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6368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 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义”属去声“寘”韵。

但在上古,二字皆属“歌”韵。

检685页。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下诏恢复。

清顾炎武:

始自明皇改《尚书》,而后人往往效之。

老子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货有余。

是谓盗夸。

非道也哉!

典故:

盗竽。

《韩非子·

解老》:

大姦作则小盗随,大姦唱则小盗和。

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盗竽=盗长=盗魁

《老子》: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盗也哉。

明代杨慎改“夸”为“竽”。

检681页,视其对否。

朱熹《诗集传》之《召南·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叶羊茹反,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叶卢谷反,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叶音谷,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叶各空反,何以速我讼叶祥容反。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家”:

●谁谓女无家叶音谷………………音谷

●谁谓女无家叶各空反……………音公

●宜尔室家叶古胡反……………….音姑

●乐子之无家古胡、古牙二反……音姑、家

对叶音说的批评:

明末焦竑:

古韵久不传,学者于毛诗、离骚皆以今音读之,其有不合,则强为之音,曰此叶也。

予意不然。

明末陈第:

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合,于是悉委之叶。

一有不谐,则一曰叶;

百有不谐,则百曰叶。

借叶一字而尽该千百字之变,岂不至易而至简,然而古音亡矣。

三点疑问:

曹大家cá

odà

《后汉书》第84卷“曹世叔妻传”:

(班昭)博学高才。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朱子“叶音”的目的:

②以方音考古音。

“诗音韵音有不可晓处。

”因说:

“如今所在方言,亦自有音韵与古合处。

”《朱子语类》

结语:

由上可以看出,玄宗改字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错误,而朱子改读则是解读古韵的一种方法。

虽然二者从操作层面看很相似,但实质迥异,学术思想大相径庭。

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

●陈第: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1、上古音:

先秦两汉时期(公元3世纪以前),这一时期主要以《诗经》、《楚辞》的用韵和《说文解字》形声字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

2、中古音:

南北朝至北宋(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

这一时期主要以《切韵》、《广韵》等韵书和唐诗的用韵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

3、近古音:

南宋至鸦片战争(公元13世纪到公元19世纪)。

这一时期主要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和元北曲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

顾炎武:

故愚以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

傳統音韻學分為四個部門:

古音學;

今音學;

北音學;

等韻學。

古音学

研究上古音的韵部,研究资料有二:

①韵文系统:

《诗经》、《楚辞》的押韵字,经书、子书中的韵语,两汉以前的韵文;

②谐声系统:

形声字的声符。

古韵学简史及研究方法

对古韵的研究,宋代吴棫启其端,明末陈第为古韵研究的开路先锋;

清初顾炎武奠定古韵研究的基础;

以后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江有诰等人,大体完成古韵分部;

王力定《诗经》韵29部,战国至两汉古韵30部,可视为古韵研究的总结。

今音学

研究中古音的声韵调,研究资料有五:

①韵书:

《广韵》和《切韵》各种残卷。

②反切:

从魏晋到宋代经史子集的反切注音。

③韵图:

《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等。

④韵文:

如南北朝民歌、唐宋古体诗、骈体文。

⑤外来音:

如佛经音译的人名、地名。

●梵语amita,阿弥陀

●表,方小切(《切韵》),陂矫切(《广韵》)

●浮,薄谋切(《切韵》),缚谋切(《广韵》)

附:

韵书与字典

韵书是按照声、韵、调的关系将汉字组织起来的字典。

因为着重划分韵部,简言之,又可以说成是分韵编排的字典。

古代韵书的编制体例主要有二:

第一类先按声调分,再每声分韵,后每韵内按同声字分类排列,如《广韵》。

第二类是先分韵,每韵内再按声调分,后每声内按同声字分类排列,如《中原音韵》。

今音学简要发展:

●清代陈澧《切韵考》是一部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著作,在书中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反切研究法;

●20世纪初瑞典学者高本汉首次用音标构拟中古音,揭开了用现代化手段研究历史语音的序幕。

●当代学者李荣著有《切韵音系》一书,此外,还有很多当代学者对高本汉的中古语音系统和拟音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

