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1255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

《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6唐末及五代诗歌Word文档格式.docx

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使皮日休的思想和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两重性的特点。

“伊余幼且贱,所禀自以殊。

弱岁谬知道,有心匡皇符”(《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从皮日休的自述中,可见儒家积极用世传统对其影响之大。

为了实现匡国济民之志,皮日休自咸通元年(860)年左右,即开始以文事造请,交结名流,以求谋得一第,步入仕途。

但是,与晚唐广大寒士一样,皮日休在科举之途上屡遭挫折,一直到咸通八年(867)才以榜末及第。

这期间,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激化,内忧外患日渐加深。

统治阶级一方面骄奢淫逸,醉生梦死;

另一方面敲骨吸髓,虐害生民。

宦官气焰熏天,藩镇跋扈飞扬,悍卒动辄为乱,整个社会思想领域佛老猖獗,儒学衰微。

皮日休的补天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的。

皮日休和许多儒者一样,对儒家有着极深的信心,认为周孔之道作为人类最高价值理想是永存的,它可以解决现实一切问题。

为此,他自觉担当起振兴儒学,重建儒家道统的神圣使命,自号为“间气布衣,言己天地之间气也”[3],力图通过儒学复兴来挽救社会危机,实现拯时救弊的目的。

他一边大力提倡儒家的仁政德治,一边又针对懿宗之时政治的种种弊端加以揭露和批判,以期“上剥远非,下补近失”(《文薮序》),这种贴近现实的文学思想,正与中唐元白新乐府理论一脉相承。

在诗歌创作上,皮日休自觉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在《正乐府十篇序》中提出的诗歌美刺理论,正是白居易《新乐府序》理论在晚唐的清晰回应:

“乐府,盖古圣王采天下之诗,欲以知国之利病,民之休戚者也。

”“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

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

”他称赞白居易:

“立身百行足,为文六义全。

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谏垣。

所刺必有思,所临必可传”(《七爱诗·

白太傅》),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他的《三羞诗》三首和《正乐府》十首,深刻地反映了晚唐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它们是继元结《系乐府》、元白《新乐府》后又一组现实主义的大型组诗。

《三羞诗》三首作于咸通七年(866),其一伤朝臣忠謇遭斥,得罪南窜,讽刺小人当道,君子难容。

其二揭露边将黩武,战火连连:

“军庸满天下,战将多金玉。

刮得齐民痈,分为猛士禄。

┄┄昨朝残卒回,千门万户哭。

哀声动闾里,怨气成山谷。

谁能听昼鼙,不忍看金镞。

”从中可见唐王朝军政之腐败。

其三描写淮右人民在大灾之年转死沟壑的惨景:

天子丙戌年,淮右民多饥。

就中颍之汭,转徙何累累。

夫妇相顾亡,弃却抱中儿。

兄弟各自散,出门如大痴。

一金易芦蔔,一缣换凫茈。

荒村墓鸟树,空屋野花篱。

儿童啮草根,倚桑空羸羸。

斑白死路傍,枕土皆离离。

诗的后段抒发感叹议论,诗人深为自己“晏眠而夕饱,朝乐而暮娱”的生活“羞不自容”。

其叙事议论的结合,语言的质朴平易,主题的显豁专一,与白居易《新乐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合若符契。

《正乐府》针对当时社会“可悲可惧者”加以咏歌,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觉注意。

《卒妻怨》写夫死无归的征妇的哀怨;

《贪官怨》抨击朝廷吏治的腐败:

“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

伤哉尧舜民,肉袒爱鞭箠!

”《哀陇民》谴责官吏害民以求无用之鸟,“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

诗篇多角度地深刻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与广大人民的疾苦,是晚唐诗坛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又如《橡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诗以橡媪起结,中间展开狡吏贪官公开残酷剥削农民的情景,极具典型性。

重重对比,层层剖析。

篇末更以田常事作衬,斥责晚唐统治者不施仁政,必将失去人心,笔锋犀利,尤为惊警深刻。

咸通九年(868),皮日休应宏词下第,求仕受挫,随着得志行道希望的破灭,早期的用世热情逐渐冷却。

在吴中,他与陆龟蒙一道效法晚年白居易“忘形任诗酒,寄傲遍林泉”(《七爱诗·

白太傅》)的生活模式,寄情山水,陶醉于诗酒唱和、谈禅说道之中。

诗歌创作内容也由原来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转为对个人日常生活的咏唱,“林泉隐事,恣用研咏”(《二游诗序》)的闲适诗,成了皮陆吴中期间创作的主要题材。

