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462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用于分离提纯物质的装置正确的是()

A、灼烧固体B、过滤C、分液D、蒸馏

『答案』C

『解析』A.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应在坩埚中灼烧固体,故A错误;

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浊液外流,故B错误;

C.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

D.蒸馏时,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D错误。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Cu,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石蜡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3、现有三组实验:

①分离花生油和水;②分离乙二醇和丙三醇(已知乙二醇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沸点197.3℃;丙三醇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沸点259℃。

)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有效成分。

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分液

B、分液、蒸馏、萃取

C、蒸馏、蒸馏、萃取

D、蒸馏、分液、萃取

『答案』B

『解析』①花生油和水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②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蒸馏分离;

③中草药易溶于酒精,为萃取操作。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蒸干就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部分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上口放出

D、在加入稀硝酸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答案』D

『解析』A.容量瓶用蒸馏水,则洗涤后未蒸干就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因为后续操作还需加水定容,故A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部分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B正确。

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上口放出,故C正确。

D.在加入稀硝酸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或SO32-,应先用稀盐酸酸化,故D错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6.02×1023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1.806×1024

C、常温常压下,28g乙烯(C2H4)与丙烯(C3H6)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3.01×1023

『答案』B

『解析』A.氦为单原子分子,含有6.02×1023个氦原子的氦气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故A错误;

B.25℃,1.01×105Pa,64gSO2的物质的量为:

64g÷64g/mol=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

1mol×3×6.02×1023/mol=1.806×1024,故B正确;

C.乙烯与丙烯的实验式都为:

CH2,28g乙烯(C2H4)与丙烯(C3H6)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8g÷14g/mol×NA/mol=2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11.2LH2O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含有的分子数不为3.01×1023,故D错误。

6、同温同压下,由N2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C2H4、N2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的2倍,则C2H4、N2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H2的质量分数为()

A、3/13

B、10/13

C、大于3/13,小于10/13

D、3/143

『答案』D

『解析』由N2O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4,二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4.同温同压下,由N2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C2H4、N2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密度的2倍,可知C2H4、N2和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而C2H4、N2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故三者混合物可以看作知C2H4(或N2)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

设C2H4、H2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则二者总质量为28g,C2H4、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

x+y=1、28x+2y=22解得:

x=10/13、y=3/13。

故氢气的质量分数为:

3/13mol×2g/mol÷22g=3/143,故选:

D。

7、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CO2、O2、CH4三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H4>O2>CO2

B、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CH4>O2>CO2

C、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O2>O2>CH4

D、所含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CO2>CH4>O2

『答案』D

『解析』A. 根据n=m/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同温同压下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质量相同的CH4、O2、CO2三种气体,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H4>O2>CO2,故A正确;

B. 根据n=m/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少,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CH4、O2、CO2,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CH4>O2>CO2,故B正确;

C. 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H4、O2、CO2三种气体摩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O2>O2>CH4,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O2>O2>CH4,故C正确;

D. 取mg四种气体,质量相同的CH4、O2、CO2三种气体含电子数分别为:

mg÷44g/mol×(6+8×2)=m/2mol,

mg÷32g/mol×(8×2)=m/2mol,

mg÷16g/mol×(6+1×4)=5m/8mol,

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

CH4>CO2=O2,故D错误。

8、如下图所示,室温下的两个连通刚性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左室充入一定量NO,右右充入一定量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

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且恢复至室温,反应如下:

2NO+O2=2NO2,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左室的压强相同

B、反应后容器内的密度与反应前的相同

C、开始时左右两室中的分子数相同

D、反应后容器内无O2存在

『答案』B

『解析』A.发生2NO+O2=2NO2,反应后总的物质的量减少,平均充满左右两室,故反应后NO室的气体物质的量要减小,故压强减小,故A错误;

B.反应后气体的总质量为原来一氧化氮与氧气质量之和,为NO质量的2倍,体积为左右两室的体积之和,为左室的2倍,故密度不变,故B正确;

C.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而NO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不相同,故C错误;

D. NO、O2的质量相等,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2:

30=16:

15,发生2NO+O2=2NO2,O2过量,故最终容器内有O2存在,故D错误。

9、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表示为(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B、C、D、

『答案』A

『解析』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bc/a,c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bc/a÷NA/mol=bc/aNAmol,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则cg该气体的体积为bc/aNAmol×22.4L/mol=22.4bc/aNAL,故选A。

10、某镁原子的质量是ag,12C的原子质量是b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

B、该镁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mol

C、Wg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D、Wg该镁原子所含质子数是

『答案』D

『解析』A.镁原子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则该镁原子相对原子质量=a g÷b g÷1/12=故A正确;

B.镁原子质量是a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镁原子摩质量为aNAg/mol,故B正确;

C.Wg该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Wg÷aNAg/mol=W/aNAmol,故C正确;

D.镁原子质量是a g,则Wg该镁原子含有原子数目=Wg÷ag=W/a,镁原子含有12个质子,故含有质子数目为12W/a,故D错误。

11、在100g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密度为ρg·cm-3的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mol·L-1的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水的质量大于100g

B、因不知稀释后硫酸的密度无法计算具体需要水的量

C、若把硫酸改为氨水(ρ氨水<ρ水),则应加入水的体积小于100mL

D、若把物质的量的浓度均改为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则加入水的体积大于100mL

『答案』B

『解析』A、硫酸的浓度由cmol·L-1稀释成mol·L-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的体积为原硫酸溶液体积的2倍,稀释后硫酸溶液的密度减小,则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小于200g,故加入水的质量小于100g。

故A错误。

B.设加入VmL水,稀释后溶液密度为ρ1g·cm-3,由于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100÷ρ×c=(100+V)÷ρ1×c/2,V=200ρ1/ρ-100,故不知稀释后硫酸的密度无法计算具体需要水的量。

故B正确。

C.若把硫酸改成氨水,稀释后氨水的密度增大,则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大于100g,故加入水的质量大于100g,则加入水的体积大于100mL。

故C错误。

D.若把物质的量的浓度均改为溶质的质量分数,则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等于100g,故加入水的质量等于100g,则加入水的体积等于100mL。

故D错误。

12、某温度下VmL不饱和NaNO3溶液ag,蒸发掉bg水或加入bgNaNO3固体,恢复到原温度,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则下列量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200g

B、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为

C、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原不饱和溶液密度为

『答案』C

『解析』A.蒸发掉bg水或加入bgNaNO3固体(恢复到原温度)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说明一定温度下bgNaNO3固体溶于b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概念列式计算设溶解度为S,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S/100g、bg/bg=S/100g,S=100g,故该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100g,故A错误;

B.设不饱和溶液中溶质为xg,蒸发水bg后为饱和溶液,溶解度为100g,则依据溶解度概念列式计算,x/(a−b)=100g/(100g+100g),x=(a−b)/2g,所以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