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059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6.无筋扩展基础又称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按材料分类有:

①砖基础;

②三合土基础;

③灰土基础;

④毛石基础;

⑤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础。

7.砖基础:

低层建筑墙下基础。

砌筑方便,强度低、抗冻性差。

8.片石基础:

砌筑较方便,抗冻性好。

砌法:

错缝搭接。

9.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类型:

①柱下独立基础;

②墙下条形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强度度大,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在相同条件下,基础的厚度较薄。

建筑物的荷载较大或土质较软弱时,常采用这类基础。

10.砼与片石砼基础:

强度、耐久性和抗冻性均较好,适于荷载大及地下水位以下结构。

掺入片石要求:

占体积20~30%,尺寸≤300mm。

11.条形基础分为墙下和柱下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是挡土墙下或涵洞下常用的基础形式。

其横剖面可以是矩形或将一侧筑成台阶形。

有时为了增强桥柱下基础的承载能力,将同一排若干个柱子的基础联合起来,也就成为柱下条形基础。

其构造与倒置的T形截面梁相类似,在沿柱子的排列方向的剖面可以是等截面的,也可以如图那样在柱位处加腋的。

在桥梁基础中,一般是做成刚性基础,个别的也可做成柔性基础。

12.墙下或柱下条形基础,柱下:

一般是土质差,两侧单独基础相连。

13.条形基础的适用范围:

基础的功能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地基,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条形基础:

①上部结构传给地基的荷载大,地基承载力又较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要求;

②柱网较小,独立基础之间的净距小于基础的宽度,或独立基础所需要的面积受相邻构筑物的限制,面积不能扩大;

③地基土不均匀,土质变化大;

④各柱荷就相差较大,在荷载作用下,将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差;

⑤需加强基础刚度,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陷。

14.柱下交叉基础具有良好的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15.筏形基础(又称筏板基础、片筏基础、满堂基础),适用于土质更差,有防水要求的基础。

16.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顶、底板和内外纵横墙体组成的,具有相当大的刚度的空间整体结构。

箱形基础与基底和周围土体共同工作,增加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有良好抗震作用。

17.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

柔性基础,随地基变形而任意弯曲,基底反力分布与基础上荷载分布相同,无力调整基底的不均匀沉降;

刚性基础,在荷载作用下基础不产生挠曲,基底平面沉降后仍保持平面,基底反力分布有多种形态。

18.上部结构刚度:

上部结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或挠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上部结构为绝对刚性,将约束基础变形,仅在支座间发生局部弯曲;

上部结构为完全柔性,对基础变形约束作用很小,基础产生整体弯曲。

19.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基本规定:

设计等级(安全等级)-甲级、乙级和丙级;

设计状况(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及偶然状况);

设计任务:

基础结构作用效应分析、基础结构抗力及其他性能分析(按两种极限状态、最不利荷载组合)。

20.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两种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1.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①p<

fa原则(承载力验算);

②s<

[s]原则(变形验算);

③基础结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④经常承受水平荷载的高层建筑、构筑物以及基坑工程的稳定性验算等。

22.地基基础设计资料:

上部结构资料(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或限值应符合相应规范的有关规定)、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位测试资料(地基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以及地基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的原位测试报告等)。

23.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抗力或限值的规定:

①确定基础底面面积或桩数,基础(承台)底面荷载按正常使用状态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抗力采用地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②计算地基变形,荷载按正常使用状态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风和地震荷载),限值为地基变形容许值。

③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斜坡稳定等,荷载效应按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

荷载分项系数为1。

24.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持力层(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选择基础埋置深度(也就是选择合适的地基持力层)。

25.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原则:

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

注意:

①基础埋深不小于0.5m(表土一般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

随建筑物高度适当增大;

②基础顶面低于设计地面0.1m以上,避免基础外露,受外界破坏;

③桥要求在冲刷深度以下。

26.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影响因素:

①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周围的环境条件;

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③寒冷地区地基的冻结深度影响。

或(①地基的地质条件;

②地基的地质条件;

③当地的冻结深度;

④上部结构型式;

⑤当地的地形条件;

⑥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

27.岩石地基:

覆盖土层较薄时,一般应清除覆盖土和风化层后,将基础直接修建在新鲜岩面上;