北音学

●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旧传元朱宗文《蒙古字韵》、明乐韶凤等奉诏编撰《洪武正韵》、明兰茂《韵略易通》

等韵学

是研究汉语发音方法和发音原理的科学,等韵学的精华表现在韵图上。

用图表形式逐一表示一个个反切的读音。

把韵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简练明晰地表现出来。

韵图是汉语音节拼合的练习表,

等韵图:

●专门研究与制作反映汉语语音系统声、韵、调配合的图表。

表中的字按韵腹(有时也按韵头)的情况分为四等,所以叫等韵图。

●等韵图最初是为反切而制定的,现在最早的等韵图是宋代的《韵镜》

《韵镜》选页:

五、一些基本概念

四、一些基本概念

●5、全浊:

凡是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有与之对应的清音,叫全浊。

●6、次浊:

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无清音以对应,叫次浊。

●7、韵与韵母:

●8、韵摄:

等韵学家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为一类,叫做韵摄。

如“元”、“寒”、“山”、“先”、“仙”等韵,韵腹比较接近,而且都收[~n]韵尾,归为山摄。

前人把〈广韵〉的二零六韵归并为十六摄。

通、江、止、遇、蟹、臻、山、效、

果、假、宕、梗、曾、流、深、咸。

9、古音构拟:

研究与确定古代语音的确切音值。

“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

王力先生:

古音学的最高理想,在乎考定古代每一时期的音值,而不仅在乎考定当时的语音系统。

●段玉裁在《六书音均表》中,首次把千余年来一直认为在上古是互相押韵的“支、脂、之”分为三类。

(参678、683页)

●他发同这三类字在《诗》中从不互相押韵。

段氏这论被学者们尊为不刊之论。

●他的老师戴震说:

至支、脂、之有别,此足下卓识,可以千古矣。

●段玉裁对江有诰说:

能确知所以支、脂、之为三之本源乎?

…足下沈潜好学,当必能窥其机倪。

仆老耄,倘得闻而死,岂非大幸也?

构拟古音的依据:

●方言:

方言保留了相当的古音。

围、回;

王、黄;

翁、红;

天妃宫;

去、寻。

方言的不平衡发展使得目前的方言空间格局很有可能显示出时间的轨迹

如入声韵尾,广州话有3个,古田有2个,上海话有1个,北京话0个,这一南北空间的变化,正好反映出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入声变化的时间轨迹。

这样广州话中的[p]\[t]\[k]三个入声韵尾就是上古的入声音值。

●译音

语言接触的痕迹也是构拟的好材料。

身毒、天竺、印度。

天笃

天督

第二节中古音

一、三十六字母

●所谓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字母又称“母”、“纽”、“声纽”、“音纽”等。

●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和尚守温。

●守温归出三十类,每类选一字作代表为名称,即三十字母。

●到宋代,汉语声母发生新变化。

于是,人们增加了“非、敷、奉、微、床、娘”六个,形成汉语音韵学史上的三十六字母,也叫等韵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表:

二、《廣韻》

●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詔對隋陸法言《切韻》進行修訂,1007年完成,1008年定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

●《廣韻》是第一部官修韻書,是《切韻》最重要的增訂本。

《廣韻》的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一致。

但收字《切韻》一倍以上,計有26194字,注釋也較詳細,計191692字。

《廣韻》編寫體例:

●《廣韻》正文收26194字,分屬於206韻,按平上去入四聲分置於五卷之中。

上平聲28韻,下平聲29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

●所列各韻用一個代表字作為名稱,叫做“韻目”。

表示法:

韻的排列順序+韻目,如一東、二冬、三鐘等。

●一韻之中,各字按聲母的不同分別排列。

同聲母的字唐人稱之為“小韻”,小韻也稱作“紐”。

小韻與小韻之間用“○”相隔。

●小韻中的第一字之下先注釋字義,然後是反切注音,最後用數字標明該小韻所含字數。

三、结合《广韵》与36字母分析出中古的声母系统。

●第一位系统研究中古音的学者是清代的陈澧。

他在《切韵考》中用“反切系联法”归纳通过452个不同的反切上字归纳中古声母。

●冬都宗切

●当都郎切

●都当孤切

●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声必同类也。

中古《广韵》37个声母:

