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855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生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生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生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生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教案.docx

《《生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教案.docx

《生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1次课授课时间:

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

年月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教师

专业技术

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绪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生理学》第五版主编刘玲爱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生理学发展简史;熟悉生理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与医学的关系;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和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节概述1学时,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学时,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1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兴奋性与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难点]1、刺激、反应、兴奋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备注

第一节概述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二、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三)整体水平的研究

四、生理学研究方法

(一)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二)在体(活体解剖)实验法

(三)慢性实验法

五、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六、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二、生殖(reproduction)

三、兴奋性(excitability)

(一)刺激(stimulus)

(二)反应(reaction)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内环境与稳态(internalenvironment)

二、生理功能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nervousregulation)

(二)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

(二)正反馈控制系统

三、前馈控制系统

50分钟

50分钟

35分钟

15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功能及其产生机理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任务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器官、组织等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理,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研究方法是生理学实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有生命的生物体必须具备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等基本特征,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客观指标。

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等机制调节各器官、系统之间的活动,经体内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稳态,并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在人体功能的调节中起主导作用;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起辅助作用。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兴奋性、兴奋、阈值、内环境、稳态、反射、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作用特点及生理意义。

3、举例说明正反馈和负反馈的调节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4、临床上进行高频电疗时,尽管电流足够大,为什么患者没有痛的感觉?

5、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为什么要求进针、出针快,推药慢?

6、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实施情况及

分析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语句。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2-4次课授课时间:

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

年月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级

05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教师

专业技术

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

学时

7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骨骼肌的细微结构、骨骼肌收缩原理与过程、骨骼肌收缩形式及负荷概念。

2.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与特点、细胞生物电(AP、RP)产生机制、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兴奋-收缩耦联。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本章共7学时,第一节2学时,第三节2.5学时,第四节2.5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易化扩散、离子泵、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耦联过程。

[难点]1.生物电(AP、RP)产生机制;

2.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备注

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结构

(一)脂质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蛋白质

(三)细胞膜糖类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四)入胞与出胞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自学)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

(二)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二、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化学门控通道

(二)电压门控通道

(三)机械门控通道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

(二)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一)静息电位的记录与概念

(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

(一)动作电位概念、波形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三)动作电位产生条件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

三、组织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

(一)兴奋和可兴奋细胞

(二)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一)神经-肌接头结构

(二)传递过程

(三)传递特征

二、骨骼肌细微结构和收缩原理

(一)骨骼肌的细微结构

(二)骨骼肌收缩原理——肌丝滑行学说

(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25分钟

75分钟

自学

40分钟

65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备注

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一)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收缩形式)

1、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二)力学分析——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1、前负荷(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四、平滑肌(消化系统介绍)

45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细胞膜是由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构成(液态镶嵌模型)。

通过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出胞与入胞作用),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完成其生命功能。

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它主要是由细胞内的K+向外扩散形成的K+电-化学平衡电位(EK)。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它包括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去极化过程是由刺激引起膜钠电导(GNa)增强,Na+通道大量开放,[Na+]o大量内流形成;复极化过程是由GNa减弱,钾电导(GK)增强,Na+通道关闭,K+通道大量开放,[K+]i大量外流形成。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和脉冲式传导特点。

动作电位在无髓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有髓纤维上跳跃式传导。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具有化学性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1︰1传递和易疲劳等特点。

肌纤维兴奋和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起关键作用的耦联物质是Ca2+。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骨骼肌收缩力越大,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可以产生最大的主动张力。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2、当兴奋在球形细胞上传导时,为什么不会沿细胞膜反复在细胞上循环不停?

3、血K+浓度变化对兴奋性、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分别有何影响?

说明其机制。

4、为什么终板电位无超射现象?

5、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肌肉不发生收缩,可能有哪些原因?

如何鉴别?

6、为什么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因传导的距离增大而降低,这是否有违能量守恒定律?

实施情况及

分析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语句。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第三章血液

第5-6次课授课时间:

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

年月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教师

专业技术

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

学时

5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血液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的调节。

2.掌握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理止血机制、血液凝固和血型的基本理论。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本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