如岩石的风化层很厚,难以全部清除时,基础放在风化层中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其风化程度、冲刷深度及相应的容许承载力来确定。

如岩层表面倾斜时,不得将基础的一部分置于岩层上,而另一部分则置于土层上。

在陡峭山坡上修建桥台时,还应注意岩体的稳定性。

28.非岩石地基:

如受压层范围内为均质土,基础埋置深度除满足冲刷、冻胀等要求外,可根据荷载大小,由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特性来确定(同时考虑基础需要的最小埋深)。

当地质条件较复杂如地层为多层土组成等或对大中型桥梁及其它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的选定,应通过较详细计算或方案比较后确定。

29.冲刷的基本概念:

洪水冲刷后,整个河床面要下降,这叫一般冲刷;

被冲下去的深度叫一般冲刷深度;

同时由于桥墩的阻水作用,使洪水在桥墩四周冲出一个深坑,这叫局部冲刷。

30.在有冲刷的河流中,为了防止桥梁墩、台基础四周和基底下土层被水流掏空冲走以致倒塌,基础必须埋置在设计洪水的最大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

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河流,更应注意考虑季节性洪水的冲刷作用。

31.为了保证建筑物不受地基土季节性冻胀的影响,除地基为非冻胀性土外,基础底面应埋置在天然最大冻结线以下一定深度。

《公桥基规》规定,当上部结构为超静定结构时,基底应埋置在最深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

对静定结构的基础,一般也按此要求,但在冻结较深地区,为了减少基础埋深,有些类别的冻土经计算后也可将基底置于最大冻结线以上。

32.对中、小跨度简支梁桥来说,上部结构型式对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影响不大。

但对超静定结构即使基础发生较小的不均匀沉降也会使内力产生一定变化。

33.当墩台、挡土墙等结构位于较陡的土坡上,在确定基础埋深时,还应考虑土坡连同结构物基础一起滑动的稳定性。

当地基为倾斜土坡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地基容许承载力适当折减。

若基础位于较陡的岩体上,可将基础做成台阶形,但要注意岩体的稳定性。

34.地表土的性质是不稳定的。

人类和动物的活动以及植物的生长作用,也会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所以一般地表土不宜作为持力层。

为了保证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基础的埋置深度(除岩石地基外)应在天然地面或无冲刷河底以下不小于1m。

在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时,还应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35.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最大能力。

包括两部分:

一是地基的强度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

二是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变形条件:

Δ≤[Δ]

36.确定地基承载力的三种设计原则:

①总安全系数设计原则:

P≤Pu/K;

②容许承载力设计原则—路桥地基规范采用P≤[P];

③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3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①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②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③按地基规范承载力表确定;

④参照相邻建筑物经验确定。

38.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

条件:

荷载的偏心矩e≤0.033b(b为偏心方向基础边长)公式:

fa=Mbrb+Mdrmd+Mcck.。

其中fa承载力系数,b大于6m按6m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取值,r为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浮重度);

rm为基础埋深范围内各层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ck为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说明:

①取值:

采用原状土以三轴剪切试验测定,一般要求在建筑场地范围内布置6个以上的取土钻孔,各孔中同一层土的试验不少于三组;

②确定抗剪强度指标ck.、Φk的试验方法必须与地基土工作状态相适应。

如:

饱和软土,不固结不排水剪的内摩擦角Φk=0,由表知:

Mb=0、Md=1、Mc=3.14将上式中的ck相应改为cu则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a=r0d+3.14cu。

这时,增加基础底面尺寸不可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但是对于Φk>

0的土,增加基底宽度,承载力将随着Φk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③系数Md≥1,故承载力随埋深d线性增加。

但对设置后回填土的实体基础,因埋深增大而提高的那一部分承载力将被基础和回填土G的相应增加而有所抵偿;

尤其是对Φk=0的软土,Md=1,由于rG≈rm,这两方面几乎相抵而收不到明显的效果;

④按土的抗剪强度确定地基承载力时,要进行地基承载力的变形验算。

39.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魏锡克公式(或汉森公式、太沙基公式等)。

适用范围:

路桥、港口等。

公式:

fa=Pu/K,Pu为地基土极限承载力;

