整个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内容。

同时,平台可以自动识别用户特性,进行精准、有效地推送用户可能关注的服务应用,使得整个服务过程更高效、服务体验更优质。

一站式服务门户平台框架

学生一站式服务门户

教师一站式服务门户

4.1.4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平台

以当前的数据状况为基础,详细分析浙江大学现有数据质量。

在优质数据质量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大学领导的关注点和业务部门的需求,利用开放的“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快速构建数据分析应用,如:

校情分析、院系竞争力分析、教学分析、学科分析、财务分析等,深入探究业务现状,辅助领导业务决策。

4.2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

4.2.1与教学科研紧密融合的在线资源平台

围绕教学、科研、日常生活过程提供一个面向校级的虚拟云盘,实现各类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可以为院系、专业、部门、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提供虚拟云盘服务。

其中,面向个人的云盘服务中存储的资源内容是相对独立隐密的,而工作区内又可以通过各种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快速传递;

另外,云盘也可以通过接口与各个业务系统对接,实现文件和资源的统一存储和管理。

4.2.2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系统(MOOCs)

基于web2.0和移动互联技术构建具有社交化、移动化和碎片化的“MOOCs学生在线学习系统”。

系统面向师生提供丰富的在线教学服务,如:

利用社交网络技术实现学习者之间、助教与学生之间的答疑、笔记、课外资源分享等学习交互服务,师生可以通过PC、Pad、手机等多种终端进行在线学习。

通过平台的建设带给师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包括:

闯关式的在线课程学习、社交化协作学习、移动化学习体验、快速化教学内容出版、仪表盘式教学效果监管以及畅通的在线教与学的多向互动等。

4.2.3教学科研创新协同平台

1.教学创新协同平台

以“教学”为核心,为教师提供一个供互动交流的教学协作环境,实现与优秀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提供教学动态、教务活动、课题研究、教学资源、教学知识库等教学协作服务。

2.科研创新协同平台

以“科研项目”为核心,为各个科研团队、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网上交流互动、资源共享、项目管理的平台,提供项目概览、成员管理、计划管理、任务管理、讨论区、知识库等科研协作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