中古《广韵》30个韵母:

3、中古的调类

●中古的調類共有四個,即平上去入四聲。

這在《切韻》《廣韻》《韻鏡》《七音略》等韻書和等韻書中都記載的很清楚。

●關於中古四個調類的調值現在則無從得知,但是我們從古人的描述中可以瞭解到一些大致的情況。

●唐處忠《元和韻譜》:

“平聲者哀而安,上聲者厲而舉,去聲者清而遠,入聲者直而促。

●唐時日本沙門安然《悉曇藏》:

“平聲直低,有輕有重;

上聲直昂,有輕無重;

去聲稍引,無輕無重;

入聲徑止,無內無外。

●明釋真空《玉鑰匙》歌訣: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道遠,入聲短促急收藏。

中古四聲歌訣

河海未測官場勢惡朝野俱寂明捧暗克

依草附木鉤腿鬥角垂死掙扎無可救藥

仁美睡覺忠保禦敵兄弟怒目相翦太急

揮手告別趨本背末無禍自福為善最樂

蘭紫桂白梅有傲骨人品正直堯禹帝嚳

相忍為國懲忿去隙君子意篤模範事蹟

重返教育夫子聖哲書好字黑人手二冊

王冕善笛回也好學秦女弄玉天狗望月

歡飲坐席民喜瑞雪勤勉度日雖苦快活

車馬炮卒中午對弈拿土換錫如此妙極

第三节上古音

1、上古的声母

●黄侃先生归为19纽。

●王力先生归为32纽。

●王力先生的归纳是在“古無輕唇”、“古無舌上”和“喻三歸匣”三說基础上确定的(對其他幾說則採取了謹慎的態度,認為章組與端組、日母與泥母、喻四與定母、莊組與精組在上古只是音近而不是全同)。

分合上古声母的几种理论:

●钱大昕:

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章太炎:

娘日二纽归泥

●黄侃:

照二归精、照三归端

●曾运乾:

喻三归匣、喻四隶定

古无轻唇音:

錢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学家﹑汉学家,诗文家。

江苏嘉定人。

他在《十驾斋养新录》讲:

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

“非敷奉微”這組音在上古不存在。

這組音在上古讀作“幫滂並明”。

輕唇音是在唐末宋初時期從“幫滂並明”四纽中分化出來的。

证1:

“非”,古讀作“幫”

《詩》:

東有甫(非)草。

《韓詩》作“圃(幫)草”。

《論語》:

子貢方(非)人。

鄭康成本作“謗(幫)人”。

且在邦(幫)域之中矣。

《釋文》:

“邦”或作“封(非)”。

諧聲字:

非(非)—悲(幫)

反(非)—版(幫)

發(非)—撥(幫)

分(非)—扮(幫)

甫(非)—補(幫)

证2:

“敷”,古讀作“滂”

《詩》:

鋪(滂)敦淮濆。

《釋文》:

《韓詩》作“敷”。

諧聲字:

孚(敷)—脬(滂)

证3:

“奉”,古讀作“並”

凡民有喪,匍(並)匐救之。

《檀弓》引《詩》作“扶(奉)服”。

《左傳》:

部(並)婁無松柏。

《說文》引作“附(奉)婁”。

云:

“附婁,小土山也。

《莊子·

逍遙遊》:

汾(奉)水之陽。

司馬彪、崔譔本皆作“盆(並)水”。

諧聲字:

凡(奉)—芃(並)pé

ng

馮(奉)—慿(並)

伏(奉)—垘(並)fú

《集韻》:

鼻墨切。

证4:

“微”,古讀作“明”

●《水經注·

漢水篇》:

文(微)水,即門(明)水也。

●《史記·

魯世家》“平公子文(微)公”,《世本》作“湣(明)公。

●《老子》四十一章:

大器晚(微)成。

帛書《老子》:

“大器免(明)成。

無(微)—橅(明)mó

文(微)—閔(明)

亡(微)—氓(明)

未(微)—昧(明)

作用1:

解释古地名

●費:

春秋魯季孫氏封邑。

費,敷母。

●阿房宮:

秦宮名。

房,奉母。

●逢澤:

古澤藪名。

逢,奉母。

●番禺:

广东地名,番,滂母。

作用2:

解释方言中的古音

●问、望、闻、晚。

微母。

●酒干倘卖无。

无,微母。

●能饮一杯无?

