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562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49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除法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6%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四、教学措施:

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精心设计每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己动手“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平时要多加关注,注意让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他们进步。

对于优生,要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好,学得精。

五、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

始业教育(预备周)

2

一、测量毫米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

3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4

二、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万以内的加法;

5

万以内的减法;

6

国庆放假

7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整理和复习;

8

三、四边形四边形;

平形四边形;

周长;

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估计

10

四、有余数的除法

11

五、时、分、秒

12

期中检测

13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14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5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整理和复习

16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7

八、可能性

18

九、数学广角

19

十、总复习

20

总复习

21

期末检测

 

第一单元测量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二)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有: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例题

内容

例1

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

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4

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例6

围绕能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

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第一单元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

从中提出问题:

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

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

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

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小结:

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生2:

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考:

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交流

板出:

1厘米=10毫米

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测量记录单、1分米长的小棒。

学情分析: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

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

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汇报)

2、量一量

(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

(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

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4、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1分米=10厘米

5、.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6.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7.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8、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9、用分米量

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的相关习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一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从临沭到石门到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引出千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

千米(板书课题)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引导:

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千米=1000米。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3、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

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究竟有多长?

4、体会感受:

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

(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

(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6、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1)引导学生举例

师:

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

(板书:

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

(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

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

9千米=9000米)

2、(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3、(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4、(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5、(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小结:

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感觉如何?

第一单元第4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1.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米与千米的进率及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实物投影,课本第10页练习二第4、5题的多媒体课件情景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回忆: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千米=()米3米=()分米7分米=()厘米6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1000米=()千米

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

1、出示题目:

3千米=()米 

(1)教师问:

3千米等于多少米?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2)、汇报讨论结果。

3千米=3000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

 教师在这里可以多让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只要说对了,其它方法也可以。

 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下列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①9千米=()米③4千米=()米

  ②2千米=()米④5千米=()米

  订正:

①9000②2000③4000④5000

以上这些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出示题目:

5000米=()千米

(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引导观察:

两个小题中等号二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

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

3、 

反馈练习:

完成课本第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 

完成练习二第3题:

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2、 

完成练习二第4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作业:

练习二第5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

4、 

第6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8时出发到中午12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4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80千米,四个80千米是320千米,所以中午12点可以到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一单元第5课时吨的认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

这是什么意思?

它们能过桥吗?

该怎样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

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

为什么?

(10千克)

(2)经历:

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

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

你背的是谁?

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