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995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的特征。

2.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对”、“相交”的位置关系

1.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听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

2.研究鼓掌动作

①鼓掌动作看来简单,人人都会,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还真的有学问。

比如这样行吗?

(教师只用一只手在胸前煽来煽去)

②两只手就一定行吗?

(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

③那么鼓掌时,两只手的位置应该做到掌心相对。

(板书:

相对)

④通过教师手势使学生认识“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和“前后相对”。

⑤我们再来继续研究鼓掌,你们看这样行吗?

(教师用两只手在胸前不断地做十指交叉的动作,没有发出声音)

(学生回答不行,这叫交叉。

两只手互相交叉,我们可以称之为“相交”。

(板书:

相交)

1.小结

“相对”和“相交”是两个物体间或物体中某些部分间的两种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

这种关系在研究鼓掌的动作中有,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有。

今天我们就要在学习长方体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关系。

二、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2.出示长方体教学准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让学生边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边小组讨论长方体是怎样组成的。

汇报讨论结果,得出: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三、研究面、棱、顶点中的各种关系

1.教师指导

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两种位置关系——相对和相交,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深入观察,看一看长方体中,面与面、棱与棱之间有没有相对或相交的关系。

2.学生观察、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

①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面与面相交就形成棱;

④棱与棱相交就有了顶点。

四、具体研究长方体

1.研究长方体中6个面的形状及长、宽、高的确定。

(课件演示)

2.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刚才学生讨论时得出的结论。

3.学生交换学具,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它们的特征。

五、指导看书与课堂练习

1.看书、质疑。

2.教师逐步画出长方体透视图,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

3.教师出示教学准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判断是否长方体并说明理由。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想不明白?

(同学间可以互相质疑问难)

【作业布置】。

本节课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中,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体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最出色的地方是教师能够跳出数学教数学,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来探究长方体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本节课的核心,找到了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切入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不仅能尽快接触教学内容,而且一下子就接触到了教学内容的实质。

折线统计图与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这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预测。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

大家都知道08年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那么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呢?

(51枚)对,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最强东道主。

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在前几届的奥运会中各获得多少枚金牌吗?

1.老师课前进行了调查整理,仔细看(课件出示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2.提问:

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

看来大家已经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读出数学信息。

那谁能说说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学信息有什么特点?

生:

很容易看出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

师:

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观,也很形象,还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

体育部的叔叔阿姨也对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金牌获奖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3.(教师演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教师:

这还是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么?

它又该叫什么名字呢?

教师小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因此选用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1)(提问):

仔细看图和课题,你想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呢?

(具体点说呢?

(预设出现点,线的作用。

):

师:

你想了解点的作用(板书:

点?

生:

线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

你真善于思考!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待会儿我们来研究。

(板书:

线?

生:

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画成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不行吗?

师:

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板书:

作用?

师:

还有其它问题吗?

生:

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的?

(板书:

制图?

)……

师:

大家很有问题意识,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展开今天的学习。

(2)(了解点)在折线图中,横轴表示~届数,纵轴表示~枚数,你能看出各届金牌获奖情况么?

你是怎样知道的?

点是表示什么的?

(板书:

点:

数量变化)

(3)(了解线)除了点,你还发现什么?

(引导看24-25届的变化、25-26.26-27呢)你感觉线是做什么用的?

(板书:

数量增减变化)线是怎样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

教师演示看变化,哪里变化最显著?

哪里增加的最快?

哪里没有变化?

引出平、缓、陡。

(4)(谈感想):

我们整体看折线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感想?

(如果有预测:

你是怎样知道的?

可以预测也可以不预测,自由发挥)

师:

大家能通过折线图读出信息并谈感想,很了不起!

(5)(对比中强化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那么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突出特点呢?

师强调:

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最突出的特点是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

(6)(实际应用)现实中你见过哪些折线统计图?

生:

反映股市行情、心电图、病人体温等也用到折线统计图。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折线图。

课件,相应出示几副折线统计图重点分析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折线统计图)

 师:

从折线统计图中,清楚的看出了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变化。

看来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想不想自己试着完成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是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方法。

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了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讨中会很快比较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对比中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不仅如此,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尝试制图,看图分析。

1.明确制图步骤:

教师:

这是陈东妈妈为他记录的0~10岁的身高统计表,如果要清晰地呈现在折线统计图上要先怎么做?

再怎么做?

预设:

生:

先描点,再标上数据,然后连线。

师强调:

找准点,标准数,线要直。

并按顺序连接。

2.课件出示书中例2:

师: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再独立解决下面的习题,有不懂的与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

(1)学生在方格纸上独立模仿制图,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师呈现同学的作品,让大家评议。

完成如下问题:

(1)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

长了多少厘米?

(2)陈东身高是115厘米时是几岁?

(3)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

猜测:

陈东11岁时的身高会是多少?

折线会是怎样的?

如果继续记录他的身高,会怎样?

会一直增高吗?

生:

几年之后,这个折线就趋于稳定,因为他成年之后,身高不变了。

还有可能变矮。

教师小结:

大家不但能完成折线统计图,还能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空间。

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

四、运用中感知特点。

1.小小辨析师(合理选择数据的整理方式)

师:

是不是所有的有关身高的问题都要用折线统计图呢?

老师这里有两个关于身高的统计表,请大家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的两个问题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课件出示统计表)

(1)某小学四年一班五位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姓名张伟王东方林俞凯李明

身高/厘米135138140136145

(2)李明同学一~五年级的身高统计表

年级一二三四五

 身高/厘米128134139145150

师:

同桌之间小声交流一下,谁来说一下?

生:

第一个统计表选择条形统计图,因为几个人比身高,用条形一下子可以看出谁高谁矮了

生:

第二个统计表用折线统计图,因为这是一个人的身高变化,折线可以很明显地表示出他的身高变化。

师:

想象一下,第二张统计表画成折线统计图的话,这个折线是怎样的?

师:

那什么情况下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呢?

师:

看来要反映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最好选择折线统计图。

2.争做成绩分析师(强化折线统计图的现实意义):

师: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折线统计图的与大家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家想看看吗?

这是老师所在班级的四名同学在上半学期的数学成绩折线图。

(出示课件)

(1)通过看折线图,你感觉这几个同学的成绩有什么变化。

(整体感知:

上升的、降低的、居高的、起伏大的)

(2)你想帮哪个同学预测一下本学期的成绩?

想对他说些什么?

师:

大家真了不起!

不但能结合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分析预测,还能对同学提出学习建议。

我一定把大家的建议捎回去,带给我的孩子们。

课后也希望大家为自己做一个一周家庭作业成绩制成折线统计图,再依据统计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把你整理、分析的过程与感受写到数学日记里。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制作和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巩固本课知识点,技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构建模型

提问:

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仅仅是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后我们还会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期待大家在以后的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精彩!

也愿大家学习的心情能永远呈上升趋势。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谈学习收获”,有利于知识的梳理,也便于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教师既对全课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最后又以“愿大家学习的心情能永远呈上升趋势”来结尾,起到了画龙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