按教材土力学公式计算,K为安全系数,K=2~3。

载荷试验数据整理:

由载荷试验可得到P-S曲线,再由P-S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数据处理:

1)对于密实砂土、硬塑粘土等低压缩性土,其P-S曲线有明显的起始直线段和极限值,即显急进破坏的陡降段(有明显的拐点):

①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P-S曲线的比例界限荷载p1;

②对于少数显“脆性”破坏的土,p1与pu(极限荷载)很接近,当pu<

2p1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pu/2。

2)对于有一定强度的中、高压缩性土,如松砂、填土、可塑粘土等,P-S曲线无明显转折点。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s/b=0.02所对应的荷载。

以上两者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同一土层试验点应选3个以上,若所得特征值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则取该平均值作为fak,若超过应增加试验点。

40.按地基规范承载力表确定(建筑地基规范承载力表)注意:

承载力表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但存在地区的局限性,一般不再采用(新规范),应根据地区的具体试验,制定相应的承载力表作为设计的参数。

修正公式适用条件:

当基础宽度大于3m,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荷载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修正。

修正公式:

fa=fak+ηbr(b-3)+ηdrm(d-0.5),其中fa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b、ηd为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r为基底持力层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rm为基础底面以上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

当b<

3m时按3m取值,当b>

6m时按6m取值。

d----基础埋置深度(m);

当d<

0.5m时按0.5m取值,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自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板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当计算所得的fa<

1.1fak时,可取fa=1.1fak。

当不满足上述公式计算条件时,可取fa=1.1fak直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1.按地基规范承载力表确定(《路桥地基规范》承载力表)地基允许承载力步骤:

①确定土的分类名称。

一般地基土,根据塑性指数、粒径、工程地质特征等分为六类,即粘性土、砂类土、碎卵石类土、黄土、冻土及岩石;

②确定土的状态。

土的状态是指土层所处的天然松密和稠度状况。

粘性土的天然状况按液性指数(即稠度指数)分为坚硬、半坚硬、硬塑、软塑和极软状态。

砂类土根据相对密度分为稍密、中等密实、密实。

碎、卵石类土按密实度分为密实、中等密实、松散;

③确定土的允许承载力[σo]。

当基础最小边宽度b≤2m、埋深h≤3m时,各类地基土在各种有关的自然状态下的允许承载力[σo]可从规范查取。

一般粘性土可按液性指数及天然孔隙比从表7-11查取[σo]。

砂类土地基的允许承载力[σo]可按密实度和湿度从表中查取;

④按基础埋置深度、宽度修正[σo],确定地基允许承载力[σ]。

当基础宽度大于2m或埋置深度超过3m且h/b≤4时,上述一般地基土(除冻土和岩石外)的允许承载力[σ]可按下式计算:

[σ]=[σo]+K1r1(b-2)+K2r2(h-3),式中:

[σo]---基础宽度b≤2m,埋置深度超过3m时地基的允许承载力(KPa),b---基础验算剖面底面的最小边宽或直径(m),如b≥10m时,仍按10m计算;

[σ]=[σo]+K1r1(b-2)+K2r2(h-3),h---基础的埋置深度(m),对于受水流冲刷的基础,由一般冲刷线算起,不受水流冲刷的基础,由挖方后的地面算起。

r1--基底下持力层的天然重度(KN/m3),如持力层在地下水位以下且为透水性时,应取浮重度;

r2--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K1、K2---修正系数,其值查表。

42.基础尺寸的拟定(《建筑地基基础规范》)满足条件:

中心荷载作用:

pk≤fa偏心荷载作用:

pk≤fapkmax≤1.2fa式中: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43.基础尺寸的拟定(《路桥地基规范》)满足条件:

σmax≤[σ]式中:

σmax---基础底面处的最大压力值;

[σ]----修正后的地基允许承载力。

44.基本条件:

基底压力的标准值不大于承载力的特征值

45.Pk≤fa考虑的因素:

①满足地基土的承载力和软弱下卧层的验算要求;

②满足地基变形的要求;

③建筑物周边场地允许及变形缝处空间的要求。

46.地基承载力验算分为持力层强度验算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7.荷载效应:

由荷载引起结构或构件的反应(内力、接触应力、变形和裂缝等)。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计算基础内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48.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