画眉深浅入时无?

作用3:

释“声近义通”

●莫,晚也;

负,背;

芦菔;

伏羲,庖羲。

●亡,芒;

分,盼,扮;

包,枹;

奉,捧。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秦王怫然怒;

●缤纷,贫富,披靡,菲薄,蒙骗。

●非、无、莫、弗、未……

●《说文》:

尾,从到毛在尸后。

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

娓,順也。

从女尾聲,读若媚。

媚,说也。

美、尾、娓、媚、眉

古無舌上音

錢大昕提出的又一重要結論:

  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

指“知徹澄娘”這組音在上古尚未產生,大約六世紀這組音從“端透定泥”分化而出。

黄侃提出:

中古照系的一部分,也由端系分化而来。

“知”,古讀作“端”

●《後漢書·

杜篤傳》:

天督(端)。

注:

即天竺(知)國。

●《檀弓》:

“洿其宮而豬(知)焉。

”注:

“豬,都(端)也。

南方謂都為豬。

●竹(知)—篤(端)dǔ追(知)—磓(端)duī

证据2:

“澄”,古讀作“定”

《說文》:

沖(澄),讀若動(定)。

實惟我特(定)。

《韓詩》作“直”(澄),云相當值也。

俟我於堂(定)兮。

《箋》云:

“堂”當作“棖”(澄)ché

ng。

兆(澄)—桃(定)

作用:

●周—彫、琱、雕、凋;

●至—咥、耋、垤、絰;

●者—都、堵、赌;

●壽—擣、禱。

●豆、菽;

蠹、蛀;

升、登、乘;

断、折;

到、至;

站、立;

世、代;

升,腾。

●但,徒,第,只,直,特

●七月食瓜,八月断壸。

●胡踢蹬,吹笛又擂鼓。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诗经·

国风·

魏风·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娘日二纽归泥

此说由章太炎提出来。

指中古的“娘”母和“日”母在上古汉语中没有,它们在上古归入“泥”母。

“娘”母归“泥”母无异议,“日”母归“泥”母在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

证:

《淮南子·

原道》: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郑玄注:

而读为能

(A读为B,指A是B的通假字。

A读若B,指A的读音与B一样。

而:

日母;

能:

泥母。

可知上古日泥同声。

若,日母;

诺,泥母;

匿:

693、696

汉书·

晁错传:

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

颜师古注曰:

能读曰耐。

(A读曰B,亦指通假。

而翁=乃翁

●吾翁及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必欲烹乃翁,….。

36字母中,“而”属日母;

“乃”属泥母。

但在上古都属泥母。

(除声母外,二字皆属之韵)

喻三归匣,喻四隶定

曾运乾(1884~1945)

音韵学家。

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省益阳人。

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

他在考古、审音方面的造诣颇高。

《喻母古读考》(《东北大学季刊》1927年第2期)

喻三、喻四:

陈澧在《切韵考》中,把36字母中喻母字分为两类:

一类在等韵图中列为三等,即喻三;

一类在等韵图中列为四等,即喻四。

喻母字中开口度皆小。

喻三在上古读作匣母,喻四在上古读作定母。

通俗言之:

北京音部分“x”、“h”,中古属喻三,上古属匣母;

北京音部分零声母字,中古是喻四,上古属定母。

喻三归匣

●《左传》:

陳孔奐(匣),《公羊》作“陳孔瑗”(喻三)。

(瑗yuà

n,大孔璧)

●《春秋》:

楚公子圍(喻三),《史記·

楚世家》作“回”(匣)。

●《詩》:

聊樂我員(喻三)。

員,《韓詩》作魂(匣),神也。

●爰—緩;

雩yú

—鄠hù

●云—魂;

有—贿

●或—域;

华—烨、晔;

●上海话中:

违、回;

(韦—讳)

●《韩非子》:

自环者谓之厶。

《说文》:

自营为厶。

●“或”犹“有”也

或:

