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383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docx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整理精品文档

很详细的资料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

一、选择题

1、教育学:

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

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1)社会教育:

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

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

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16、实用主义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17、前苏联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其论著有: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

18、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1)蔡元培:

毛泽东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著《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2)陶行知:

主张“生活教育”,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周恩来称“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著《中国教育改造》;

(3)杨贤江:

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新教育大纲》;

(4)徐特立。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德国瓦·根舍因1951年倡导“范例教学”理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20、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1、前苏联凯洛夫1951年出版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主义教学理论的诞生。

22、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1)实验法:

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是德国梅伊曼。

基本特征:

有理论假说、有控制、有变革、可重复操作。

(2)文献法:

是人类用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记载下来的人类的认识成果。

(3)行动研究法: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勒温(1944年)。

23、行动研究的进行步骤:

发现问题、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24、终身教育:

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P22)

(1)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

(2)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和规划;

(3)依靠理论创造的舆论力量呼唤社会。

2、行动研究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行动研究以提高行为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2)强调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3)重视及时反馈,特别是正反馈。

(4)可变性。

行动研究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3、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功能及意义。

(P22)

功能:

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三、论述题

1、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

(P15)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他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使“智育、体育、德育、苏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

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内在本质的表现”。

(1)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德育,认为道德是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它包括学生获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性格、信念、自尊心及爱劳动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苏霍姆林斯基对体育的看法是:

体育首先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

他认为,美育通过其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5)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6)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家庭与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题

1、生物起源论:

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沛西·能。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撰写的著作《动物界的教育》。

2、心理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

孟禄。

3、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5、学校的产生,是在奴隶社会;同时,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

6、中国出现了官学、私学、书院三种类型;在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12-13世纪出现了行会学校和商人学校。

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8、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的“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

9、严格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显著特征。

1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魏玛1619年)。

11、教育立法: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12、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点。

14、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

(3)教育形式多样化。

(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也是现代教育的又一特征。

(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则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P54)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

(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4、现代社会中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

(1)社会主义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2)社会主义教育以人类的先进思想、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科学的文化知识和优秀的精神文明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社会主义教育比资主义教育更好地实现了教育平等。

(4)社会主义消除了民族和种族歧视,国家尤其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的发展。

(5)教育与宗教分离,不受宗教影响。

5、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P44)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6、简述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的区别。

(P38)

(1)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

(2)人类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

(3)人类劳动从一开始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4)人类劳动不是对自然界的消极被动的适应,而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5)劳动把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促使从猿到人转变的最终完成。

7、简述古代社会的教育及特点。

(P43)

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的教育,这两个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剥削阶级社会性质,类似的落后生产工具,手工操作的劳动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使两个社会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

(名词解释)

(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8、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5)原始社会末期的教育目的更加明确了、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了。

9、简述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扩大和普及了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