①采用柱下条形、筏形和箱形等结构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基础;

②采用桩基或其他深基础;

③采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

④建筑、结构、施工方面的常用措施。

49.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结构措施:

①设置沉降缝;

②控制相邻建筑物基础的间距;

③减轻建筑物自重;

④设置圈梁;

⑤减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

⑥上部结构采用非敏感性结构形式。

50.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施工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次序;

②注意施工方法;

③保持地基土的原状结构。

 

第3章、桩基础与深基础

1.基桩的作用:

穿越软基-坚硬岩层;

承台的作用:

承上启下、整体;

桩基础的优点:

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小

2.桩基础按承台位置分类:

①高桩承台基础;

②低桩承台基础。

3.桩基础按施工方法分类:

①沉桩(预制桩)(打入桩(锤击桩)、振动下沉桩、静力压桩);

②灌桩注(钻、挖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

③管柱基础。

4.打入桩(锤击桩)施工方法:

是通过锤击(或以高压射水辅助)将预制桩沉入地基。

适用:

桩径较小(一般直径在0.6m以下,但国内最大管桩直径已达lm),地基土质为可塑状粘性土、砂性土、粉土、细砂以及松散的不含大卵石或漂石的碎卵石类土的情况。

问题:

有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在城市建筑密集地区施工,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5.振动下沉桩施工方法:

将大功率的振动打桩机安装在桩顶,一方面利用振动以减小土对桩的阻力,另方面用向下的振动力使桩沉入土中。

可塑状的粘性土和砂土,用于土的抗剪强度受振动时有较大降低的砂土等地基和自重不大的钢桩,其效果更为明显。

沉桩困难时可采用射水辅助振动沉桩。

6.静力压桩施工方法:

借助桩架自重及桩架上的压重,通过液压或滑轮组提供的静反力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桩。

较均质的可塑状粘性土地基,对于砂土及其他较坚硬土层,由于压桩阻力大而不宜采用。

优缺点:

静力压桩在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声,并能避免锤击时桩顶及桩身的损伤,但较长桩分节压入时受压桩架高度的限制,使接头变多会影响压桩的效率。

7.灌注桩——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系指用钻(冲)孔机具在土中钻进,边破碎土体边出土渣而成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骨架,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桩。

特点:

施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适应范围:

各种砂性土、粘性土,也适应于碎、卵石类土层和岩层。

8.灌注桩——挖孔灌注桩:

不受设备限制,施工简单、桩径较大,一般大于1.4m。

①适应于无水或渗水量小的地层;

②对可能发生流沙或含较厚的软粘土层地基施工较困难(需要加强孔壁支撑);

③在地形狭窄、山坡陡峻处可以代替钻孔桩或较深的刚性扩大基础。

9.灌注桩——沉管灌注桩:

①适用于粘性土、砂性土、砂土地基;

②可以避免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流砂、坍孔的危害和由泥浆护壁所带来的排渣等弊病;

③桩的直径较小;

④在软粘土中易出现混凝土桩缩颈现象

10.管柱基础:

①没有水下作业、不受季节限制;

②施工动力要求较高;

③在一般公路桥梁中很少采用。

11.桩基础按设置效应分类:

①挤土桩;

②部分挤土桩;

③非挤土桩。

12.挤土桩:

在锤击或振入过程中都要将桩位处的土大量排挤开(一般把用这类方法设置的桩称为打入桩),因而使土的结构严重扰动破坏(重塑)。

粘性土由于重塑作用使抗剪强度降低(一段时间后部分强度可以恢复);

而原来处于疏松和稍密状态的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则可提高。

桩型:

实心的预制桩、下端封闭的管桩、木桩以及沉管灌注桩。

13.部分挤土桩:

打桩时对桩周土稍有排挤作用,但对土的强度及变形性质影响不大。

由原状土测得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般仍可用于估算桩基承载力和沉降。

底端开口的钢管桩、型钢桩和薄壁开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14.非挤土桩:

先钻孔后打入以及钻(冲、挖)孔桩在成孔过程中将孔中土体清除掉,不会产生成桩时的挤土作用。

但桩周土可能向桩孔内移动,使得非挤土桩的承载力常有所减小。

15.桩基础按桩土相互作用特点分类:

①竖向受荷桩(摩擦桩、端承桩或柱桩);

②横向受荷桩(主动桩、被动桩);

③变截面桩(支盘桩、支盘桩。

16.摩擦桩:

穿过并支承在各种压缩性土层中,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侧摩阻力为主时,统称为摩擦桩。

17.端承桩:

桩穿过较松软土层,桩底支承在坚实土层(砂、砾石、卵石、坚硬老粘土等)或岩层中,且桩的长径比不太大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桩底土层的抵抗力为主时,称为端承桩或柱桩。

18.桩基础按桩身材料分类:

①木桩;

②钢桩;

③钢筋混凝土桩。

19.钢桩:

型式:

主要的有钢管型和H型钢桩,常用的是钢管桩。

优点:

强度高,能承受强大的冲击力和获得较高的承载力;

其设计的灵活性大,壁厚、桩径的选择范围大,便于割接,桩长容易调节;

轻便,易于搬运,沉桩时贯入能力强、速度较快,可缩短工期,且排挤土量小,对邻近建筑影响小,也便于小面积内密集的打桩施工。

缺点:

用钢量大,成本昂贵,在大气和水土中钢材具有腐蚀性。

20.承台的构造及桩与承台的连接:

①平面尺寸和形状:

应根据上部结构(墩、台身)底截面尺寸和形状以及基桩的平面布置而定,一般采用矩形和圆端形。

②承台厚度:

应保证承台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公路桥梁墩台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刚性承台(承台本身材料的变形远小于其位移),其厚度不宜小于1.5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③桩和承台的连接:

钻(挖)孔灌注桩桩顶主筋宜伸入承台,桩身伸入承台长度一般为150~200mm(盖梁式承台,桩身可不伸入)。

伸入承台的桩顶主筋可作成喇叭形(约与竖直线倾斜15°

若受构造限制,主筋也可不作成喇叭形。

21.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①准备工作;

②准备场地;

③埋置护筒;

④制备泥浆;

⑤安装钻机或钻架。

22.钻孔方法和钻具:

①旋转钻进成孔;

②冲击钻进成孔;

③冲抓钻进成孔。

23.钻孔过程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①塌孔;

②缩孔;

③斜孔。

24.钻孔注意事项:

①始终要保持钻孔护筒内水位要高出筒外1~1.5m的水位差和护壁泥浆的要求,以起到护壁固壁作用,防止坍孔;

②应根据土质等情况控制钻进速度、调整泥浆稠度,以防止坍孔及钻孔偏斜、卡钻和旋转钻机负荷超载等情况发生;

③钻孔宜一气呵成,不宜中途停钻以避免坍孔。

25.清孔及装吊钢筋骨架:

①抽浆清孔;

②掏渣清孔;

③换浆清孔

26.挖孔灌注桩的施工:

①开挖桩孔;

②护壁和支撑(1、现浇混凝土护圈;

2、沉井护圈((a)在护圈保护下开挖土方;

(b)支模板浇注混凝土护圈;

(c)浇注桩身混凝土);

3、钢套管护圈);

③吊装钢筋骨架及灌注桩身混凝土。

27.按土的支承力确定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

①静载试验法;

②经验公式法;

③静力触探法;

④动测试桩法;

⑤静力分析法。

28.垂直静载试验法即在桩顶逐级施加轴向荷载,直至桩达到破坏状态为止,并在试验过程中测量每级荷载下不同时间的桩顶沉降,根据沉降与荷载及时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

P-S曲线明显转折点法、S-logt法(沉降速率法)。

29.经验公式法(摩擦桩):

①打入桩;

②钻(挖)孔灌注桩;

③管柱受压容许承载力确定④单桩轴向受拉容许承载力确定。

30.静力触探法是借触探仪的探头贯入土中时的贯入阻力与受压单桩在土中的工作状况相似的特点,将探头压入土中测得探头的贯入阻力,并与试桩结果进行比较,建立经验公式。

测试时,可采用单桥或双桥探头。

31.动测试桩法:

①锤击贯入法(简称锤贯法);

②波动方程法。

32.静力分析法:

①桩底极限阻力的确定;

②桩侧极限摩阻力的确定(α法、β法——有效应力法);

③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33.群桩效应:

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