从逞才自娱的目的出发,皮陆的唱和诗取法元和以来元稹、白居易开创的次韵唱和之举,仿效韩愈诗歌中“以文自嬉”的形式层面:

争难斗巧的字法句法,炫才逞博的用事用典,奇险僻涩的艺术风格,追求以文为诗,以学问为诗的乐趣。

《松陵集》就是他们的唱和诗集。

其中除“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唐音癸签》卷八)可称外,三百多篇作品大多为缺乏真情实感,专在形式技艺上斗胜的平庸之作,明氏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甚至斥之为“怪恶奇丑”。

二、陆龟蒙

陆龟蒙(?

~881?

),字鲁望,自号甫里先生、天随子、江湖散人,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

举进士不第。

曾任苏、湖二州从事,后隐居松江甫里。

现存《甫里先生集》二十卷,主要有明万历乙卯许自昌刻足本;

《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本。

陆龟蒙与皮日休情好甚密,世称“皮陆”。

他的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小诗精警而深刻,如《筑城词二首》:

城上一培土,手中千万杵。

筑城畏不坚,坚城在何处。

莫叹将军逼,将军要却敌。

城高功亦高,尔命何劳惜。

以质朴浅近之语,抒戍卒悲怨愤悱之情。

正语反说,讽刺不露。

又如《新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诗写渤海边刚刚淤起小荒洲,连每天在海里飞翔的海鸥还不知道,而官府即已准备榨取赋税了。

夸张而尖刻地讽刺了官府贪得无厌的剥削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想象奇特,发人深省。

陆龟蒙隐居松江期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画出吴中秀美的山川风光,表达自己的山林恬适之趣,其《自遣诗三十首》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如其一:

五年重到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

更喜卞峰颜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

诗写远客乍归,满目新奇,流露出对家乡田园山水的无限依恋心情。

又如其二十五:

一派溪随箬下流,春来无处不汀洲。

漪澜未碧蒲犹短,不见鸳鸯正自由。

描写南国水乡春色,可谓诗中有画。

《怀宛陵旧游》也是情景融会的佳篇: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通首以“佳地”二字贯下,次句写宛陵名胜,文士风流,三、四句用俊逸之语绘出一幅绝妙景致:

斜辉映溪,风动酒旗,影照春流,巧妙传达出诗人对旧游佳地的魂牵梦萦之情。

陆龟蒙诗歌的不足之处是内容的贫乏,尤其是他在吴中时与皮日休的唱和之作,驰骛新奇,专以挦撦斗凑为事,语言每每纤巧冷僻,虽花样百出,终无意味可言。

三、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乾宁元年(894)进士及第。

授校书郎,迁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王建辟为掌书记,自此遂居蜀中。

天祐四年(907),助王建称帝,建立前蜀,历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官终吏部侍郎,平章事。

现存韦庄诗文集,主要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本《浣花集》十卷,《补遗》一卷;

《四部丛刊》影印明朱承爵刻本。

今人向迪宗校订《韦庄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李谊撰《韦庄集校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刘金城撰《韦庄词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韦庄生逢晚唐五代乱世之秋,长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他的那些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作,直承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

如《悯耕者》:

何代何王不战争,尽从离乱见清平。

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

诗中极写唐末藩镇兼并战争之激烈与农民受祸之惨酷,代人民发出了渴望天下清平的呼声。

《汴堤行》也是同类主题之作:

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

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

读此诗自然使人联想起曹操反映汉末战乱的《蒿里行》,它们同为怵目惊心的乱世实录。

韦庄还在咏史诗《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诗中,借对南朝史迹的凭吊,寄寓自己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挽。

如《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雨霏霏,江草凄迷,六朝繁华,如梦而逝,诗人赋凄凉之景,想昔日盛时,无限感慨中渗入了浓烈的伤今之情。

韦庄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以史笔和诗情结合的手法,真实地记载了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以及同官军反复争夺京师的经过,其场面之惨烈,情节之动人,描写之细腻,语言之凝炼,不愧为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

诗成之日,万口交涌,时人号之为“《秦妇吟》秀才”[4]。

诗人以自己的亲身见闻,用饱含真挚感情的诗笔,展现了大乱中广大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灾难。

