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222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陆地自然带

(1)形成

(2)特点:

具有一定宽度,并呈带状分布。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典型事例

规律

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低、高纬度地区明显

1

2

3

非洲沿20°E经线自然带的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海陆分布(海陆位置)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中纬度地区明显

1

2

3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

森林、草原、荒漠

[教材补遗]

气候类型的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世界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草原带。

(2)注意在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季雨林带。

(4)自然带的名称指示了该自然带的典型植被,如“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温带荒漠带”的典型植被为“温带荒漠”。

[理解—要点突破]

1.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陆地自然带类型的判断分析

(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思维流程】

1.B 2.D 3.A [第1题,根据材料,“3月25日”正值初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冬季落叶,初春萌发,为落叶阔叶林。

第2题,D对:

根据材料,“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这种变化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只能说明此处的行政管辖不同,不同的行政管辖对绿化隔离带景观的不同管理措施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A错:

图中所示存在差异的绿化隔离带景观都是绿化用地。

B错:

绿化隔离带为公共绿地,不是居民自发所为。

C错:

不可能人为规划“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第3题,A对:

影响一个区域自然植被是乔木还是灌木的首要因素是气温。

B、C、D错:

降水、光照和土壤都有影响,但不是影响灌木或乔木栽种范围的主要因素。

]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2014·大纲全国卷·节选)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

(1)~

(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思维流程】

(1)A 

(2)C [第

(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2)题,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

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

]

⊙考向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析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

每个养蜂人心里都有一幅中国地图,一年四季开满鲜花。

读广东、福建等地蜂农“追花夺蜜”的牧蜂图,回答4~6题。

4.影响蜂农“追花夺蜜”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市场

5.养蜂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蜂蜜产量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低温的阴雨天气B.晴朗干燥的天气

C.崎岖的山地D.贫瘠的土壤

6.牧蜂图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4.A 5.A 6.A [第4题,影响各地鲜花开放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

第5题,蜜蜂的外出活动与天气有关,低温天气蜜蜂常不会外出活动。

第6题,牧蜂图反映了南北方向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技巧

(1)看自然景观的区域变化方向:

呈现南北方向变化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呈现东西方向变化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2)看主要影响因素的类型及变化特征:

影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体因素是热量或显示其纬度变化特征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影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体因素是水分或显示其经度变化特征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料)

各自然带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自然带

农业生产

热带雨林带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热带草原带

以畜牧业为主,耕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热带季雨林带

作物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热带荒漠带

绿洲农业、畜牧业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农业,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油橄榄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种植水稻、柑橘、茶叶、甘蔗等,一年两熟到三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苹果等,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温带草原带

以畜牧业为主

温带荒漠带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主要作物有棉花、瓜果、小麦等

亚寒带针叶林带

林牧业

寒带苔原带

渔猎

极地冰原带

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第8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

高大山脉随海拔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规律。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理解—要点突破]

1.“三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第二步,明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第三步,利用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分析其他地理要素

(1)判断南北半球:

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2)判断坡向:

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南坡为阳坡,反之,北坡为阳坡。

(3)判断山体所在的热量带:

根据山麓自然带可判断该山所在地区的热量带。

(4)判断纬度的高低:

不同山体,山体海拔相同,带谱数量越多,纬度越低;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山体所在地纬度越高。

(5)判断山体海拔:

纬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体海拔越高。

2.巧析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

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特点的分析

1.(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正常情况下,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呈现低—高—低的规律。

读图,找出不符合此规律的坡向与高度并加以分析。

(2)题,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