匣母、职韵;

有:

匣母、之韵。

喻四隶定

声训。

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

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

如:

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

韭,久也,一种而久者也。

川,穿也,穿地而流也。

汉·

刘煕《释名·

释亲属》:

妻之姊妹曰姨,姨,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

韋束之次弟也。

弟,本义“次第”。

“兄弟”为引申义。

姨与弟,现代语音相去甚远,中古也不一样,姨,喻四;

弟,定母。

而在上古,可以声训,必同声。

●易牙=狄牙

●皋陶=皋繇

●赧王延=赧王诞

●帛书《战国策》:

燕王甚兑。

●失、佚、迭;

兆、桃、姚;

延、诞;

由、迪;

弋、代

照二归精、照三归端(尚有异议)

●黄侃(1886—1935)提出。

●照二归精母,穿二归清母,床二归从母;

审二归心母。

分别取名:

庄、初、崇、山。

●照三归端母,穿三及审三归透母,床三及禅三归定母。

照三叫章、穿三叫昌、床三叫船、审三叫书、禅为常。

●浞,栈:

徐邈音“在角反”、“在间反”,“浞”、“栈”属“照二”,“在”属“精”组;

●搜、溲:

属“照二”,以“叟”作声,“叟”属“精”组。

●嗔、瞋、填、阗同声符。

嗔、瞋、真属于“照三”,“填”、“阗”属“端”组;

●轸、诊、疹、殄同声符,轸、诊、疹属于“照三”,“殄”属“端”组;

2、上古的韵部

阴阳对转理论

阴阳对转理论发轫于清戴震,他的古韵分部就是以阴阳相配的。

正式提出“阴阳对转”这一名称是的他的学生孔广森。

《诗声类》云:

此九部者各以阴阳相配而可以对转。

对转、旁转

由于语音的发展和方言的差别,某类所属韵字可以转入相对应的类别,即阴、阳、入可以互转。

此种互转称之为阴阳对转。

阴、阳、入声韵各类内部发生韵字转化,称之为旁转。

旁对转

所谓旁对转,就是先旁转后对转,或者先对转后旁转。

经历两个过程。

●对转时,韵字必须韵腹相同。

●旁转时,韵尾不发生变化,主要元音发生一些前后高低的变化。

●三种情况在《诗》的押韵中出现,称合韵。

《诗·

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芼:

宵部,阴声韵。

乐:

药部,入声韵。

习习谷风,维山崔巍。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诗·

小雅·

谷风》

微部:

巍、萎。

684页。

元部:

怨。

687页

经过旁对转相押。

第四节近古音

 《中原音韵》(1324年)

第一部分是韵书,把曲词里常用韵脚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

韵谱分为19韵,每韵里又按声调分类,再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

《中原音韵》举例:

● 一、东钟:

  平声阴

 东冬〇钟中忠衷终〇通蓪〇松嵩〇冲充舂忡摏艟憧翀〇雍邕〇空悾〇……

平声阳

●二、江阳:

①近古声调的演变

平分阴阳,清平归阴,

浊平归阳,清上归上,

浊上归去,入派三声。

平分阴阳:

●平声

反切:

●篇:

芳连切,清平归阴;

●推:

他回切,清平归阴;

●坛:

徒干切,浊平归阳;

●杜:

徒古切,浊上归去;

●户:

侯古切;

浊上归去;

●是:

承纸切;

●抖:

丹口切;

清上归上。

②近古的声母及腭化音的产生

早梅诗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明·

兰茂《音韵易通》

1442年

②腭化音的产生

●腭化音指j、q、x

●腭化音到明末清初方始完全出现。

●腭化音有两个来路:

齿音与喉牙音,即精清心与见溪群、晓匣。

腭化音的来路及此理论的作用

●姐、去、虾。

●教、居、许、既、想、街、巷、害、九、介、江、穹、军、咸、鹊、夕。

●叫喊、间隔、空虚、凄惨、假借

●止露尻尾,潭中鱼可百许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叩石垦壤。

第五节诗律

●押韵要求

●平仄要求

●对仗要求

●字句要求

押韵要求:

隔句押韵,必押平声。

《广韵》206韵过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