作者借秦妇之口,截取变乱中长安一隅当下之事,以少总多地反映出京都陷落时玉石俱焚,“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的悲惨情景,千载之下,仍是追魂摄魄之笔:

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

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

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

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

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新纳聘。

瑠璃阶上不闻行,翡翠帘间空见影。

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

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邻少妇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绿。

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援上重屋。

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

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此段淋漓尽致地描述了黄巢部众攻入长安时疯狂烧杀淫掠,殃及无辜百姓的残暴行径,深刻地揭示了农民战争的破坏性及其最终不可避免走向失败的文化心理根源。

惨绝人寰的凄惨场景历历如在目前,读来只觉满纸腥风,血泪交迸,不能竟篇!

尤其可贵的是,韦庄还在诗中大胆而直率地揭露了官军的残暴更有甚于黄巢,并进而痛陈时政之恶,生民之艰:

千间仓兮万斯箱,黄巢过后犹残半。

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

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

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残年一身苦。

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

朝饥山草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

诗人以无比激愤之情发出严正控诉,正是这些纪律败坏,纵暴大掠的官兵更加将百姓逼入绝境,苦难的人民已是生无宁日。

由此凸视了全诗的主旨,所谓“寇来如梳,兵过如箆”,这样腐败的王朝,不亡何待!

《秦妇吟》中悲惨生动的战乱描述,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它丰富的现实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韦庄的诗歌继承了白居易流畅自然的诗风,长于白描,意境淡远,词语清丽,情致深婉。

他不仅是唐末较有成就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词家。

四、郑谷

郑谷(851?

~910?

),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县)人。

光启三年(887)进士及第。

历官鄠县尉,右拾遗、补阙,仕至都官郎中。

天复年间,见时局艰危,隐退宜春仰山华堂,直至去世。

现存郑谷诗文集,主要有《四部丛刊》影印宋蜀刻本《郑守愚文集》三卷;

明嘉靖年间严嵩刻本《云台编》三卷。

今人严寿澂、黄明、赵昌平撰《郑谷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傅义撰《郑谷诗集编年校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郑谷生活于晚唐万方多难的动荡岁月,亲历流离战乱。

孤寒的出身,使他困于举场十六年,及第后七年才授一尉。

不幸的时代,坎坷的经历,使他的诗作中流动着一股悲凉之气。

他在逃避战乱,漂泊江湖时所创作的大量奔亡诗,真实地再现了刀光剑影中诗人惊惧仓皇的无限凄苦,如“乡园几度经狂寇,桑柘谁家有旧林”(《作尉鄠郊》);

“宗党相亲乱离世,春秋闲论战争年”(《宗人作尉唐昌》);

“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尚苦辛”(《巴江》);

“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漂泊》),这些诗句将个人的怨愤与时代的悲愁揉合在一起,深沉浑成,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此外,《感兴》、《贫女吟》反映民生疾苦;

《渚宫乱后作》描写江陵兵火后的破败景象;

《蜀江有吊》哀悼弹劾宦官而惨遭虐杀的孟昭图等,都是直接反映社会时事的诗篇。

郑谷的咏物诗思深理切而别有寄托,体物入微而流转生趣。

代表作七律《鹧鸪》最为人传诵: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春日西。

诗中着力表现鹧鸪声所引起了那种哀怨凄切的情韵。

青草湖边,黄陵庙里,在古色苍茫之地,当雨昏花落之时,三两鹧鸪,哀音啼遍。

游子闻声而青衫泪湿,佳人才唱而翠眉愁低。

凄迷幽回的意境中,传达出游子思妇的沉重愁怀。

全诗构想精妙,疏宕轻灵,洵为晚唐咏物绝唱,诗人由此赢得“郑鹧鸪”的美誉。

郑谷的五、七言绝句风神绵邈,词意婉约,犹有盛唐余韵。

如抒发离别情绪的名篇《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客中送客,倍觉销魂。

扬子江,分手之地;

杨柳春,分手之时;

杨花飞,分手之境。

离亭欲别,正笛声凄其,别情何堪!

前三句蓄势已足,落句拨明,直叙南北分携,茫茫别意,尽从两“向”字传出,倍觉悠然情深,余韵不尽。

宋宗元《网师园唐笺》评之云:

“笔意仿佛青莲,可谓晚唐中之空谷足音矣”。

第二节聂夷中、曹邺等古风诗人

懿、僖朝代黑暗动荡的政局和下层寒士困顿失意的人生际遇,形成了唐末诗人褊狭的性格,传统的儒家政教文学观渐趋变异。

从聂夷中、曹邺、刘驾、于濆等古风诗人到杜荀鹤、罗隐、章碣、李山甫等格律诗人,正体现出这一变化的趋势。

前者偏重于对时世黑暗和民生疾苦的客观暴露,后者则转向对世道人情的无情嘲讽。

与元白新乐府诗相比,他们的创作已经消泯了那种“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功利目的,更多地和个人的身世感伤结合起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怨刺色彩。

一、聂夷中

聂夷中(生卒年不详),字坦之,河南中都(今河南沁阳县)人,咸通十二年(871)进士及第。

授华阴县尉,赴任时惟琴书而已。

其诗集《聂夷中诗》,唐宋后散佚。

今《全唐诗》卷六三六编其诗为一卷。

今人任三杰撰《聂夷中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聂夷中工诗,尤长五言古诗,《唐才子传》卷九谓其“性俭,盖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卒多伤俗闵时之举,哀稼穑之艰难。

适值险阻,进退惟谷,才足而命屯,有志卒爽,含蓄讽刺,亦有谓焉。

古乐府尤得体,皆警省之辞,裨补政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国风之义也。

”指出他的诗直承《诗经》、乐府现实传统,意在劝讽的特色。

聂夷中以古题或新题乐府反映田家苦难的诗最有价值。

如《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此诗真实描写了唐末在沉重的剥削下难以为活的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农民大起义前后农村破产,人口大量逃亡的社会现实。

剜肉补疮,比喻精辟,揭露深刻。

后半首对比鲜明,讽刺委婉,愿君王之心化着光明之烛,正谓朝政黑暗,君王昏庸,不施仁政。

又如《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父耕子劚,极言农民之辛劳;

六月修仓,可见征敛之急迫。

强烈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官家的愤恨。

在《闻人说海北事有感》中,诗人更具体地展示了广大农村凋零荒凉的惨景:

故乡归路隔高雷,见说年来事可哀。

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蒿莱。

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

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

简洁明了的语言,真朴自然的风格,怜贫悯家的情怀,使聂夷中的诗为后人广为传诵。

《资治通鉴》卷二七六载有后唐冯道对明宗的一段话:

“农家岁凶则死于流殍,岁丰则伤于谷贱,丰凶皆病,唯农家为然。

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

‘二月卖新丝(诗略)。

’语虽鄙俚,曲尽田家之状。

农于四民之中最为勤苦,人主不可不知。

”较好地说明了聂夷中田家诗的政治影响。

二、曹邺

曹邺(生卒年不详),字邺之,桂州阳朔县人。

大中四年(850)进士及第。

受辟为天平节度使推官。

咸通初年,迁太常博士。

历祠部郎中,洋州刺史。

后辞官南归,居于桂林阜财坊。

现存《曹祠部诗集》二卷,主要有明浙江刻本;

清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本。

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撰《曹邺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唐诗小集》本。

曹邺出生孤寒,为应举求仕,曾“一辞桂岭猿,九泣东门月。

年年孟春时,看花不如雪。

僻居城南隅,颜子须泣血”(《成名后献恩门》),十年困居长安,饱尝辛酸和苦难,这使他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有着切身的认识和体会。

他曾在《寄监察从兄》中自云:

“贱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

自觉心貌古,兼合古人情。

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

持来向长安,时得长者惊。

芝草不为瑞,还共木叶零。

恨如辙中土,终岁填不平。

”可见他对《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自觉认同。

曹邺的诗歌汲取乐府民歌的营养,用通俗活泼的形成,冷峭锋利的语言,反映了唐末广阔的社会生活。

如《捕渔谣》: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诗用民谣的形式,以匕首投枪般凌厉的锋芒,猛烈抨击唐末最高统治者好战好色,昏庸腐朽的本质,可谓大胆尖刻。

又如《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用官仓中的老鼠比喻那些贪婪奢糜的贪官污吏。

身大如斗,言其私饱自肥;

见人不走,言其明目张胆。

末句通过责问,表达了人民的无比愤恨之意。

与《诗经·

硕鼠》相比,情感更加激愤。

在《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到齐州查办刺史贪赃枉法事件的经过,深刻揭露了晚唐吏治黑暗,官员腐败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受命执法,严罚恶吏,为民请命的铮铮风骨:

“社鼠不可灌,城狐不易防。

偶于擒纵间,尽得见否臧。

截断奸吏舌,擘开冤人肠!

”《筑城三首》、《出自蓟北门行》、《战城南》控诉唐末军阀穷兵黩武,劳役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甲第》、《贵宅》等谴责达官贵人奢汰荒淫的生活。

这些作品大都尖锐泼辣,古朴刚健,表现了诗人关心现实,正直不苟的人格情操。

曹邺还有许多哀叹自身穷愁潦倒的作品,虽立意不高,但从中可见唐末下层寒士生活的艰难之状。

如《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

“万里一孤舟,春行夏方到。

骨肉尽单羸,沈忧满怀抱。

羁孤相对泣,性命不相保。

开户山鼠惊,虫声乱秋草。

白菌缘屋生,黄蒿拥篱倒。

对此起长嗟,芳年亦须老。

┄┄全家到江陵,屋虚风浩浩。

中肠自相伐,日夕如寇盗。

其下有孤侄,其上有孀嫂。

黄粮贱于土,一饭常不饱。

天斜日光薄,地湿虫叫噪。

惟恐道忽消,形容益枯槁。

”凄凉的景物刻画,困窘的生活描述,言简而词苦,对认识唐末社会普通士子的日常生活场景极具典型意义。

三、刘驾

刘驾(823~?

),字司南,江州浔阳(今江西九江市)人。

大中六年(852)登进士第,与其诗友曹邺同归范蠡故山,后官至国子博士。

现存《刘驾诗集》一卷,有宋刊《唐人五十家集》本。

刘驾与曹邺交厚,俱工古风诗。

他在《赠先达》诗中悲叹:

“昔蒙大雅匠,勉我工五言。

业成时不重,辛苦只自怜。

”又《送人登第东归》云:

“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

”《山中有招》云:

“学古以求闻,有如石上耕。

”从中可见他矫时迈俗的自觉精神。

大中三年(849),河湟收复,刘驾兴奋万分,作《唐乐府十首》以贺。

其《吊西人》表达了息兵务农,恢复生产的美好祝愿:

河湟父老地,尽知归明主。

将军入空城,城下吊黄土。

所愿边人耕,岁岁生禾黍。

刘驾反映妇女问题的诗篇,直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精神,真实描写了唐末下层妇女的不幸命运。

《弃妇》诗刻画了一位“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的勤苦劳动妇女因色衰而遭弃逐的哀怨之情;

《寄远》诗抒发晨婚暮别的戍卒之妻的长夜相思之苦,“去年君点行,贱妾是新姬。

别早见未熟,入梦无定姿”,凄楚的心理描写,委婉缠绵,细腻动人。

刘驾以商贾为题材的作品,一反中唐乐府诗人多写贾客乐的传统内容,着重表现唐末社会动荡中商贸的风险和商人的痛苦。

如《贾客词》: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诗写贾客经商的艰辛和充满危险的旅途,最后以委骨道路与少妇对镜的强烈对比,深化悲剧内涵,令人不禁感慨系之!

又如《反贾客乐》:

无言贾客乐,贾客多无墓。

行舟触风浪,尽入鱼腹去。

农夫更苦辛,所以羡尔身。

前诗写贾客陆行所遇多险,此诗写水路行舟,葬身鱼腹。

而后更进一层,用农夫“羡尔身”,更加衬托农民的悲惨更甚于贾客,语意沉痛,发人深思。

刘驾的七绝,尾联善用叠字,一唱三叹,句法独创,在唐末别具一格。

如《晓登成都迎春阁》云: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春夜》云:

“近来欲睡兼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

《秋怀》云:

“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

《郪中感怀》云:

“忆得几家欢宴处,家家家业尽成灰”;

《望月》云:

“酒尽露零宾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

表现出作者对绝句写作技巧的重视和追求。

三、于濆

于濆(生卒年不详),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咸通二年(861)登进士第。

曾官泗州判官。

现存《于濆诗》一卷,有宋刊《唐人五十家集》本。

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撰《于濆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唐诗小集》本。

于濆在唐末“患当时作诗者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5]。

他的诗,多方面地揭露了唐末社会矛盾,反映民间疾苦。

《田翁叹》描写农民在徭役重压下破产的悲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